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lism
唯心主义的英文原意是什么?
这样看来给王守仁戴个唯心主义者的帽子也亏不了他,但他和国外ideal哲学家的理念还不是完全一样的,有的还差别明显,把他们通通归入一类是不准确的。对于王守仁先生我也有这样的评判,他是一个伟大的“主观唯心主义者”(姑且用这个称呼),他的思想体系中,正确的东西、深刻的东西据多,他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等说法要放到他的思想体系里去理解,不能断章取义,也不能摘章索句。有些人(特别是近代)为批驳某人或某观点,往往有意采用此方法,歪曲原意,误导别人,我在上高中时就成了一个受蒙蔽者。下面摘一段网上的文章,是对所谓石头绊人(见“我曾经认为自己是唯物主义者”)的很好的反驳。“存在就是被感知”是贝克莱哲学最重要的命题。在以前,不少人常从其命题中推出如此的结论:如果我不在书房里,这张桌子将不翼而飞;如果我闭上眼睛,一切都将化为乌有;如果贝克莱不曾出世,整个世界原本是没有的等等。但我觉得,贝克莱并非是此意。他的命题是揭示了深刻的哲理的。贝克莱这样解释这命题:我说我写字用的桌子存在,这就是说我看见它,摸到它。假若我走出书房以后还说它存在,这个意思就是说,假若我在书房里,我原可以感知它。所以我说“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翻译的不好,而且这些文人是故意这样翻译的,他们在翻译前就已经认定唯心主义是不正确的,是要批判的,为使自己的论述“看”上去都合情合理,故意把“idealism”打扮成白脸曹操,对这种做法我很不以为然,我觉得这些文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有点像郭沫若,郭沫若何许人也?他的后半生也就算个御用文人!不光是翻译有问题,就是我们的祖传宝贝也被一些人扭曲了。比如“形而上学”,“得意忘形”。
唯心主义英语
Idealism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主张理念是世界的第一性质,物质是世界第二性质。唯心主义分为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其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朱熹、陆九渊、古希腊的柏拉图、德国的黑格尔、费希特等。应该说,“理念论”比“唯心主义”翻译得更为准确。如今学界将柏拉图形而上实体的“eidos”(forms),称为“理型论”,用以区别观念论的观念(ideas);柏拉图的理型,不是由经验而来的(先验的),因此,“理型”是比较适切的翻译。按照编译局的译文,这段文字有三层含义:1.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是阶级统治的物质条件;2.统治阶级的权力来自其“财产”;3.作为国家的社会权力是一种“实践的观念”。按照译文,也可以划分出三层涵义:1.一定的生产力发展为阶级统治提供了物质条件上的可能性;2.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的主体条件是:在社会分工中履行公共职能的那个阶级,凭借工作之便,把公共权力变成了谋取阶级私利的工具,从而成为社会的统治阶级。马克思用Besitz一词来刻画这个转变过程(我译之为“篡夺”)注:Besitz是由及物动词besitzen转化而来的名词。它的基本义是“占有”,“占据”,引申义是“占有物”,“财产”。马克思在此使用的是该名词的本义:“占有”。他在《费尔巴哈》中涉及“财产”这一概念时使用的是另一个较正式的名词Eigentum。Besitz在语义上要求一个宾语,以表示“对…的占有”。这个逻辑宾语在文中由Macht(权力)一词承当。所以,对照页中的法译文把Besitz译为及物动词Posséder(占有)。Bestiz被马克思用来描述这样一个历史过程:社会权力最初并不是行使权力的那个分工集团的私有物,该集团却利用履行社会职能的机会“占有”了这个权力,更确切地说,“篡夺”了这个权力。因此,他在后来用英文写作的《法兰西内战》中,用usurp(篡夺)一词来描述这个公共权力被剥削阶级化的过程。(参见: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柏林:Dietz出版社,1978.(I,22).56);3.对公共权力的这种阶级性质的“占有”或“篡夺”,使得社会权力转化为政治权力,即国家。经历了这一重大转变的社会权力,无一例外地具有“实践的唯心主义”之性质。
理想主义是什么意思
理想主义者意思是:坚持自己所认可的东西的人。理想主义者指善于运用直觉去认识世界,运用情感去对世界作出判断的人。理想主义是高于现实并能调校现实的一种思想倾向。1.理想主义者:理想型的人感兴趣的是事物的意义、关系和可能性,并基于其个人的价值观念作出决定。这是一类关心个人成长和如何理解他人与自我的人。2.理想主义者:做人的原则是:真实地面对自己:是四种类型中精神上最具哲理性的人。理想主义者:乐于接受新的思想,善于容纳他人。3.理想主义者:好像永远在寻找生存的意义。他们非常崇尚人与人之间和各种关系中的真实和正直,容易将别人理想化。许多理想主义者:本能地喜欢帮助别人成长和进步。理想主义者:是很好的传播者,被人们认为是促进积极变化的催化剂。4.他们天生能够理解别人的情感,关心他们在生活、工作中碰到的人们(如同事、病人或客户、雇员)的需要。5.对于理想主义者:理想型的人而言,一份好的工作应该是对他们个人很有意义的工作,而不是简单的常规工作或只是一种谋生手段。理想主义者:崇尚和谐,不愿意在一种竞争激烈或四分五裂的环境中发展。
什么是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亦称“规范主义”或“机能主义”。源于18世纪的启蒙主义和19世纪的理性主义。提倡在国家交往中遵循道德标准,加强国际规范,建立“超国家”组织,通过建立世界政府、世界组织,来约束各国主权以实现世界秩序的稳定。由于理想主义色彩浓重,又称“乌托邦主义”。
国际关系:
1889年,威氏发表了《国家论》,提出应当使国家和世界民主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实现道德理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他制定了十四点和平计划,诸如公开外交、集体安全、国际法律、民族自决等等,被称为“威尔逊主义”。在威氏的倡导下,西方国家在1919年成立了国际联盟。后来法、美等国又在1929年签定了“非战公约。”理想主义可以被视为是第一个国际关系的理论。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浮现,以解决国家在国际关系上控制和限制战争的无能。早期的拥护者包括伍德罗·威尔逊以及英国下院议员诺曼·安及尔(NormanAngell),安及尔主张国家互相合作才能获得更多利益,而战争所带来的毁灭注定是没有益处的。不过自由主义的理论要直到被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嘲笑为理想主义后才被定型。
上一篇:纪如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