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舜号海难
大舜号海难的评析反思
当时北海舰队烟台港内所有大型军舰均不在(前往东海参加演习)参与救助的海军686舰是艘长30多米,船员仅17人的小船,在9级风浪下出动,并救起了大部分生还者。“11·24”特大海难事故的教训十分沉痛,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启示——其一,海上的救援机制亟待完善。“大舜”的航线是大连到烟台,途中失事时,312人坠海,仅22人获救。这样短的航线,这样邻岸的海域,这样久的待援时间,这样高速发展的年代,这样渺小的生还比例令人瞠目。渤海湾水域搜救能力存在不少缺陷,如客滚船与渔船、军船之间的通信不畅,救助手段落后,救助及时性差,救助船舶的航速较低,救助设施可靠性难以保证等。而救助指挥协调的时效性以及海上专业救助能力更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二,必须建立起严格的问责制。这起事故的教训极为深刻,不仅是对航运部门和单位的一个严重警示,也是对全国其他部门和单位的严重警示。各地区、各部门及各单位要从这起特大海难事故中认真吸取教训,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坚决纠正玩忽职守、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恶劣行为,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对于重大事故的责任人,必须严肃处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对任何人不得姑息宽容。其三,海上人命救助立法的缺失。航海自古就是一项冒险事业,经常面临船货沉没、船员遇难的悲剧,现代虽然航海科技发达了航海风险大大降低,但海难还时常发生。世界各航海国家一直重视海难救助,尤其重视对海上人命的救助,通过立法进行规范。然而我国的立法还很不完善,难以起到鼓励、敦促救助人进行海上人命救助的目的,发生在烟台海域的“大舜号”海难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我国立法的缺陷。在那场海难中,200多名乘客遇难,仅有几人幸运生还。海难发生时有两艘大货轮路过却见死不救,理由虽可能是风浪太大救助对自身有危险,但更主要的原因恐怕是法律规定人命救助没有报酬且不救助并没有惩罚,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认为何必去自找麻烦。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立法,将违反义务的行为进行刑事处罚。同时,我国对纯人命救助没有赋予报酬请求权,有失公平,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规定,给予报酬。
发生在大连烟台航线上的沉船事件
大舜号海难
1999年11月24日,山东烟大轮船轮渡有限公司大舜号滚装船,载客304人,汽车61辆,由烟台地方港出发赴大连,途中遇风浪于15时30分返航。调整航向时船舶横风横浪行驶,船体大角度横摇。由于船载车辆系固不良,产生移位、碰撞,致使甲板起火,船机失灵,经多方施救无效,于23时38分翻沉,造成290人死亡,5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约9000万元人民币。船上共有旅客船员312人,最后生还者仅为22人。
大舜号海难的介绍
1999年11月24日,山东烟大轮船轮渡有限公司大舜号滚装船,载客304人,汽车61辆,由烟台地方港出发赴大连,途中遇风浪于15时30分返航。调整航向时船舶横风横浪行驶,船体大角度横摇。由于船载车辆系固不良,产生移位、碰撞,致使甲板起火,船机失灵,经多方施救无效,于23时38分翻沉,造成290人死亡,5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约9000万元人民币。船上共有旅客船员312人,最后生还者仅为22人。
有没有爱宠国狗狗答题的答案呀,发一份给我?
