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箫
什么样的箫才是好箫?
1、先看。一般来说,同一调的箫,较重者(竹料密实)音色好。在较重者中选内径较粗些,壁厚适宜,从孔端看竹筋粗而密,管内光洁,吹口,顶盖,音孔整齐无损,管身无裂缝且又粗细均匀者。然后是吹,吹一下八度音是否准。再是听音色和录敏度,声音集中、振动好,低音厚,高音易发,各音区变换通畅,是理想的条件。2、箫的日常维护:A、箫为竹制乐器,很易碰伤及裂损,所以吹完后应装入盒内或袋内妥善保存,避免日晒,水冲或在近火、暧气处放置。天凉时吹箫,箫管内会凝结水汽,水气会流下堵塞第六孔影响发音,会涨裂或发霉,可和缠有棉布的细棒轻置于箫管内吸去水气。干燥地区或秋冬季需防止裂损,吹后应用塑料套套上。如果已经开裂可以用502胶水粘合再缠线。B、为了方便携带及与其他乐器合奏,有的箫会接上铜的调音套。为防止套管间锈蚀粘结,应经常涂上黄油等润滑油。C、为了防止虫蛀,可以用煮热了的食用碱水浸洗箫管。
箫是什么乐器
问题一:有什么乐器和萧的发音一样浑厚。 他
问题二:萧是什么乐器 萧跟笛子一样 都属于民乐 都属于木管乐器 笛子是横着吹得 萧是竖着吹得 这学民乐一般对成年人都很好学,一般人一两个月 就能吹出来好多曲子。。
问题三:乐器箫的用法,详尽 吹不出来可是你方法不对了。我以前刚刚开始的时候也是没声音的。萧可以不用笛膜的
问题四:吹的乐器叫萧还是箫 汉字中有象形字。因为原始的箫是用竹子加工的,所以是竹字头的:箫。这样就很易记住。
现在也有用有机玻璃制作的称为水晶箫,声音也好听,但与竹子的声音不一样。
问题五:关于乐器萧和笛子的区别? 横吹笛子竖吹萧,吹萧讲究“低头眯眼,余音绕梁”,声音流畅。而笛子则讲究“心到其境”,声音比起萧也要清脆得多。
萧是我国古代民族乐器,竖笛是西洋乐器.
竖笛English Horn属于中音部,次中竖笛Bassom属于次中音部,大竖笛Fagotto属于低音部。是种皆有口簧,依其振动发音。其音色皆带忧郁之气,有引人之魔力。
单簧竖笛Clarinet与竖笛相似,但口簧仅有一个;又口形之构造亦稍异。此种乐器,可依调之如何而更变。其乐器共有A调、B调、C调三种,表情丰富,强弱自由。又有低音单簧竖笛Bass Clarinet,其音较低。
箫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历史上亦称为笛,唐以后方专指竖吹之笛。
箫:原称“洞箫”,现简称“箫”。我国古老的吹奏乐器。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
箫笛同源,都是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新石器时代开始以竹制作。在秦汉至唐,箫是指编管的排箫。
箫在汉代时称为“”、“竖”或“羌笛”。羌笛原为古代居住在四川、甘肃一带的羌族人民的乐器,最初只有4孔(3个音孔加管口1孔),西汉京房(字君明,公元前77~前37年)在后面加了一个最高音孔后,成为5孔箫。
西晋乐工列和、中书监荀勖所改革的笛为6 孔(前5、后1),其形制与今天的箫已非常相似了。东晋的桓伊,擅长音乐,他有一支蔡邕的柯亭笛(箫),是江南数第一的吹箫名手,地位和声望都已很高。他曾为素不相识的王徽之吹奏过三段乐曲,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
魏、晋、南北朝时,箫已用于独奏、合奏,并在伴奏相和歌的乐队中使用。
唐代以前,笛箫通常不分,至唐代,出现了前面六孔、旁边一孔,加有竹膜的笛子,此时笛箫概念基本分开,横吹为笛。竖吹为箫。
清代,箫的形制与现在完全一样。
问题六:乐器箫别名是什么 箫又名洞箫,单管、竖吹,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吹奏乐器。它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有六孔箫和八孔箫之分,以“按音孔”数量区分为六孔箫和八孔箫两种类别。六孔箫的按音孔为前五后一,八孔箫则为前七后一。八孔箫为现代改进的产物。
问题七:乐器萧的一些基本知识 箫,又名洞箫,吹奏乐器。这种单管竖吹的箫,早在汉代陶俑中已出现。其后的壁画、石刻中多有所见。汉代以前,横吹竖吹的单管乐器统称为笛或,所称箫者是排箫。唐宋时期的尺八、箫管和竖,则是明清时期以至现代箫的前身。为区别横吹之笛,明代将竖吹之称为箫。清《律吕正义后编》:“明时乃直曰箫,不复有竖。今箫长一尺八寸弱,从上口吹,有后出孔。笛横吹,无后出孔。则今之箫乃古之笛,信矣。”
箫管前面有五个按音孔,后面有一个按音孔。除靠近两端有两处凹陷外,其余皆与现代竹箫相同。清代周亮工《闽小记》载:“德化瓷箫笛,色莹白,式也精好,但累百枝无一二合调者;合则声凄朗,远在竹上”。可见烧造之不易。
现代箫用紫竹、黄枯竹或白竹制作,全长70-78厘米,管身内径1.2―1.4厘米。上端留有竹节,下端和管内去节中空。上端边沿开吹口,管身中部开六个按音孔,前面五个后面一个,后面下方开出音孔两个,用以调音,其下开助音孔两个,可美化音色、增大音量、拴系飘穗。不设膜孔。有的箫增至八个按音孔,并带有铜插口,可微调音高。
常见的箫有紫竹洞箫、九节箫和黑漆九节箫。紫竹洞箫,管身较粗,节数不限,音色低沉宏亮,多用于独奏或合奏;九节箫,管身上有九个节并刻各种图案或文字雕饰,有的在下端镶骨圈;黑漆九节箫,管身外涂黑漆。这两种九节箫,发音淳厚、音色优美,多用于地方戏曲伴奏。
箫的定调不一。常见的为G调,可平吹和超吹,音域d1―e3。箫音色柔和、低音深沉,弱奏最具特色,善于表现乐句悠长、细腻、典雅的乐曲。适于独奏、重奏,还用于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器乐合奏及越剧伴奏。琴箫合奏也是常见的演奏形式之一.
