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星
人站在木星上会发生什么?会不会直接掉进地核?
我们都知道,人类可以轻易地现在地球上,那是因为我们受到了地球重力的作用,因而我们并不会飘起来,再加上地球表面大多为固体物质,所以我们也不会轻易掉入地球深层。那么,要是我们从地球表面转而去到大部分由气体物质所组成的木星时,我们会不会轻易掉入木星的内核之中呢?当人类站在木星上,由于受到木星高温的影响,在人类还未接触木星内核,也就是才到达木星表面不久,就会因受到木星上高温因素的影响,而被“摧毁”。木星是太阳系中引力最强的行星,同时又是质量最大的行星,而其质量是地球的300多倍,这也表明当人类去到木星上时,在木星上进行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也会比在地球上快得多。再加上木星表面大多是气体物质,其大气层是气态氢,这意味着当人类站在木星上时,我们会一直“往下掉”,并且还不会有太多的阻碍,也就是会一直持续“往下掉”。但是,这种由于人类“往下掉”的加速度过快,当我们与木星大气层中的物质接触时,周围的温度就会因快速摩擦而上升。当周围温度持续上升,超过人体所忍耐的程度时,我们就会被“烧毁”。因而假如人类有机会去到木星,并且站在木星表面上,人类是不会掉入木星内核的,毕竟还未到达木星内核之前,就被高温给烧毁了。假如人类被赋予了可以忍受任何高温的能力,那么人类便有机会接触木星,也就是说现在木星表面上。但是,就算人类真的侥幸去到了木星表面,但木星上存在的超强风暴,也会让我们无法靠近。所以,只有当人类被赋予“无坚不摧”之躯,才有可能有机会站在木星上,但是就算站在木星上,也是无法轻易靠近它。这就是说,站在木星上,人类根本就不会掉入木星内核之中了。
人站在木星上会发生什么?会直接掉进地核吗?
人站在木星上会发生什么?会不会穿过木星的大气层往下掉,直接掉进木星的地核呢?人是不可能掉进木星地核的。图示:木星表面人站在木星上,首先会掉进木星的大气层。我们直接观测到的是木星最外层的大气层。作为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也拥有太阳系行星中最大的大气层。木星的大气层有多厚呢?由于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它不像地球那样有明显的固体或者液体的表面。因此,科学家把木星大气压为1巴之处作为木星的表面。1巴的压力约等于一个地球标准大气压。从定义的木星“表面”在向下大约90公里,大气压力就增加了10倍。这里基本上就是木星大气层对流层的底部了。从这里开始计算,木星的大气层厚度约为5000公里。图示:掉进木星5000公里的厚度比水星的直径还要大一些。因此假如一个人要穿过木星的大气层,就等于穿过了水星的直径距离。一些小行星在坠入地球大气层后,很快就会在与地球大气层摩擦产生的高温高压中化作一团火球,灰飞烟灭了。更何况是人坠入了比地球大气层厚数倍的木星大气层呢!如果一个人站在木星上,他连木星大气层都不会穿过的,所以想直接掉进木星的地核是不可能的。图示:木星大气探测器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向木星发射了一颗大气探测器。这颗探测器总重量达345千克,其中隔热罩就重达220千克。这个探测器在进入到木星大气层后,承受了400g的加速度,表面压力高达14个大气压,表面温度高达780℃。它在木星大气层中坚持了1个小时,就被木星的大气压给压垮了。由此可见,木星的大气层压力是有多么的可怕!如果人掉进了木星,后果可想而知。那么,即使我们顺利地穿过了木星大气层,我们距离木星的地核还有多远呢?我们还要经历哪些“艰难险阻”呢?图示:木星内部结构在我们穿过木星大气层继续掉落大约1000公里后,我们就会抵达木星的液体氢部分。由此再向木星内部深入大约8000公里,也就是大约两个水星直径的距离,木星上的液体氢又被压成了金属氢。这里距离木星的地核还有大约44000公里的距离,或者大约3.5个地球直径的距离。即使我们有铜头铁臂,也难穿越木星金属氢部分抵达木星的内核了。所以,如果我们掉进木星,即使不在木星的大气层中灰飞烟灭,也难以掉进木星的内核的。
木星离地球多远
木星距离地球在6.3-9.3亿公里之间。木星是距离太阳第五近的行星,截至2019年已知有79颗卫星。古代中国则称木星为岁星,到西汉时期,司马迁从实际观测发现岁星呈青色,与“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为木星。
木星离地球多远
木星因为在夜晚肉眼很容易看见它,当太阳的位置很低时,偶尔也能在白天看见,因此自古以来就为人所知。
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它的质量为太阳的千分之一,是太阳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
木星是一个气态巨行星,主要由氢组成,其次为氦,占总质量的25%,岩核则含有其他较重的元素。
木星距离地球多少公里
木星距离地球6.3到9.3亿公里之间。木星和地球都绕着太阳公转,而天体的运动都是椭圆形的,时近时远。木星是距离太阳第五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截至2019年已知有79颗卫星。
古人早已认识这颗行星,罗马人以主神朱庇特命名这颗行星。古代中国则称木星为岁星,取其绕行地球一周约为12年,与地支相同之故。到西汉时期,《史记‧天官书》作者司马迁从实际观测发现岁星呈青色,与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为木星。
木星是颗巨行星,质量是太阳的千分之一,但却是太阳系其他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木星的主要成分是氢,但只占十分之一分子数量的氦,却占了总质量的四分之一,它可能有岩石核心和重元素,但没有可以明确界定的固体表面。由于快速地自转,木星的外观呈现扁球体。大气层依纬度成不同的区与带,在彼此的交界处有湍流和风暴作用着。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大红斑,这是17世纪第一次被望远镜见到后就未曾停歇过的巨大风暴。
环绕着木星的还有微弱的行星环和强大的磁层,包括4颗1610年发现的伽利略卫星,至2019年12月已经发现79颗卫星。木卫三是其中最大的一颗,其直径大于行星中的水星。
上一篇:十年音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