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什么文字? 2.甲骨文
画家达利是哪个国家的人?;2.西班牙
下面哪个词是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2.老黄牛
“秽土”指的是? 2.**
“阑珊”的意思是? 2.衰落
哪一年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条经线被作为第一条线? 3.1884
是谁提出了“时区”的概念?1.贝海姆;;3.伏列明
引力的大小跟物体之间距离的平方成怎样的关系? 3.反比
哪一年客货混装船大舜号在海上发生事故? 3.1999
无人搬运车系统简称为什么?1.AGVS;
上海磁悬浮示范线每日高峰时可达多少人次?1.16000;
原始的热气球是用特殊的纸制成,靠燃烧稻草和什么产生浮力?煤炭;2.汽油;3.树枝
上海磁悬浮示范线哪一年首次通车运行?1.2002;
“红妆”指的是?1.少女;;3.青年妇女
“老妪”的意思是? 3.年老的妇女
“翰墨”指的是? 3.笔和墨
成语“嚣张跋扈”的“扈”和哪个字读音相同呢?1.户;2.务;3.邑
和成语“三头六臂”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2.神通广大;
形容“脱离劳动,缺乏生产知识”的成语是? 2.五谷不分;
和成语“五谷不分”意思相近的成语是?1.不分轩轾;2.不辨菽麦;3.谷父蚕母
和成语“七窍生烟”意思相近的成语是?;2.怒发冲冠;
成语“魂驰()想”形容“思念万分”,括号中应填的字是?1.梦;
成语“东()事发”指“阴谋败露”,括号中应填的字是?1.窗;
复活节岛距离智利本土多少千米? 3.3700
有轨电车是在固定的什么上行驶的公共交通客运车辆?1.轻型钢轨;
我国秦代的造船工场可以制造载重量大约多少吨的木船? 3.60
和成语“如鸟兽散”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2.逃之夭夭;
成语“掉以轻心”的“轻”的意思是?1.轻率;
和成语“踏故习常”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2.因循守旧;
哪一年伦敦第一条电气化地铁投入使用? 3.1890年
玛利女王二世号船高多少米? 3.71.9
玛利女王二世号船的排水量达多少吨?1.25万;2.20万;3.15万
玛利女王二世号船长345米,长过几个足球场? 3.3个
哪一年美国开始将电力机车用于干线运输?1.1895年;2.1900年;
著名的书法作品《寒切帖》的作者是谁?;3.王羲之
下面哪个作品是“石刻文”这一书法体的代表作品?1.《泰山石刻》
下面哪个作品是“石刻文”这一书法体的代表作品?1.《石鼓文》2.《利簋》;3.《散氏盘》
下面哪个作品是“石刻文”这一书法体的代表作品?1.《会稽石刻》;
下面哪个作品是“石刻文”这一书法体的代表作品?1.《绎山石刻》;2.《天亡簋》;3.《利簋》
下面哪个作品是“石刻文”这一书法体的代表作品?1.《琅琊石刻》;2.《墙盘》;3.《大盂鼎》
凯旋门是为了纪念什么事件而修建的?1.战争胜利;
在蒂卡尔古城的中心广场上,最早的一块纪念碑刻于公元多少年? 3.292年
下面哪个人物是两晋时期南派书法的代表人物之一?1.鉴亮;
隶书的起源是什么?1.秦隶;
下面哪个作品是隋朝书法的代表作品?1.《董美人墓志铭》2.《快雪时晴帖》;3.《泰山石刻》
热气球是人类升空最早的载体,比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早多少年? 3.120
1860年世界上第一个地下铁路系统在哪里开工建设?1.巴黎;2.纽约;3.伦敦
指“说谎骗人”的成语是? 2.撒诈捣虚;
和成语“急功近利”意思相近的成语是?1.急于求成;
和成语“少见多怪”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2.孤陋寡闻
下面哪个词是指为国牺牲的人? 3.国殇(未成年而战死的楚国战士)
与“骇怪”意思相近的词是? 3.惊讶
下面哪个词的意思是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3.黎明;
形容“光阴迅速流逝”的成语是? 2.乌飞兔走;
和成语“三人成虎”意思相近的成语是?;2.众口铄金;
和成语“无洞掘蟹”意思相近的成语是?1.洞若观火;2.无事生非;3.惴惴不安
哪个国家最早造出第一台标准轨距电力机车?1.苏格兰;
汽车之父卡尔.本茨从小偏爱研究热力发动机和什么?1.蒸汽发动机
谁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电车轨道?1.冯.西门子;
新型有轨电车平均时速比城市公交车平均时速快多少?1.30℅;2.50℅;3.80℅;
世界上第一个地下铁路系统哪一年开始运营? 3.1863年
世界闻名的豪华列车冰河列车是哪个地方的?1.瑞士;2.英国;3.德国
旅客运输的运送期间为自检票进站时起至什么时候为止?1.到站出站
乌斯马尔的总督府高约多少米?1.30米; 3.10米
位于克里姆林宫红墙外的无名烈士墓建成于哪一年?1.1962年;
什么是专为运输货物制造的飞机?;2.货运飞机
高级轿车又称为什么轿车? 2.豪华型轿车
哪个的诞生,开启了交通运输的新纪元?1.汽车;
火星上有火山活动和水流冲击形成的各种什么2.金属富矿
太阳系以外的恒星星际空间的飞行被称为什么? 2.恒星际航行
飞向多少千米外的月球,亲自踏上月球的土地,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愿望?1.38.4万;
篆书分为几大类?;2.两大类
著名画作《簸谷子的女人》的作者是谁?1.米勒;
1999,发生的圣战是真的么?
