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批发网 > 知识库 >

西汉古墓挖出宝藏:富可敌国!

来源:运动鞋批发网时间:2024-05-17 07:18:09编辑:运动君

曹操的“摸金校尉”盗了哪些坟墓,竟然可以养活一支军队?

曹操的摸金校尉盗了很多坟墓,但是要说盗的坟墓里面收获最多的还是要属于梁孝王刘武的坟墓。要知道一个君王的坟墓里面的好东西肯定不会少,据说就凭借这一个坟墓曹操甚至养了他的军队三年。曹操其实是一个枭雄,他既勇敢还有智慧。他想拥有独属于自己的军队,但是军队却需要大量的财产。但是钱这个事情难不倒曹操,曹操把眼光放在了坟墓上面。既然要盗墓那么自然要有人,所以曹操直接让自己的属下组成了一个盗墓的队伍。但是他们属于军队,肯定不能用盗墓者这样的名字,所以他把这支军队取名叫做摸金校尉。摸金校尉里面能人辈出,再加上曹操的命令就是只要能够成功方法不限,所以所有人都是十八般武艺全部都上阵。只要他们知道哪里有坟墓,那么摸金校尉就以势不可挡的驾驶拿下这座坟墓。摸金校尉的成功率非常高,而在盗墓的这些坟墓中他们最大的收获就是盗取了梁孝王刘武的坟墓。君王的坟墓自然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成功的,但是曹操居然亲自上阵。坟墓的门口有重达千斤的巨石,但是曹操直接让军队中的人员一点一点的用斧头把石头全部凿开。曹操进去了墓室里面也是毫不客气,君王的棺材也被他打开,里面的陪葬品全部拿走。听说这次的收获居然能够养活他的军队三年,要知道一个军队每天需要的粮草根本就不是小数目。这也充分说明了曹操是一个为了达到自己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毕竟在过去盗墓是坏良心的事情,一般很少有人会做这种事情。

曹操发现一个墓,派一支摸金部队去盗挖,为何一人却痛哭流涕?

曹操是通过镇压黄巾起义打出名头的,在战乱时期,也就是汉朝末年,曹操就为了军费经常去“盗墓”,当时因为曹操发现一个墓,派人去挖墓,其中一个人就却哭了。因为这个是汉献帝,也就是汉朝最后一个皇帝,这件事标明汉朝也彻底没落了。谈到曹操,大家一般都是想到乱世出枭雄,曹操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枭雄。曹操以镇压黄巾起义为家业。后来,他组织关东诸侯联军与董卓作战,迁至东郡,任兖州县长。为了迎接汉代的汉献帝,最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过值得肯定的是,为了基本统一华北,曹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可以说曹操成为一位掌握实权的丞相。在乱世,基本上就是战争,不过打仗就需要军费,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经济因为长期的战争,已经没有很多军费补给。这个时候,许多军阀就打“盗墓”来充军,比如曹操、袁绍等,其中曹操为了“盗墓”,还建立了盗墓机构,设了许多“奇葩”职位,居然是为了“盗墓”。曹操“盗墓”不是为了收藏古玩,他纯粹是没有钱。虽然曹操作出了许多很有影响力的事,不过为什么曹操却一直没有称帝,对于这件事,现在也有很多人在猜测曹操的心思。个人觉得,其中的一个说法,我比较赞同。个人觉得他是野心勃勃,“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他对汉朝还是很尊敬的,所以他才一直没有称帝。

江苏出土一墓碑,碑上刻着“里面无宝藏”,专家为何大喜:赶紧往下挖?

