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辉
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动态模拟研究、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
系统生产力动态和碳循环影响研究
学习简历1990.9-1994.7 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学士
1994.9-1997.7 新疆大学生物系,获硕士学位
1997.9-2000.6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
工作简历2000.8-2000.1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 学重点实验室 助理研究员
2000.9-2003.3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生态学博士后
2001.1-至 今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创新研究组 副研
2002.2-2002.8 加拿大北方林研究中心 高级访问学者
机构任职中国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国家委员会(IGBP-CNC)“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工作组秘书长。
2000年获中科院“地奥”奖一等奖
1996年获新疆大学“光华”奖一等奖
1995年获新疆大学“光华”奖一等奖
1994年河北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
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子项目“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研究(KZCX1-SW-01-12)”子课题“草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动态观测与模拟研究”,总经费20万,主持人(2001.1-2005.12)。
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我国关键地区全球变化的生态安全机制与调控”(KSCX2-1-07)子课题“我国关键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动态模拟研究”,总经费10万,主持人(2000.1-2003.12)。
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生存环境演变和干旱化趋势预测研究》第七课题“典型生态系统对干旱化的适应和调整机制的观测和模拟研究”(G1999043407)子课题“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对干旱化响应的模拟研究”,总经费10万,主持人(1999.7-2004.6)。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5重大项目“荒漠化机理优化模式”专题项目“荒漠化基准与指标体系”,总经费5万元,主持人(1998.1-2002.12)。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用于气候预测的中国气候-植被分类模型研究”(No. 49905005), 14万, 主要参加人 (2000.1-2002.12)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东亚森林现实生产力与碳平衡”(No.30070642),17万元,主要参加人 (2001.1-2003.12)
7.国家杰出青年基金B类项目“中国东北样带陆地生态系统和大气CO2交换的稳定同位素研究”(No.30028001),40万元,主要参加人 (2001.1-2003.12)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球变化的中国东北森林-草原样带研究”(No.39730110), 85万元,主要参加人 (1998.1-2000.12)
一) 论 著
1.周广胜,王玉辉,杨利民,2001,我国西部植被/生态系统变化趋势的预测。中国林业出版社。
1.周广胜 主编. 王玉辉, 肖春旺, 许振柱, 蒋延玲 副主编.2002.中国东北样带与全球变化(NECT)–干旱化、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北京:气象出版社.
3.周广胜,王玉辉。2003,全球生态学,气象出版社。
二) 论文
王玉辉, 周广胜, 何兴元. 2001.羊草叶片气孔导度特征及数值模拟。应用生态学报,12(4):517-521.
王玉辉, 何兴元, 周广胜. 2002. 放牧强度对羊草草原的影响. 草地学报,10(1): 45-49.
王玉辉, 周广胜. 2001. 松嫩草地羊草叶片光合作用生理生态特征分析. 应用生态学报,12(1):75-79.
王玉辉, 周广胜, 蒋延玲, 杨正宇 2001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的落叶松林生物量和净生长量估算模式。植物生态学报.25(4): 420-425.
王玉辉,周广胜,蒋延玲 2001. 兴安落叶松林生产力模拟及其生态效益评估. 应用生态学报.12(5):648-652.
王玉辉,周广胜. 2002. 羊草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模拟研究。见:周广胜 主编:中国东北样带与全球变化(NECT)–干旱化、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北京:气象出版社.P.133-144.
王玉辉 周广胜. 2002. 松嫩平原羊草群落生产力的模拟研究. 见:周广胜 主编:中国东北样带与全球变化(NECT)–干旱化、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北京:气象出版社. P.145-155.
王玉辉, 周广胜. 2002.两种土壤类型对羊草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见: 周广胜 主编:中国东北样带与全球变化(NECT)–干旱化、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 北京:气象出版社. P.156-163.
周广胜, 王玉辉, 蒋延玲. 2002. 全球变化与中国东北样带(NECT). 地学前缘, 9(1):198-216.
广胜, 王玉辉, 高素华, 郭建平. 2002. 羊草对CO2倍增和水分胁迫的适应机制. 地学前缘, 9(1): 93-94.
周广胜, 王玉辉, 蒋延玲, 杨利民. 2002. 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转变与碳循环. 植物生态学报, 26(2): 250-254.
周广胜,王玉辉,蒋延玲,杨正宇. 2002.我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研究与展望。见:周广胜 主编:中国东北样带与全球变化(NECT)–干旱化、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 北京:气象出版社. P.58-64
杨利民,韩梅,周广胜,王玉辉,2002.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的研究-III.物种分布格局。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4(1): 58-61.
王玉辉,周广胜,黄培佑,1999.以龟裂地植丛发生演替为例探讨植物对环境的反应与反馈效应. 植物资源与环境, 8(3):29-33.
王玉辉,黄培佑, 1995. 厄尔尼诺与气候异常及对新疆的影响初探. 新疆环境保护. 17(1):16-18.
王玉辉,周广胜, 1998.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反应及其反馈。中国植物学会六十五周年年会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中国林业出版社,P.296.
周广胜,王玉辉,1999. 全球变化与气候-植被分类研究和展望. 科学通报,44:(24):2587-2593.
周广胜, 王玉辉, 1999.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气候的反馈作用. 自然资源学报,14(4):318-322.
周广胜,王玉辉,张新时, 1999. 中国植被及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反应的研究与展望. 中国科学院院刊,14(1):28-32。
周广胜,王玉辉,张新时,1998. 中国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反应的模式研究与展望. 中国植物学会六十五周年年会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中国林业出版社,P.322.
上一篇:司马懿扒墓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