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批发网 > 知识库 >

火山云歌送别

来源:运动鞋批发网时间:2023-05-09 02:40:42编辑:运动君

这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九十九,是一首送别之作。在这首诗中,“云”是诗人歌咏的对象,也是贯穿全诗的线索。

前四句“火山突兀赤亭口”至“飞鸟千里不敢来”,是大笔勾勒,目的在于让人得到火山云的总体印象。“火山”二字首先刺激人的审美欲望,把人的注意力拉引到辽远壮阔的塞外。此诗前四句连贯而下,以让人目不暇接的速度把火山火云推到人们面前。一二句都以“火山”开头,第三句以“火云”起始承接第二句尾,三句中凡四次出现“火”字,描写的笔锋在“山”“云”上腾挪,让人感到诗人在这种奇异的现象面前兴奋不已。“满山凝未开”从正面具体展现火山云的外观,主体感强。“飞鸟千里不敢来”紧接着从侧面渲染这外观的奇异可惧。火山云的形象便鲜明突出,夸张中已为下文送人经过火山做了铺垫。

中间四句“平明乍逐胡风断”至“氛氲半掩交河戍”,笔锋一顿,转写火山云的动态。“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说这些火山云早上刚被风吹散,傍晚又随雨重新聚集起来。同“满山凝未开”的厚重浓浊相比,这种动态的云轻盈灵巧多了。“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两句互文,描写火山云远“侵”近“略”的威力。“斜”“半”分别点出火山云与铁关、交河戍的关系,从空间位置上烘托“吞”“掩”的气势。既有静态的描摹,又有动态的刻画;既有时间的纵向变化,又有空间的横向展开。

最后两句“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对火山云的描写便可告一段落,自然归结到送别上来。第九句“火山”二字轻轻收束前八句,使得对火山云的描写实际上成了描写送别的环境背景,路途遥遥,行路艰难,对行人的关怀之情全部包括在“迢迢”二字之中。最后一句不出现人,孤云独马的意象却让人想见军士塞外相别的独特场景,以及军人的骁勇剽悍。

此诗紧紧围绕火山云着笔,反复渲染,雄奇大气,十分豪壮,可谓西北边塞风光的传奇写照。[2]

此诗作于在安西、北庭幕府任职期间。诗题日“送别”,但别意却仅在末二旬中略作交代,而对于火山云气之奇异,则尽全力描绘,其写法同《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很接近。这首诗是即景命篇,咏云送人之作。岑参曾两度出塞,前后在边塞生活了6年,善于描写边塞瑰丽风光。火山奇观让人惊叹,山上之云更是奇峭壮丽。好友东归,以塞外奇景为对方壮行,临别不伤,别有一番风情。[1][3][7]

岑参(岑嘉州,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岑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因聪颖早慧而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了三年后获授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故世称“岑嘉州”。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其边塞诗尤多佳作,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

[1] 火山云歌送别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2] 彭国忠 等 .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 成都 :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 . 324-326 .[3] 陈铁民、高适岑参诗选评 . 高适岑参诗选评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8-06 . 221 .[4] 赵彩娟,郁慧娟、温斌编著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补选 . 天津 :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4-05 . 96 .[5] 于海娣 等 . 唐诗鉴赏大全集 . 北京 :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 201 .展开

上一篇:掖幽庭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