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泽
王光泽,1903年11月11日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县金花乡鹤桥村一户雇农家庭。他7岁被塾师王世事收留,念了几个月的书,8岁便被迫去地主家放牛谋生,11岁学手艺,到攸县、茶陵等地做木工。湖南大革命高潮中,他回乡参加工会斗争。长沙发生马日事变以后,家乡呆不下去,他又潜往茶陵腰陂一带,以木工手艺维持生活。[2]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在革命的风暴中,王光泽加入了工会,参加工农运动开展反封建斗争,并带领镇上的工农群众冲到土豪开的杂货铺里,将土豪剥削得来的东西分给贫苦群众。
大革命失败后,王光泽一度回家。不久仍回到茶陵县附近的东山、泥塘一带,一边做木工一边从事革命活动。后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扩展到茶陵县腰陂镇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同时建立了农会、工会等群众团体,王光泽被群众推选为腰陂镇工会主席兼赤卫队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
1930年,王光泽担任了腰陂镇工会主席兼赤卫队队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茶陵地方游击战斗中,他得到锻炼提高,先后担任赤卫连连长、县苏维埃警卫营营长、独立团团长。独立团编入湘赣红军主力红六军团时,他担任第五十三团团长。他率团随军参加了历次反“围剿”作战,多次立下战功。[2]
1934年8月,中央红军长征前夕,红六军团作为先遣部队,开始长征。王光泽奉命随六军团离开湘赣革命根据地,转战千里到达贵州印江县木黄,与贺龙率领的红三军会师。当红军主力进军湘西,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时,他独当重任,担任黔东独立师师长,留在黔东特区坚持斗争。为了牵制敌人和掩护红军主力东进,他率独立师于10月28日从四川省酉阳县南腰界出发,向西迂回,经过甘家堡、土门、铅厂坝、枫香溪等地,对敌守备薄弱的地方主动出击。在14天内,他同敌人打了大小20多仗,迫使湘、川、黔诸敌都调向黔东地区,胜利完成了策应主力的任务。红军主力因此得以顺利进入湘西。
王光泽把大量湘、川敌军引向黔东地区,固然减少了红军主力的压力,但也增加了独立师的困难。特别在11月间,湘军王东原部和川军达凤岗旅分两路向川黔边界沙子坡进逼时,独立师的人员减少,弹药粮秣也十分缺乏,他不得不率部向人迹罕至的梵净山区突围。当他正准备休整时,不料黔军李成章旅5000余众又从另一个方向进入梵净山区。两军在护国寺狭路相逢,他只得指挥部队奋勇迎战,连卫生员、炊事员、伤病员都参加了战斗。与敌在梵净山区周旋了三天,才在一个夜晚突出重围,经贵州省松桃县的马槽河到达普觉。他趁机袭击了国民党县政府的孟溪区公所,补充了部分弹药和给养,然后准备翻越秀山县界进入湘西。但行经邑梅(梅江)时又与敌军遭遇,部队伤亡惨重,政委段苏权负伤,一个团长牺牲,另一个团长下落不明,部队已由原来的700多人锐减到不足200人。
随后,黔东独立师在四川秀山县之迓架与川、湘交界的大板场,连续遭到当地团防的袭击。当部队迂回到达干坝子时,已是弹尽粮绝。这时,他只好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突围,到湘西寻找主力红军。[1]
1934年11月28日晨,白雾弥漫,不辨方向,独立师抵大板场,突然一阵锣响,枪声四起,王光泽知道遭到了敌人的伏击。遭敌前后夹击,弹药消耗殆尽,他拔出大刀,一声巨吼:“冲呀!”像一头激怒的狮子扑向敌群,战士们紧紧跟上。他凭着丰富的作战经验,率部朝枪声稀疏的方向突围。一阵肉搏战,杀出一条血路,冲出了重围。傍晚,到达干坝子集结时,全师只剩百余人。这时,枪声未止,敌人还在寻找红军。王光泽望着聚集在身边的战友,心情沉重,思考一阵,决定把部队化整为零,动员分散突围。他说:“为了革命,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地保存力量,现在要缩小目标,分散冲出去,到湘西去找军团主力!”战士们依依不舍,“快走,不然就来不及了!”王光泽又是命令又是劝说,他目送大家,直到战士们的身影消失在迷朦的夜幕里。
天亮以后,王光泽只身走到四川秀山县的上川,离湖南花垣县境已不远,不料遇上涌洞乡的民团拦住盘问。民团发现王光泽口音不对,将他带到永兴乡公所,终于认出他是红军独立师师长。驻酉阳龙潭镇的川军第二十一军直属第四旅旅长田冠伍闻讯,急忙派出一个连将王光泽押到旅部,同时用急电向川军头目刘湘报功请赏。
田冠伍想劝王光泽投降,设宴招待,夸赞王光泽能征善战,智勇双全,是难得的将才,还说:“刘(湘)司令已电请蒋委员长委王师长以重任。”王光泽怒目圆睁,指着田冠伍的鼻尖子说:“我们工农红军是革你们的命的,你们总有一天会被我们消灭,等着瞧吧!”田冠伍脸红耳赤,恼羞成怒,下令对王光泽施以重刑,然后锁上沉重的脚镣,并用两颗烧红的粗铆钉钉死。田冠伍用尽心机对其进行诱降。但王光泽并不理会,反而抓住一切机会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揭露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背叛孙中山,反共反人民的罪行。
1934年12月21日,刘湘奉蒋介石电令,命龙潭驻军田冠五“就地处决”。田冠五遵命,谎称将王光泽送重庆,用绳索捆在椅上,脚上钉上死镣,用滑杆抬至龙潭镇外4里邬家坡荒山上用枪杀害,临刑,王光泽高呼:“共产党万岁!”“工农红军万岁”。王光泽壮烈牺牲,时年31岁,当地群众含泪掩埋了烈士尸体。至今酉阳县文管所存有王光泽遇害时的脚镣,烈士遗骨近年移至酉阳县革命烈士墓。[3]
酉阳县人民政府从1949年起多次组织人员寻找烈士的遗骸,终于在1982年4月在离龙潭镇4里地的邬家坡找到。铁镣仍套在烈士的踝骨上,其状惨不忍睹,也凸现出烈士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1983年11月,酉阳县人民将烈士移葬于龙潭镇烈士陵园,建塔立碑,永远纪念。
上一篇:巨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