箫的音量不大,强弱幅度也不大。其音色圆润、柔和、恬静、甘美。它经常与古琴、琵琶、二胡等乐器结合,演奏意境比较淡雅、渺远的音乐。在乐队中,箫经常被当作独奏乐器使用,演奏宁静的音乐段落。
箫,也称为洞箫,是中国古老的气鸣乐器。早在几千年前,箫就在中国民间流传了。关于它的来历,要从排箫说起。排箫在几千年前刚形成的时候,它就被称为箫。后来人们在吹排箫的过程中,发现在一支管子上开出距离不等的孔,也能吹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于是箫逐渐由多管组成的排箫,演变为单管数孔的洞箫。
今天的箫在汉代就有了,但当时被称为”羌笛”,羌笛原为居住在四川、甘肃一带的羌族人民的乐器,公元前1世纪时流传到黄河流域,经过发展,逐渐演变成六孔,和今天的箫非常相似。
箫的构造比较简单,形状和笛子非常相像。它一般用紫竹、黄枯竹或者白竹制作,管身比笛子稍长一点,顶端用竹节封口,封口的边缘上开有一个吹孔,管身正面还有五个音孔,背面靠上的部位还有一个音孔,另外,管身下端的背部还有三到四个出音孔和助音孔,用来调整音准,美化音色和增大音量。
箫的音色柔和、典雅,低音区发音深沉,弱奏时很有特色;中音区音色圆润、优美。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但它的灵活程度远不如笛子,不宜表现快捷花哨的内容,只适合于吹奏悠长细腻、恬静抒情的曲调,多用来表现大自然的美景和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箫的表现力很丰富,它可以用于独奏、重奏和合奏,还用于江南丝竹、福建南音、广东音乐等民间器乐乐种里,另外它还用于一些地方戏曲的伴奏。
箫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紫竹洞箫、玉屏箫、九节箫等许多种。
箫的种类
一、紫竹洞箫、九节箫、黑漆九节箫
二、玉屏箫
箫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紫竹洞箫、九节箫、黑漆九节箫、玉屏箫等。
紫竹洞箫,管身较粗,节数不限,音色低沉宏亮,多用于独奏或合奏。
九节箫,管身上有九个节并刻有各种图案或文字雕饰,有的还在下端嵌着牛......>>
问题八:箫是乐器(地位)中的什么 建议查一下文字学的作品,甲骨文字集释、金文诂林一类的作品。训诂学是研究文字的用义的,文字学才是研究文字的本义的。
问题九:箫乐器的曲子,好听 的 蝶恋 洞箫乐曲
织梦行云 箫曲
寿阳曲 洞箫音乐
红豆曲 洞箫独奏
梅花引 箫曲欣赏
涛声依旧 箫演奏曲
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 洞箫音乐
迟来的爱 洞箫曲
女人花 箫曲欣赏
小城故事 箫演奏曲
向往神鹰 洞箫音乐
四季歌 洞箫曲
灰姑娘 箫曲欣赏
妆台秋思 箫演奏曲
霓裳曲 洞箫音乐
春之海 洞箫曲
天风 箫曲欣赏
四大景 箫演奏曲
鹧鸪飞 洞箫音乐
怀古 洞箫曲
熏风曲 箫曲
箫声红树里 箫演奏曲
香篆曲 洞箫音乐
小河淌水 洞箫曲
一帘幽梦 箫曲
香格里拉 箫演奏曲
虞美人 洞箫音乐
双声恨 洞箫曲
梅花三弄 洞箫独奏
淡水暮色 箫曲
妆台秋思 经典箫曲
熏风曲 洞箫音乐
佛上殿 洞箫独奏
梧桐月 箫演奏曲
平沙落雁 洞箫曲
傍妆台 箫独奏
良宵 筝、箫合奏
苦雪烹茶 洞箫
妆台秋思 洞箫曲
岫壑浮云 洞箫乐曲
梦幻欧偿巴 洞箫音乐
绿野仙踪 箫曲
虞美人 洞箫
遥远的旅途 洞箫曲
爱的赞歌 洞箫乐曲
风的颜色 洞箫音乐
多情人间 箫曲
问题十:求 乐器萧的别称 乐器名称:箫 别称雅号:“洞箫”、“竖吹”结构组成:为一根长80厘米的竹管,管径约为2厘米左右。竹 管上端用 竹节封口,在封口处开一个半椭圆型吹 孔,竹管管身上开六个 按音孔(前五后一),管 身另一面开有出音孔。使用材质:古代的箫多为竹制,但也有玉制或瓷制的;现代箫 统一为竹制。乐器特色:属于木管乐器族内的吹孔气鸣乐器,音色圆润、浑 厚、柔和 ,但音量较小。箫为传统的中国民族乐 器,其音色十分独特, 有一种悠远、苍凉的感觉 ,因此极适于演奏较为哀婉的乐曲。
常用于独奏或琴箫合奏。在传统的中国江南丝竹乐中,箫也是重要的乐器之一。笛子
乐器名称:笛子 别称雅号:竹笛;横笛;“横吹”应用谱号: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结构组成:是一根比手指略粗的长管,上面开有若干小孔。 常见的六孔竹制膜笛 由笛头、吹孔(1个)、膜孔 (1个)、音孔(6个)、后出音孔(1个)、 前出 音孔(2个,又名筒音)和笛尾组成。使用材质:笛身一般为竹制。笛膜(演奏时贴于膜孔处的一个 小薄片)一般用嫩 芦苇杆中的内膜制成。乐器特色:属于木管乐器家族中的吹孔膜鸣乐定类。是典型的 中国民族乐器。据 传说,笛子已有两千年以上的 历史。笛子的表现力十分丰富,可演奏 出连音、 断音、颤音和滑音等色彩性音符;还可以表达不同 的情绪; 无论演奏舒缓、平和的旋律,还是演奏 急促、跳跃的旋律,其独到之 处都可从中领略。 此外,笛子还擅长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把听 众带入鸟语花香或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
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和参与合奏。笛 子实际上是一类乐器的通称,如果从音高上分类,笛子一般分为曲笛 (笛身较为粗长,音高较低,音色醇厚,多分布于中国南方)、梆笛(笛身较为细短,音高较高,音色清亮,多用于中国北方各戏种)和 中笛(形状、发音特点介于曲笛和梆笛之间)。
洞箫、南箫、尺八有什么分别?