提到99年那场战争,就不得不提99年保密协议,具体协议内容详见:99年保密协议。下面,继续介绍99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我想说,若无这场战争,15年前,人类已经灰飞烟灭。
那是一段波澜壮阔可以媲美史诗的故事,这段历史中,每一个人,都是英雄,他们都是自愿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一段可贵的和平岁月。所以讨论1999,我希望可以用严肃的态度去看待。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了首次进入太空的人,从此以后的30年里,人类进入了宇航探索喷井期,在太阳系各个星球进行资源勘探以及太空防备,并将探索范围逐渐深入整个银河系。
80年代,人类在半人马ω星球发现高等智慧生物,这不是人类第一次发现外太空高等生物,却是第一次发现拥有可以超越人类的智慧以及科技的外太空生物。80年代末,半人马星系和太阳系订立互助盟约,共同抵抗萨比星人及其同盟的威胁。
1992年,**星人入侵半人马星系,人类派兵驰援,经过4年奋战,半人马星系陷落。1994年左右,萨比星人开始侵占人类的星球,1997年末,银河系防线全部丢失,人类整体迁回太阳系, 1998年,太阳系攻坚战失利,萨比星人大举入侵,并在1999年,开始入侵人类最后的堡垒—地球。
1999.2,第一批萨比星人入侵,联合国发出s级预警,地球保卫战拉开序幕。
1999.4,人类三大舰队袭击对手的战舰停泊港,摧毁了敌4处停泊港,但遭到猛烈反击,女娲舰队返回地球待命,神农、伏羲战队死守月球以求和地球部队形成犄角。
1999.7,半年以来以来,因为武器差距,大规模空中作战屡战屡败,联合国痛下决心,将战斗转向地面。
1999.8,萨比星人在南沙群岛建立了空间传送点,派遣地面队伍参与入侵行动。
1999.9,萨比星人地面队伍入侵至中国大陆,在南方的萨比星人被中国城市管理联合军队击败,打破了敌人不可战胜的神话,而入侵北方的萨比星人离奇的孱弱,一战及溃。世界各地开始研究中国。
同月,研究发现,中国南方的胜利,实在归功于中国城市管理联合军队的强悍,而中国北方的胜利,是利用了外星人无法在污染地区保持战斗力所致,各国开始效仿中国北方的胜利神话,萨比星人节节败退。
1999.10,萨比星人决定炸毁地球离开,女娲舰队发展其意图,联合“伏羲”、“神农”舰队,在地球上空上演了惊天动地的地球空中防御战。
1999.11,萨比星人被迫战略性撤退,三大舰队宜将剩勇追穷寇。
1999.12,萨比星人军队驰援,敌我双方在冥王星进行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宇宙追击战,伏羲舰队主舰麒麟号遭遇埋伏,腹背受敌,在最后时刻,麒麟号舰长董新带着满腔怒火,撞向了敌人的主舰,奠定了这场战斗的最终胜利!
