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行
笛子曲姑苏行是啥调?
笛曲《姑苏行》是C调曲子,谱子上写的很清楚,而且是用C调曲笛、筒音作5的指法演奏的。
如果不参与合奏,随便玩玩,用D调、降B调曲笛演奏也行,当然,调也就变成了D调、降B调,但都得使用筒音作5的指法。
使用梆笛也行,但就是声音太高亢了,就没有曲笛低音区的音色那么典雅、秀美了,曲子的感觉也就不像江南水乡的味道了。
盛小云的《姑苏行》 歌词
歌曲:姑苏行演唱:盛小云作词:孟庆华作曲:江先谓歌词踏石阶,走雨巷雾润情思,雨淋闲愁烟霭锁魂乡,吴侬软语如歌唱侬伴花芬芳,小桥流水情人间似天堂,趣高弄清雅何言赏孤芳,人在画中走江南好风光,话情意语衷肠,楼阁赏清风庭台闻酒香,一丝江南雨情牵梦还乡扩展资料《姑苏行》这首歌曲收录在专辑《伶歌2》中,该专辑共收录了10首歌曲,2010年8月由瑞鸣唱片发行。该歌曲的其他版本:1、由俞逊发演奏的歌曲《姑苏行》收录在专辑《笛子演奏家俞逊发》中,该专辑共收录了10首歌曲,2004年12月由中唱上海发行。2、由郑文萍演奏的歌曲《姑苏行》收录在同名专辑《姑苏行》中,该专辑共收录了1首歌曲,2016年7月由维音唱片发行。
笛子曲《姑苏行》的创作背景?
《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戏,情溢于外。接着再现主题,在压缩的音调中,更感旋律婉转动听,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此曲韵味深长,发挥了曲笛音色柔美,宽厚而圆润的特征,再结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叠音、打音、颤音等技巧,使乐曲表现更加动人完美。《姑苏行》是一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受的竹笛经典名曲,亦是每一个吹笛者的必修曲目。这首乐曲旋律优美亲切、风格典雅舒泰、节奏轻松明快、结构简练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乐曲之一。乐曲如同一幅描绘江南美景的水墨丹青,亦如一蛊雨前清茗——其清香沁人心脾。此曲的作者是著名笛子演奏家江先谓先生。 江先谓先生1924年出生于山东威海。12岁起即跟哥哥学艺,民族乐器中的吹拉弹打他都能演奏。14岁随全家赴大连卖艺维持生活。1949年参加革命,并考入解放军前线歌舞团独奏演员。 他在民族乐器演奏方面是位多面手,竹笛专业主要是靠自学,江南丝竹音乐演奏风格的掌握尤其地道。六十年代他采用江南民歌和昆曲音调为素材,创作并演奏了《姑苏行》和《脚踏水车唱山歌》,并因此而享誉笛坛。 江先谓曾在1959和1965年两次随中国艺术团先后到过奥地利、苏联、波兰、印尼等国演出。 《姑苏行》这首乐曲的旋律取材于昆曲音乐,曲式为“慢(A)——快(B)——慢(A1)”加引子组成的三段体结构。乐曲技巧采用的是江南丝竹中典型的“颤、叠、赠、打”的手法,手指要灵活并具有弹性。同时,要求气息饱满、流畅;音色上要追求“润、厚、松”与甜美。 引子,散板。其音乐表现的是一个“晨”字。力度弱起渐强,旋律音域由低向高进行,如旭日渐渐东升,描写出了江南春早、万物荣欣、一派祥和的迷人景象。 A段,优雅的行板。这里的演奏要突出一个“行”字,而且是优雅、欣然的“行”,如同徜徉在如苏园林的美景中。因此速度应稳健而流畅。指法上,强调江南丝竹中“颤、叠、赠、打”手法的运用(乐谱中有详细的标记,应严格照谱演奏)。要注意换气位置的准确,因此错误的换气位置会破坏旋律句法的完整。同时,换气位置的处理也是江南丝竹音乐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吹奏弱音段时,口锋要精细,发音要纯,并显得玲珑剔透。 B段,热情小快板。其演奏要突出一个“舞”字,这里的“舞”有舞榭歌台上的“舞”、花园中万紫千红的“舞”、游人心中心神荡漾的“舞”,亦有音乐与演奏技法上的“舞”;突出旋律的起伏、流动与力度的强弱对比;手指灵巧、富有弹性,仿佛在笛上“舞”动。同时,速度不宜过快,应突出一种优雅的“舞感”。 A1段,稍慢的行板。音乐中表现的是一个“归”字,如同夕阳西下,游人念念不舍地归去。演奏手法上仍采用A段“颤、叠、赠、打”的技法,但气息应柔和一些并逐渐减弱,直至曲终
上一篇:风速战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