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批发网 > 知识库 >

当代神农氏

来源:运动鞋批发网时间:2024-03-26 04:59:14编辑:运动君

为什么说袁隆平是当代神农

1、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2、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3、袁隆平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4、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人物影响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5月3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8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12月1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市。2009年,北大星光集团、潇湘电影集团、湖南省文联、中视天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电影《袁隆平》,讲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的艰辛历程,讴歌了他献身科学、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高尚品德。

为什么说袁隆平是当代神农?

袁隆平毕生的精力,铸造了我国杂交水稻事业发展的“前生”。袁定阳回忆,父亲大学毕业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业农校。在那里,袁隆平立志“科技报国,以杂交水稻研究为终身事业”。此后,着眼于粮食增产实际需要,袁隆平开始杂交水稻研究,发表了跨越半个世纪依然是经典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为我国乃至世界杂交水稻研究点明了方向。“父亲始终将国家需求与杂交水稻发展的实际结合,他针对我国人增地减的严峻形势无休探索,把杂交稻取得的重大新进展应用于实施‘高产攻关工程’、‘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三一工程’等,让超级杂交稻的超高产潜力,变成了实际生产中的大面积超高产能力。”袁定阳说。现在,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稳居国际领先水平,历经了三次理论创新飞跃,实现了四轮高产重大突破。杂交水稻在国内外累计推广面积90亿亩,增产粮食8000多亿公斤。1980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项农业专利技术转让至美国,至今已累计获专利使用费1亿元。一边是稻谷济世,一边是赤心为民。袁隆平一生,极为关心“三农”问题和农民疾苦,时刻牵挂农民利益,多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逢年过节我们家都很热闹。全国各地的很多农民朋友会主动来看望父亲。”袁定阳顿了顿,谈及父亲的弥留之际,“哪怕生命弥留之际,他依然牵挂第三代杂交水稻、耐盐碱水稻的试验示范情况。现在,他的牵挂也是我们持续努力的目标。”以湖南省农科院为例,现已自主建立了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体系,成果应用实现了双季稻大面积示范亩产突破1500公斤的攻关目标,并创下了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周年产量的历史新高。耐盐碱水稻种植技术国际领先,在含盐量3‰—6‰的海滨示范最高产量达533.95公斤。耐盐碱水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今年3月正式启动建设。在湖南,还新建了耐盐碱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等21个省部级实验室、工程中心。

和袁隆平一样的农民科学家有谁

和袁隆平一样的农民科学家有李振声和吴吉昌。一、李振声李振声,山东淄博人,遗传学家, 农业发展战略专家、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有“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李振声主要是从事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同时开展了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系统研究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育成了小偃4号、5号、6号等高产、抗病、优质小麦品种,及育成小偃麦8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异位系等杂种新类型。二、吴吉昌吴吉昌是山西闻喜县人。他长期致力于探索棉花丰产规律,先后创造出“冷床育苗”等十多项棉花栽培新方法和“双秆棉”、“多秆两层”新株型棉,为提高棉花产量、解决棉花脱蕾落桃问题作出重大贡献。1992年12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吴吉昌逝世,享年83岁。扩展资料吴吉昌的主要贡献:吴吉昌1959年以来,先后创造和运用了“冷床育苗”、“一窝双株”、“巧留油条”、“芽苗移栽”、“棉麦套种”、“计划整枝”、“一株双杆”等14项植棉技术,为棉花全苗壮苗,早发稳长,增蕾保桃,减少脱落,稳定高产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吴吉昌的植棉经验,他5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1965年2月和1966年1月,周总理两次接见了他,亲自交给他研究棉花少落桃和不落桃的任务。他的植棉技术在北方广大棉区获得推广。进入晚年,仍然牢记周总理的嘱托,坚持研究,坚持试验,坚持植棉,科研人员的帮助下,他的棉花试验田,蕾铃脱落率由1978年的40%下降到1979年的35%以下,亩产皮棉125.9公斤。进入古稀,体弱多病,但他仍然坚持棉花试验,到各地传授植棉经验,深受群众爱戴。

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哪里人?

袁隆平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上世纪70年代初,袁隆平提出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被国际上的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育成“超级稻”一直是世界育种专家的梦想。我国1996年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由袁隆平主持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展开对“超级稻”的协作研究。当时国际最流行的理论,是国际水稻所从形态改良角度设计的大穗、小叶片的超级稻新株型。但袁隆平对这一设计提出质疑,重新提出我国自己的超级稻新株型,并结合了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他的这一创新思维,大大推动中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事业,使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和利用再一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短短10年间,当最早开始“超级稻计划”的日本还在亩产440公斤的水平上徘徊时,中国已接连实现亩产700公斤和800公斤的目标。

上一篇:陕北秧歌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