以下详细列举其分别,仅供参考:
【外形】
★洞箫,直径2.2左右,长60~80CM,传统是6孔,也有7孔,现在多见8孔。顶端是吹孔,一般多是U型吹口,也叫凤凰箫。琴箫管径1.8CM左右。
★南箫也叫大头箫,一般都带竹根,竹跟部内壁有螺旋状导流槽,箫体粗短,现在也多为8孔,吹口多是V型,或者UV吹口。而南管箫一般要求九节十目。台湾尺八仿照了日尺八的吹口,为外切吹口。
----------------------------------------------------------------------------------------------------------------------
【吹口】
目前常见的洞箫和一些大头萧和南管为内切口,而尺八为外切口。当然,有些大头萧也采取了外切的吹口,但定音和采用的率制都是用的十二平均率,和尺八与南管萧是不同的。另,尺八、南管萧、还有台湾地区的大头萧都是保存了古制,不封顶的。现在普通洞箫是封顶的。
----------------------------------------------------------------------------------------------------------------------
【竹材】
普通洞箫一般采用紫竹作为萧材,当然,也有昆山竹和湘妃竹等很多竹材用来做萧。而作为尺八、南管萧和大头萧来说,紫竹无疑是非常不合适的,因为紫竹的竹根密度小,不够坚实,出不来好的声音。而南管和大头萧一般采用毛竹、桂竹等作为萧材。尺八因为对内径的变化要求极严,而且还有内膛的处理,其合格的竹材是最难寻觅的,一般来说都是特定地域的高密度竹制作完成。一亩竹林也挑不出真正合格的几根能够用于制作的专业尺八竹材。
----------------------------------------------------------------------------------------------------------------------
【音律】
目前的洞萧和江浙还有广东一带的大头萧还有目前日本的音乐尺八都是用十二平均率制作的,而传统南管萧与古管尺八都是遵循中国传统古律。吹惯普通洞萧的刚开始吹南管萧会感觉好象有些音不准,其实不是不准,而是律制不同造成的。
尺八、箫、洞箫的区别是什么?
以下详细列举其分别,仅供参考:
【外形】
★洞箫,直径2.2左右,长60~80CM,传统是6孔,也有7孔,现在多见8孔。顶端是吹孔,一般多是U型吹口,也叫凤凰箫。琴箫管径1.8CM左右。
★南箫也叫大头箫,一般都带竹根,竹跟部内壁有螺旋状导流槽,箫体粗短,现在也多为8孔,吹口多是V型,或者UV吹口。而南管箫一般要求九节十目。台湾尺八仿照了日尺八的吹口,为外切吹口。
----------------------------------------------------------------------------------------------------------------------
【吹口】
目前常见的洞箫和一些大头萧和南管为内切口,而尺八为外切口。当然,有些大头萧也采取了外切的吹口,但定音和采用的率制都是用的十二平均率,和尺八与南管萧是不同的。另,尺八、南管萧、还有台湾地区的大头萧都是保存了古制,不封顶的。现在普通洞箫是封顶的。
----------------------------------------------------------------------------------------------------------------------
【竹材】
普通洞箫一般采用紫竹作为萧材,当然,也有昆山竹和湘妃竹等很多竹材用来做萧。而作为尺八、南管萧和大头萧来说,紫竹无疑是非常不合适的,因为紫竹的竹根密度小,不够坚实,出不来好的声音。而南管和大头萧一般采用毛竹、桂竹等作为萧材。尺八因为对内径的变化要求极严,而且还有内膛的处理,其合格的竹材是最难寻觅的,一般来说都是特定地域的高密度竹制作完成。一亩竹林也挑不出真正合格的几根能够用于制作的专业尺八竹材。
----------------------------------------------------------------------------------------------------------------------
【音律】
目前的洞萧和江浙还有广东一带的大头萧还有目前日本的音乐尺八都是用十二平均率制作的,而传统南管萧与古管尺八都是遵循中国传统古律。吹惯普通洞萧的刚开始吹南管萧会感觉好象有些音不准,其实不是不准,而是律制不同造成的。
洞箫调有什么不同吗?
1、调的高低不一E调:调低,音色低沉厚实。F调:调较低,音色低沉一些,比较抒情、柔和一些。G调:调高,音色欢快一些。2、有效管长度不一E调:有效管长大,费气,指距相对较大,不易持拿。F调:有效管较长,对于初学者来较费气。G调:有效管长、指距适中,按孔舒服,吹起来不费气。扩展资料:洞箫相关介绍:1、洞箫的演奏技巧,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叠音和打音等,但灵敏度远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垛音等表现富有特性的技巧,而适于吹奏悠长、恬静、抒情的曲调,表达幽静,典雅的情感。2、洞箫的定调不一,常见的为G调,6个音孔全闭时,筒音为(d1),通过超吹,音域由(d1~e3),有两个八度另一个大二度。箫的音色柔和箫的定调不一,常用的箫多为G调,能吹G、D、C、F、降B调。箫的音量较小,适于独奏或重奏。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洞箫
如何挑选洞箫
首先要看竹子是否老结,表皮是否光洁,尽可能没有破皮现象以免影响美观。就老结的竹子来说,尽管拿在手中很压手,同时还该注意竹质纤维是否细密。有些竹子拿在手中虽然很沉,但是由于竹质纤维粗疏,吹奏起来音色就不十分好。其次得看长度是否得当。有些演奏家追求“九节”,竹子的助音孔以下留得很长。这是不恰当的。就G调洞箫来说,其长度选择以不超过850mm为宜。洞箫的长度过长、节间距过大,就成了增加双臂负荷和影响美观的劣势。由此可知,洞箫两端存在一定的管径差,于保证有良好的音色是有意义的。扩展资料:箫的音质优劣,与选用的竹材和制作关系很大。要选用冬至到春分期间采伐的竹子,竹质应坚实、分量较重,紫竹以竹花均匀,呈紫褐色的为佳,无虫蛀、干缩、劈裂、蜂腰和大腹等缺陷,管身圆满、纹理细密顺直。制作时,吹口和音孔须在一条直线上,吹口上方下圆,音孔要圆,并都掏成向内的倾斜形,孔壁要光,内膛应光洁,竹节磨光,两端平整,两端口径不能相差过大,漆饰应美观。在音质上,音阶应准确,不论轻吹重吹,音响都应清丽,不能有空洞或差异的声响。音色应淳厚、优美、圆润。
箫的种类有哪些
箫的种类有哪些 大家知道箫的种类有哪些呢?箫的历史是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 箫的种类 箫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紫竹洞箫、九节箫、黑漆九节箫、玉屏箫等。 紫竹洞箫,管身较粗,节数不限,音色低沉宏亮,多用于独奏或合奏。 九节箫,管身上有九个节并刻有各种图案或文字雕饰,有的还在下端嵌着牛骨圈。 黑漆九节箫,因管身外涂黑漆而得名。 这两种九节箫,发音淳厚、音色优美,适用于地方戏曲或轻音乐,有时也用于独奏或合奏。 玉屏箫:产于黔东玉屏县,是箫中之珍品。其造型、制作和音色别具一格,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仙到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知音。”是对玉屏箫的高度赞誉。 相传,玉屏箫的制作始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明、清两代,玉屏箫曾作为朝廷贡品,故又有“贡箫”之称。在1896和1913年的伦敦和巴拿马国际展赛会上,玉屏箫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是我国在世界上首获荣誉的乐器。 玉屏箫采用玉屏和邻近镇远、耀山等地所产的小水竹制作,其竹节长、竹管细、竹质坚硬、纤维细密,是制箫的良材,且都在冬季采伐,经过选料、烤竹、刮皮、通节、开吹孔、音孔和校音等20多道工序而成,全长70厘米左右,管身呈扁圆形(系人工夹扁),音孔为椭圆形,孔壁向内呈25度斜面,工艺精细,声音优美动听。 玉屏箫素以雕饰精美而著称,一般是在管身外表涂以古铜色彩,然后雕刻出细腻而逼真的山水、花草和鸟兽等各种纹饰,诗、画、色谐和,工艺纤巧,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玉屏箫的音色圆润、柔美,古色古香,尤以“龙风箫”更为独特。这是两支雌雄为配的对箫,上面雕刻精致的龙凤图案。雄箫略粗,上刻腾龙,发音宏亮、奔放;雌箫稍细,上刻彩凤,音色柔和、含蓄。两箫合奏,宛如男女重唱,和谐而富有情趣。 玉屏箫是优良的独奏乐器,更适于合奏或伴奏。常用于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民间器乐合奏,与古琴合奏,效果更佳。在昆曲、越剧和粤剧等地方戏曲伴奏中,玉屏箫是重要的乐器之一,多用于表现幽静、娴雅等场面。 箫的历史 箫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历史上亦称为笛,唐以后方专指竖吹之笛。 箫笛同源,都是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新石器时代开始以竹制作。在秦汉至唐,箫是指编管的排箫。 箫在汉代时称为“篴”、“竖篴”或“羌笛”。羌笛原为古代居住在四川、甘肃一带的羌族人民的乐器,最初只有4孔(3个音孔加管口1孔),西汉京房(字君明,公元前77~前37年)在后面加了一个最高音孔后,成为5孔箫。 西晋乐工列和、中书监荀勖所改革的.笛为6 孔(前5、后1),其形制与今天的箫已非常相似了。东晋的桓伊,擅长音乐,他有一支蔡邕的柯亭笛(箫),是江南数第一的吹箫名手,地位和声望都已很高。他曾为素不相识的王徽之吹奏过三段乐曲,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 魏、晋、南北朝时,箫已用于独奏、合奏,并在伴奏相和歌的乐队中使用。 唐代以前,笛箫通常不分,至唐代,出现了前面六孔、旁边一孔,加有竹膜的笛子,此时笛箫概念基本分开,横吹为笛。竖吹为箫。 清代,箫的形制与现在完全一样。 ;
箫有几种类别
分类: 文化/艺术 >> 器乐/声乐
解析:
箫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紫竹洞箫、九节箫、黑漆九节箫、玉屏箫等。
紫竹洞箫,管身较粗,节数不限,音色低沉宏亮,多用于独奏或合奏。
九节箫,管身上有九个节并刻有各种图案或文字雕饰,有的还在下端嵌着牛骨圈。
黑漆九节箫,因管身外涂黑漆而得名。
这两种九节箫,发音淳厚、音色优美,适用于地方戏曲或轻音乐,有时也用于独奏或合奏。
箫F调和G调哪个好?好在哪?
