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神医广告江湖
又一医院取消张文荣门诊,你怎么看?
树倒猢狲散,这是自古以来的一个经典话语,因为张文荣现在他已经被相关部门调查,这是一个负面报道,所以对于相关门诊来说,他们不想被波及,所以只能够选择取消张文荣门诊,来降低自身影响的最低化。我想大家都看过一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就是《人民的名义》。在这部作品当中,我们了解到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政法委书记,他这个政法委,他就是高育良书记。高育良他在做着政法委这个工作的时候,山水庄园挂着他的照片,还有一些当地的知名企业也挂着他的照片,无非就是因为让其他人知道,政法委书记到过他们这个地方做过视察,他们这个企业的负责人跟政法委书记有关系,会给人一种假象,就是觉得他们办事会容易得多。换过来张文荣之前他是某医院的荣誉院长,他是一名了不起的中医医生,做过各项门诊,也在媒体上得到了不少的关注,成为了一个名人,自然有的患者被他给忽悠了,会去到张文荣的门诊去看病,从而增加该门诊的收益。但是现在因为网络举报、网络视频合集,闹得沸沸扬扬,张文荣因为卖假药因为虚假宣传被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对于他现在已经触犯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接下来他所要面对的其实还是法律的严惩,对于某医院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会选择明哲保身的方式,来保全自己医院的声誉来避免受到负面的影响。为了避免被调查,为了避免麻烦上身,所以他们会取消张文荣门诊。本人都已经被相关部门进行调查了,如果对于其他的医院他们还在挂着张文荣门诊,那么显然就是不合适的。毕竟张文荣已经被接受调查,他就不可能继续去坐着,我还挂着张文荣门诊,明显就是涉嫌欺诈的嫌疑,对于有的门诊来说,他们不想惹火上身,他们也不想做过多的解释,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取消张文荣门诊。顺水推舟,毕竟张文荣现在已经成为了负面的报道,不想让自己波及其身,所以赶紧取消。取消张文荣门诊其实也是大众所需,其实也是大众所向,顺民心,顺民意,才能够明哲保身。对于有的医院来说,他们也非常的清楚,这一点他们不愿意违背大众的心意去做事情,那样子会自取灭亡。
又一医院取消张文荣门诊,张文荣怎么了?
身为神医却接连被医院取消门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大家都认同医生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很多医生备受尊重,因为他们治好了很多人的病,为人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但是每个群体都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有一些品德不够好的医生做出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最近爆出的神医宇宙就是这样的医生。神医宇宙不是某个人,而是四十多位“神医”。之所以称他们为神医宇宙,是因为他们拍摄过很多神医广告。他们大多数为不止一个产品宣传。在广告里,他们都是所谓拥有祖传秘方的神医。都是一副德高望重的专家形象,还都穿着有民族特色的服装。为他们的专家形象增添了不少可信度。但其实这不过都是些医药商家的宣传手段罢了。之前这些神医广告肆虐的时候,相关部门就对他们进行了惩罚。没想到最近因为因为有心网友的剪辑,这些神医又被翻出来了。张文荣就是众多神医里的一位。他不单单是进行虚假宣传,他自己本身也是一些医院的坐诊专家。还是鹤年堂的荣誉院长。在他进行虚假宣传的事情曝光之后,很多医院都取消了他的门诊。而张文荣自己还觉得很冤枉,因为他认为自己所说的都是被人安排好的。到头来自己却被很多医院取消门诊。我认为他的这些话不过是在狡辩。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自己的错误认识不够深刻。能够成为某些医院的荣誉院长,想必他而是有一些学识的。如果他的同事爆料称他其实每次接诊只接一两个患者,他治不了的就会转给别的医生。这样看来,他应该是那种半瓶子醋吧。 医生的医术有高低之分,治不了大病,可以治小病。但是品德一定要在线。别为了利益忘了自己的初心。
火遍全网的神医宇宙是啥,是良心还是骗局?
