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伦之爱
这是一部将个人的情感纠葛与一个家族乃至整个民族的痛苦历史联系在一起的家史式小说。主人公亚当·威伯生活富足、安逸,但自己小家庭的舒适却抑制不住他那颗躁动的心,他不顾妻子、儿女的反对,放弃了收入丰厚的医生职业,浪迹天涯,踏进了自己门诺教家族厚重的历史当中。从此,不安的情感开始了另一种探求。500年弹指一挥间,他发现静默的尘世原有一群与自己血脉相连的人。恰如吉普赛式的行者,他们执著于坚忍与非攻的操守,流浪在冷漠而善变的尘世,他们曾承受水与火的考验,亦曾在暴政和战争中苟延。他们的心灵之旅原本为寻找梦想的乐土,寻到的却是宏大历史中无奈生命的短暂与脆弱。自我放逐的灵魂踏上了返乡之路,岁月中涤净的心也放下了曾经的躁动与不安。虽然无人可以逃脱吞噬一切的时间,但他也懂得了,博爱无限的天国会永恒于此岸中最甜蜜的一刻。
《天伦之爱》显示了作家鲁迪·威伯在运用叙事策略方面的卓越才能。作品通过自由式的多角度叙事,多种文体融合杂糅,叙事者的自我表现代替了有限视角的印象记录,叙事者的风格化介入代替了叙事者的隐蔽,多层次地展示出人物性格,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也突出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天伦之爱》这部小说充分显示出作家威伯在运用叙事策略方面的卓越才能。他通过运用自由式的叙事角度和无界限的文体杂糅。在有限的篇幅中多层次地展示出人物性格.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可信性.突出了故事的主题.也提高了艺术感染力。弗莱在《批评的解剖》一书中指出,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与批评可以采用赏画的方式,“可以近观、细辨画家的笔法和刀法”。阅读分析《天伦之爱》时也可以采用这种“近观法”,“细辨”它的叙事策略与技巧。通过这样的“近观”与“细辨”。读者对作品的整体感反而能有更好地把握.不仅能体会出作家要用小说的艺术形式为自己的民族——门诺教徒在一个饱受迫害与奴役的世界里营造出自由天堂的心境和情感.也能更深切地感受到鲁迪·威伯对当代西方社会(特别是加拿大这个多元文化社会)中的边缘人物(尤其是门诺教徒)的生存状态的关注。
鲁迪 威伯(RudyWiebe, 1934-),加拿大著名作家,长期从事小说、散文和戏剧创作,迄今已发表小说14部,散文4部,剧本2部,其中长篇小说《大熊的诱惑》(1973)和《发现陌生人》(1994)荣获加拿大最高文学奖———总督文学奖。他的作品多围绕历史题材,关注印第安民族和门诺教徒等边缘群体的境遇,文风厚重、凝练,寓意深远,被誉为“兼具福克纳和巴尔扎克的特点”(《加拿大读书报》)。赵伐(1958-),宁波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自1992年起涉足加拿大文学的译介和评论,主编《加拿大获奖文学丛书》(共17部),独译或合译加拿大文学作品12部,其中鲁迪 威伯的小说3部:《大熊的诱惑》(中译本2001 )、《发现陌生人》(中译本2001 )、《天伦之爱》(中译本2004 )
上一篇:福建芳华越剧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