F调粗大,所以对气息和口风要求相对要高点(特别是高音,如果气息和口风没有基础的话基本吹不动,更别说吹的饱满),并没有好坏之分。初学者首选G调箫,最大的有效管长、指距适中,按孔舒服,吹起来不费气; F调箫有效管长大,对于初学者来说费气、音准不易把握,而且指距相对较大,不易持拿。拓展资料:箫,分为洞箫和琴箫,皆为单管、竖吹,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中国古代吹奏乐器。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它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按“音孔”数量区分为六孔箫和八孔箫。六孔箫的按音孔为前五后一,八孔箫则为前七后一。八孔箫为现代改进的产物。参考资料:箫-百度词条
关于琴的诗句
关于琴的诗句如下: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一《竹里馆》唐王维。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一《凤求凰》汉司马相如。欲将心事付瑶琴-《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宋岳飞。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一《燕歌行二首其一》魏晋曹丕。公日: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一-《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宋苏轼。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一《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琴瑟盘倾从世珠,黄泥局泻流年箭一《将进酒金尊莫倚青春健》唐陈陶。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一《阴雨》唐白居易。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一《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唐李白。
古代关于琴的诗句
1. 跟琴有关的诗词 1、《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唐代:李白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译文:清静的夜里坐在明月下,听着幽人卢先生弹奏起古琴。忽然听到《悲风》的曲调,又好像是《寒松》的声音。《白雪》的指法使您纤手忙乱,《绿水》的音节确实让人养性清心。可惜钟子期早已死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知音。 2、《夜筝》 唐代: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译文:月夜抚琴,明月映照下紫色衣袖袖随着手指在琴弦上拂动,得心应手的琴技和沉浸入曲的神情使人产生无穷的想象。如泣如诉的琴声达到顶点时戛然而止,真是在这无声之中蕴含着绵绵的深情。 3、《琴诗》 宋代: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译文: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 4、《琴歌》 唐代: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译文:主人摆酒今晚大家欢聚,琴师拨动琴弦助兴酒宴。明月照向城头乌鸦纷飞,寒霜降临寒风吹透衣衫。炉火暖融融华烛添光辉。艺人先弹《渌水》后奏《楚妃》。他的琴声一响万物寂静,四座无言屏气凝神倾听。奉命去远离乡关清淮,敬告大家我要归隐云山。 5、《琴台》 唐代:杜甫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译文:司马相如年老体衰时,依然像当初一样爱恋卓文君,二人的感情丝毫没有减弱。司马相如家中贫寒,生活窘迫,于是他们便开酒舍维持生计。我在琴台之上徘徊,远望碧空白云。心中欣羡万分! 看到琴台旁的一丛野花,我觉得它就像卓文君当年的笑容;一丛丛碧绿的蔓草,就如同卓文君当年所穿的碧罗裙。司马相如追求卓文君的千古奇事,后来几乎闻所未闻了。 2. 关于琴的诗句 弹琴 刘长卿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琴歌二首 司马相如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听刘尊师弹琴 曹邺曾于清海独闻蝉,又向空庭夜听泉。 不似斋堂人静处,秋声常在七条弦。听颖师弹琴 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蹉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琴歌 李颀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弹琴 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送琴师毛敏仲北行 汪元量西塞山前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 琴曲四章 曹雪芹风萧萧兮秋气深,美人千里兮独沉吟。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涕沾襟。 山迢迢兮水长,照轩窗兮明月光。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烦忧。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思古人兮俾无尤。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感夙因兮不可オ,素心如何天上月!清平乐 弹琴峡题壁 纳兰性德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竹里馆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送剑与傅岩叟 辛弃疾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悬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相思怨 李冶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潇湘神 刘禹锡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螟。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消响。 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终霄劳梦想。 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冷然希音。 3. 有哪些关于琴的诗句 1.王昌龄·唐代《琴》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2.潘牥·宋代《琴》 只是寻常操,传来便不同。初疑声已心,旋觉曲方中。清碎如章草,和平似国风。自从今夕听,吾耳一生聋。 3.白居易·唐代《琴》 置琴曲几上,慵坐但含情。何烦故挥弄,风弦自有声。 4.丁谓·宋代《琴》 材妙峄阳枝,弦调野茧丝。清音飞雉操,雅曲白驹诗。属意山水际,寄声鸾凤时。南薰如在御,忠义必倾思。 5.华岳·宋代《琴》 月浸虚堂夜气清,起听万籁寂无声。轻轻拂动匣面尘,玉笋不弹风自鸣。 4. 求形容古琴的诗词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李白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李白 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 忆与崔宗之,白水弄素月。 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 泛此黄金花,颓然清歌发。 一朝摧玉树,生死殊飘忽。 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 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 泉户何时明?长扫狐兔窟。 《废琴》·白居易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 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 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 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 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船夜援琴》·白居易 鸟栖鱼不动,夜月照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声即淡,其间无古今。 《夜琴》·白居易 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 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清夜琴兴》·白居易 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 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 清泠由木性,恬澹随人心。 心积和平气,木应正始音。 响余群动息,曲罢秋夜深。 正声感元化,天地清沉沉。 《对琴待月》·白居易 竹院新晴夜,松窗未卧时。 共琴为老伴,与月有秋期。 玉轸临风久,金波出雾迟。 幽音待清景,唯是我心知。 《琴酒》·白居易 耳根得听琴初畅,心地忘机酒半酣。 若使启期兼解醉,应言四乐不言三。 《听幽兰》·白居易 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 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 《弹秋思》·白居易 信意闲弹秋思时,调清声直韵疏迟。 近来渐喜无人听,琴格高低心自知。 