1999.12.27,全军庆贺胜利。
1999.12.28,各军签订保密条约。
1999.12.29,消除非战斗人员记忆。
1999.12.30,最后的祭奠仪式,各国主要领导人齐聚大西洋,看着人类最后一艘宇宙战舰——崎岖号,徐徐沉入海底。舰长和队员嚎啕大哭,但是没有办法,这场战争虽然惨烈,但必须无声无息的结束,恐怖,不能传给新时代的人们。
1999.12.31,解散人类宇宙探索军队,根据自愿原则,复员或者就在普通军队任职,大部分人选择了复员。
2000.1.1,在晨光中,伴随着第一批00后的哭声,地球迎来了新的纪元,而人类,也迎来了光明和可爱的未来。
这便是那场战争的过程,如何评价,便要另开一话。
对于整个人类而言
1.这无疑是巨大的损失,人类损失了地球以外的损友资源点和居住所。
2.失去了绝佳的继续探索外太空的机会,三大舰队全军覆没,人类损失了探索宇宙的工具,而且因为科技的丢失,半人马星系在战争结束以后失联,重新进行宇宙旅行似乎遥遥无期。
3.造成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大家都清楚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为了掩护在乌克兰进行的防御外太空计划,在战时,地球一致对外,苏联解体对战争的胜利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战争结束以后,因为苏联的牺牲,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大家阵营的对峙中,社会主义全面处于下风,但是我们仍然敬仰苏联,因为它的无畏,因为它心中的荣光。
4.促成欧洲战事联盟的成立,此组织后改名欧盟。
5.因为备战期间资金大多投入军备,导致民间资本紧张,导致巴西金融市场崩盘,引发金融危机。
6.战争过后,各殖民星球的人类都被迫迁回地球,因为在逃亡中的战斗以及失踪,人数骤减,在同年人口统计中,被迫迁回人类加地球本土人类勉强60亿,10月12日,联合国宣布将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警示人类莫忘屈辱。
对于中国而言
1.汲取了保卫战的教训,我国开始大力提倡污染环境,现以建成完备的pm2.5颗粒防御体系,期待可以在下一次战斗中发挥显著作用。
2.城市管理联合军队成为我国坚强的后盾。
大舜号海难的海难简介
“出航失策”说——11月24日下午,当“大舜”号出航时,海上已刮起七八级大风,浪高近10米,在这种情况下,出海十分危险。因此,当天烟台的另两个港口——国营港和北岛港的所有船只,在烟台海监局的控制下都没有出航。但烟大公司“大舜”号所在的地方港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受到海监部门的有效监控,漏网出海了。很显然,烟大公司冒险出海此举是受经济利益驱动的缘故,但这种只要有钱赚就不考虑安全生产的行为无异于谋财害命。“调头失误”说——出事当天,“大舜”号离港大约3小时后,船长曲恒明发现海上风力达到10级,浪高8米,于是下令调头返回烟台。一些专家认为,在狂风巨浪中,轮船调头是一种最大的操作失误。因为当时海上风力10级,阵风更远不止这个级数,轮船在这个时候调头,无疑与狂风形成了垂直性的碰撞,从而使轮船置于狂风的正面袭击之下,再加上海浪很高,因此很容易造成翻船事故。更何况,“大舜”号的底舱装载有60余辆汽车,在激烈的摇晃碰撞之中,汽车起火,从而导致“大舜”号失去动力,最终沉没于距离海岸线大约3公里处。专家指出,如果让“大舜”号在巨浪中顺风漂流,在靠近海岸边行驶,将不失为轮船自救的一种万不得已的办法。“未能冲滩”说——另有一些专家认为,“大舜”号在调头之后,失去动力之前,本应该及时“冲滩”——即开足马力往海岸冲去,让船体搁浅在海岸边。虽然轮船冲滩,船体将有损坏甚至报废的可能,但是船上乘客的生命将大有可能得到保证,这是一种丢船保人的好办法。而且,“大舜”号当时距离海岸线很近,冲滩容易成功,但遗憾的是,“大舜”号并没有这样做。“未能抛锚”说——一些专家认为,在失去动力的情况下,“大舜”号应该抛锚,以减小海浪对船体的冲击力。尽管风高浪恶容易使锚链被打断,但处于危机关头的“大舜”号,应该别无选择地将锚链抛下海,以达到减轻船体摇摆程度的目的;同时,要使链条有所松动,以便让轮船能够随风漂流,暂时避过风浪的冲击,拖延救援的时间。