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朗诵
致橡树英文版
摘要:《致橡树》是舒婷创作于1977年3月的爱情诗。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作者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发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To The Oak Shu ting If I love you I won't wind upon you like a trumpet creeper upvalue myself by your height If I love you I will never follow a spoony bird repeating the monotone song for the green shade not only like a springhead brings you clean coolness whole year long not only like a steepy peak enhances your height, sets off your straightness even sunshine and spring rain No, all these are not enough! I must be a ceiba by your side as a tree standing together with you our roots melt underneath our leaves merge in clouds when wind breezes we greet each other but no one can understand our peculiar words you have your strong stem and branches like knives and swords and like halberds I have my red ample flowers like heavy sighs and heroic torches as well we partake cold tide,thunder storm,firebolt together we share brume,flowing mist,rainbow as if we separate all the time actually we forever rely on each other this is great love loyalty lives here Love not only your giant body but also the position you stand,the earth under your feet
《致橡树》英文版
To the Oak Tree
致橡树
By Shu Ting
If I love you
我如果爱你--
I will never be a clinging trumpet creeper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Using your high boughs
to show off my height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If I love you
我如果爱你--
I will never be a spoony bird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Repeating a monotonous~song
for green shade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Or be a spring
也不止像泉源
Bringing cool solace all year long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Or be a steep~peak
也不止像险峰
Increasing your stature
reflecting your eminence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Even the sunlight
甚至日光
Even the spring rain
甚至春雨
No, all these are not enough
不,这些都还不够
I must be a ceiba tree beside you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Be the image of a tree
standing together with you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Our roots, entwined underground
根,紧握在地下
Our leaves, touching in the clouds
叶,相触在云里
With each gust of wind
每一阵风过
We greet each other
我们都互相致意
But nobody
但没有人
Can understand our words
听懂我们的言语
You'll have your copper branches
and iron trunk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Like knives, like swords, like halberds, too
像刀、像剑,也像戟
I'll have my crimson flowers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Like heavy sighs
像沉重的叹息
And valiant~torches
又像英勇的火炬
We'll share cold spells,
storms and thunders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We'll share mists, hazes and rainbows
Seemingly always apart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But also forever interdependent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Only this can be great love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The loyalty is here
坚贞就在这里
Love --
爱--
I love not only your strapping stature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But also your firm stand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the earth beneath you
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朗诵要领是什么?