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封建的思想盛行,很多的达官显贵都很重视自己的陵墓,会请风水师给自己挑选一处风水宝地。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死后住的地方和自己之前住的地方一样的重要,死后也不能亏待自己,所以一般墓穴里都会多多少少有陪葬品。官位越高陪葬的东西也就越多,而且也越值钱,用什么东西做陪葬品也是很有讲究的。古代君王的地位是很高的,所拥有的权利也很高,他们死后也希望自己能和生前的地位一样高,所以在墓穴里面会有很值钱的东西。因此也有人觊觎墓穴里的东西,这些人就是盗墓者,经常去盗墓里面的金银财宝,那些达官显贵或是皇亲国戚为了使自己棺材里的东西不被盗,所以会设置机关或者是将自己的墓穴选在隐蔽的地方。1981年就在江苏徐州出土一墓碑,碑上刻着“里面无宝藏”,专家大喜:赶紧往下挖。这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墓?能使专家这么激动。这座古墓就是龟山汉墓,1981年,徐州的农民们去山上挖石头,然后就发现了一个青石板,农民们赶紧联系了文物部门。考古专家迅速赶来,看看怎么回事。经过长达半个多月的挖掘,这座汉墓的面纱才被揭开,这是一座大型的坑墓。 据专家勘察的结果,龟山汉墓是一座夫妻合葬墓,而且两个墓室是相通的,为横穴崖洞式,开口是喇叭式的形状。那个时候没有机器,因此是由人工挖出来的。又过了四年,专家总结出这个墓室的主人是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夫妻。墓室的规格非常的庞大,足足有七百多平方米,毫不夸张的说,几乎把整个山体都掏空了,而且还是人工挖掘出来的墓穴,其难度相当大。,但是也可以看出来,那个时候能挖出这么大的墓穴,山体还没有倒塌,其技术也是很精湛了。1992年的时候,国家才允许开发这个古墓,并且开展一些保护工程,专家才开始深入了解这座古墓。从南部开始挖掘,就发现刘注夫妇的墓在一些巨石的中间,但是这些石头之间的缝隙非常的小,而且一共有26个巨石,工程庞大到让人难以置信,不知道古人是如何做到的。考古学家在开发的途中又发现一个墓碑,上面刻着一些字,意思大概是里面无宝藏。专家一看到这些字大喜,还让旁边的人赶紧向下挖。墓室打开后,工作人员在其中找到很多壁画和星宿分布图,壁画上面是一些身穿汉服的人,但墓葬里跟墓碑描述的一样,并没有发现太多的珍宝,尽管如此,墓中的壁画以及这块墓碑的价值就非常高,对于历史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在刘注的墓葬里面发现了两个龟印,但这两个龟印并不是刘注的官印,不知道是不是已经被盗墓者盗了,还是刚开始就没有一起下葬,成了一个谜。刘注是刘邦的亲弟弟,所以他的地位也不低,虽然说只是一个楚王,但是他的墓葬也能和皇室陵墓相媲美,只不过有盗墓贼光临过,所以也没有发现很多的宝物,这也是一大损失,但是让我们对西汉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现在楚王墓也成了一处旅游景点,这种文化也将继续传承下去,让后代们也感受一下古代人的智慧,虽然也有一些未解之谜,但是相信在专家的不断探索中,终会给我们一个答案。

江苏出土一墓碑,碑上刻着“里面无宝藏”,专家大喜:赶紧往下挖,为何呢

江苏出土的这一古墓,就是著名的龟山汉墓。1981年,徐州的农民们去山上挖石头,然后就发现了一个青石板,农民们赶紧联系了文物部门。考古专家迅速赶来,看看怎么回事。经过长达半个多月的挖掘,这座汉墓的面纱才被揭开,这是一座大型的坑墓。 据专家勘察的结果,龟山汉墓是一座夫妻合葬墓,而且两个墓室是相通的,为横穴崖洞式,开口是喇叭式的形状。那个时候没有机器,因此是由人工挖出来的。又过了四年,专家总结出这个墓室的主人是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夫妻。如果你不知道刘注是谁,肯定知道刘邦,刘注是刘邦的亲弟弟。由此推断他的墓室应该规格不低。墓室的规格非常的庞大,足足有七百多平方米,毫不夸张的说,几乎把整个山体都掏空了,而且还是人工挖掘出来的墓穴,其难度相当大。,但是也可以看出来,那个时候能挖出这么大的墓穴,山体还没有倒塌,其技术也是很精湛了。1992年的时候,国家才允许开发这个古墓,并且开展一些保护工程,专家才开始深入了解这座古墓。从南部开始挖掘,就发现刘注夫妇的墓在一些巨石的中间,但是这些石头之间的缝隙非常的小,而且一共有26个巨石,工程庞大到让人难以置信,不知道古人是如何做到的。考古学家在开发的途中又发现一个墓碑,上面刻着一些字,意思大概是里面无宝藏。专家一看到这些字大喜,还让旁边的人赶紧向下挖。专家之所以大喜,以为这是个障眼法。墓室打开后,工作人员在其中找到很多壁画和星宿分布图,壁画上面是一些身穿汉服的人,但墓葬里跟墓碑描述的一样,并没有发现太多的珍宝,尽管如此,墓中的壁画以及这块墓碑的价值就非常高,对于历史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在刘注的墓葬里面发现了两个龟印,但这两个龟印并不是刘注的官印,不知道是不是已经被盗墓者盗了,还是刚开始就没有一起下葬,成了一个谜。刘注虽然说只是一个楚王,但是他的墓葬也能和皇室陵墓相媲美,只不过有盗墓贼光临过,所以也没有发现很多的宝物,这也是一大损失,但是让我们对西汉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现在楚王墓也成了一处旅游景点。

