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的由来
印刷术的起源和发展,就要说起印度佛教的中国历史,因为在此之前最早前原始的印刷术新生事物的发明并不是都被认可的,据有关资料记载: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至迟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公元172-178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的隋朝,人们从刻印章中得到启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特别是到了后五唐时期正是从汉代进驻中原的印度佛教的迅猛发展才凸显了原本的手抄经文和佛像图远远落后于当时寺院和教徒的发展速度,当时,有人描述着,在各个庙宇寺院里一大部分的庭院和殿堂被很多光头的和尚和请来的落魄秀才和民间识文断字的先生们占据的,每人身边都是厚厚的经文在等着抄录,而当时在大唐全国就有大型寺院400多所。
虽然,已经是有史以来最为浩大、动容的抄录场面但是却面对偌大的民间、佛教需求来说,经文的短缺大大的制约了这种佛教的迅速发展进度和“众生的普度”民间需求,不得已,才逼迫人们从把碑刻和碑拓方式上得到了启发开始了大批量正式运用到了这民间、佛教的雕版印刷上来。因此又继续在宋代开始用于书籍出版和官方实用,据说,第一位把雕版印刷用于书籍出版的就是一位私人出巨资进行刻版印制的文学家,据传,共花去了二十多万白银。
上一篇:金刚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