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批发网 > 知识库 >

甸尾村

来源:运动鞋批发网时间:2023-05-09 03:49:55编辑:运动君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65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141万元,畜牧业收入281万元,年内出栏肉猪4079头,肉牛117头,鸡、鸭、鹅共15929只。渔业收入11万元,林业收入18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199万元,工资性收入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654元,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4万元。农民收入以小米辣、烤烟等为主。

2007年末,全乡总人口13548人,其中,农业人口13182人,占总人口的94.8%。境内居住着汉、彝、哈尼、傣族等9个民族,少数民族5576人,占总人口的40.1%。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甸尾乡人口数为10558人。[1]

文化教育

截止2007年12月,全乡辖6个村委会,41个自然村,共有人口14251人。有初级中学1所,完小7所,村小2所,一师一校校点2个。该乡中学有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49人。教职工40人,其中专职教师33人,职工3人。小学有45个教学班,适龄儿童在校生1288人,教职工110人,其中专任教师92人,职工8人,行政人员10人,代课教师4人。

彝族烟盒舞的历史

彝族烟盒舞,历史悠久,套路繁多,千百年来在滇南地区广泛流传,单是建水、石屏两县流行的不同跳法、不同舞蹈就达一百八十余个。它不仅有众多的集体的自娱性的圆圈舞套路,而且有大量的双人舞、三人舞等表演性的舞套,有许多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彝族人称“烟盒舞”为“则比”,意即跳鼓。汉语俗称“跳乐”或“跳弦”。烟盒舞的每个舞套都有其所表现的独特的生活内容,且表现形式极为广泛,在民族舞蹈中实为罕见.如反映生产生活类的舞套:“踩谷种”、“榨甘蔗”、“种黄瓜”、“掼谷子”、“麻老秧谷”、“打草”、“犁地”、“划小船”、“打石头”、“拿鱼”、“放羊”、“扯水”、“搓绳子”、“打草鞋”、“夹火钳”、“摔跤”、“梳头”、“端簸箕”、“抠黄鳝”、“撵秧鸡”等;表现习俗的舞套:“死人拉尸”、“立神主头”、“哭坟”等;表现敬仰人性的舞套:“老人家”、“肃小依勒”、“阿眯若得果西”等;表现战争的舞套:“老将拔刀”、“打开个旧厂”等;更有表现动物形象、习性的舞套:“斗蹄壳”、“鸳鸯戏水”、“鸳鸯断水”、“鹭鸶拿鱼”、“鹭鸶过埂”、“猴子搬包谷”、“公鸡打架”、“癞蛤蟆扳跤”、“螃蟹搬家”、“小蚌壳”、“老鹰晒翅”、“鸽子渡食”、“豺狗撵麂子”、“猛虎扑羊”、“苍蝇搓脚”、“长虫扭腰”等,可见彝族烟盒舞体系庞大,舞套繁多,内容丰富多彩,是全国,甚至是世界民族舞蹈中一种罕见的舞蹈。彝族烟盒舞作为一种艺术,歌舞结合,形式多样,且具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可以不需要专门的乐器伴奏。烟盒舞的每个舞套都有一支专门的歌曲,参加舞蹈的人数不论多少,嘴里唱起歌子,合上歌曲的节拍,大家凑合到一起,围成圆圈,拍着手掌就可以甩手出脚,翩翩起舞。歌词反复延续,带动舞蹈动作连续进行,一直跳到疲累为止。

烟盒舞的独特之处

“烟盒舞”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即以“烟盒”为乐器,自行伴奏,翩翩起舞。“烟盒”是抽烟的人用来装烟丝的一种器物,平时用来装毛烟丝,舞蹈时,抖去毛烟,将雌雄两片(当地称“扇”)分开来,左右手各扣上一片,用手指在意内弹动,发出清脆的“侉!侉!”的声音,以代替传统的伴奏乐器——鼓,自行为舞蹈伴奏。舞蹈者手持烟盒,边弹奏边舞蹈,所谓“烟盒舞”也因此而得名,这种以烟盒伴奏舞蹈的方式,可以说是烟盒舞所独有的艺术特征了。

烟盒舞的舞姿、动作

彝族烟盒舞的舞姿、动律,与该民族的生产生活及其所固有的民族性格有直接关系。彝族人民具有纯朴、诚实、忠厚、豪爽和乐观向上的民族性格,反映在舞蹈艺术上,手和脚的动作比较多,节奏鲜明,动律感强,舞姿独特,热情奔放,处处显露着山地农耕民族充满生活气息的古朴的艺术美和劳动者的形象美,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彝族烟盒舞的手位动作,主要表现了挑担子、使用锄头、镰刀、斧头进行劳作和使用掼盆、棍进行谷物脱落、加工等动作,再经过提炼、加工、抽象变形而成,因此,不仅形象美,而且具有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手位,按部位分可分为低位、平位、高位、侧位和后位。

彝族烟盒舞脚上的动作特多,此为彝族烟盒舞的又一大特征。基本步法有:合脚、过堂、小蹬步、崴崴步、跑跳步、斗脚步、库水步、踩堂、盖腿后垫步和右小腿盖蹁步等十种舞步。全都是从彝族群众生活动作生产劳动的动作中提炼出来,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

彝族烟盒舞动作变换众多,舞姿别具一格,动律感强,节奏明快,手、脚、身形在舞蹈中都能发挥出独到的作用,具有独到的、较强的表现力。

甸尾乡

上一篇:楚丘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