但“大舜”号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依旧没有抛锚。经最终认定,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局长闪淳昌说,“11·24”特大海难事故是一起在恶劣的海况和气象条件下,由于决策失误,操纵不当,烟大公司及其上级主管单位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着严重问题而导致的重大责任事故。综上所述,“大舜”沉没导致290人丧生的惊天海难虽有风大浪恶的天灾作祟,但各种人祸可谓是造成海难的决定性因素,这不能不令有关各方为之深思。
泰坦尼克号遇难的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起因 事情经过 事件结果
具体沉没地点42º 37' 4.05" N 48º 23' 1.64" W
英国皇家邮船泰坦尼克号(RMS Titanic)是奥林匹克级邮轮的第二艘邮船,20世纪初,由英国白星航运公司(White Star Line)制造的一艘巨大豪华客轮。由位于爱尔兰贝尔法斯特(Belfast)的哈兰德与沃尔夫(Harland and Wolff)造船厂兴建。泰坦尼克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豪华客轮,被称为是“永不沉没的船”或是“梦幻之船”。泰坦尼克号共耗资7500万英镑,吨位46328吨,长882.9英尺,宽92.5英尺,从龙骨到四个大烟囱的顶端有175英尺,高度相当于11层楼。是当时一流的超级豪华巨轮。计划与姐妹船 奥林匹克号(RMS Olympic)和 不列颠尼克号(RMS Britannic)一道为英国白星航运公司的乘客们提供快速且舒适的跨大西洋旅行。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Southampton)出发,途经法国 瑟堡-奥克特维尔(Cherbourg-Octeville)以及爱尔兰 昆士敦(Queenstown),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的纽约(New York),开始了这艘“梦幻客轮”的处女航。4月14日晚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两小时四十分钟后,4月15日凌晨2点20分沉没,由于缺少足够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为止最为人所知的一次海难。
2006年5月,最后一名见证沉没事件的女性生还者逝世,终年99岁。目前尚有一名女生还者仍然存活,但她在意外时还不到一岁,因此不会对事件有回忆。
处女航
1912年2月3日,泰坦尼克号完成了装潢工作,处女航最初被定在了3月20日。但奥林匹克号在1911年9月的那次倒霉的碰撞(与皇家海军的霍克号巡洋舰相撞)耽搁了泰坦尼克号的最后收工。她的处女航被安排在了4月10日。在此之前,还要在4月1日进行海上试航。一切圆满。泰坦尼克号于3日抵达南安普敦港,停泊在41号锚地,等待10号那天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作为不愉快的小小插曲,由于南安普敦港煤炭工人罢工,加煤工作遇到了一点挫折。IMM公司不想再推迟泰坦尼克号的处女航,所以从公司所有停泊在南安普敦港的邮船煤舱里搜刮干净了所有的煤块。
1912年4月10日,在南安普敦港的海洋码头,“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启程驶往新世界。船长叫爱德华·史密斯(Award·smith。码头上挤满了乘客、来送行的家属、行李搬运工和海关的检查人员。上午11点,一号烟囱喷出了白色的蒸汽。29台锅炉中的25台开始依次生火。中午12点整,泰坦尼克号在拖船的拉动下慢慢离开了码头。两个外侧螺旋桨开始搅动南安普敦港海水。泰坦尼克号依次驶过了停泊在港口中的庄严号(不是后来德国赔偿的那艘)、费城号、圣刘易斯号、海洋号和纽约号邮船,鸣笛向它们致意。这艘46000吨的大船似乎对其它船只很有吸引力。在水流吸力作用下,纽约号邮船的船身开始向泰坦尼克号靠拢,幸好锚链和缆绳及时地拉住了它。泰坦尼克号的拖船伏尔甘号把纽约号的船身顶了回去。世界上最大的邮船开始了它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航行。
