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挽歌
吴虹飞演唱照
1998年在清华大学蒙民伟楼举行个人作品演唱会。2003年1月出版小说集《小龙房间里的鱼》《阿飞姑娘的双重生活》。
2004年3月出版文集《失恋日记》。
2005年11月出版文集《木头公仔》。同月出版文集《征婚启事》。
2007年2月出版采访集《这个世界好些了吗》。6月完成卡塞尔艺术节上观念艺术《童话》的采访录,完成了40万字的《童话——中国采访录》。
2008年4月出版采访录《娱乐至死》。
2009年2月出版访谈录《名流》。5月出版第一本长篇小说《伊莲》。
2010年下半年出版随笔《再不相爱就老了》。
2012年出版小说《嫁衣》、随笔《活得像个笑话》、访谈录《听我讲话要小心》。
2013年7月21日在新浪微博上发表“我想炸的地方有北京人才交流中心的居委会,还有妈逼的建委”等言论,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并可能面临最高5年刑期,引起争议。
吴虹飞谈拘留所的生活:像瞎子一样活了11天。[3]
吴虹飞是继内地眼镜蛇乐队、罗琦之后的最具个人风格的女性摇滚歌手之一,吴虹飞早期的歌曲风格锐利,歌词诗化,唱腔直指人心,具备强烈生命意识为特徵,而《胭脂》则是她的转型之作。与3月初,《南方人物周刊》评选中国跨界英雄,意在表彰不同行业有杰出表现的人,吴虹飞以作家和摇滚歌手的身份,名列入选名单。同样入选的有李宁,金庸,海岩等人。这让人想起了诗人与歌手LeonardCohen。2007年3月29日晚的“星光现场”《胭脂》发布会,我们可以聆听到一个侗族女孩的摇滚之声,文学之路。
吴虹飞的声线带着南方的湿气和温暖,如童声般清澈,给人一种既单纯又妖艳的感觉。而她在第一张专辑的录音里,她在高音处,真声与假声切换自如,她并非学院派歌手,其演唱近乎天然,干净,少有修饰。她早期的唱法乖戾,任性,至少具有革命性的创新。美国某媒体曾经对她有过精确描述,“吴虹飞确实在用她的音乐创造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感性热忱,带着浓重文学色彩和音乐特质,这是我在其他中国的女性摇滚歌手里从未见过的。”著名的音乐评论家李皖听出了吴虹飞和前辈摇滚艺术家诗人如吉姆·莫里森,和P.J.Harvy,和帕蒂·史密斯之间的亲缘关系。他评论“幸福大街”的第一张唱片说,“她用祭礼般的仪式把自己升到了接近天空的那个高度”。
她写的小说也是风格卓然,仿佛一个“尖叫的精灵”。评论家认为她是在“挥霍才华”,评论她的书是“一本奇怪的书,一本在我看来比任何其他书都更锐利、更精确地展示了这一代人的经验和灵魂之复杂性的书。”
加缪说,诞生到一个荒谬的世界上来的人唯一真正的职责是活下去,是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一个人不能永无尽止地忍受寒冷。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吴虹飞至少代表了一部分勇敢的人,以理想主义的情怀,直面平庸、琐碎的生活。她是一个诚实的歌手和作家,以无可复制的风格歌颂了这个时代的孤独和失落。
为他人创作名称演唱者发行时间尘世挽歌杨梓2014-03-01因缘杨梓2015-02-17演唱会记录举办时间名称?2013-10?2013年幸福大街《萨岁之歌》全国巡演上一篇:李学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