最近,“上帝医生”张文荣进入了网络,不幸的是,这不是向前行走,而是一个关键的目标。相关的视频充满了黑色幽默,既娱乐和愤怒。在这个视频收集中“张文荣有多少祖父母”,张文荣穿着不同的衣服,与同一经色,索赔一代人专门从事一些疾病,眼病,腰病,风湿病,中风,心血管病.网民们用其他40多个视频的“上帝医生”陷入了集合,构成了一个荒谬的“神医生”。这些“上帝医生”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都声称“违反了祖先培训,公开打开秘密”.3月9日,张文荣的北京大厅医院(以下简称“Heli Nan Tang”)发布了“闫铮”,张文荣刚刚访问该医院,并通过电视媒体,网络,微信和QQ的访问不知情的人的诊断,开放,销售毒品等,他们与医院无关。与此同时,它宣布他离开了张文荣的荣誉院长。诈骗是可耻的,这是毫无疑问的。能够改变狐狸,改变它,最后无法隐藏狐狸尾巴。张文荣所谓的“神医生”,无论有多少面具,几层背心,迟到了。从神医生到笑声,似乎有一个夜晚,但冰山被宣布,木头的腐烂,实际上是一个突出的东西。Hi Huntang很快与张文荣一起切割,而且更有意义,没有新的意图。有一句古老的说法,我不能来,当我来的时候,当我还是还款时,大厅大厅可能比欢迎,应该有一个笼子。宝观智,坐在诊断,医院和张,有一个有益的梅卢?这不应该是一个损失。如果这被认为是怀疑的话,那么,张文荣如何,华联大厅的名誉院长如何?在这样的问题中,我觉得赫布特大厅的“严格的声明”和他们无关的“严格的陈述”。
集体“违背祖训”的神医们,到底是什么来路?
在一个名为《神医宇宙》的网络视频中,30多个“神医”,要么穿着民族服装,要么以业内德高望重老专家身份出现,一本正经地念着上述高度雷同的台词。所谓的“神医宇宙”,其实是地方电视台虚假广告中经常出现的演员。在2017-2019年期间,这些虚假广告成为了B站鬼畜区的热门素材,被网友用调侃、恶搞的方式解构。这次“神医宇宙”的再度走红,是有人将B站up主“薄凉少年呀”在2020年3月制作的视频搬运到了抖音,再流传到了微博,逐渐引发了破圈效应的讨论。B站鬼畜区对“神医们”的恶搞如果你集中观看这些广告,会发现明显的套路——“神医”们有不同的身份,但都是家中数代行医,为了广大老百姓,经过一个月(或者半个月)的思想斗争,最终做出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指将祖传秘方交给工厂批量生产)。而他们或是老中医,或是蒙医,又或者是苗医、藏医,所擅长治疗的疾病从风湿、心脑血管疾病,到高血压、糖尿病,再到哮喘无一不包。 其中最为明显的破绽,则是演员变换不同身份扮演神医专家。其实早在2017年,一个叫“刘洪滨”的老太太就被曝光:3年时间里,这名“专家”以9个不同身份出现在吉林、黑龙江、河南、西藏等多个省级电视台的养生访谈类节目里,推荐的“药品”也五花八门,什么“苗仙咳喘方”“天山雪莲”“老院长祛斑方”“蒙药心脑方”等。地方电视台成为虚假医药广告的重灾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的受众决定的。地方电视台虽然在全国的辐射能力弱,但它们了解本地观众,在地方的影响力更强。而热爱地方台的老年观众,更是医药广告想要精准定位的人群。 在2017年的“刘洪斌事件”之后,国家工商总局网站曾经公布了13个被查处的违法广告案例,涉及“刘洪斌”的共有8个,包括天津市广播电视台发布的“天山雪莲”“明目二十五味丸”广告、河北省魏县广播电视台发布的“唐通5.0”“康谷丹舒筋活络丸”广告、辽宁省北镇市广播电视台发布的“唐通5.0”广告、山东省兰陵县广播电视台发布的“唐通5.0”广告、宁夏广播电视台发布的“老院长祛斑方”“龙舒泰地龙胶囊”广告等。罚款8000元-20万元不等。尽管法律规定明确,但涉及虚假医药广告的实际执行中,要破除这个巨大的利益链条并不容易。整治最常见的监管方式是取缔、查封、下架,但恐怕目前这些处罚力度和造假者的获利相比,还远远不够。
诈骗半个中国的”四大神医“被曝光,你身边有被电视医药广告骗过的人吗?
