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逊台风
台风威马逊[2014年第9号超强台风]
2014年7月9日,一个低压区在楚克东部的西北太平洋海面上生成,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2W。下午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7月10日上午9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上午1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评级提升为“MEDIUM”。下午3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并将其评级提升为“HIGH”。晚上1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给予编号09W。7月11日凌晨3时,该热带低气压组织转好,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出烈风警报。早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7月12日凌晨2时,因云带再次变得松散,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取消早前升格,并把稍前的强度下调为热带低气压。中午12时,该热带低气压于关岛莺歌沿海登陆。下午2时,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同时,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下午3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威马逊。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再度升格为热带风暴。
显著增强2014年7月13日凌晨3时45分,威马逊进入香港天文台责任范围,天文台把威马逊强度评级为热带风暴。晚上7时,威马逊进入菲律宾负责范围,因此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将其命名为Glenda。受副热带高压脊影响,威马逊以时速22至25公里的速度西移,一直有对流引发及消散,强度变化不大。
2014年7月14日,威马逊向西南偏西移动,并因环境转好,迅速而显著地增强。早上8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上午9时45分,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上午11时,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3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台风。下午5时,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台风。晚上8时,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中度台风。晚上9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台风。晚上9时45分,香港天文台亦将其升格为台风。此时的威马逊螺旋性大大变好,令对流得以集中并维持。
首次临岸2014年7月15日,威马逊延续其增强趋势,并恢复西移路径,登陆前更急剧增强。下午2时,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台风。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直接升格为三级台风。下午3时,威马逊的细小风眼显现。下午3时半,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强台风。下午5时,威马逊于菲律宾阿尔拜省拉普拉普登陆。下午6时半,威马逊于菲律宾阿尔拜省塔瓦科再次登陆。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台风。
7月16日,威马逊采取西北偏西移动路径,移动速度维持在每小时22至25公里,穿越菲律宾中部,并进入南海。午夜12时,威马逊再次于菲律宾奎松省卡塔纳万登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凌晨2时将其降格为三级台风。早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进一步降格为二级台风。同时,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台风。上午9时半,香港天文台亦将其降格为台风。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台风。因威马逊的移动路径与菲律宾群岛的高山接近,导致部分对流无法越过,导致威马逊的北面眼墙崩溃,出海时几乎没有对流覆盖。[1]
进入南海2014年7月17日,威马逊继续向西北偏西移动,移速不变,穿越南海北部。威马逊进入南海后,受惠于良好的大气环境及高水温,重新增强,气压呈下跌趋势。早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再次升格为二级台风。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又将其再次降格为一级台风。下午5时,中央气象台再次将其升格为强台风。下午6时45分,香港天文台亦再度将其升格为强台风。威马逊重新增强,并在入夜后采取较偏西北路径。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又将其再次升格为二级台风。风眼于晚上8时后再次出现,威马逊已成功将南面对流卷至北面,重新建立稳固、扎实的眼壁。
