荤最初指的是什么
荤最初指的是气味浓烈的蔬菜。荤腥一词出自白居易《斋戒》一诗,“每因斋戒断荤腥,渐觉尘劳染爱轻”。“荤腥”中的“荤(hun)”最早念Xin,原指气味浓烈的菜蔬之类的食物,如葱、蒜、韭菜、洋葱等,“腥”才是指肉类。梁武帝时期,明令禁止僧人食肉(腥),结合《楞严经》里禁食五荤,“荤”与“腥”并称为“荤腥”。后来以讹传讹,逐渐称肉食为“荤”至今。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中,《唐韵》《集韵》《正韵》?许云切,音熏。《礼·玉藻》膳于君,有荤桃茢。《注》荤,姜及辛菜也。《仪礼·士相见礼》夜侍坐,问夜膳荤。《注》荤,辛物,食之止卧。《玉篇》荤叶所以辟凶邪。《後汉·礼仪志》仲夏之月,其礼以朱索连荤菜,弥牟朴蛊钟,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戸。《荀子·哀公篇》志不在於食荤。《注》葱,薤也。《徐铉说文注》荤,臭莱也,通谓芸台、椿、韭葱、蒜、阿魏之属,方术家所禁,谓气不洁也。《唐书·王维传》维兄弟皆笃志奉佛,食不荤。《尔雅翼》西方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蒜、茖葱为五荤,道家以韭、蒜、芸台、胡荽、薤为五荤。又通薰。《史记·五帝纪》北逐荤粥。《前汉·霍去病传》躬将所获荤允之士。《师古注》荤字与薰同。《集韵》或作蔒。《礼记注》或作焄。
僧人不沾荤腥
佛家中的荤,在本师的那个时候,并不是指鸡鸭鱼肉等,而是大蒜、小蒜等具有刺激性的蔬菜。根据《楞严经》记载,佛家五荤为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五荤生啖增恚,使人易怒;熟食发淫,令人多欲。 在南传佛教中,还是可以吃一些肉类食物。《梵网经》卷下载“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革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轻垢罪。”
上一篇:何不食肉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