永城芒砀山西汉古墓群的历史

芒砀山历史悠久,属皖北丘陵西延部分,形成于中生代,距今约0.8—1.37亿年。春秋时期属宋国,秦初置砀县,又置砀郡,以有砀山故名,砀郡城址至今犹存。西汉时期置芒、砀二县,砀县属梁国,芒县属沛郡,东汉时芒县改称临睢县。区内文物古迹众多,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西汉梁王陵墓群,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价值之高,分布之集中,可谓世界罕见,全国独一无二。汉墓中出土的金缕玉衣、青铜器、玉器、鎏金车马器等大批文物,堪称稀世珍宝,具有较高的考古科研价值。汉墓中所遗存的“四神壁画”,早于敦煌壁画600余年,被世人誉为“敦煌前的敦煌,敦煌外之敦煌”。西汉梁王陵墓群以其庞大的规模与非凡的价值,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区内,不同时代的文物古迹几乎涵概了中国历史演变的全过程。最令人叹为观止和富有考古欣赏价值的当属西汉梁国王室陵墓。西汉分封诸王、芒砀山属梁国,梁王刘武建梁苑三百里,把芒砀山视为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不惜巨金在此修筑陵墓,此后梁国八代九王、王后、大臣死后均葬于此,形成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群。1996年,芒砀山西汉梁王墓群 被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迄今已发现西汉王室墓葬二十二处,已发掘并对外开放的梁孝王陵、梁孝王王后陵及梁共王刘买陵,“斩山为椁,穿石为藏”,结构复杂、气势恢宏,令人为之震惊。特别是梁孝王王后陵,总面积1600多平方米,容积6500多立方米。由东宫、西宫及三十四间贮藏室组成,犹如庞大的地下宫殿,其年代早于北京十三陵1300年之久,规模大于定陵两倍之多,被中外考古界誉为“天下第一石室王陵”,墓内有构筑绝妙的坐便、冰窖、壁柜等。这是地下汉文明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王后陵中还有一条长达53米的相思甬道,相传便是梁王与王后地下相会的通道。

江苏出土西汉古墓,墓主身体保存完好,复原后是谁?

2002年7月7日,江苏省连云港市某地的一处工地上,工人们偶然间发现了一座古墓,在工人们报告给相关部门之后,考古专家们很快赶到了现场进行勘察。在经过专家一系列的考察后,证实了这座古墓是一座西汉期间的墓葬。随后专家们便对此陵墓进行了细致的挖掘工作。在这座古墓当中,一共有四具棺木,并且这四具棺木都保存非常完整,墓中还有81件文物,比起珍贵文物的出土,还有另外一件事情,令在场的所有专家兴奋不已。当时在这四具保存完整的棺木中,专家发现了一具保存非常完好的女性尸身。在专家对四具棺木进行调查时发现,其中有一具棺木很是特别,吸引了专家们的好奇,这具棺木中充满了未知的褐色液体,随后专家们将棺木中的液体小心排出后,一具完好的尸身,映入了专家们的眼帘。专家猜测,这具保存最完好的尸身,应该就是这座古墓的主人,而其他的三具尸身,应该是墓主人的陪葬。在调查的过程中,专家还在墓主人的身上,发现了一块刻有凌氏惠平的龟纽。对此专家们表示,这座古墓的墓主人是一位女性,名字就叫作凌惠平。在古代,身上佩戴龟纽的人,都是有一定社会身份的人士。由此可以得知,这位墓主人在生前,可能在朝廷里身居要职,而且她的官职起码在太守之上。封建时期的女性,地位普遍低下,逝世后能够拥有此等规模的陵墓,足以看出这位凌惠平不是普通人。而凌惠平逝世后,尸体被浸泡在棕褐色的液体中,尸身才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根据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就是,这具女尸,身高在一米六左右,逝世时年龄应该在40岁左右,因为防腐措施很好,所以尽管时隔千年,女尸的皮肤仍然得以保存,还有一定的弹性,而且最令人惊奇的是,这具女尸的内脏器官和神经组织,基本上还是很完整的。之后专家就对凌惠平的容貌进行了复原,根据专家所述,复原之后的凌惠平,有着一张圆圆的脸蛋,细长的眉毛和樱桃小嘴,一看就是古代美人的长相。凌惠平的尸身,是中国长江以北地区,第一次发现的汉代湿尸,因其保存非常完整,所以具有极大的历史研究价值。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关于凌惠平和她身处时代的秘密被揭开!