随着媒体的快速发展很多无良商家都开始利用媒体平台来对自己的虚假产品进行宣传和炒作。不仅夸大了其药效,而且对其价格也进行任意哄抬,并且有的商家利用明星效应来扩大自己产品的知名度。说起卖药,就让我想起前几年我们本地的某电视台,经常利用空挡来对医药广告进行滚动播出。其中一个广告对某种药酒的宣传程度超过了其他药品广告, 将药效夸大到神乎其神。并且就连我这种身体健康的年轻人都想买两瓶送给家里的老人。总之广告看起来就是非常的真实,我真佩服它里边儿的那些群众演员,怎么演技那么好啊?它对药效夸大到可以包治百病,就只差能治好昏迷和瘫痪的人啦!反正后来这款药酒卖的特别火,包括我们家附近的离家药店都有这种药品销售。每次从店门口过都能看到,要么放的大型广告牌,要么就挂了横幅来对此广告进行广泛的宣传。再加上他们又有很多促销活动,一时间就连茶余饭后都在讨论这药酒。后来人们才发现它的药效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好,并且有的病人并不适合喝带有酒精的饮品。而它在宣传的时候可是吹嘘它是任何病症任何人群都适合的,并且没有任何副作用。有的人觉得效果不是很好,就找卖家,他们给的理由是没有服用够疗程,说有的人吸收好,一个疗程就可以根治,而你不仅没有坚持而且有可能是吸收不好导致的。于是不仅忽悠你再买两个疗程,又给你开一些调理脾胃的药物,说脾胃不好吃了不吸收,这句话在中医来讲倒是真的。可是人家真的就脾胃不和,脾胃虚寒吗?果真是变相销售界的最不要脸的。所以有的人觉得自己已经花了那么多就干脆再试试,要不然钱白花了病也没治。并且还会给你洗脑呢,说大多数人都是亚健康状态,而头疼脑热什么的去了大医院就得验血验尿,过完每一个机器再说,然后给你打针吃药,稍微严重一点还要让你住院呢!很多人一听说确实有道理,那这药酒比起在大医院的花费确实是节省了好大一笔钱。有的人吃了几个疗程以后觉得没效果,再去找人家,他们就又给你各种理由,说什么你没泡枸杞红枣什么的,有时候就差一种辅助治疗的东西都有可以导致药效降低。有时候又会说这个是你服用不当,你有没有掐算好服用时间啊,要在饭前半小时内饮用,你没有掐算好时间,多一分钟少一分钟都不可以。最后还有什么奇葩理由出来了:你家的表不准了!我去,我治病没治好跟我家的表准不准有关系?!后来突然有一天这药酒广告在电视上消失了,药店也把货给撤了,最后听说这药被查封了,说都是骗人的。以后每想起那句跟你家的表有关系,我就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如何举报电视医药广告!
你可以去药监局举报,或许会有点效果。不过也不见的有效。现在的广告大多都是违法的,尤其是医药的。 再说了现在都是市场经济,电视台也得赚钱,除了药品的其他的广告打得都很少,因为广告药品多数都是暴利。药监局有监督的权利,可是还是要移交到工商才能处罚,程序问题,等到查处完了,影响已经出去了,人家早换其他的品种了。源头还是在审批这一块。就算是有药品广告相关法律,还是得靠人执行,法律不外乎人情嘛。
“神医们”为何集体“违背祖训”?40年专治一种病,背后藏着什么?
“神医们”集体“违背祖训”,40年专治一种病,背后藏着的是可观的利润。其实,在很久以前我们应该就从电视上看到过这样的广告,一位老人,穿着有民族特色的衣服接受采访,在采访的时候会说明自己是什么什么传承人,经过了多久的一个深思熟虑,最后将自己的一个秘方公布于世界,虽然这样子做会对不起自己的祖宗,但是想到自己的这一举动可以为很多的人谋福利。就觉得值得,当我们听到这样一段话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位传承人真伟大,随后老人就会推出自己的产品,而我们之前已经深陷于他的为大家的感动中,就真的想着要去买他的产品试一试。但是电视看得多了,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位老人突然摇身一变,又变成了另外一个民族的人,也说着同样的话卖了另一款产品。后来,这样的视频在电视台上播放的少了,可是各种社交媒体上又可以看见他们的身影,都是将近70岁的老人,违背了祖训,在卖着各种药,而这些药其实并不像他们介绍的一样,这些神医们其实就是被人请过来的群众演员,他们说这差不多的话,穿着有民族特色的衣服,装扮成氏业界有名的名医,大肆的宣传一些药物,而这些药物拿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查询,没有一个产品是有登记备案的,也就是说,这样的药物就是一些“三无产品,是我们一直唾弃的假药。一个假药,因为一些老人演员的宣传,让他们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可能这个药的成本价只需要几毛钱,但是因为有这些神医们的加持,这些药摇身一变就成了祖传秘方,是非常有用的。药的价格上去了,药的销量也上去了,一个没有什么成本的药品,最后却因为虚假宣传,获得的巨大的利润。老人演员们因为拍虚假广告赚到了钱,背后的生厂商也因为卖药品赚的盆满钵满的,而为此要承担的则是一些消费者们,他们因为看到广告选择了信任,最后却要为此买单。现如今的社会,一些虚假的东西层出不穷,我们在消费的时候也应该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要被别人骗了。想要身体健康固然是好事,但是还是应该去正规的渠道去购置一些药物,到一些当地有资质的医院也未尝不可。
今年的315晚会都揭穿了哪些虚假广告和伪劣产品
