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批发网 > 知识库 >

旋子转体

来源:运动鞋批发网时间:2024-05-16 15:06:22编辑:运动君

求旋子转体360度的方法.....

  旋子转体”
  "旋子转体"是武术中的一种基本功。
  做法:
  跃起身体,使身体横向空中成一条直线旋在空中,并转动身体。一般有360度(一周),和720度(两周)之分。


  在教学训练中,把旋子转体化分为四个单元:

  a、助跑练习。

  b、叉步转体与摆动腿练习。

  c、摆腿、挺腹腾空练习。

  d、腾空转体和全过程练习。

  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完成一单元就可以进行下一个单元的教学训练,否则仍留在本单元训练和必要的辅助练习,直到完成为止。练习过程中先以完整练习为主,分解动作为辅,先分解后完整,诱发兴趣,减轻恐惧心理,尽快掌握技术。

  (2)建立旋感。

  旋感是打旋子转体所有特点的精细感觉,旋感的建立与心理机能的提高有密切关系,能使练习者感受旋与转之间的时间感觉和空间感觉,逐步消除害怕的心理。在教学训练过程中抓好三个节奏:助跑的节奏、旋转、摆腿和挺腹的节奏,转体的节奏。

  通过以上三步的反复练习,不断强化转体意识,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克服因身体不协调、技术不合理引起的心理上的恐惧。

  (3)随机事件的控制。

  技术课的教学与训练,学生受体力外界活动的影响,意外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教练应随时做好处理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随机事件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尤其是旋子转体技术的教学更应注意这一点,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就会干扰系统教学的正常进行,影响训练效果。因此,当意外事件出现后,便立即询问学生的情况,及时组织学生分析原因,然后让技术好的同学多做几次示范,为了更好的减少恶性反应刺激,可临时调整教学程序,随后逐渐增加难度,减少不良心理反应。

  针对学生怕摔的现象,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分析:造成恐惧心理的主观客观原因,从而为训练奠定了理论基础,经过系统的教学与训练,证明心理控制教学方案对于控制学生恐惧心理,提高旋子转体教学效果是行之有效的。


旋子转体360度怎么练

基本功不好的最好不要练!!


旋子转体这个动作在武术竞技中是一个难度中高级的动作.以前只是能做.但是质量不高.成功率也不高.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没有仔细的分析其运动过程中的力学原理.近日来分析和总结武术腾空动作的力学原理.发现旋子转体的力学原理是最抽象和最复杂的.

旋子转体这一动作要求习练者的身体腾空并在水平方向的平面上横向漂浮旋转360度的同时以头脚直线为轴纵向翻滚旋转360度.这就要求身体从地面得到的反作用力能有效的来启动一个腾空和两个不同的旋转.

当然旋子转体动作是在旋子的动作基础上增加了纵向旋转.会做旋子就能很轻松的做到身体的水平方向漂浮旋转.这里我们主要谈及的是如何在横向漂浮旋转的同时做到纵向的翻滚旋转.还是先从旋子的水平漂浮旋转入手.旋子在右脚蹬地维系躯干向左摆动后右脚迅猛离地同时躯干与脚两头起并随惯性摆动,然后左脚相继起跳后撩就完成了旋子的腾空.我们只需要在此基础上改变三个环节就可以完成旋子的同时翻滚转体:

(1) 起始时候的右脚蹬地方向的变化.右脚蹬地的反作用力方向决定右腿离地后的摆动方向,,要把蹬地力的方向改为能促使蹬地后右腿向正后方摆动.这样在腿部就产生了螺旋旋转的力量,这个旋转的力量一直传达到髋关节,实现了腰部以下旋转的初动力.

(2) 左脚起跳后迅速离地并直摆追逐右脚,试图两个腿的并拢。在左脚蹬地起跳后不仅仅是给身体一个向上的弹跳力更给髋关节一个扭动旋转的力量。而两个腿的逐渐合并其实是逐渐缩小身体的转动半径实现旋转的加速。同时两个手臂也要贴近身体,其目的也是缩小转动的半径。

(3)在两腿并拢和手臂贴近后身体定型,保持此旋转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在这基础上再分析旋子转体的力学方法不难发现,其实这个动作的合力是两个不同方向力的先后组合。既先实现了上体水平摆动所需要的全部力,然后在此加力过程的末尾加入了纵向滚翻力。当然纵向滚翻力又包括滚翻的右脚起始力和左脚的起跳持续力。


武术旋子转体和跆拳道540后旋踢的技巧是什么?