《听弹湘妃怨》·白居易 玉轸朱弦瑟瑟徽,吴娃徵调奏湘妃。 分明曲里愁云雨,似道萧萧郎不归。 《听弹古渌水》·白居易 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 欲识慢流意,为听疏泛声。 西窗竹阴下,竟日有馀清。 《听郑五愔弹琴》·孟浩然 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江上琴兴》·常建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听琴秋夜赠寇尊师》·常建 琴当秋夜听,况是洞中人。 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 寒虫临砌默,清吹袅灯频。 何必钟期耳,高闲自可亲。 《张山人弹琴》 ·常建 君去芳草绿,西峰弹玉琴。 岂推丘中赏,兼得清烦襟。 朝从山口还,出岭闻清音。 了然云霞气,照见天地心。 玄鹤下澄空,翩翩舞松林。 改弦扣商声,又听飞龙吟。 稍觉此身妄,渐知仙事深。 其将炼金鼎,永矣投吾管。 《咏琴》·刘允济 昔在龙门侧,谁想凤鸣时。 雕琢今为器,宫商不自持。 巴人缓疏节,楚客弄繁丝。 欲作高张引,翻成下调悲。 《琴歌》·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题僧房双桐》·李颀 青桐双拂日,傍带凌霄花。 绿叶传僧磬,清阴润井华。 谁能事音律,焦尾蔡邕家。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李颀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先拂声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慽慽。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听岳州徐员外弹琴》·张祜 玉律潜符一古琴,哲人心见圣人心。 尽日南风似遗意,九疑猿鸟满山吟。 《琴》·王昌龄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 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 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闻亡友王七嘉禾寺得素琴》·李益 故人惜此去,留琴明月前。 今来我访旧,泪洒白云天。 讵欲匣孤响,送君归夜泉。 抚琴犹可绝,况此故无弦。 何必雍门奏,然后泪潺湲。 《僧院听琴》·杨巨源 禅思何妨在玉琴,真僧不见听时心。 离声怨调秋堂夕,云向苍梧湘水深。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酬张少府》·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弹琴》·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听尹炼师弹琴》·吴筠 至乐本太一,幽琴和乾坤。 郑声久乱雅,此道稀能尊。 吾见尹仙翁,伯牙今复存。 众人乘其流,夫子达其源。 在山峻峰峙,在水洪涛奔。 都忘迩城阙,但觉清心魂。 代乏识微者,幽音谁与论。 《旅次江亭》·杨衡 扣舷不有寐,皓露清衣襟。 5. 有哪些关于琴的诗句 1.王昌龄·唐代《琴》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 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 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2.潘牥·宋代《琴》 只是寻常操,传来便不同。 初疑声已心,旋觉曲方中。清碎如章草,和平似国风。 自从今夕听,吾耳一生聋。 3.白居易·唐代《琴》 置琴曲几上,慵坐但含情。 何烦故挥弄,风弦自有声。 4.丁谓·宋代《琴》 材妙峄阳枝,弦调野茧丝。 清音飞雉操,雅曲白驹诗。属意山水际,寄声鸾凤时。 南薰如在御,忠义必倾思。 5.华岳·宋代《琴》 月浸虚堂夜气清,起听万籁寂无声。 轻轻拂动匣面尘,玉笋不弹风自鸣。 6. 与琴有关的诗词 1. 琴弹碧玉调,药炼白朱砂。 2. 琴弹终日得古调,印锁经秋带藓痕。 3. 琴书随分足生涯,只灌园畦亦自佳。 4. 琴剑西还已有期,白云飞处望多时。 5. 琴床茶鼎澹相依,偶为寻僧出笔扉。 6. 琴中难挑孰怜才,独对良宵酒数杯。 7. 琴挑何曾动,梭投未免惭。 8. 琴弈心偏好,丹铅手自磨。 9. 琴高一去不复见,神仙虽有亦何为。 10. 琴弹十八拍,听此双泪流。 11. 琴宜入夜听,别起一般清。 12. 琴诗清绝事,静也两兼能。 13. 琴里休夸石上泉,争如此处听潺湲。 14. 琴剑纵横亦已陈,凛然英气尚好存。 15. 琴书澹泊古羲轩,花木幽闲汉绮园。 16. 琴遇知音始可调,卓非善听亦徒劳。 17. 琴丁结友事耕耘,田熟翻如虞芮君。 18. 琴斋高致有真风,山合延宾未折中。 19. 琴剑平生叹薄游,云间春晚思如秋。 20. 琴鹤为友朋,出入常拂拭。 21. 琴瑟情虽重,山林志自深。 22. 琴上遗声久不弹,琴中古意本长存。 23. 琴书满屋壁,不下晋家声。 24. 琴心挑取卓王孙,买酒临邛石冻春。 25. 琴心玉文洞玄玄,金钮朱锦乃汝传。 26. 琴书结束定何时,折赠新年梅一枝。 27. 琴声意似泉声淡,剑气威如霜气雄。 28. 琴自无弦不用弹,岁寒姱节傲苍官。 29. 琴鹤清风久寂寥,谷居忠愤绚银钩。 30. 琴书笔砚伴闲身,斗室依然不觉贫。 7. 带有古代乐器的诗句词 1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3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4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7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8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9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10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1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1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3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4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15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6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17牡丹红豆艳春天,檀板朱丝锦色笺。 18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19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20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21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22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23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24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25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26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 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27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28溪边倦客停兰棹, 楼上何人品玉箫? 29故人何处? 玉箫明月空闲。 30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31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32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 33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34说与琵琶红袖客。好将心事曲中传。 35琵琶是谁制,长拨别离愁。 36放琵琶。挑灯羞看围屏画。 37暖玉琵琶寒月肤,一般如雪映罗襦。 38琵琶音最好,解说别离难。 39琵琶弦急对秋清,弹作关山久别情。 40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41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42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43《琵琶行》 8. 与琴有关的诗句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李白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李白 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 忆与崔宗之,白水弄素月。 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 泛此黄金花,颓然清歌发。 一朝摧玉树,生死殊飘忽。 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 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 泉户何时明?长扫狐兔窟。 《废琴》•白居易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 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 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 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 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船夜援琴》•白居易 鸟栖鱼不动,夜月照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声即淡,其间无古今。 《夜琴》•白居易 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 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关于琴和箫的诗句古诗