西汉千年古墓出土的“仙药”,究竟是什么何物?

18年9月,洛阳纱厂西路发掘一座西汉空心砖券大墓,出土了彩绘陶壶、铜大雁灯、“暖手炉”、青铜壶等文物,其中的一个青铜壶内盛有3500毫升的液体,据考古人员初期判断为美酒,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是到底是不是美酒呢?还需要通过科学研究来最终确定。2019年3月1日,洛阳纱厂西路西汉墓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潘付生在2018年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上公布了这一答案。啥是“仙药”?潘付生解释,经过科学检测该铜器中的液体为矾石水,是硝石(主要成分为硝酸钾KNO3)和明矾石(主要成分为KAl3(SO4)2(HO)6)的水溶液,是古人用的一种仙药。据西汉古籍《三十六水法》记载,古人用矾石和硝石制作神仙水;水法最初用于饮服成仙,后来用于炼丹,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水法专著,被称为水法炼丹的先声之作。这部丹经是最全面的一部炼丹术著作,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科学的方法,结合古籍考证,研究人员最终为这些液体找到了名字。据了解,这是我国首次在汉代墓葬里发现“仙药”。专家认为,本次检测通过科学分析的方法首次确定了这次发现汉代的液体 是“仙药”,这为研究古代文明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8年9月,一座西汉空心砖券大墓在洛阳市西工区纱厂西路与棉麻路东北部一工地“现身”,古墓距今约有2000年。该西汉空心砖墓形制较为特殊,由墓道、主墓室、侧室、廊道、耳室、坠室六部分组成,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和铜器。该墓南北最长达15米,东西宽接近14米,总面积近210平方米。墓道正北向,主墓室位于墓道正南部,南北长5.2米、东西宽2.3米。墓主人的身份是县令到郡守级别。为了对大墓进行更好地保护和研究,考古人员决定对其主墓室“打包”搬迁。2018年12月28日,主墓室“搬家”到关林实验室。

2000年前的西汉古墓挖出仙药,究竟是什么情况?

是一座西汉古墓中发现了类似于古代人修炼成仙喝的神仙水。根据科学家们和考古学家们的研究,发现这些液体主要的成分是硝酸钾和明矾石。而依据正史记载,这些用于成仙的仙药一般都是用硝酸钾和明矾石制成。所以这也更加说明了,这座西汉古墓中挖出的神药,就是古代的人用来修炼成仙的丹药。对于修炼成仙而言,历代的皇帝都是锲而不舍的,从秦始皇到雍正皇帝,都经历了许多次的修炼之路。在宫中也修炼出不少的丹药,也请来不少的得道高僧或者是道士。但是这些丹药非但没有让人长生不老的功能,反而还会因为里面的某些矿物质使得人体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也就是说等于中了慢性毒药。在这座2000多年的西汉古墓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许多的陪葬品,其中的一只青铜壶中有黄色的液体。不少人认为这只是古代人陪葬用的美酒而已,但是经过检验却发现这很有可能是古代人修炼的丹药,丹药有固体的也有液体的,所以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液体的丹药。在墓中的青铜壶中分离出来的淡黄色液体大概有3.5升。根据这座古墓的财宝和规模程度推断,这座古墓的主人应该是县令到郡守级别的大人物。古代有一本书是西汉古籍,《三十六水法》这部书专门描写西汉。记载了古代人会通过神仙水来修炼成仙。河南洛阳也出土过这种仙药,也是大陆上第1次在汉代的坟墓中发现这类药。这也可以看出古代人对于修炼成仙已经有了一些执念。

上一篇:收费带游客拍花海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