2009年3月15日晚8点,一年一度的央视3·15晚会准时出场,今年的315晚会突出民生民意的表达。凤凰网财经频道全程图文直播,并总结归纳出本届315晚会曝光的产品和消费黑幕,以飨广大网友。 315晚会曝光的产品 骗局/黑幕简介 奥运黄金甲全球手机 号称20克纯黄金打造的黄金甲手机不但没有黄金,连黄颜色的都不是 德宝牌电饭锅 抽查不合格的产品是佛山市08年9月17日生产的(德宝牌)650瓦4升豪华型 重庆金峡漆业生产的聚氨酯清漆 不合格产品主要质量问题是可溶性铅等指标不合格 好记忆学习枕 号称只要用了它就能过目不忘,增强注意力 九九九纯金打造的金牛 由碳酸盐和塑料合成的仿大理石,在石头上包了薄薄的铁片,上面有一层薄薄 的金元素,这里面的金元素含量微乎其微,却价值7200元。 315晚会曝光的消费黑幕 骗局/黑幕简介 个人信息泄露 详细的个人信息在网上以低廉的价格被随意买卖 电话营销公司骗局 吹嘘各种子虚乌有的产品功能和优惠信息诱人上当 健康概念类消费骗局 打着健康产品的旗号,或以这样的名义炒作概念,虚假宣传,严重侵害 了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19国道收费站违规收费 短短27公里路程我们却经历了三个收费站 106国道收费站违规收费 两处路障相距200米,使得本可正常行驶的所有车辆必须留下买路钱 医院违规接种麻腮风疫苗 麻腮风疫苗明确写着适用于12个月以上的小孩,南京一医院违规为9个月大的女 孩接种,致其出重性神经性耳聋,并且不可逆转
"神医刘洪斌"广告还在播是真的吗?
8月13日,从最高检获悉,辽宁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近日收到群众对地方某电视台播放“蒙药心脑方”药品广告虚假宣传问题的强烈反映。接到群众反映后,检方经初步核实,发现该广告利用专家、患者名义和形象为产品功效作证明,涉嫌夸大药品适应症范围、不科学地表示药品功效的断言和保证等违法情形,存在致使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风险。该条广告中的“神医刘洪斌”,在医学多个领域自称为“专家”,均系虚假身份。对此,检方向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建设性预防检察建议。关于所谓“神医”刘洪斌及其宣传的药品,曾多次报道。此前调查已发现,“刘洪斌”曾出现在多个药品广告中。一个月前的7月13日,国家工商总局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假医药专家刘洪斌的提问,工商总局新闻发言人曾表示,工商总局将进一步加强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等重点广告监管执法,强化对各地案件查处工作的督导指挥,依法严肃查处虚假违法广告,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据介绍,辽宁省食药监局在收到检察建议后,立即对相关药品生产公司展开调查,并对广告中涉及的药品进行抽检,现已责令该公司停播违法药品广告,同时将违法广告移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撤销该药品有效期内18个药品广告批准文号。
怎样识破医药广告的骗局?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很容易看到各种“专家”“神药”的宣传。
2017年,一款我们几乎天天能在电视广告上看到的眼药水,被指涉及虚假宣传,走下“神坛”。
近些年夸大其词、虚假宣传的医药广告屡禁不止,一些中老年患者深受其害。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国受理“医药及医疗用品类”投诉共1954件,其中涉及虚假宣传占24.82%。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之际,《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专家,总结出虚假医药广告的骗人招数,教你一眼识破它们。
受访专家
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 孙忠实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药师 夏雨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药学部教授 刘世霆
虚假广告的7大陷阱
面对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的虚假广告,消费者必须擦亮眼睛,以下这些花招往往是虚假广告的常用伎俩。
1
过分强调疗效
“3个月治愈”“一次性根治”“长期控制病情”等是典型用语。
随着医学的进步,一些疾病的确可以做到药到病除。但由于医学还具有很多局限性,许多疾病尚未找到根治方法,只能控制发展和恶化,过于强调“治愈”“根治”的,一般都是骗子。
2
用伪学术包装产品
关键词是“国家专利”“国际医学成果”等。很多广告明确指出“治愈率99%”,实则并无临床证据支持。
医学信息是不对称的,公众很难辨识不实表述,患者长期受到疾病困扰,面对这些说法更愿选择相信。
