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批发网 > 知识库 >

河南豫剧抬花轿

来源:运动鞋批发网时间:2024-03-08 21:38:53编辑:运动君

抬花轿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

轿子原名“舆”,最早记载见司马迁的《史记》,说明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轿子了。晋六朝盛行肩舆,即用人抬的轿子。到后唐五代,始有“轿”之名。北宋时,轿子只供皇室使用。宋高宗赵构南渡临安(今杭州)时,废除乘轿的有关禁令,自此轿子发展到民间,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并日益普及。南宋孝宗皇帝为皇后制造了一种“龙肩舆”,上面装饰着四条走龙,用朱红漆的藤子编成坐椅、踏子和门窗,内有红罗茵褥、软屏夹幔,外有围幛和门帘、窗帘。这是最早的“彩舆”(即花轿)。   
把轿子运用到娶亲上,最早见于宋代,后来才渐渐成为民俗。那时,待嫁的女方在家里打扮停当,凌晨,男方就会派来迎亲的鲜艳的大花轿,这叫“赶时辰”。据说当天如有几家同时娶亲,谁赶的时间早,将来谁就会幸福美满。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娶嫁篇》里有这方面的记述。这一习俗,在现在的泰安市宁阳县沿汶河一带的村庄还十分盛行。


戏曲故事——《抬花轿》

明朝永乐年间,州城的大街上鞭炮爆响,人山人海。新科武状元披红挂彩,在二十名军校的护卫下骑马游街,威风八面。

当朝四品官周定大人从外归来,与夫人讲述在为新科武状元邱公子接风洗尘的宴席上,经众位官员做媒,武状元答应娶他的女儿周凤莲为妻。

说起周凤莲,乃周定大人夫妻二人的独生女,按府邸门见之规是大家闺秀,可周凤莲从小却不从同与一般的大家闺秀,有主见,有胆识,加上爹娘对自己宠护有加,是不大受封建礼教的约束的。

府里的家院(类似管家)称呼她为大姑娘,而非大小姐,对她从小就大敢、跳脱的性格给予赞赏的。

周大人膝下无子,两年前机缘巧合得一义子,名叫周进宝,周家人待周进宝视若己出,周进宝努力上进,以考取功名为目标,好报答二老的养育之恩,让二老以自己为荣。

这一天,一家人欢欢喜喜送别周进宝进京赴试。

周夫人听说做媒的事心下欢喜,不过二老知道还得要女儿自己愿意才行,忙找来凤莲商量,凤莲听说是新晋武状元也欢喜地很,武状元前几天披红挂彩游街时凤莲跟母亲去上香恰巧看他威风凛凛的样子。

凤莲是欢喜大人物,大英雄的。

周大人派人给邱府回信,三月后可来迎娶。

转眼到了迎亲之日,周府上下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周凤莲早已打扮完毕,激动地等待着迎亲的武状元。不想周府今天双喜临门:公子周进宝进京赴试,考中新科文状元,前呼后拥回到家中。

爆竹声声,鼓乐齐鸣,武状元迎亲的队伍到了。周凤莲在丫环、傧相的陪伴下,走进了披红挂彩的花轿。

三声炮响,花轿启动。文武新科状元,一个女婿,一个弟弟,帽插金花,并马齐鸾,喜送周凤莲花轿。


邱府内热闹非凡,拜过天地,行礼完毕,周凤莲被送往屋内等待,外边热闹,里边安静,周凤莲喜闹不喜静,自己掀了盖头偷偷扮作丫鬟的模样溜到外间凑热闹,然后又偷偷躲回新房等着新郎掀盖头。

众宾客散去,新郎回了新房,端看身着喜服的新娘,坐得很是端庄,故意迟迟不掀盖头。

凤莲等的焦急,一蹦跃起,自己掀了盖头,看着红光满面的新郎,上下左右仔细瞅瞅,果然一表人才,相貌堂堂的,

直竖起大拇指:“俊,好,真好呀!”

嘻嘻,咯咯,哈哈哈哈……

邱公子对这样不太像大家闺秀的娘子感觉很有意思,很有趣。

知道凤莲最是受不了端着架子,徐徐移步地走路姿势,她喜欢一蹦一跳的,煞是洒脱,爽朗!

于是向父母请命凤莲不必每日向父母请安的,以免端着样子凤莲不自在。

周进宝送姐姐来到喜气洋洋的邱府,惊慌地发现府内一丫环竟是跳河身亡的定情妻子王定云,王定云此时也看见了他。

二个四目相视,却没有机会相认。

周进宝送亲回到家里,想念王定忧思成病。周凤莲闻信急忙回家看望弟弟,才知道弟弟与王定云定情相爱的坎坷经历。

周凤莲回到邱府,巧审王定云,终于弄清王定云跳河自尽时,幸被邱府官船救起,后就在邱府做了贴身丫环。

周凤莲劝说王定云夫妻相认,可定云担心如今他俩地位不同,门第不同,二府双亲不会答应。

周凤莲决心帮助弟弟,弟妹团聚。

“娘子,你这几日车上来,马上去的,婆家,娘家两头跑,都在忙些什么?”邱公子问。

“嘻嘻,哈哈,自然是好事、喜事、大好事!”

“待我见过公婆再与你细说!”

“见我爹娘可要端庄些。”丈夫嘱咐道。

“我知道,我知道!”

很快来到公婆房前,停下整理仪容,调整走路的姿态,一步一徐,走到跟前,行礼拜见,做足大家闺秀应有的样子。

“儿媳,回娘家怎么也不多住几天,你爹娘可否安好?”

“回爹娘话,爹娘一切安好!临走还让我代问二老安好!”