跆拳道特技---
900°后旋(即真正的转体720°可在空中连踢四靶,简称900°4A
号称特技中的神话)
2.
跆拳道特技---天刀蝴蝶腿(简称1080°就是740°旋风踢点地空中接360°单腿旋风
天刀是特级中最好看的腿法)
3.
跆拳道特技---天刀回旋踢(简称1040°就是740°旋风踢点地空中接720°后旋

4.
跆拳道特技---天刀旋风腿(简称天刀
就是侧空翻转体540°点地空中接360°单腿旋风踢)
5.
跆拳道特技---残刀旋风腿(简称单5
就是比360°单腿旋风多180°的540°单腿旋风踢)
6.
跆拳道特技---转体空翻(转空翻
踺子接转体和踩人接转体的空翻)
7.
跆拳道特技---三角倒勾(跑起来的后空翻形成三角的方式踢靶)
8.
跆拳道特技---三角单三(借助后空翻的力量带起来的单腿旋风腿,也称变形单三)
9.
跆拳道特技---三角720°(借助单三力量打起来的720°后旋,也称变形720°)
10.
跆拳道特技---900°旋风腿(比720°后旋多转180°的旋风踢
也可空中连踢四靶)
11.
跆拳道特技---踩空翻(分为双踩和单踩和跑踩的后空翻,因高度可达五米以上,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12.
跆拳道特技---踺子空翻(就是小翻带起来的后空翻,因可以过人且能达到一定高度,很富观赏性)
13.
跆拳道特技---单四(后摆带起来的单腿旋风踢)
14.
跆拳道特技---720°(真正的转体540°的后旋踢,可在空中连踢三靶)
16.
跆拳道特技---740°(真正的转体540°的旋风踢,可在空中踢三靶)
17.
跆拳道特技---倒勾(后空翻踢靶)
18.
跆拳道特技---卧踢(因在空中有卧起的美感,故称卧踢)
19.
跆拳道特技---前空翻(前空翻踢靶)
20.
跆拳道特技---一字后旋(在空中形成一字后旋腿,或者一字后踢在空中形成一字后踢腿)
21.
跆拳道特技---540°后踢(双飞接的后踢,转体540°)
22.
跆拳道特技---回旋横踢(腾空后摆,下面腿击出的横踢)
23.
跆拳道特技---多踩(踩人连续出腿踢中多块木板的腿法)
24.
多踢(在空中连续出腿踢中多块木板,也可加过人和拳法)
25.
跆拳道特技---二连横踢(在两人头上飞过,形成一字横叉)
26.
跆拳道特技---双踢(双腿同时起来的后摆和侧踢)
27.
跆拳道特技---点地540°(360°旋风点地接的后旋踢,也就是旋风踢进攻腿不落地,用下面单脚力量踢出的后旋)
28.
跆拳道特技---侧空(侧空翻踢靶)
29.
跆拳道特技---打K(街舞的招牌动作,一手落地,双腿腾空,整个身体形成K字的踢靶动作)
30.
跆拳道特技---360°后摆(在空中完成的横踢加后旋,也称为360后踢)


武术旋子转体和跆拳道540后旋踢的技巧是什么?

武术旋子转体和跆拳道540后旋踢的技巧是核心力量和腿部力。所谓“核心”是人体的中间环节,就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是由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包含29块肌肉。核心肌肉群担负着稳定重心、传导力量等作用,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的活动、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强有力的核心肌肉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所以,凡是空中姿态优美挺拔、身体控制力和平衡力强的人,核心肌肉群肯定受过很好的训练。其次是腿部力量,任何腾空动作必须依赖腿部力量把身体送到一定的高度,才有机会在空中旋转。训练方法;1、健身球俯卧撑。两手打开放在健身球上,手在肩的下方,初学者可以采用手肘放在球上的方式降低难度,或者可以两脚分开宽一些。保持身体从头到脚是一条直线,腹部收紧,不要塌腰。2、双腿置于平衡球上的支撑练习。将两腿并拢置于平衡球上,两手撑地,手臂与身体成90度夹角;脊柱保持正常位置,与地面平行;控制身体不改变任何夹角;保持均匀的呼吸,不要憋气。进一步加强动作难度,可以采用单手支撑。3、下图中各种平板支撑保持五分钟不动。4、深蹲是练大腿的王牌动作。深蹲的标准,腰背保持直线,髋关节低于膝关节。5、原地转体练习