如何识破虚假医药广告?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很容易看到各种“专家”“神药”的宣传。
2017年,一款我们几乎天天能在电视广告上看到的眼药水,被指涉及虚假宣传,走下“神坛”。
近些年夸大其词、虚假宣传的医药广告屡禁不止,一些中老年患者深受其害。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国受理“医药及医疗用品类”投诉共1954件,其中涉及虚假宣传占24.82%。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之际,《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专家,总结出虚假医药广告的骗人招数,教你一眼识破它们。
受访专家
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 孙忠实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药师 夏雨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药学部教授 刘世霆
虚假广告的7大陷阱
面对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的虚假广告,消费者必须擦亮眼睛,以下这些花招往往是虚假广告的常用伎俩。
1
过分强调疗效
“3个月治愈”“一次性根治”“长期控制病情”等是典型用语。
随着医学的进步,一些疾病的确可以做到药到病除。但由于医学还具有很多局限性,许多疾病尚未找到根治方法,只能控制发展和恶化,过于强调“治愈”“根治”的,一般都是骗子。
2
用伪学术包装产品
关键词是“国家专利”“国际医学成果”等。很多广告明确指出“治愈率99%”,实则并无临床证据支持。
医学信息是不对称的,公众很难辨识不实表述,患者长期受到疾病困扰,面对这些说法更愿选择相信。
3
完全忽略不良反应
有些药宣称“数万名患者临床服用效果较好,且无任何毒副作用”。但“是药三分毒”,任何药都不可能做到无任何毒副作用。
4
过分夸大适宜人群
比如,有些抗骨质疏松药仅作用于特定人群,但虚假广告往往打着“有病治病,无病预防”的幌子,扩大销路。
5
滥用科技前沿,鼓吹神医神药
有些广告充斥着玄之又玄的词语,比如“纳米”“端粒酶”“远红外”等。很多词语只是药理学或生理学概念,并未实际用于临床。
更有甚者,自创一些伪科学词汇,让普通人感觉特别“高大上”,进而上当。中医药领域是虚假广告重灾区,“神丹”“神贴”“祖传秘方”等说法,常被用来鼓吹“神医神药”。
6
近似药名,“李鬼”冒充“李逵”
有些药品以其他知名常用药的商品名为基础,加上一个词或一个字,比如“新”“超”等,借用人家的名气。
比如,沐舒坦口服溶液是家庭常备药,用于儿童祛痰,但市场上还有一个药叫“新沐舒坦”,包装和广告设计都与前者极为相似,成分却不同,用法、用量差异较大。
很多人根本分不清,到药店可能稀里糊涂就买了后者,却习惯性地按前者的量给宝宝服用。新沐舒坦属于非处方药,虽不是假药,却可能影响治疗。
7
假专家“站台”
有些广告中的专家很不可信,身份往往造假,他们大多打着“协和”“北医”“解放军总医院”等旗号,骗取信任。
由于公众缺乏分辨能力,认为有名字、有单位就是专家,结果轻信其推荐的药品。
这位老太太被誉为“中国最忙碌的虚假广告表演艺术家”。出没于各大卫视,头衔众多身兼多职。
从“拔痰定喘绝技传承人”到“蒙医后人”,从北大专家,再到风湿分会委员。后经查证,一系列头衔全是伪造的。
严惩才能痛改前非
孙忠实认为,虚假药品广告屡禁不止,根源在于惩罚力度不够。
《广告法》对虚假广告的处理是暂时停止销售,“这个处罚太轻了”。他建议,加大监管、惩治力度,要暂时停止生产,才能让违法者有压力去痛改前非。
刘世霆表示,像“多少天就能治好”这样的虚假宣传内容,很容易查证,一旦认定责任就要严惩,让违法者的风险大于受益。
夏雨表示,还要宣传合理用药概念,提高公众、媒体和医务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和认知度。
建议大家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根据适应症和自身情况选药,不要相信广告中过分夸大的疗效,也不要盲目听信病友推荐的药品及其疗效。
购买药品3原则
专家们总结出消费者买药时需记住的3点原则:
1.《广告法》列出的禁用词要熟记:“最”,如最新科技;“一”,如全国第一;“级”,如世界级、国家级;“首/家/国”,如独家配方、世界领先、首款产品等;权威相关,如专供、专家推荐等。
2.虚假药品广告主要集中在难治、无特效药、有病耻感的疾病上,比如癫痫、阳痿、皮肤病、糖尿病、癌症等。
这些患者要了解健康常识,对所患疾病和治疗前沿有所了解,如有疑问应询问医师或药师。
3.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有专门的查询平台。如被药品广告说动心了,不妨先查一下,看有无药品批号,按药品说明书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处方药不允许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只能发布在专业杂志。
上一篇:丈夫吻了这地方竟让妻子丧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