“那生病的文官人可还安好?”

“已无大碍,谢爹娘关心。”

“儿媳匆匆赶回是有一事禀告。”

“儿媳何事?”

“我爹娘有一心事,想替我家兄弟求取一门亲事。”

“求取何人?”

“就是,就是,咱府的王定云。不知二老意下如何?”

婆婆看向公公,要老爷拿主意,公公沉思一会,

“从门户之第看,定云似是配不上文官人的,可你爹娘既然愿意,我们也不好反对,乐得亲上加亲!”

“儿媳,快去回禀你爹娘,三日后便可来娶亲。”

“真的,嘻嘻,太好了!”凤莲高兴地跳了起来。

婆婆扫了一眼,凤莲立马端坐。

“儿媳告退!”一步一徐退了出来。

哎呀,终于出来了,可算出来了!

蹦三蹦。

“憋死我了,当媳妇真不如当闺女!”

“家院,家院,”

“少夫人,何事?”

“备马,回娘家!”

家院有点搞不懂了,少夫人明明刚从娘家回来,咋又要回去了,不过不管了,我们的少夫人行事一向跳脱地很,只要少年没有意见就好了。

风风火火又赶回娘家。

“爹、娘,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闺女回来了,可累坏了吧,”又是递茶,又是扇扇子。

“你去瞧过你那兄弟没?得的是啥病呀?”

“啥病,啥病,相思病!”

“啥,相思病?那这病是从谁人身上得的?”

“嘻嘻,我呗!”凤莲快人快语。

“这闺女又开始说胡话类!”

“没有胡话,就是从我身上得类,那天兄弟不是送亲嘛,在邱府遇到一女子,才得的相思病!”

“那是怎样的女子!”

“端庄秀丽,贤良淑德!”

“女子品行好的话,倒是可以与你兄弟求娶,只是不知道你公爹娘的意见?”

“爹娘放心,我公爹娘已经答应了!”

“那我们这也没意见,那女子叫什么名?”

“唤做王定云!”

“嗯嗯,那你就去向你公爹替你兄弟求娶吧!”

“好嘞,爹爹说话结可要算数!”

“算数,算数,我说的话能在地上砸个坑,咋能不算数呢?”

“好,好,那这就回去找公婆说去!”

“等等,等等,既是邱府的小姐,怎地姓王吗呀?”

……嗯,嗯额,没说是小姐,是个丫鬟。

“什么,是个丫鬟,那不行的,不行,不行!”

“爹爹怎地说话不算数?”

“如今你兄弟是文状元,多的是大家闺秀可选择,怎能求娶一个丫鬟?”


“娘啊娘,你看爹刚刚明明答应了!”

“闺女呀,这不怪你爹,是你没有说清楚。”

爹娘二人双双反对,这可急坏了凤莲。

一翻思虑还是先从娘身上入手,再由娘来说服爹。

最后凤莲巧妙地对爹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使爹娘抛弃了门第观念,促成了弟、媳的美满姻缘。


完结!

有兴趣朋友们可以去观看原剧:豫剧《抬花轿》


抬花轿豫剧原唱

抬花轿豫剧原唱是王清芬,该剧的唱词如下:花轿起三声炮啊咚啊咚,咚啊咚咚响啊惊天动地。花轿起那个三声炮响天动地,周凤莲周凤莲坐花轿里喜气盈盈。哪哈呀呵哪呀咿呀嗨,众举士鸣锣开道摆列齐整。那个鼓乐吹滴滴滴滴滴,嗒嗒嗒嗒嗒。滴滴滴滴嗒声声如戏,众乡亲们只听得如醉如迷。又听得花轿外欢声笑语,一声声高来一声声低。都说是新女婿浓眉大眼有福气,嗨!俺也是身材那多苗条啊。长得白又细,水灵灵的大眼双眼皮。水灵灵的大眼双眼皮呀呵哪呵呀嗨,掀开那个轿帘看仔细。两匹大马两人骑,那后边走的是俺兄弟呀。那个前边走的是,戴金盔穿锦衣。不用说就是那个他啊他,俺的女婿哪呵呀嗨。文状元把我送啊,武状元把我娶呀。俺本是文状元的姐姐武状元的妻,周凤莲坐轿里我心中欢喜。从今后俺再不当哪呵呀呵咿呀呵,嗯啊哎呀俺再不当那老闺女。

河南豫剧《抬花轿》的歌词哪里能找到?

《抬花轿》中周风莲的唱段

府门外三声炮花轿起动

府门外三声炮花轿起动,周风莲坐轿内喜气盈盈。众执事鸣锣开道摆列齐整,那么鼓乐吹嘀嘀嘀嘀嘀 ,哒哒哒哒哒,嘀嘀嘀 哒哒悦耳动听。出府来吹的是百鸟朝凤,一路上吹的是鸾凤和鸣。五状元来迎亲满城惊动,乡亲们在路旁啊赞不绝声。这个说:新女婿好人品相貌端正,哪个讲:新媳妇长的好多么水灵 。乡亲们都夸俺女婿好,隔着轿帘我看(哪)看(哪)影影绰绰我看(呀)看不清。轿前边走一头高头大马,马身上端坐着一位将英。只见他穿红袍金冠罩顶。,上插着金花十子披红。不用人说,我知道,就是俺的哪个他来把我迎。小兄弟扬鞭催马把我护送,头戴乌纱身穿蟒袍满面春风。武状元把我娶,文状元把我送啊,大姑娘我今日那哈呀哈伊呀嗨,哪个八面威呀哪个八面威呀,(嗯 啊 哎 呀) 风(呀)


上一篇:龙头刀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