旋子转体720度 怎样练

助跑是完成旋子转体720度动作的准备阶段,运动员通过加速助跑使人体获得较大水平速度,并调动身体各个环节的能量,为完成技术动作创造基本条件。起跳时上体前俯,两臂尽量伸展,然后两臂向前后尽力旋摆,同时右腿尽力上摆,左脚蹬地。目的是为了提高整个身体的旋转半径,增大人体对地面的作用力,从而增加起跳时的垂直速度。影响起跳的主要因素有身体重心的自然高度、起跳离地时的身体姿势角度、手臂、腿的摆动和人体重心获得的初速度以及全身各个部分的肌肉力量。通过录像观察得出这名运动员自然站立位置的身体重心高度为0.93m,在助跑其起跳时,人体重心高度为0.73m,比自然站立时身体重心高度降低0.20m。姿势角度是影响人体腾空高度的主要因素,从录像的结果看,这名运动员在完成旋子转体720度动作时,其起跳的身体姿势角度和其他运动员相比偏小。人体重心速度标志着运动员完成动作时的运动状况和变化。全身各个部分的肌肉力量是助跑起跳的基础。通过查阅文献得出,完成难度动作所需要的力量则由躯干力量和下肢力量来决定的,力量类型是速度力量、爆发力为最佳。在调查中发现:有50%的男运动员认为下肢力量起到很大作用,有50%的女运动员认为下肢力量起到一般大的作用。这表明运动员在练习旋子转体720度动作时,下肢力量的练习要作为完成旋子转体720度动作的基础练习内容,为助跑起跳的速度和高度做准备。垂直初速度的变化主要是积极有力蹬地、和拧腰摆腿产生的垂直加速度引起的,水平初速度的变化主要是从助跑时的蹬地、摆臂及撤膀所获得。与此同时,由于旋子转体720度动作难度的增加,选择起跳的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以前旋子转体360度采用单脚蹬地的方式,现在由于旋转高度和度数的加大是否继续采用单脚蹬地的方式,通过问卷调查中表示出,有70%的男运动员认为在蹬地方式上是根据自己情况而定,有40%的女运动员认为在蹬地方式上是根据自己情况而定。从调查的结果看出,大多数男运动员选择蹬地方式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居多;多数女运动员选择双脚蹬地方式。(二)旋子阶段旋子是助跑起跳后人体只受重力影响而处于非支撑状态的腾空阶段。旋的快慢、腾空的高度、远度受初始条件的制约。理论上认为,腾空高度越高越好,旋的过程中整个身体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小越好,但这一切又要根据连接动作的不同而加以区别对待。由于旋子动作结束后要在空中连接转体720度,运动员就必须保持较大的旋转速度。为此,运动员在旋子腾空高度不够高的情况下或在旋转速度较小的情况下很难达到要求,较完美的完成此动作。从我们对这名运动员的录像观察得出数据,这名运动员重心达到的最高点高度并不高,为1.38m。由于重心腾空高度不够高,运动员在空中滞留的时间就相对较短,这就给后面转体720度及落地动作的完成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三)空中转体720度阶段空中转体720度是整个动作的中间环节是一个复合性的技术动作,也是全部技术动作中最关键阶段,它的成败和质量不仅体现动作的难度,而且反映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主要包括以下技术环节(表1):(1)头、肩关节的转动时机。 头、肩关节的转动时机。头、肩关节的转动时机在完成旋子转体720度动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头、肩关节转动的早、晚直接预示着是否能够完成这一难度动作。在调查中发现:男运动员中60%选择起跳中——脚离开地面,下肢与身体水平或接近水平,20%选择了起跳中——脚刚离开地面,20%选择了起跳中——脚离开地面,但下肢未与身体水平。女运动员中50%选择起跳中——脚离开地面,但下肢未与身体水平,20%选择了起跳前——脚未离开地面,30%选择起跳中——脚刚离开地面。此数据表示了在完成旋子转体720度动作时,头、肩关节转动的时机,由于性别和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选择转动时机不同,但总体倾向于起跳中——脚离开地面,但下肢未于身体水平和起跳中——脚离开地面,下肢与身体已成水平或接近水平。(2)髋关节的转动。髋关节属于自由下肢关节,绕垂直轴可做回旋、环转的运动,所以在空中髋关节的转动可以带动下肢有助于动作的完成。(3)空中转体时头、肩、髋关节的转动顺序。根据人体姿势反射中翻正反射得出,头部的不正常姿势刺激了迷路感受器,结果反射性地引起颈部扭转(头翻正反射)、颈肌本体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有进一步引起身体前部的翻正;当身体前部的翻正相继又引起后部身体的翻正(身体翻正反射)这样逐步的完成了空中身体的翻转。(4)空中旋转时,双臂所放的位置。在完成旋子转体720度动作时除了考虑跳跃的高度外,而且还要考虑旋转时的速度,所以为了减少旋转阻力,双臂所放的位置在完成旋子转体720度动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5)空中的双腿直体并拢。旋转时可以减少旋转阻力,增加旋转速度。通过对(2)—(5)点的调查得出:髋关节转动空中转体时头、肩、髋的转动顺序空中旋转时,双臂所放的位置空中的双腿直体并拢空中转体720度动作包括以上几个技术环节,但受重心速度、角速度、高度、空中姿势角和运动员的本体感觉等的影响。重心速度显示着整个身体的运动状况,而角速度却是完成转体720度动作的必备条件,没有角速度就无法形成翻转,角速度太低,空中转体720度动作就无法完成和实现。由于旋子转体720度是一个复合动作,且环环相扣,因此,空中转体720度动作的初始重心速度和角速度就取决于旋子的旋转速度。通过录像观察的结果来看,这名运动员在完成旋子后具备了一定的重心速度和角速度,即具备了空中转体720度所需的足够的初始动能。高度是影响转体720度动作能否高质量完成的重要因素。旋子高度高,就能为转体720度创造出有利条件,通过录像观察所得结果,这名运动员在完成空中转体720度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差错,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旋子腾空高度不组所致。空中姿势角是规则中对该动作的一个特定要求,它决定着转体720度过程中人体是绕水平轴或是纵轴转动的问题。理论上人体应绕水平轴进行720度的转体,但由于客观条件和人体生理条件的制约,运动员在实际动作过程中却往往是无法达到这一点的,所以规则中对这一问题也放宽了尺度,允许有0度——30度的空中姿势角。空中本体感觉是运动员腾空后对时间、空间、方位及肢体运动方式的一种心理感知,它决定着肢体运动的方法和程度。空中本体感觉好,滞空概念清楚,则动作完成的质量就高,但运动员的这种本体感觉的形成也非一日之功,需建立在对该动作有深刻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综上分析,我们发现,在空中本体感觉欠缺,滞空时间概念稍差,也是运动员转体720度达不到要求的一个重要原因。(四)落地规则中规定旋子转体720度动作在结束部分接跌叉动作才算一个完整的难度动作,所以在落地阶段包括了跌叉这个动作。运动员在完成旋子转体720度后,上体抬起,两脚前后分开,随后两腿同时跌落地面形成一字型劈叉结束整个动作。跌叉虽然是个结束动作,但运动员不认真对待,将会影响整个动作的成功,影响比赛成绩甚至出现运动损伤。影响跌叉落地的主要因素有落地前的空间高度、身体控制能力及运动员本身的生理结构等。空间高度主要指的是运动员在完成旋子转体720度后身体重心离地面的高度。空间高度高,落地的准备时间就比较充分,落地的稳定性就会增加。从最后观察的结果来看,这名运动员在完成旋子转体720度后其身体重心离地面的高度已非常小,运动员没有时间充分的进行准备,落地后出现晃动也在所难免。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和身体条件能够弥补技术上的不足或缺陷,因为在跳跃动作中,落地时地面对人体所产生的冲击力是相当大的,如果没有良好的缓冲技术,没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往往会出现运动损伤。从手中掌握的资料来看,这名运动员在做跌叉动作时并非如规则上要求的两腿同时跌落地面来完成最后动作,而是以依次跌腿的方式来完成最后动作。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运动员生理生理结构上的制约和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所致。


