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批发网 > 知识库 >

福建文化

来源:运动鞋批发网时间:2023-11-11 00:13:16编辑:运动君

福建文化

文化是一种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积淀才能形成的,它是人类生活的一种体现。而福建历史上就有着八闽的称呼,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文积蕴和海洋文化的浸淘,构建成为现在我们所看见的八闽文化。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福建文化吧!

福建省,简称闽,史称八闽,宋代置“福建路”而得省名。穹起的武夷山脉一片苍翠,秀丽的丹霞地貌给福建山水留下缕缕淡淡的红晕,雄峙于太平洋彼岸,一衣带水于台湾岛。但自晋唐以来,南渐的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相融衍生,朱熹等闽地学者启沃的丰厚的人文积蕴,门户的敞开又受海洋文化的浸淘,构筑了绚丽多姿的八闽民族民间文化。

妈祖的传奇,客家的故事,惠安女的服饰,畲族女的头缠,神奇的寿山石雕,精美的脱胎漆器,南音、锦歌,闽南语歌谣等等无不传载着福建百姓借助于文化纽带,和谐于自然万物的意愿……

永春纸织画(泉州)

“是真非真画非画,经纬既见分纵横。”永春纸织画创始至今已有1000多年。早在隋末唐初,宫廷艺术与民间编织相结合,诞生了永春纸织画。纸织画近看纸痕交织,好像一个又一个有规律的色块。远看就像是有一层薄薄的纱覆盖在上面,如同仙境,若隐若现。这正是永春纸织画独特的视觉效果。奇特的永春纸织画将传统意义上的绘画以编织的方法制作出来,又为这一民间工艺品增添神秘的色彩。

泉州南音

在被誉为“南音穴”的浮桥镇,笋江月色让人流连忘返,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南音人。每当夜晚,人们经常聚集在笋江月色(泉州古城十八景之一)桥头边的榕树下听老人们讲薛仁贵故事、聊斋故事、以及李九我的故事或接官亭的传说,远处不断传来丝丝弦管声。夜深,当人们返家路过霞州巷、祠堂口、和光宫,南音依然阵阵,清音雅乐不绝于耳。浮桥南音之盛,可见一斑。

南音本说“河南话”千年流传的遗韵。宋室南迁,赵匡胤嫡系皇族在泉州一住就是147年,人口发展至3000多。中原移民不仅带来了中原音乐,还把其家乡话“河洛语”也带至泉州,而且反客为主成为泉州的主流语言与音乐,一直保存至今。

浦城闽派古琴(南平)

恍惚间,规模宏大的“祝家十二琴楼”在浦城拔地而起,大批琴手纷至沓来,只为追随利用一生心血精研古琴30余载,一手创出闽派古琴文化的祝凤喈。耳边,隐约又响起那曲让祝凤喈和闽派古琴声名大噪的《风云际会》,彼时的祝凤喈已步入晚年,正是鸦片战争前后的动乱年代,眼见洋人胡作非为,而清政府腐败无能,民族受辱,一曲《风云际会》,祝凤喈寄忧愤于琴音。170多年过去,“祝家十二琴楼”已经消失不见,珍贵的琴谱古籍更是早已散落在外,闽派古琴陷入濒危之境。

您可能还喜欢:

迷人的蒙古风情—鄂尔多斯婚礼

蒙古族“男儿三艺”之一的搏克

细腻婉约而又刚柔并济桂剧

鲜明特色的山南门巴戏

福建地域文化

福建自古“舟行四海,货通天下”。宋元时期,泉州、福州已是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印度商人带着各色品种的珍珠宝石,运来这里出售”。其商贸文化之繁荣,让这位游历世界、见多识广的马可波罗都觉得“的确难以想象”。而真正让福建彪炳中外交通史册的,当属明代永乐年间三保太监统帅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所历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的壮举。

在郑和七下西洋始发地长乐南山的纪念馆,我们见到由郑和亲自撰写的碑记,当诵读那些“洪涛接天,巨浪如山”“云帆高张,昼夜星驰”以及“夙夜拳拳,唯恐非逮,敢不竭忠以事国,尽诚于神明乎”的文字时,能不为前人不避艰险、勇闯天下的豪迈气概所激动,为我们民族素来具有的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精神而自豪

海上丝绸之路开通,数以千万计的闽籍华侨华人陆续走向世界各地,他们为当地带去中国黄金、铁器、茶叶、瓷器、丝绸、棉麻及先进工艺与农耕技术,展示了勤劳智慧和睦邻修好的良好形象,唤起沿线各国对中华文明的向往。大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外国客商、学者、宗教人士纷纷来到福建,在从事互惠互利的商贸活动的同时,也带来新鲜的异质文化信息,为当地文化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新的参照,注入新的活力。近代以来福建涌现那么多“放眼看世界”的先知先觉和仁人志士,原因不止一端,但想来与这种多元文化的熏陶启迪不无关系。

福建人是开放的,目光远大,襟怀宽广,善于取精用宏,博采众长。福建人又是笃定的,庄敬守正,和而不流,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取向充满自信,执着坚守。这种自信与坚守,体现在古往今来众多贤达之士的卓越见识和治学实践中,更渗透在广大民众日常生活和社会风俗中。

福建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由于地缘和历史的原因,这些活动既有海洋文化的印记,更多的则是赓续着中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血缘基因。

无论久演不衰、大受拥趸青睐的南音及闽剧、高甲戏、布袋戏,还是逢年过节群众性的灯会、巡游等庆祝、祭祀风俗,内容多为规劝尊祖孝亲,积德向善,期盼子嗣发达,瓜瓞绵延,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至于关公、马祖和其他神祇信仰,似乎比之内地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这在当地干部群众看来并没什么不好,只要引导得法,反而利于增进社会和谐安定,沟通海内外华人的情感认同。

福建人的家族乡土观念较之别处也更显浓厚些,哪怕走到再偏远的乡村,那些保护完好的宗祠建筑,那些供奉在各家厅堂的祖先牌位,那些“颍川衍派”“陇西人家”的门楣以及镌刻于木石廊柱上的楹联,都在显示着福建人慎终追远的伦理意识和道德情怀,令人感触良多,油然起敬。

上一篇:成都地铁线路查询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