读这首诗的时候内心要怀着美好的感情和向往,因为是首含蓄的爱情诗,所以要特别注意不要高声朗读,以免破坏了诗中的含蓄美和意境,最好是配上舒缓的音乐,这样效果会更好。现代诗的朗读,主要以诗文中的标点或情感重音为依据,进行节奏划分。如《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划“/”的即是以情感重音为标志进行短顿,划“//”则是按标点进行的停顿。停顿是为了:一顺应语法需要;二突出段落层次;三强调和突出某些重要的信息和感情。传统古典诗词的朗诵,其节奏处理有两种情况,一是按照话剧腔的方式进行律动均分地处理;二是按照传统吟诵的方式进行平仄交替的处理。下面分别简要说明。一、话剧腔式的处理:根据传统诗文的特点将诗词分成两字一节的基本节奏单位,不可拆分地则划分一字的独立节奏单位,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节奏为:2-2-1式和2-1-2式两种。七言诗则在五言诗的基础上,在每句前增加一个两字节的节奏单位,其节奏为2-2-2-1式和2-2-1-2式,如“故人/西辞/黄鹤楼”(2-2-21),烟花/三月/下/扬州(2-2-1-2)”。词的读法与之基本一致,所特别处在于词中存在一种领字句,如“残蝉渐绝。傍/碧砌/修梧,败叶/微脱。”(柳永《应天长》),“傍”字即为此两句之领字,实际上是“傍碧砌修梧”、“傍败叶微脱”。此种句式,领字后应有稍微停顿。二、传统吟诵式的处理:传统诗词的创作依据平仄相间的原则而成,故传统吟诵的时候也依据平仄相间的原则进行停顿,基本原则是:平长仄短。即两字一节中,以后字的平仄为据,遇平声则拖长,遇仄声则收短。仍以前诗为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凡注“——”处即为拖长,标“/”处即为短促地稍顿)再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词之处理亦如是,即按“平长仄短”之规律。补充:【抑扬、情绪】一、话剧腔式的处理话剧腔朗诵根据情感重音进行声调抑扬,情感重音不简单等于音量的大小,根据需要有起(扬)有伏(抑),有急(扬)有徐(抑)。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再别康桥》)其中“轻轻的”、“走了”都是情感表达的重音,但其情绪舒缓、沉郁,故而在处理上声音要低,速度要慢(抑)再如:“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致橡树》)其中“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都是情感表达的重音,但是情绪表达坚定、有力,故声音高昂(扬),但语速稳定(抑)。二、传统吟诵式的处理在朗读古诗词文的时候,可以以传统吟诵的方式对诗文进行处理,依据四声平仄抑扬声调,具体为:北方方言中平声(阴平、阳平)声调较高,声音稳定;仄声(上声、去声、入声)声调较低,声音起伏变化明显。南方方言中平声(阴平、阳平)声调较低,声音稳定;仄声(上声、去声、入声)声调较高,声音起伏变化明显。传统诗词文赋在创作中也是依据汉语四声规律进行创作,故在朗诵时以四声高低进行抑扬处理,有利于还原作者情绪,是朗读古诗词的最好方法。
致橡树 朗诵要领
每个人的理解不同,重音和节奏的掌握也就不同,我仅从的个人出发谈一下。
我们从朗诵的角度把这首诗分为几个部分依次来说: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在这一部分,诗人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自己不愿意要的各种爱情。那么,能够突出这几种爱情特点的词句就是重点。
这几种意象(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需要重读,但是次重读,最需要重读的是炫耀、单调、常年、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这些词汇最容易表达感情。
在这一个大层次里,还有小层次。当说凌霄花和鸟儿的时候,多少带有点鄙视;泉源和险峰则完全是一种奉献的爱情,所以要读出那种“虽然可圈可点,但我并不期待”的感觉。
最后,“甚至日光,甚至春雨”,音调要扬上去。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这里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然后诉说了一种执着与默契。当诗人表明态度的时候,木棉、树、站,要重读, 不够、近旁要次重读。“不够”一词要读得坚定有力,这个“站”字,不但要重读,还要读出深情。
当诗人诉说执着与默契的时候,“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呼应的感觉一定要读出来,句子本身在呼应,所说的感情也在呼应。这一句话中,“紧握”“相触”二词要强调,但不是以重音的方式强调,而是以坚定且满怀深情的方式强调。最后,“没有人”可以重读。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一部分,出现了很多的意象,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意象及形容词本身给我们的感觉去读。这一部分的节奏感一定要把握好,其语速变化这里没法细说,希望你自己好好体会一下。最后“终身相依”一定要语速放慢且深情,“终身”二字要加强。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最后一部分,我们要把感情升华。这一部分很多字词读起来都有难度,因为一个字所包含的可能就是很有分量的感情。第一个字“这”,其中既有感情,又有思考,指代了作者想要的爱情,分量何其重也,所以,“这”字读完了要有挺顿,但是由于要切合整体节奏,停顿不宜太长。同样,“伟大”、“坚贞”,也不可小视,至少要用重音将其突出一下。
最后一句话,说实话,我自己都觉得没有理解,所以我诵读的时候只是采取一般处理方法,也不知对不对。“爱”字舒缓深情,“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这两句稍快一点,最后“足下的土地”读得坚毅且有回味感一些。
听过诗朗诵《致橡树》,从恋爱心理角度出发,你的收获或者启发是什么?
收获和启发如下:爱慕的情感,必定是因为对方的身上有着吸引你的地方,甚至是某种与众不同。“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即使拿全世界来交换,都抵不上与他(她)相处的片刻。于是恋爱中的人就会有一种看低自己的倾向,将喜欢的人奉作“神明”一般对待,愈发看轻自己在两个人之间的价值。正如张爱玲所说:爱上一个人,心会一直低,低到泥土里,在土里开出花来,如此卑微却又如此欣喜。这是人的心理使然,但却不值得让自己停留在这样的状态,若爱情使一个人变得越发卑微的话,这段感情也终将因为被嫌弃而收场。赏析舒婷在《致橡树》中推崇的爱情,应当是一种对等的感情。这也许就是感情中最为朴素的真理。如果你喜欢上一颗橡树,那么你也应该是一颗树。纯粹的相爱,并不考虑经济基础,社会地位这些外在东西;既不应该依附于对方;也不该视对方为自己的财产。互相吸引,却又各自独立;共担风雨,却各自成长。这应该就是《致橡树》感动人的地方了吧。
上一篇:最长的电影茜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