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涯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什么意思?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意思是:知心朋友大多已不知去向,漂泊各地,天涯海角各一方。全文: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草碧色,水绿波,南浦伤如何?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意思是:在长亭之外的古道旁边,满地的青草向天边不断延伸。晚风拂过柳梢,笛声断断续续,夕阳在山外山之处。好朋友大多漂泊各地。我拿起酒壶一饮而尽,希望能够使这剩下的欢乐达到极致,可是,(这分别的痛苦)使今晚的梦都是凄寒的。扩展资料:《送别》作者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首尾呼应,诗人的感悟:看破红尘。“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送别》,它的词作者正是李叔同,也是送别挚友许幻园的原创作品。表达李叔同对在上海“天涯五友”“金兰之交”友人分别时的情感,李叔同与许幻园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姻自主。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会变幻,导致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许幻园赶京找袁世凯讨回公道,离别时,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写于此歌送别许幻园。也是李叔同的优秀音乐作品,被中国数代人所传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是什么意思?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句歌词的意思是:朋友们有的在天涯在海角,知心者也有离开的了。只好斟一壶酒聊尽剩余的欢乐,今夜告别的梦中一定非常寒冷。全曲《长亭外》长亭外, 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 ,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 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 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长亭外, 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 ,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是作者李叔同写的一首歌曲,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这种美国歌曲在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是什么意思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意思是什么
1、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2、这句话的意思是:知心朋友大多已不知去向,漂泊各地,天涯海角各一方。
3、这是送别本义:告别的歌。全诗: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歌词共三段,其中一、三两段文字相同。第一段,全部用来写景,选取了“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等典型的意象,“长亭”“古道”是写送别之处,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芳草”喻离情,《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晚风拂柳”写惜别,“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山外山”喻天各一方,这一切离愁别绪,却都笼罩在“夕阳”之下,只感受到友情的温暖、斜阳的温暖、晚风的温暖。这一段,是环境的描写,离别场景的渲染:夕阳下,群山相连,一望无际,碧草连天,这是大背景;近处,长亭、古道,晚风轻拂,杨柳依依,再加上哀婉幽怨的笛声,哪一个有此经历的人不伤痛欲绝?
上一篇:2014中国好声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