1.有关箫的诗句 1、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秋风辞》两汉:刘彻 译文:吹起箫来打起鼓,欢乐过头哀伤多。 2、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 译文: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3、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忆秦娥·箫声咽》唐代:李白 译文: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 4、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宫中行乐词八首》唐代:李白 译文:羌笛之声如龙吟出水,箫管之声如凤鸣下空。 5、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登峨眉山》唐代:李白 译文:我在云间吹奏玉箫,在山石上弹起宝瑟。 2.急求~写琴箫或琴箫合奏的诗词 1、琴诗 宋代: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译文: 如果琴上有声音,放在箱中为何不响;那如果声音是从手指上发出,为什么人们不在手指上听呢? 2、琴歌 唐代: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译文: 主人摆酒今晚大家欢聚,琴师拨动琴弦助兴酒宴。明月照向城头乌鸦纷飞,寒霜降临寒风吹透衣衫。炉火暖融融华烛添光辉。艺人先弹《渌水》后奏《楚妃》。他的琴声一响万物寂静,四座无言屏气凝神倾听。奉命去远离乡关清淮,敬告大家我要归隐云山。 3、忆秦娥·箫声咽 唐代: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译文: 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眼见秦家楼外一轮清冷明月。清冷的明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又是一年重阳佳节,登上乐游原,秦娥遥望咸阳古道,可叹那人了无影踪、音信断绝。良人不见啊音信断绝,只有西风萧瑟,残阳似血,拂照着那汉家帝王的陵阙。 4、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宋代: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译文: 铸有狻猊提钮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 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 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5、船夜援琴 唐代:白居易 鸟栖鱼不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63037动,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译文: 晴朗之夜,鸟与鱼都不动了,那轮皓月浸在幽深的江水里,入了它们的梦吧?此刻身心澄净,除了舟中的琴,没有任何事情的骚扰,且独坐,淡然一曲吧! 琴上的七根银弦就是最知心的朋友,双耳就是他的知音。当那恬淡自然的声音溶入心海,整个世界永恒而美丽,谁知,哪里是古,哪里是今? 3.有关箫的诗词 一、采菱歌 鲍照 惊舲驰桂浦,息棹偃椒潭。 箫弄澄湘北,菱歌清汉南。二、咏怀 阮籍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 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篙莱, 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得末, 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 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宋代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吟道: 东风夜落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唐代诗人杜牧有诗曰: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此千古佳句脍炙人口,为后人传诵。 诗人李白在《忆秦娥》中吟出: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感怀 曾瑞 溪边倦客停兰棹, 楼上何人品玉箫? 哀声幽怨满江皋, 声渐悄, 遣我闷无聊。 梅梢月 张弘范 西风落叶长安, 夕阳老雁关山。 今古别离最难。 故人何处? 玉箫明月空闲。 箫 宋 丁谓 庄籁知天理,虞韶见帝心。 轻清杨柳曲,和乐凤凰音。 翼展编筠密,中虚镂玉深。 吴门休鼓腹,仙侣好追寻。 箫 唐 张祜 清籁远愔愔,秦楼夜思深。碧空人已去,沧海凤难寻。 杳妙和云绝,依微向水沉。还将九成意,高阁伫芳音。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道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已亥杂诗 清 龚自珍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郊庙朝会歌辞方皇乐歌 宋 佚名 卓彼嘉坛,奠玉方泽。 百辟祗箫,八音纯绎。 祀呈承明,柔祗感格。 欹湖 唐 王维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 秦楼月 (见中州乐府 ) 元 赵秉文 箫声苦。箫声吹断夷山雨。夷山雨。人空不见,吹台歌舞。危亭目极伤平楚。断霞落日怀千古。怀千古。一杯还酹,信陵坟土。 夜宿武夷宫 宋 彦修 巢松老鹤鸣丹井,笼月梅花摇素影。 竹敲白露幔亭寒,吟弄紫箫山月冷。 山月箫声清且幽,幔亭不见昔人游。 我来欲此腾云雾,笑指三山十二楼。 宫词 宋 张公庠 碧瓦鸳鸯势欲飞,禁门深静日迟迟。 玉箫吹遍新传谱,坐看黄鹂数换枝。 上已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 宋 杨万里 今年山路少人来,酒肆萧然绮席埃。 政尔坐愁春寂寞,昼船箫鼓忽如雷。 禁苑 宋 晏殊 风回玉宇箫声远,日下琼林佩影间。 待得年光遍天下,始教春色到人间。 上巳赐宴琼林与二府诸公游水心憩于西轩 宋 晏殊 咽云箫鼓传声沸,临水楼台倒影多。 吟绕曲栏无限思,绪风迟日满烟波。 越僧一书记索赋二绝·松风阁 宋 薛嵎 何处笙箫起半空,满山斜日动蛟龙。 老僧无语凭栏久,过尽白云千万重。 4.唐诗宋词中带笛箫琴的句子有哪些 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横笛能令孤客愁,绿波淡淡如不流 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暗月默灵袖空舞,笛横箫竖醉颜坞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箫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暗月默灵袖空舞,笛横箫竖醉颜坞; 琴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常啸。 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膝上琴横,哀愁动离情,指下风生。 潇洒弄清声,锁窗前月色明,雕阑外夜气清。指法轻,助起骚人兴。 听,正漏断人初静。 清琴再鼓求凰弄,紫陌屡盘骄马鞚。 远山眉样认心期,流水车音牵目送。归来翠被和衣拥,醉解寒生钟鼓动。 此欢只许梦相亲,每向梦中还说梦。 5.关于琴的古诗词~~ 履道春居 白居易 微雨洒园林,新晴好一寻。 低风洗池面,斜日拆花心。 暝助岚阴重,春添水色深。 不如陶省事,犹抱有弦琴。 池窗 白居易 池晚莲芳谢,窗秋竹意深。 更无人作伴,唯对一张琴。 对琴待月 白居易 竹院新晴夜,松窗未卧时。 共琴为老伴,与月有秋期。 玉轸临风久,金波出雾迟。 幽音待清景,唯是我心知。 听幽兰 白居易 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 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 夜凉 白居易 露白风清庭户凉,老人先着夹衣裳。 舞腰歌袖抛何处,唯对无弦琴一张。 食饱 白居易 食饱拂枕卧,睡足起闲吟。 浅酌一杯酒,缓弹数弄琴。 既可畅情性,亦足傲光阴。 谁知利名尽,无复长安心。 东院 白居易 松下轩廊竹下房,暖檐晴日满绳床。 净名居士经三卷,荣启先生琴一张。 老去齿衰嫌橘醋,病来肺渴觉茶香。 有时闲酌无人伴,独自腾腾入醉乡。 虚白堂 白居易 虚白堂前衙退后,更无一事到中心。 移床就日檐闲卧,卧咏闲诗侧枕琴。 江上琴兴 常建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剑与傅岩叟 辛弃疾 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悬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相思怨 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潇湘神 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 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琴怨, 潇湘深夜月明时。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螟。