当天晚7点,泰坦尼克号抵达法国瑟堡港。另一批乘客和货物搭乘“游牧”号和“交通”号两艘专用摆渡船登上了泰坦尼克号,包括美国富翁阿斯特和玛格丽特·布朗夫人——后来被报纸称作“永不沉没的尊贵的布朗夫人”。第二天中午,泰坦尼克号抵达爱尔兰的昆斯敦。一批对新世界充满憧憬和希望的爱尔兰移民登上了船。一个乘客在这里上岸,他拍下的照片后来成了泰坦尼克号的绝版照片,今天在收藏家眼里价值连城。
为了以比奥林匹克号更快的速度穿越大西洋,泰坦尼克号选择了距离较短的北航线。气温不断地下降。但天气非常晴朗。事后幸存的船员说,他们以前从来没看到过这么宁静的北大西洋。
按照伊斯梅的命令,泰坦尼克号在第二天就把速度加快到了25节。尽管认为卡纳德公司只求快速的策略降低了公司形象,但白星公司也很想得到蓝飘带来炫耀一下。一路上,泰坦尼克号没有发生什么大事。船上的电报员菲利普忙着替头等舱乘客们拍发昂贵的私人电报,大多是报平安的和股票买卖交割的指令。
冰海沉船
[编辑本段]
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晚上,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甚至一点风都没有。如果有的话,船员会发现波浪拍打在冰山上的点点磷光。泰坦尼克号以22节的速度在这片漆黑冰冷的洋面上兼程航行。接到附近很多船只发来的冰情通报,史密斯船长命令了望员仔细观察。这一年的冰山比往年向南漂得更远。但是,泰坦尼克号的船员忘记带上望远镜,了望员不得不用肉眼观测。11点40分,了望员弗雷德里克·弗利特(后来生还)发现远处有“两张桌子大小”的一块黑影,以很快的速度变大。他敲了3下驾驶台的警钟,抓起电话:“正前方有冰山!”。接电话的六副穆迪通知了旁边的大副默多克。默多克下令减速,左满舵,停船倒车。事后证明这是一个最愚蠢的决定。当时最好的选择是减速的同时用坚固的船头去撞冰山。1912年4月那个寒冷的夜晚,泰坦尼克号和冰山发生死亡之吻。
这次碰撞的结果,后来为人们所熟知。但当时船上的乘客和船员们却反应不一。头等舱和二等舱一些睡得不熟的乘客被一阵轻微的金属刮擦声惊醒了。船身轻微震动了一下。有人以为遇上了大浪,有人以为是触礁了,还有人以为是螺旋桨发生了故障。但是下面船舱的乘客感觉到的震动剧烈得多。有的乘客看到了舷窗外擦身而过的乳白色冰山。有些擦掉的冰块掉到了船舱里。底层统舱的移民乘客更是心惊肉跳地发现,冰冷刺骨的海水正从不知道的什么地方漫过门缝。船很快停了下来。一些乘客披上外套来到甲板上。北大西洋上空繁星闪烁,气温则低达零下一度。漆黑的天穹下,泰坦尼克号的窗户里发出温暖的淡黄色灯光。四根高大的黄黑两色烟囱中冒着白色的蒸汽烟雾。突然,有三根突然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和嘶叫声。懂得蒸汽机的乘客知道,这是船上的锅炉安全阀门在释放掉多余的过热高压蒸汽。得到通知的史密斯船长和哈兰•沃尔夫公司的首席造船工程师托马斯·安德鲁一道检查受损情况。前面的五个隔舱都涌进了海水。海水似乎正在有条不紊地漫过H甲板。在邮件舱昏暗的灯光照耀下,成包的邮件漂浮在海水上。检查过所有水密舱之后,安德鲁斯平静地对史密斯船长说:“这艘船没救了”。史密斯船长问还能剩下多少时间,得到的答复是一个小时,最多两小时。之后发生的事情,大家已经都很清楚了。15日凌晨0点5分,史密斯船长下令准备放救生艇。0点15分,泰坦尼克号发出了“CQD MGY”的呼救信号。CQD是当时通用的遇险信号,MGY是泰坦尼克号的无线电呼叫代号。不久又发出了新近被国际海事协会确定的SOS求救信号。很多大西洋上的船只都收到了求救电报。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圣殿山号、卡纳德公司的卡佩西亚号、俄国货船缅甸号,还有法兰克福号、弗吉尼亚号、奥林匹克号......都在加速向出事地点赶来。例外的是,就在18海里外的不定期客船加利福尼亚号的收发报员则在这时关掉电报机睡觉去了。这艘船已经被浮冰困了将近一天,船上一晚上都没什么大事,好像也不会发生什么大事。
