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风雷
方风雷
1968年到内蒙古农村插队。1970年12月入伍。后复员回京当工人。
1978年恢复高考,入广东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修中文,辅修经济学。
工作经历毕业后分配至外经贸部,后调至河南省经贸厅。
1985年时,即担任河南省外贸总公司总经理,并任河南省经贸委委员;参与了中国第一个期货交易所——郑州农产品期货交易所的方案设计和早期筹备。
90年代初移居美国。
1992年回国,在海南经商。1992年,担任中国管理科学院市场所副所长期间,在海南主持策划了中国第一个不动产证券化产品-三亚地产投资券,并为海南人民银行起草了《地产投资券管理办法》。
1994年11月,方风雷参与中金公司筹备工作。
1995年6月25日至2000年,任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副总裁。[4]
1997年10月,由中金公司与高盛担任联席全球协调人,经过短短5个月的准备,包含广东、浙江两省移动通信业务的中国移动(香港)在香港、纽约上市,融资42亿美元,创造了当时亚洲(不含日本)有史以来最大的IPO。
2000年策划盈动收购香港电讯;发起组建高华证券。
2000年至2001年,任中银国际总裁;
2001年至2002年,赴哈佛大学商学院进修;
2002年至2003年9月,任工商东亚总裁;
2004年7月初,组建高华证券有限公司并与高盛合资的计划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9月高华证券正式成立。12 月2日,双方的合资公司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得到中国证监会的批准。
2004年至2007年,任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2007年至今,任厚朴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
2008年3月,方风雷与毕马威大中华区前任主席何潮辉、高盛前资深银行家王忠信合作创办了厚朴,管理的首支基金规模为25亿美元,主要投资人包括淡马锡、高盛、PSA等国际知名机构。
1,我们所有的投资有一个核心,就是中国,我们从来没做过任何一个跟中国主题无关的项目。
2,你看巴非特所有的投资原则,其实有一句话大家都没听懂,听懂了也没人做到,就是不熟不做。他投资可口可乐、刮胡刀,就是他熟悉这个行业,熟悉这个公司,熟悉这个人。
3,我们这次做中行、建行,有一条跟别人相比确实不同:对股价有自己的判断,中行1.7港元,建行4.2港元,我们分析了半年,所有的数据表明不止这个钱。
4,好的投资其实都没什么人竞争。
5,PE的精神就是private,LP和GP私下协商好了,没有人限制厚朴只有25亿美金,却要运作80亿美元的项目。也没有人说PE不可以投上市公司,我们跟苏格兰银行、美国银行都是一对一谈判的。
6,我作为北京PE协会的会长,希望这个行业健康发展,需要做一些制度上的建设,但是就厚朴来讲,就是把投资者的钱管好,让他能赚钱,就是这么简单。
7,我们当初没想那么多,愿景目标就是能够为世界级的企业提供最好的金融服务。当时想的就是这个。你还能想什么?一个行业、一个公司救中国?那绝对不可能的。
8,中国现在有四五十家PE,百花齐放,最后市场肯定还是大小并存的。美国有几千家PE,但大的也就十几家。
9,我们各念各的经。老柳弘毅做的中联重科,说实话叫我们做觉得挺难的。业内要说投资民营企业就是弄不过鼎晖,对制造业的把握就不如弘毅,对高科技企业的把握就不如阎炎的赛富。
10,现在还不到总结经验的时候,15年这点事儿有什么值得说的?还在小心翼翼积累的过程当中,根本没功夫、再说也没资格去想那些身后事。为什么我说做金融跟做官一样,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你管着人家钱呢!而挣钱是世界上最难的事了。[1]
2020年11月21日,方风雷参加粤港澳大湾区圆桌会议专场举办的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7届全球年会。[2]
上一篇:魏公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