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清平乐 韦庄 野花芳草, 寂寞关山道。 柳吐金丝莺语早, 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 独凭朱栏思深。 梦觉半床斜月, 小窗风触鸣琴。 喋恋花 贺铸 几许伤春春复暮,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 天际小山桃叶步,白菽花满湔裙处。 竟日微吟长短句,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浣溪沙 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己深, 重帘未卷影沈沈,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 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行香子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长琴,一壶酒,一溪云。 咏怀二首 李贺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帝子歌 李贺 洞庭帝子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 九节菖蒲石上死,湘神弹琴迎帝子。 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 沙浦走鱼白石郎,闲取真珠掷龙堂。 感春 李贺 日暖自萧条,花悲北郭骚。 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 上幕迎神燕,飞丝送百劳。 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 仙人 李贺 弹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 手持白鸾尾,夜扫南山云。 鹿饮寒涧下,鱼归清海滨。 当时汉武帝,书报桃花春。 6.与琴有关的诗句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李白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李白 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 忆与崔宗之,白水弄素月。 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 泛此黄金花,颓然清歌发。 一朝摧玉树,生死殊飘忽。 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 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 泉户何时明?长扫狐兔窟。 《废琴》•白居易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 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 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 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 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船夜援琴》•白居易 鸟栖鱼不动,夜月照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声即淡,其间无古今。 《夜琴》•白居易 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 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7.关于琴的古诗词有 1、《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2、《酬张少府》 唐代: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译文: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3、《琴诗》 宋代: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译文: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 4、《听蜀僧浚弹琴》 唐代: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译文:蜀僧怀抱着绿绮琴,来自遥远的峨眉山。为我随意挥手一弹,如同听到万壑松声。余音袅袅,汇入霜天钟声,我心清静,如经流水洗过。不知不觉,暮色笼罩青山,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 5、《听弹琴》 唐代: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译文: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8.含有"竹"和"箫"的诗句 含“竹”的诗句: 1、咏竹 (齐.谢眺) 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 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 2、竹 (梁.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赋得阶前嫩竹 (陈 . 张正见) 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 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 欲知抱节成龙处,当于山路葛陂中。 3、竹风 (唐.唐彦谦) 竹映风窗数阵斜,---人愁坐思无涯。 夜来留得江湖梦,全为乾声似荻花。 4、赋园中所有 (宋.苏辙) 寒地竹不生,虽生常若病。 斸根种幽砌,开叶何已猛。 婵娟冰雪姿,散乱风日影。 繁华见孤深,一个敌千顷。 令人忆江上,森耸缘崖劲。 无风箨自飘,策策鸣荒径。 5、野竹 (元.吴镇) 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 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 虚心抱节山之河,清风白月聊婆娑。 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6、新笋歌 (明.岳岱) 满林黄鸟不胜啼,林下新笋与人齐。 春风闭门走山兔,白昼露滴惊竹鸡。 雨中三日春已过,又近石床添几个。 竞将头角向青云,不管阶前绿苔破。 含有“箫”的诗句
和琴箫有关的古诗词
1. 关于琴箫的诗句古诗词
关于琴箫的诗句古诗词 1.有关箫的诗句
1、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秋风辞》两汉:刘彻
译文:吹起箫来打起鼓,欢乐过头哀伤多。
2、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
译文: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3、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忆秦娥·箫声咽》唐代:李白
译文: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
4、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宫中行乐词八首》唐代:李白
译文:羌笛之声如龙吟出水,箫管之声如凤鸣下空。
5、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登峨眉山》唐代:李白
译文:我在云间吹奏玉箫,在山石上弹起宝瑟。
2.急求~写琴箫或琴箫合奏的诗词
1、琴诗
宋代: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译文:
如果琴上有声音,放在箱中为何不响;那如果声音是从手指上发出,为什么人们不在手指上听呢?
2、琴歌
唐代: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译文:
主人摆酒今晚大家欢聚,琴师拨动琴弦助兴酒宴。明月照向城头乌鸦纷飞,寒霜降临寒风吹透衣衫。炉火暖融融华烛添光辉。艺人先弹《渌水》后奏《楚妃》。他的琴声一响万物寂静,四座无言屏气凝神倾听。奉命去远离乡关清淮,敬告大家我要归隐云山。
3、忆秦娥·箫声咽
唐代: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译文:
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眼见秦家楼外一轮清冷明月。清冷的明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又是一年重阳佳节,登上乐游原,秦娥遥望咸阳古道,可叹那人了无影踪、音信断绝。良人不见啊音信断绝,只有西风萧瑟,残阳似血,拂照着那汉家帝王的陵阙。
4、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宋代: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译文:
铸有狻猊提钮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
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
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5、船夜援琴
唐代:白居易
鸟栖鱼不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63037动,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译文:
晴朗之夜,鸟与鱼都不动了,那轮皓月浸在幽深的江水里,入了它们的梦吧?此刻身心澄净,除了舟中的琴,没有任何事情的骚扰,且独坐,淡然一曲吧!
琴上的七根银弦就是最知心的朋友,双耳就是他的知音。当那恬淡自然的声音溶入心海,整个世界永恒而美丽,谁知,哪里是古,哪里是今?
