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
1、燕云十六州具体指今天的北京、天津海河以北、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区。在当时称为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共十六州。
2、燕云十六州因其地理位置而得名,因当时的燕地有称为幽州,故又称为幽云十六州。
3、公元936年,中国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4、3、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订立“海上之盟”,约定联合灭辽后,金归还宋燕云十六州。阿骨打死后,金以张觉事变为由伐宋。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又占领燕京地区。
5、1213年,燕云十六州被蒙古帝国占领。成吉思汗大军南下,横扫河北,1215年,元太祖成吉思汗攻克金中都,并改名为燕京。
6、燕云十六州在非汉族的统治者统治了455年(913-1368年)之后,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太祖朱元璋遣徐达、常遇春攻克大都,燕云十六州得以重新并入汉人势力范围。
燕云十六州历史
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失岭北(王维诗中都护在燕然的燕然都护府)则必祸燕云,丢燕云则必祸中原。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幽云十六州,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
燕云十六州具体是:幽州(今北京)、顺州(今北京顺义)、儒州(今北京延庆)、檀州(今北京密云)、蓟州(今天津蓟县)、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新州(今河北涿鹿)、妫州(今河北怀来)、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河北蔚县)、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朔州(今山西朔州)、云州(今山西大同),为中原屏障。
公元936年,中国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汉族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四百年。
朱元璋在南京誓师北伐,由大将军徐达经略华北。徐达采取朱元璋拟定的“断其羽翼”的战略,先是攻克山东、河北等地,再挥师元大都(北京),元顺帝无兵可支,抵挡不住,北窜蒙古草原。自此,燕云十六州重回中原王朝怀抱。
上一篇:山灵官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