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宋祁
《木兰花·春景》
《木兰花·春景》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祁,北宋词人,字子京,其词多写悠游闲适生活,语言工整,描写生动,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世称“红杏尚书”。今有清辑本《宋景文集》,词有《宋景文公长短句》。
此词上片描绘春景,讴歌春色,描绘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一改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应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直抒惜春情怀。
词中两处运用了拟人化手法,第一处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第二处一个“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词中还引用了“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此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
小时候,因为自己姓宋,所以每次提到宋朝时都会异常兴奋,觉得自己姓宋就非常自豪!慢慢知识积攒多了,发现每个姓氏背会都有它的故事。每段历史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今天看了《中国通史》纪录片,第一集讲的中国道路,主要的就是我们的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还有文化之路,每个国家都有她的核心文化,中国这个古老而悠久的国家,经历了数次文化的总结分化,最终汇集了一个中国文化,一个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文化历史。每次看这样的纪录片,我都仿佛穿梭于各个朝代之间,我感受着那个时代的脉搏,聆听着那久远的声音,心中不住的想,如果我在那个时代会是什么模样?会是一个大家闺秀,还是一个奴仆!还是一个侠客义士,还是一个风流倜傥,满腹经纶的学者!我不知道自己会是什么?在那个宋词文化最璀璨的年代,中国文化达到了一个辉煌的时刻,从唐诗跨越到唯美的宋词,人们的情感更加细腻的输出。每每读宋词,都会有似懂非懂,但却又深重其中的感受。宋词的美,无以言表,宋词就像一幅幅画,还像午后阳光下的一杯咖啡,一盏清茶,你需要细细的品味,方能入其境,明其声。
我喜欢宋词,可能因为它的柔美、生动、艳丽、高洁……我觉得世间所有的形容词都可以对它进行褒奖,但最关键的一个字就是“美”,宋词就像一个完美的女人,不同的角度渗透出不同的气质美丽!更能将东方之美展现的淋漓尽致!如果说唐诗让我们变得文雅,宋词便是让我们更加细腻精致!
《木兰花·春景》全文赏析
《木兰花·春景》是宋代词人宋祁的作品。此词赞颂明媚的春光,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情趣。那么《木兰花·春景》全文赏析是怎样的?以下仅供参考! 原文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赏析 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过片两句,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在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本词歌咏春天,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上阙写初春的风景。起句“东城渐觉风光好”,以叙述的语气缓缓写来,表面上似不经意,但“好”字已压抑不住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以下三句就是“风光好”的具体发挥与形象写照。首先是“縠皱波纹迎客棹”,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盈盈春水,那一条条漾动着水的波纹,仿佛是在向客人招手表示欢迎。然后又要人们随着他去观赏“绿杨”,“绿杨”句点出“客棹”来临的时光与特色。“晓寒轻”写的是春意,也是作者心头的情意。“波纹”、“绿杨”都象征着春天。但是,更能象征春天的却是春花,在此前提下,上片最后一句终于咏出了“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绝唱。如果说这一句是画面上的点睛之笔,还不如说是词人心中绽开的感情花朵。“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下阙再从词人主观情感上对春光美好做进一步的烘托。“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二句,是从功名利禄这两个方面来衬托春天的可爱与可贵。词人身居要职,官务缠身,很少有时间或机会从春天里寻取人生的乐趣,故引以为“浮生”之“长恨”。于是,就有了宁弃“千金”而不愿放过从春光中获取短暂“一笑”的感慨。既然春天如此可贵可爱,词人禁不住“为君持酒劝斜阳”,明确提出“且向花间留晚照”的强烈主观要求。这要求是“无理”的,因此也是不可能的,却能够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春天的珍视,对光阴的爱惜。
《木兰花·春景》宋词赏析