0点45分,第一艘救生艇被放下。船上发射了第一枚遇险火箭。一片闪亮的白色火星缓缓落下。0点55分,泰坦尼克号的船头已经没入水中。救生艇边的工作则是乱七八糟,尽管妇女和儿童(头等舱和二等舱的妇女儿童)先登上救生艇的美德得到了遵守,但很多救生艇在半空的状态下就被放了下去。不过这也不能怪船员,当时的航海界都认为如果救生艇满载人员放下去的话,会造成损坏甚至倾覆。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艇设计得很结实,但是船员们不知道这一点。结果可以搭载1178人的救生艇,只上去了651人(还有一些人是跳海之后被救上救生艇)。到1点40分,最后一艘折迭救生艇被放下海面。船上的乐队陪伴着乘客,用音乐安抚着这些注定要在几十分钟后死去的人们,一直演奏到最后一刻。面对生死抉择,有些人选择象绅士一样地死去,富翁古根海姆穿上夜礼服,“即使死去,也要死得象个绅士”。来自丹佛市的伊文斯夫人把救生艇座位让给一个孩子的母亲,而白星公司主席伊斯梅则抛下他的乘客、他的船员、他的船,在最后一刻跳进救生艇。人性的善与恶,在这里被揭露无遗。随着涌入船身前部的海水越来越多,船尾逐渐离开水面,高高地翘起。凌晨1点35分,海水浸入了锅炉室。2点10分,一直坚守岗位的菲利普斯发出最后一封呼救电报。2点13分,船上29台大型锅炉纷纷离开底座,互相冲撞着砸破一道一道的水密墙,在船头部位砸开大洞落入海水中。2点17分,海水涌入中央电力控制室,引发短路,全船灯光熄灭。2点18分,伴随一阵巨大的断裂声,泰坦尼克号船身从三、四号烟囱中间的地方断为两截。2点20分,船头部分沉入海中,后半截砸回海面,在一分钟之内就紧跟着泰坦尼克号前半部分一道沉入了水中。1503名乘客和船员随它而去。
落入水中的人们很快就失去了知觉。等待他们的是迅速的体温丧失,神经麻痹和死亡。救生艇中的人们也被冻得半死。一些人完全是凭借坚强的意志,半身泡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紧紧扒住翻覆的2号救生艇。一直到3点30分,卡纳德公司的客船卡帕西亚号最先赶到了出事现场。4点钟,卡帕西亚号的船员在北大西洋黎明的微光下发现了第一艘救生艇。救援工作一直持续到早上8点30分,第12号救生艇被系上救援缆绳。泰坦尼克号上2208名船员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还。卡帕西亚号的船长和牧师在大餐厅主持了一次悼念仪式。8点50分,掉头返回纽约。
4月18日,卡帕西亚号抵达纽约港。经过自由女神像时,上万人在曼哈顿岛的巴特雷海岸观看。在54号码头,大约3万人伫立在雨水中默默地迎接泰坦尼克号上的幸存者。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消息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当时人们的震惊程度,不亚于本世纪美国的9.11事件。大西洋两岸许多地方降了半旗。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和美国总统塔夫脱互致唁电。德皇威廉二世也拍发了吊唁电报。
海难后果和影响
[编辑本段]
泰坦尼克号是人类的美好梦想达到顶峰时的产物,反映了人类掌握世界的强大自信心。她的沉没,向人类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以及命运的不可预测。到泰坦尼克号沉没那天为止,西方世界的人们已经享受了100年的安稳和太平。科技稳定地进步,工业迅速地发展,人们对未来信心十足。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惊醒了这一切。这艘“永不沉没的轮船”——埃菲尔铁塔之后最大的人工钢铁构造物,工业时代的伟大成就,因为对自然的威力掉以轻心,满不在乎,所以在第一次处女航中就沉没了。泰坦尼克号将永远让人们牢记人类的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价。人们永远也忘不了这幅画面:泰坦尼克号在海底昂着头,残破和污迹也掩盖不了她的高贵。这就是她的归宿。历史就这样演变成了传奇。
这场灾难震惊了国际社会。因为它向一些人证明了:人和人们的技术成就无法与自然的力量相比。
在当时的炼钢技术并不十分成熟,炼出的钢铁在现代的标准根本不能造船。泰坦尼克号上所使用的钢板含有许多化学杂质硫化锌,加上长期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使得钢板更加脆弱。