3.急求~写琴箫或琴箫合奏的诗词
1、琴诗宋代: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译文:如果琴上有声音,放在箱中为何不响;那如果声音是从手指上发出,为什么人们不在手指上听呢?2、琴歌唐代:李颀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译文:主人摆酒今晚大家欢聚,琴师拨动琴弦助兴酒宴。明月照向城头乌鸦纷飞,寒霜降临寒风吹透衣衫。
炉火暖融融华烛添光辉。艺人先弹《渌水》后奏《楚妃》。
他的琴声一响万物寂静,四座无言屏气凝神倾听。奉命去远离乡关清淮,敬告大家我要归隐云山。
3、忆秦娥·箫声咽唐代: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译文: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眼见秦家楼外一轮清冷明月。清冷的明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又是一年重阳佳节,登上乐游原,秦娥遥望咸阳古道,可叹那人了无影踪、音信断绝。良人不见啊音信断绝,只有西风萧瑟,残阳似血,拂照着那汉家帝王的陵阙。
4、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宋代: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译文:铸有狻猊提钮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
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
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
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5、船夜援琴唐代:白居易鸟栖鱼不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63037动,月照夜江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译文:晴朗之夜,鸟与鱼都不动了,那轮皓月浸在幽深的江水里,入了它们的梦吧?此刻身心澄净,除了舟中的琴,没有任何事情的骚扰,且独坐,淡然一曲吧!琴上的七根银弦就是最知心的朋友,双耳就是他的知音。当那恬淡自然的声音溶入心海,整个世界永恒而美丽,谁知,哪里是古,哪里是今?。
4.有关箫的诗词
一、采菱歌 鲍照
惊舲驰桂浦,息棹偃椒潭。
箫弄澄湘北,菱歌清汉南。二、咏怀 阮籍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
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篙莱,
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得末,
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
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宋代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吟道:
东风夜落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唐代诗人杜牧有诗曰: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此千古佳句脍炙人口,为后人传诵。 诗人李白在《忆秦娥》中吟出: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感怀 曾瑞
溪边倦客停兰棹,
楼上何人品玉箫?
哀声幽怨满江皋,
声渐悄,
遣我闷无聊。
梅梢月 张弘范
西风落叶长安,
夕阳老雁关山。
今古别离最难。
故人何处?
玉箫明月空闲。 箫
宋 丁谓
庄籁知天理,虞韶见帝心。
轻清杨柳曲,和乐凤凰音。
翼展编筠密,中虚镂玉深。
吴门休鼓腹,仙侣好追寻。
箫
唐 张祜
清籁远愔愔,秦楼夜思深。碧空人已去,沧海凤难寻。
杳妙和云绝,依微向水沉。还将九成意,高阁伫芳音。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道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已亥杂诗
清 龚自珍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郊庙朝会歌辞方皇乐歌 宋 佚名
卓彼嘉坛,奠玉方泽。
百辟祗箫,八音纯绎。
祀呈承明,柔祗感格。
欹湖
唐 王维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 秦楼月 (见中州乐府 )
元 赵秉文
箫声苦。箫声吹断夷山雨。夷山雨。人空不见,吹台歌舞。危亭目极伤平楚。断霞落日怀千古。怀千古。一杯还酹,信陵坟土。
夜宿武夷宫
宋 彦修
巢松老鹤鸣丹井,笼月梅花摇素影。
竹敲白露幔亭寒,吟弄紫箫山月冷。
山月箫声清且幽,幔亭不见昔人游。
我来欲此腾云雾,笑指三山十二楼。
宫词
宋 张公庠
碧瓦鸳鸯势欲飞,禁门深静日迟迟。
玉箫吹遍新传谱,坐看黄鹂数换枝。
上已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
宋 杨万里
今年山路少人来,酒肆萧然绮席埃。
政尔坐愁春寂寞,昼船箫鼓忽如雷。
禁苑
宋 晏殊
风回玉宇箫声远,日下琼林佩影间。
待得年光遍天下,始教春色到人间。
上巳赐宴琼林与二府诸公游水心憩于西轩
宋 晏殊
咽云箫鼓传声沸,临水楼台倒影多。
吟绕曲栏无限思,绪风迟日满烟波。
越僧一书记索赋二绝·松风阁
宋 薛嵎
何处笙箫起半空,满山斜日动蛟龙。
老僧无语凭栏久,过尽白云千万重。
5.关于琴的古诗词有
1、《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2、《酬张少府》
唐代: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译文: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3、《琴诗》
宋代: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译文: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
4、《听蜀僧浚弹琴》
唐代: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译文:蜀僧怀抱着绿绮琴,来自遥远的峨眉山。为我随意挥手一弹,如同听到万壑松声。余音袅袅,汇入霜天钟声,我心清静,如经流水洗过。不知不觉,暮色笼罩青山,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
5、《听弹琴》
唐代: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译文: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6.有关琴声的诗句有哪些
有关“琴声”的诗句:
1、《琴诗》
作者: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2、《履道春居》
作者:白居易
“微雨洒园林,新晴好一寻。低风洗池面,斜日拆花心。暝助岚阴重,春添水色深。不如陶省事,犹抱有弦琴。”
3、《江上琴兴》
作者:常建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4、《竹里馆》
作者: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相思怨》
作者:李治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6、《潇湘神》
作者: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7、《拟咏怀诗 十八》
作者:庾信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8、《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作者:李白
"广汉水万里,长流玉琴声.。"
9、《琴诗》
作者: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10、《春雨》
作者:陆游
"窗昏减书课,弦缓咽琴声。"
7.与箫有关的诗词
1.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离别的笙箫。
——徐志摩《再别康桥》 2.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箫默。 3.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4.三千流水三千恨,一箫一人一片天。5.四面楚歌起,垓下箫声诀 6.飞雨吹枰近黄昏,轻衣缦舞做俗尘, 玉箫吹断且共酒,幽轩坐隐月照魂。
7.明月满天天似水,酒醒听彻玉人箫。 8.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苏轼《前赤壁赋》 9.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10.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1.箫来天霜,琴生海波——袁枚《随园诗话》 12.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 13.箫弄澄湘北,菱歌清汉南——鲍照《采菱歌》14.咏怀 阮籍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
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篙莱, 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得末, 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 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15. 感怀 曾瑞 溪边倦客停兰棹, 楼上何人品玉箫? 哀声幽怨满江皋, 声渐悄, 遣我闷无聊。
16.梅梢月 张弘范 西风落叶长安, 夕阳老雁关山。 今古别离最难。
故人何处? 玉箫明月空闲。 17.《漫感》: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18.一岸江风送柳笛,两园春雨带箫笙。
19.潇潇风,漫漫途,寒铠铁骨,踏破箫音过塞关。一路黄沙风万里,故土只在云天处。
从此胡笳柳笛声,不带箫音过玉门。 20.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21仙人凤咽琼箫,怅断魂送远,《九辩》难招。 22.不知如血残阳里,谁家箫声泣秋风。
8.求关于箫的诗词及赏析
1、采菱歌
鲍照
惊舲驰桂浦,息棹偃椒潭。箫弄澄湘北,菱歌清汉南。
这首诗描写了人们采菱时吹箫作歌的情景。
2、咏怀
阮籍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篙莱,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得末,
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 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吹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市郊,战国时是魏国首都,叫大梁,有古迹吹台。诗句中“箫管有遗音,”则说明远在战国时期以前,箫就为人们所喜爱,所流传,并建造吹台。箫不但能单独吹奏,合奏,还可为歌舞者伴奏。《咏怀》是一首古老的怀旧诗。
3、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落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上一篇:人间西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