《木兰花·春景》是宋代词人宋祁的作品。此词写春光的明媚美好,喻青春年华的可贵,流露出时不我待、迟暮惜春的愁思。全词用语华丽而不轻佻,言情直率而不扭捏,其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历来脍炙人口。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木兰花·春景》宋词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木兰花·春景⑴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⑵。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⑶。 浮生长恨欢娱少⑷,肯爱千金轻一笑⑸。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 ⑴木兰花: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调同“玉楼春”。 ⑵縠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纱。縠皱:即皱纱,有皱褶的纱。棹:船桨,此指船。 ⑶春意:春天的气象。闹:浓盛。 ⑷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语本《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⑸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白话译文】 漫步东城感受到风光越来越好,船儿行驶在波纹骤起的水面上。拂晓的轻寒笼罩着如烟的杨柳,惟见那红艳艳的杏花簇绽枝头。 人生总是怨恨苦恼太多欢娱少,谁惜千金却轻视美人迷人一笑?为君手持酒盏劝说金色的斜阳,且为聚会向花间多留一抹晚霞。 【创作背 景】 宋祁生当宋初,此词为游赏春景之作,当作于北宋仁宗朝某一年的春天,具体创作年份未详。 【赏析】 宋子京因此词而得名,正如秦少游之为“山抹微云学士”,他则人称“红杏尚书”,传为佳话。这佳话指的就是此词的上阕歇拍之句。 要赏此词,须看他开头两句,是何等地光景气象。不从这里说起,直是舍本而逐末。且道词人何以一上来便说东城?普天下时当艳阳气候,莫非西城便不可入咏?寒神退位,春自东来,故东城得气为先,正如写梅花,必曰“南枝”,亦正因它南枝向阳,得气早开。此皆词人诗客,细心敏感,体察物情,含味心境,而后有此诗心诗笔,岂真为“地理考证”而设置字样哉。古代春游,踏青寻胜,必出东郊,民族的传统认识,从来如此也。 真正领起全篇精神的,又端在“风光”二字。何谓风光?风光,其实概括了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关系;它不但是自然景色,也包含着世事人情。正古人所谓“天气澄和,风物闲美”,还须加上人意欣悦。没有了后者,也就什么都没有了。 一个“渐”字,最为得神。说是“渐觉”,其实那芳春美景,说到就到,越看越是好上来了。这美好的风光,分明又有层次。它从何处而“开始”呢?词人答曰:“我的感受首先就眼见那春波绿水,与昨不同;它发生了变化,它活起来;风自东来,波面生纹,如同纱縠细皱,粼粼拂拂,漾漾溶溶,招唤着游人的画船。春,是从这儿开始的。”然后,看见了柳烟;然后,看见了杏火。这毕竟是“渐”的神理,一丝不走。晓寒犹轻,是一步;春意方闹,是又一步。风光在逐步开展。把柳比作“烟”,实在很奇。“桃似火,柳如烟”,在人们的感受上,这种文学语言,这种想象和创造,很美。美在哪里?美在传神,美在造境。盖柳之为烟,写其初自冬眠而醒,嫩黄浅碧,遥望难分枝叶,只见一片轻烟薄雾,笼罩枝梢——而非呛人的黑烟也。桃杏之为火,写其怒放盛开,生气勃发,如火如茶,“如喷火蒸雾”,全是形容一个“盛”的境界气氛——而非炙热灼烫之火也。领会了这,或者不难进而领会“闹”字矣。词人用它,写尽那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 此词上阕写尽风光,下阕转出感慨。 人生一世,艰难困苦,不一而足;欢娱恨少,则忧患苦多,岂待问而后知。难得开口一笑,故愿为此一掷千金亦在所不惜,正见欢娱之难得也。这里的事,并非算账目,不过讲情理,须知书生大言,每每若是。欢娱恨少,至于此极。书生无力挥鲁阳之戈,使日驭倒退三舍,只能说劝斜阳,且莫急急下山,留晚照于花间,延欢娱于一饷!读词至此,哀耶乐耶?喜乎悲乎?论者或以为此宋祁者肠肥脑满,庸俗浅薄,只一味作乐寻欢,可谓无聊之尤,允须“严肃批判”。嗟嗟,使举世而皆如是读文论艺,岂复有真文艺可存乎? 红杏尚书——莫当他是一个浅人不知深味者流。大晏曾云:“一曲新词酒一杯。”“夕阳西下几时回?”面目不同,神情何其相似:岂恋物之作,实伤心之词也。 名家点评 王士祯《花草蒙拾》:“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当时传为美谈。吾友……极叹之,以为卓绝千古。然实本花间“暖觉杏梢红”,特有青蓝、冰水之妙耳。 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宋代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后迁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宋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历官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工部尚书员外郎、知制诰、史馆修撰、翰林学士承旨等。卒谥景文。其诗词多写优游闲适生活,语言工丽,描写生动,有“红杏枝头春意闹”(《木兰花》)之句,世称“红杏尚书”。有集,已佚,今有清辑本《宋景文集》;词有《宋景文公长短句》。
上一篇:经典纯音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