再度临岸2014年7月18日,威马逊再度迅速而显著增强,并向西北移动,移速仍然稳定不变,维持在时速22公里。凌晨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次将其直接升格为四级台风(上一个在南海加强为四级台风的热带气旋是2012年台风韦森特)。凌晨5时,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每秒52米,最低气压935百帕斯卡。香港天文台紧随其后,在凌晨5时45分亦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而中央气象局亦跟进一步,于下午2时将其升格为强烈台风。威马逊的增强趋势没有停止,反而越来越急剧,像7月15日穿越菲律宾之前一样,临岸急剧增强,直至下午掠过海南东北端前,才达到强度颠峰。香港天文台则评定其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210公里;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则评定其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198公里;中央气象局则评定其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为每秒53米,即每小时190公里);但此时威马逊被海南岛地形牵引,改向偏西移动。
登陆海南当日下午3时半,威马逊以颠峰强度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沿海短暂登陆,这标志着威马逊成为继1973年14号台风玛琪后,41年以来登陆华南最强的热带气旋(按中国中央气象台资料,并以登陆时强度计算;而按照香港天文台资料,及同样以登陆时强度计算,威马逊则是继1979年台风荷贝后,35年以来登陆华南的最强风暴)。下午4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评估威马逊的中心风力为140节(每小时260公里),是为五级台风,并属于该部门的“超级台风”分级,亦是南海罕见的强度。
登陆广东威马逊在不久后便进入海南和雷州半岛之间的琼州海峡。晚上7时半,威马逊在广东省徐闻县龙塘镇沿海登陆。登录时中心最大风力17级(60m/s),打破1996台风莎莉的记录,成为登陆广东最强台风。由于达到强度顶峰后数小时内便两度登陆,威马逊的颠峰强度只能短暂维持;但已足够重创海南、雷州半岛一带。当晚较后时间,威马逊转趋减弱,以西北偏西的移动路径,掠过雷州半岛,移入北部湾。
登陆广西2014年7月19日,威马逊继续向西北或西北偏西移动,穿越北部湾。凌晨2时,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中度台风。凌晨2时45分,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强台风。上午5时,中央气象台亦将其降格为强台风。早上7时10分,威马逊又于中国广西防城港市光坡镇沿海再次登陆,随后受地形摩擦影响,开始急剧减弱。上午9时,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台风。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台风,并发出最后警报。上午11时45分,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台风。下午3时,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香港天文台在下午5时半亦把威马逊降为强热带风暴。下午6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与此同时,中央气象台更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晚上8时,“台湾中央气象局”亦进一步将其降格为轻度台风。而日本气象厅及香港天文台亦有跟随中国中央气象台,分别在晚上8时50分及晚上9时半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与上一次降级分别只相隔2小时50分钟及4小时;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则于晚上10时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2014年7月20日,威马逊横越广西及越南北部,进入中国云南,由于西南季风的水汽供应亦遭切断,威马逊进一步减弱。中国中央气象台、香港天文台、“台湾中央气象局”及日本气象厅分别在凌晨4时正、早上6时45分、早上8时正及早上8时50分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而香港天文台更在上午9时45分把威马逊降为低压区。日本气象厅在2014年7月21日将其降格为低压区,但威马逊残余低压区还没消散,继续向偏西方向移动,深入内陆。
中央气象台:
发布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2014年7月15日下午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2014年7月16日上午6时,中央气象台改发台风黄色预警信号。上午8时30分,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三级应急响应。上午10时,中央气象台改发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2014年7月17日下午6时,中央气象台改发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于2014年7月16日14时启动防汛防台风Ⅱ级应急响应[2]国家海洋预报台
:2014年7月17日正午将海浪预警级别提升为红色,这是中国大陆2014年发布的首个海浪红色预警。中国气象局:
台风应急响应为I级广东:
全省进入防风Ⅰ级应急响应状态广西:
广西发出之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3]海南:
海南省发出之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4]伤亡情况截至20日统计,“威马逊”共造成海南、广东、广西的59个县市区、742.3万人、468.5千公顷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为265.5亿元。海南因倒房、洪水冲淹等死亡9人、失踪5人,广西因倒房、滑坡等死亡5人。[2]
社会损失台风威马逊[2014年第9号超强台风]
截至2014年7月19日,海南文昌、海口、琼海、澄迈、定安等地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农作物大量受损。18.2万人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5100余间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全省18日平均降水264毫米,其中昌江、海口降雨量均超过500毫米,全省水库库容增加3.18亿立方米,241个水库泄洪,未出现水库垮坝。
广东11.19万人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近2万间房屋倒塌或受损。农作物受灾面积79.62千公顷,其中绝收3.8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3.48亿元。雷州半岛香蕉、甘蔗等农作物大面积被毁,农业遭受重创。
广西紧急转移安置20.91万人,12.57万人需要紧急生活救助;还有426.87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成灾 120.73千公顷,绝收13.81千公顷;倒塌农房822户1577间,严重损坏农房872户1356间,一般损坏农房23809户43822间;直接经济损失16.25亿元,其中农业损失12.91亿元,家庭财产损失5851.75万元。
“威马逊”对三省区电网造成冲击。截至2014年7月19日上午,南方电网10千伏以上线路累计跳闸1342条次,累计损失负荷139.74万千瓦。
广西数十条普通公路部分路段断通,高速公路沿线设施受到较大破坏,北海、钦州、防城等地数百条客运班线停运,交通部门正全力救灾抢通。
民政部网站19日发布消息称,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威马逊”强台风给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群众生活造成的影响,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
据广东省民政厅初步统计,阳江、茂名、湛江3市15个县(市、区)106万人受灾,9.9万人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1400余间房屋倒塌,1.5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2.3亿元。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初步统计,北海、防城港、钦州等5市15个县(市、区)150.3万人受灾,3人死亡,18.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500余间房屋倒塌,近1800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4亿元。
据海南省民政厅初步统计,全省3个地市20个县(市、区)全部受灾,131.1万人受灾,5人死亡,4人失踪。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海南文昌因超强台风“威马逊”造成8人死亡,99人受伤。
南宁变海2014年7月24日,受强台风“威马逊”带来的强降雨影响,左江、郁江全线涨水,导致南宁母亲河邕江水位猛涨,沿河两岸的绿化带和城市民生广场部份被淹。
海南事故超强台风“威马逊”在海南省文昌翁田镇沿海登陆后,给海南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记者21日下午从海南省政府获悉,据初步统计,全省有216个乡镇(街道)受灾,受灾人口325.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8.28亿元。另据各地各有关单位陆续上报海南省政府的情况,全省因灾死亡(失踪)24人。全省救灾工作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网传“威马逊海南文昌翁田镇死亡97人”等系谣言。
据了解,截止7月20日21时,据各地各有关单位陆续上报海南省政府的情况,“威马逊”已造成海南省24人死亡或失踪,受伤、受困人员众多。其中,海口市死亡8人,文昌市死亡7人、失踪1人,昌江自治县因公殉职2人,五指山市失踪2人,白沙自治县死亡2人、失踪2人。
此外,据海南省卫生厅应急办报告,全省因风灾就医人数为4396人次,轻伤939人,重伤73人。
国家级救灾应急响应启动 三省区部署抗击台风
2014年7月19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威马逊”强台风给广东、广西(自治区)、海南三省群众生活造成的影响紧急启动国家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查看灾情,帮助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
广东省减灾委于19日13时启动三级救灾应急响应。广东省民政厅已紧急向湛江市调拨帐篷1000顶、折叠床2000张、毛巾被2000张、棉被1000张、衣服2000套。
广东军区出动现役部队338人,民兵预备役1112人,各类车辆40余台支援地方抢险救灾;加固堤坝400余立方米,疏通道路60余公里,排除险情一处。湛江、茂名、阳江、江门支队和总 队特勤大队提前集结了632人、82辆消防车、41艘冲锋舟(艇)以应对各类突发险情
灾情发生后,广东民政部门已发放救灾物资,确保受灾民众基本生活,共发放灾害救助资金10万元,衣服768套,以及其它折价1.1万元的救灾物资。南方电网19日已派出近万人投入一线抢修。