武术旋子转体和跆拳道540后旋踢的技巧是什么?

武术旋子转体和跆拳道540后旋踢的技巧是核心力量和腿部力。所谓“核心”是人体的中间环节,就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是由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包含29块肌肉。核心肌肉群担负着稳定重心、传导力量等作用,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的活动、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强有力的核心肌肉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所以,凡是空中姿态优美挺拔、身体控制力和平衡力强的人,核心肌肉群肯定受过很好的训练。其次是腿部力量,任何腾空动作必须依赖腿部力量把身体送到一定的高度,才有机会在空中旋转。训练方法;1、健身球俯卧撑。两手打开放在健身球上,手在肩的下方,初学者可以采用手肘放在球上的方式降低难度,或者可以两脚分开宽一些。保持身体从头到脚是一条直线,腹部收紧,不要塌腰。2、双腿置于平衡球上的支撑练习。将两腿并拢置于平衡球上,两手撑地,手臂与身体成90度夹角;脊柱保持正常位置,与地面平行;控制身体不改变任何夹角;保持均匀的呼吸,不要憋气。进一步加强动作难度,可以采用单手支撑。3、下图中各种平板支撑保持五分钟不动。4、深蹲是练大腿的王牌动作。深蹲的标准,腰背保持直线,髋关节低于膝关节。5、原地转体练习

上一篇:梁若诗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