另一方面,泰坦尼克号撞击示意图和大众的想法不一致的是:泰坦尼克号的沉船形式亦有很多说法。包括全船沉没;船身近第2及第3支烟囱中间折开,然后各自以垂直沉没;船身近第3及第4支烟囱中间折开,然后前船身部分拖着船尾,船尾垂直下沉。直至1985年9月1日,当著名科学家巴拉德在纽芬兰东南约380英里海域找到泰坦尼克号残骸,分别是前2支烟囱的船头部分,以及第四支烟囱之后的船尾部分,就初步证明了第3个理论。而这个理论在其后由詹姆斯•卡梅伦执导电影“泰坦尼克”体验出来。当时大家都认为,由于第3支烟囱的船身部分已经被炸毁成碎片,永远找不到这一部分。但是在2005年8月由History Channel赞助的考古队伍,在船尾残骸后500米找到这船身部分,残骸约12米乘27米,船底的红色油漆还清楚可见。这个发现更推翻了过去20年的“双截论”。科学家相信泰坦尼克号,是折开3截后沉没。
泰坦尼克号沉没时的确使用了国际通用的摩尔斯电码遇难信号SOS,但这不是SOS最早使用的例子。在1906年的柏林外的国际无线电通讯会议第一次提议了SOS信号。1908年国际社会认可了这个提议并慢慢开始广泛使用,这已经是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四年前了。然而,英国的无线电操作员很少使用SOS信号,他们更喜欢老式的CQD遇难信号。泰坦尼克号的无线电首席官员约翰.乔治.菲利普一直在发送CQD遇难信号,直到下级无线电操作员哈罗德.布莱德建议他:发送SOS吧,这是新的呼叫信号,这也可能是你最后的机会来发送它了!然后菲利普在传统的CQD求救信号中夹杂SOS信号。求救信号最终在第二天早上被加利福尼亚号收到,因为她并没有24小时都监听无线电。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极大地影响了船的制造和无线电电报通讯。 1913年12月12日,英国伦敦因此召开了第一届海上生命安全国际大会。大会制定的条约导致了国际冰山检测组织的形成和资金投入。该组织的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下属部门,直到今天她还在检测和报告北大西洋的可能威胁航船的冰山。条约也一致达成一个新规定:所有的载人船只应该有足够的救生船来装载所有的在船上的人,并且适当的相关训练也应该进行。还有就是无线电通讯应该24小时开通,加上一个2级备用电源,这样就不会漏掉呼救的信号。条约也同意:从船上发送任何火箭必须被解释为一种求救信号。
就是过了1个世纪后,几个关于泰坦尼克号和它的沉没的荒诞说法仍然存在。一个是:她的舵太小了,大一点的舵可以避免这场灾难。大点的舵的可能会拯救她,当时她的舵的尺寸按法律上说,就其船身尺寸而言不算小。事实上,按今天对轮船的规定看,泰坦尼克号的舵的尺寸仍然是合格的。 另一种说法是:泰坦尼克号上的救生船不够。实际上,她的救生船数量是符合英国的法律规定的,该项法律定的数量不是基于乘客数,而是基于船的吨位。当时所有船的救生船数量都远远低于需要的数量,当时救生船的目的那时不是用来装下全体乘客的;它们只是用来从一艘下沉的船上转移乘客到另一艘救援船上。在那时,国际通用的海事安全规则是,客船上的救生艇搭载人数是船上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艇可以搭载一半的乘客,白星公司还为这种“对乘客安全高度负责”的额外配置没有引起公众注意而感到不平。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永久性的改变了这种救生策略。泰坦尼克号沉没后,制订了新的海上安全法规。对救生艇的要求很简单:必须能容纳下船上的所有人员。各大海运公司都迅速按照新要求来进行改造工作。事实上,即使她有可以装下更多的救生船来装载所有的乘客,仍然有可能不确保会有更多的人获救,因为在她下沉时,船员们没有时间来放下所有的救生船!还有一种说法是:机械组的船员坚持他们的岗位到了最后。1988年出版的一本书也提到这个让它永垂不朽了。事实是,机械舱在1:15AM就被淹没了。在下沉的最后时刻,机械师们和烧炉工人们和其它成百的人一样站在尾部的甲板上,困在船上,没有获救的任何希望。
上一篇:电熔管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