今年第9号强台风“威马逊”7月12日下午在西北太平洋生成,14日下午加强为台风,15日下午加强为强台风,16日上午减弱为台风。据气象水文部门预测,台风“威马逊”将向西偏北方向快速移动,并可能于18日凌晨至上午在海南陵水至广东阳江一带沿海登陆,最大可能登陆海南文昌。
受其影响,预计7月17-19日,流域南部沿海、海南将出现一次大雨到暴雨的降雨过程,粤西桂南沿海和海南大部过程面雨量50~100毫米、海南东部、雷州半岛、桂南沿海南部局地过程点雨量可能有300~400毫米。
今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已于昨天晚上在中越交界附近地区减弱为热带风暴级,今天早晨4点前后进入云南省境内,并减弱为热带低压。5点钟其中心位于云南省西畴县境内,就是北纬23.3度、东经104.6度,最大风力有7级(16米/秒),中心附近最低气压为998百帕。
预计,“威马逊”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继续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进一步减弱。
17日至20日,广东南部、广西南部和西部、海南、云南南部及四川盆地西部、贵州西南部等地有暴雨,局部有大暴雨到特大暴雨;过程累计雨量有80~180毫米,海南北部和西部、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沿海有250~400毫米,局部可达500毫米左右,强降雨主要集中在18日至19日。
受降水影响,17日至20日,四川芦山震区和汶川震区、云南西部和南部、广西西南部、广东南部以及海南中南部等地发生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较高,其中云南西部和南部、广西西南部等地的局部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高。
7月20日08时至21日08时,云南大部、贵州西南部、广西西部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其中,云南南部的局部地区有大暴雨(100~160毫米)。
由于“威马逊”强度明显减弱,影响我国的范围越来越小,中央气象台为此解除台风黄色预警,但其对我国云南、广西、贵州的影响仍将持续。
中央气象台20日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20日8时至21日8时,云南大部、贵州西南部、广西西部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其中,云南南部的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另外,黑龙江中部、四川盆地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黑龙江中部的局部地区有大暴雨。
“威马逊”已进入南海,并将在华南沿海登陆,相关部门需及时启动防台风灾害预案;在南海海域航行的船舶和作业人员需及时回港避风,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华南各地及云南需加强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和城乡内涝,尤其是云南、广西西部、四川西部和贵州西部等山区要加强山洪沟、公路边坡及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工作,严加防范山洪地质造成人员伤亡。
“威马逊”是今年首个登陆珠江流域的强台风,珠江防总常务副总指挥、珠江委主任岳中明针对此次防台工作的严峻形势,对珠江防御工作进行了再部署。一是充分考虑强降雨所在地和台风影响区的地质条件,高度关注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二是认真做好流域水库安全度汛工作,要加强相关区域内的水库巡测,加强隐患排查;同时密切关注流域内病险水库运行状况,强化防台工作,确保安全度汛。三是防汛、水情等值班人员要加强信息报送,加强值守,做好和前方工作组的沟通,以及信息的上传下达。
7月13日早05时,“威马逊”远在菲律宾马尼拉以东大约2080公里的洋面上时,海南省气象台就向公众发布了台风消息,并于当天向省四套班子和相关部门60位领导报送了第一份决策气象服务材料。7月16日07时30分,省气象部门启动部分单位热带气旋Ⅳ级应急响应,并在1天时间里将应急响应级别连升3次,于17日15时00分,提升为全省气象部门热带气旋Ⅰ级应急响应。7月17日中午,海南省省长蒋定之签发了台风一级预警。12时20分起,省气象部门通过电视、网络、报刊、广播、大屏幕、短信、报纸、电台等平台,向全省各市县全网发送台风一级预警信息。
同时,省气象部门还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多种渠道广泛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分别与海南电视台新闻频道、海南新闻广播合作直播“威马逊”登陆前后的有关情况,提醒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提前做好防范。
据统计,“威马逊”影响海南前和影响期间,省气象部门向省四套班子和相关部门领导报送决策服务材料9期(次)、540份;通过预警决策短信平台向政府及各部门决策人员发送预警短信97.1万人次,向气象信息员发送预警短信4.28万人次;15日起通过北斗卫星系统向海南6000多艘渔船发送“威马逊”消息8次;对全省112万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全网发送预报预警信息2次,向中国移动500万用户、中国电信6万用户和中国联通115万用户发送预报预警信息1次;向全省执业导游,司机和旅行社等相关责任人发送“威马逊”信息7次;为粤海铁路公司、海峡控股公司等海峡营运公司提供影响通航气象服务信息通报44次;增加“威马逊”信息专业用户传真248份;向中石油海南分公司发送“威马逊”短信140条。
上一篇:朱建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