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大调弦乐小夜曲
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乐曲赏析
原有五个乐章,后第五乐章因故失传,所以现存只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G大调,4/4拍,是一首完整的小奏鸣曲。第一主题开门见山,以活泼流畅的节奏和短促华丽的八分音符颤音,组成了欢乐的旋律,其中充满了明朗的情绪色彩和青春气息;随后是轻盈的舞步般旋律。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2拍,抒情的浪漫曲。 音乐开头乐队奏出简易、 动听如歌的主题,旋律温柔恬静,犹如轻舟荡漾,充满了绵绵情思。第三乐章,小快板,G大调,3/4拍,小步舞曲。主题节奏鲜明,旋律流畅,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就像绅士俯下身来邀请美丽的女士一齐共舞。第四乐章,回旋曲,G大调,快板,4/4拍,主题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旋律明澈流丽,跳荡着无忧无虑的情感,象征着幸福完美的爱情。它在该乐章中共出现五次,每次都作了调性变化。最后仍重复这一主题,结束全曲。总曲感受: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充满激情与活力,表现了对美好社会、对光明和正义的追求。如甘泉飞涌,飞涌的方式又那么自然,安详,轻快,妩媚。那愉悦、美妙的旋律,熟悉和亲切的感觉,使人的心情很快溶入其中,从而得到洗涤、净化。这首乐曲篇幅虽然不大,但展现了莫扎特音乐的精华。那铿锵有力、富有激情跳跃的音符,使人无比激动;那亲切抒情、富有柔美流畅的曲调,又深深打动了人的心。 那欢快流畅、淳朴优美的风格,如同陈年香醇的酒、浓郁芳香的茶,令人神清气爽、心情愉悦,感受完美。
《G大调弦乐小夜曲》
简介:
快板,奏鸣曲结构。这一乐章具有进行曲风格,开始是四小节号角特征的引子乐句,G大调、4/4拍子。呈示部主部主题清新欢畅、情绪饱满,连续出现颤音,更显得生机勃勃。副部主题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节奏鲜明,旋律流畅优美,以连奏和断奏的音型交替出现,4/4拍子。副部的第二部分是连续反复的颤音和断奏,蕴涵着一种自得其乐的情绪。展开部非常短小,主要是本乐章引子乐句、副部主题第二部分颤音和断奏音型的展开。再现部按奏鸣曲式结构原则,副部主题的调性由属调转为主调,其它都基本是呈示部的再现。最后在短小精干的尾声中结束这一乐章。
创作背景:
莫扎特于1787年8月24日在维也纳创作了《G大调弦乐小夜曲·作品k.525》又称《第13号小夜曲》,该曲是十八世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G大调弦乐小夜曲》最早为弦乐合奏,莫扎特一共写过13首小夜曲,原本曲子的标题《Kleine Nachtmusik,eine》,意思是"小的夜曲"。它是莫扎特所作十多首组曲型小夜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也是人们最为喜爱的一首古典作品。
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
莫扎特一生共写了十三首小夜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787年8月创作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这是一部轻快的乐曲,充满了淳朴、真挚的感情。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倍大提琴演奏。由于它是莫扎特全部小夜曲中唯一用弦乐演奏的,所以被称作《弦乐小夜曲》或《G大调弦乐小夜曲》。它堪称18世纪器乐小夜曲的典范。
这部作品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结构,具有进行曲风格。开始四小节的前奏为号角特征的引子乐句,音调明朗有力,充满信心。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清新、流畅,情绪饱满,颤音的出现更显得生机勃勃。
副部主题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题节奏鲜明,连奏、断奏音型交替出现。
第二部分是连续反复的颤音和断奏,幽默而轻巧,蕴含一种自得其乐的情绪。
展开部非常短小,主要以引子乐句和副部主题的第二部分音型展开。
再现部按奏鸣曲式原则,副部主题的调性由属调转为主调,其它基本是呈示部的再现,最后是短小精悍的尾声。整个乐章节奏明快、旋律生动、简洁利落和富有推动力。
第二乐章:行板,是一首抒情的浪漫曲,具有回旋曲式的特征。主题淳朴、抒情、典雅、宽广。
第一插部旋律富于流动性,轻歌曼舞。
第二插部跳音与连奏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三插部是全曲中唯一小调性的主题,它运用一个回音音型,连续不断地出现于小提琴与大提琴对答之中,形成高音部与低音部的对比,增加了乐曲的戏剧性。
最后,整个乐章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第三乐章:短小、精致的小步舞曲,复三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主题由明快、有力和抒情、流畅两种富于对比性的旋律构成,带有舞曲风格。
第二部分旋律甜美柔和,具有歌唱性。也由两种对比性旋律构成。
第三部分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全乐章。
第四乐章:快板,回旋奏鸣曲式结构。呈示部含有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旋律活泼轻快,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和生命的光辉,这一主题在本乐章中重复五次,但调性每次有变化。
第二主题优美、纤巧、生动,与第一乐章副部主题的第二部分近似,具有舞曲的风格。
展开部是以主部主题为基础的调性变化与发展。
再现部以副部主题在前、主部主题在后,倒置出现,从而加强了回旋曲特有的热烈情绪。
《G大调弦乐小夜曲》在欢快、明朗、兴高采烈的气氛中结束。
上一篇:我和我的祖国伴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