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伴奏
《凤阳花鼓》是我国哪个省的民歌
安徽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凤阳花鼓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今凤阳县东部)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凤阳花鼓与花鼓灯、花鼓戏并称凤阳三花。凤阳花鼓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其曲艺形态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历史上艺人多以此为出门卖艺的手段,凤阳花鼓因此而传遍大江南北。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文人的诗文记录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渐从民间的凤阳花鼓中淡出,仅剩下唱曲部分,分为“坐唱”和“唱门头”两种形式。凤阳花鼓是根植于凤阳传统民间的戏曲艺术瑰宝,有凤阳“一绝”之美称,并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凤阳花鼓是一种怎样的民间曲艺?
凤阳花鼓是一种很特殊的民间曲艺,它和凤阳这个地方的特殊性有关: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是凤阳人。在建立明王朝之后,为了更好地建设家乡,朱元璋强制将江浙之地的大批士民迁徙到凤阳耕种土地,并严禁他们回乡。这样的举措短时间内固然能开发大量的耕田,然而时间一长,就产生了土地不足的问题。再加上各种天灾的影响,凤阳的老百姓在冬春之际不得不外出乞讨谋生。而为了吸引更多人施舍,乞讨者就编出了一套套唱词,并配合着花鼓的敲击来进行演唱——这就是传说中凤阳花鼓的由来。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凤阳花鼓里会有这样的曲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可以说,凤阳花鼓是一种用血泪凝成的曲艺。正因为凤阳花鼓的产生与外出乞讨有关,所以它形成了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歌词多为向观众诉说凤阳人的苦处,或是为了取悦观众而编的故事和祝福。其中“坐唱”多为讲述长篇故事,“唱门头”则为短小的祝福语。第二,因为往往是观众想听什么表演者就唱什么,所以凤阳花鼓的曲调变化非常大,带有当地民歌色彩,同时也为了让听众易于接受而引入很多其他曲艺。第三,因为经常要到各地来往走动,用于伴奏的花鼓形制比较小,可背可拿,非常便于携带,也便于在演唱时伴以一定的舞蹈动作。其表演一般由两人组成,一人敲锣,一人打鼓,边舞边唱。总结:新中国成立之后,凤阳花鼓的曲词逐渐增加了对新社会的歌颂,曲调也变得更为热烈欢快。如今它已经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重视。
凤阳花鼓是什么的表演艺术
凤阳花鼓是中国传统的地方戏曲剧种表演艺术。凤阳花鼓是中国传统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源于安徽省凤阳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被誉为“华夏第一鼓”。凤阳花鼓的表演艺术形式主要包括唱、念、做、打、舞等多种元素,通常由一个或数个人协同完成。其特点是表现内容生动多样,音乐节奏激昂欢快,动作矫健灵活,场面宏大热闹,充满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唱腔方面,凤阳花鼓采用高亢雄壮的豫剧唱腔演唱,强调表现生活情趣和时代风尚;念白方面,主要以赶场口吻为主,有些则采用当时通行的方言进行表演。做角方面,则强调角色塑造,讲究个人化表演;打击乐方面,使用鼓、钹、锣等各种打击乐器,营造出跌宕起伏、动静结合的鼓声节奏;舞蹈方面,则有广场舞、跳葫芦等多种形式,富有活泼、欢快的特点。凤阳花鼓的表演内容十分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故事、战争题材、民间传说、美女佳人等众多主题,通过生动的形象、活泼的节奏和激情澎湃的表演,吸引观众的眼球,博得阵阵掌声和喝彩。在文化价值方面,凤阳花鼓可谓是一种重要的传统艺术形式。它不仅代表了安徽文化的一部分,更体现了中国南方地区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同时,在现今社会中,凤阳花鼓也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和城市品牌,为全国各地的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总之,凤阳花鼓作为中国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其表演艺术形式独具特色,融合了多种元素,强调情感表达和效果展现,成为了中国南方地区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形式之一。
凤阳花鼓是哪里的民歌
安徽。凤阳花鼓形成于安徽省淮河两岸,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
凤阳花鼓作为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自明朝兴起流传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一男一女,男敲小镗锣,女打小花鼓,有时增加乐器伴奏。
安徽,简称“皖”,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东连江苏,西接河南、湖北,东南接浙江,南邻江西,北靠山东,总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
安徽省平原、台地(岗地)、丘陵、山地等类型齐全,可将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区、江淮台地丘陵区、皖西丘陵山地区、沿江平原区、皖南丘陵山地五个地貌区,分别占全省面积的30.48%、17.56%、9.99%、24.91%和16.70%。
安徽省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在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
凤阳花鼓简谱
凤阳花鼓简谱如下图所示。《凤阳花鼓》是一首来自中国安徽省的民歌,在明清时代很流行。最早是由邓丽君于1967年翻唱了这首歌曲,刚好当时正值流行歌曲在台湾萌芽时期,因此这首歌曲也被广泛流传。歌曲自然朴实,旋律优美流畅,运用极富感染力的民歌曲调,便于传播。凤阳花鼓的历史故事: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徙江南巨户到凤阳府。由于凤阳府地区人口激增,灾荒也不断,导致这些迁徙的江南巨户希望回到江南,但朱元璋严禁他们离开凤阳府,所以他们想出了假扮卖艺、以打花鼓唱曲为生的方式离开凤阳府。
上一篇:我听见你的声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