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甲屯
华家屯的名字始见于明代。《明成祖实录》上说:“西湖景东牛阑庄及青龙、华家、瓮山三闸水,冲决堤岸百六十丈。”说明在永乐年间就有村落,分为前后两个华家屯,距今已近六百年。
到了清朝初年,康熙在明朝清华园遗址重加修治,改称“畅春园”,作为“避喧听政”的处所。
康熙四十八年(1709),在畅春园以北相去不远的地方,又为皇四子胤修造圆明园。当时修建的重点在后湖周围,占地面积一千二百亩。整个后华家屯被迫迁走。《日下旧闻考》是里这样记载:“畅春园迤北旧有前华家屯、后华家屯,世宗宪皇帝(即胤禛)潜邸时,圣祖刚园于后华家屯,赐额曰圆明园。”前华家屯有个小城门楼,当地人称“北楼门儿”。门上石匾刻着“挂甲屯”三个字,传说杨六郎曾在这里挂过铠甲,北征报国。此说以隐清廷强占民居,发泄对异族不满情绪。
华家屯有前大树庵、后大树庵。曾有古柳一株,到清乾隆年间就没有了。康熙对后大树庵有御书,额曰:“敕建大树庵。”观音庵在大树庵西,康熙年间建。
位置境域挂甲屯社区四至:东至万泉河与北大尉秀园隔河相望;南侧与北大承泽园毗邻,以承泽园院墙为界;西侧与西苑医院社区以万泉河路为界;北侧与一亩园社区以颐和园东路为界。
名称统计用区划代码车牌代码电话区号邮政编码挂甲屯社区110108013029京0101000801959年9月庐山会议后,挂甲屯二十号的吴家花园来了一位新的居民。他就是彭德怀元帅。他在吴家花园度过了六个寒暑。
6年中,彭德怀像当年在太行山一样,为自己“驻地”的群众做了许多好事:问疾送医,扶难救危,解决水、电,指导生产……他也认真当起挂甲屯的一个居民来,凡有红白之事,他必要亲到,为婚者道喜,为生者祝福,为死者默哀。[1]
挂甲屯社区位于青龙桥街道东部,是城乡结合部地区。现有居民1100余户,2600余人,流动人口1000余人。辖区面积0.3平方公里。辖区内有法人单位64家。居委会办公用房使用面积40平方米,配备了电脑、传真机等办公设备。现有居干7人,平均年龄37岁,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共有社区代表51人(居民代表49人,流动人口代表2人)。挂甲屯社区党支部现有党员71名。社区居委会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三年被街道评为先进社区居委会。
挂甲屯
特产美食有北京烤鸭、京西稻、海淀玉巴达杏、炸佛手通脊、荷包里脊等特产。
遗光寺社区附近有颐和园、北京大学、北京植物园、玉渊潭公园、圆明园遗址公园等旅游景点。
上一篇:先锋派文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