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批发网 > 知识库 >

缅北战事升级!

来源:运动鞋批发网时间:2024-05-19 22:38:34编辑:运动君

为什么缅甸北部比较容易发生战争?

缅北是指缅甸北部的地区,包括掸邦、克钦邦、克耶邦等。由于历史原因和政治情况,这些地区一直以来比较封闭,外界对缅北的了解较为有限。
缅北地区地形复杂,包括高山、平原、丘陵、河流等。这里的气候温和,自然环境较为优美,森林、山川、水源等资源丰富。缅北还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着多元的文化和民俗风情。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政治情况,缅北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武装冲突和政治不稳定的问题。冲突影响着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由于政府的限制和控制,缅北地区的信息封闭程度比较高,外界了解情况的渠道比较有限。
缅北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军事冲突和政治不稳定的问题,也有一些涉及到诈骗的案件。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电话等渠道,冒充当地政府官员、旅游公司工作人员等身份,以虚假的方式向外地游客、投资者、商人等进行欺诈和诈骗。
这些诈骗活动涉及的手法和形式较为多样化,有些人会通过假冒旅游公司的方式向游客推销虚假的旅游线路、服务,有些人会冒充当地政府官员,向外地投资者进行敲诈勒索。此外,还有一些人会通过网络诈骗等方式进行非法活动,对当地社会和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缅北之战

缅北之战:打通中印公路前因滇缅公路被切断:1942年4月29日,缅北腊戍失陷,滇缅公路被切断1943年10月到1944年7月,中国军队在英、美两国军队的配合下反攻缅甸,击败日军。滇缅公路自从被日本被切断后,日本堵死了盟国向中国输送作战和生存物资的通路,中国战场形势危急。而一旦日军摆脱了中国的牵制,就能对太平洋战场上的美英军队形成压倒性的优势。为了援助中国,中美两国联合打通了“驼峰航线”来运送战略物资和军队。这条航线需要穿越喜马拉雅山脉,飞机只能在高海拔的驼峰状的山峰中穿行,有时还会遇见恶劣的气象状况和日军的攻击,十分危险。平均来看,驼峰航线每飞200架飞机就要损失一架。中国人从残酷的现实中坚定了打通中印公路和滇缅公路、反攻缅甸的决心。早在1942年7月,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美国人派出的将军史迪威就向蒋介石提交了一份中美联军反攻缅甸的备忘录。美英也同意了缅北之战的计划。中国驻印远征军是入缅作战的主力,中美联军由史迪威指挥。1943年10月10日,中国驻印军在印度整训后从利多出发,向胡康河谷进军。在胡康河谷战斗中,一一二团第一营被日军围困。营长李克己没有被数倍于己军的日本人吓倒,他挖掘战壕,固守阵地等待援军。他利用阵地旁的大榕树布防。在树上有一营官兵设置的监控点和机枪巢,树下的气根就是现成的掩护点。树上和树下火力可以交叉支援,人也可以直接生活在树上。这就是李克己借助丛林就修筑的圆形立体防御工事,这种防御体系后来被称为李家寨。在坚固的防御体系和空投的支援下,在固守了五十多天后,李家寨等来了他们的援军。孙立人指挥军队解除了李家寨的困境后挥兵直指太柏家和于邦。驻印军在胡康河谷初战告捷。驻印军保持了他们高涨的士气,持续向前推进。他们先解了拉加苏之围,然后攻克太柏家和腰班卡。日军撤往军事重镇孟关。中美联军在孟关周围的迂回战中切断了日军退路。随后,中国驻印军发动了向孟关的冲锋。我军占领孟关。日军损失惨重。在随后的孟拱河谷战斗中,驻印军沿着两侧都是百米悬崖的河谷推进。日军在河谷设置了一处隐蔽的坑道火力点,连驻印军的火炮也不能把它摧毁。有一位战士在身上绑了六颗手榴弹,匍匐潜进坑道。他拉响了手榴弹与坑道内的敌人同归于尽,消除了我军前进的障碍,被誉为肉弹勇士。在坦克和空军掩护下,我军在血战近两个月后攻占了日军在孟拱河谷的最后据点孟拱。密支那是缅北的交通枢纽,在军事战略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日军提前在密支那修建了大量的非常坚固的防御工事,企图顽抗到底。攻占密支那前,中美联军出兵切断了孟拱到密支那的公路,还开辟了一个简易机场。美国飞机以这个小机场为据点猛烈轰炸密支那,支援地面作战。5月,联军向日军控制的密支那机场发动突袭并一举占领了机场。大批远征军乘坐运输机开赴密支那前线,围困密支那城内的日军。但是日军依然依仗他们坚固的工事负隅顽抗、困兽犹斗,给盟军的推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于是美军又增派了3支航空队对密支那进行地毯式轰炸。炮兵也不断地向日军阵地开展密集的射击。在飞机和炮火的掩护下,中美混编的突击队作为进攻的前锋突入密支那城,击溃了日军一个又一个的碉堡。联军最终将密支那城一点点地啃了下来。在近两个月的进攻后,负责密支那防卫的日军指挥官水上少将陷入了绝望。他无法再抵抗联军的进攻,向日军总司令部发出诀别电后,他走进密林自尽。至此,缅北之战结束,联军取得了完全胜利。后果日本投降:日军在缅北之战中大败,再也无力扩大太平洋战争。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广播日本无条件投降。结论:缅北作战的胜利打通了中印公路和滇缅公路,为中国与盟国之间的物资与人员运输提供了方便。日军在缅大败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和实力,解除了中、美、英等国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战略困境。

缅北战事的中方回应

2015年3月13日缅甸军机炸弹造成中方人员伤亡后,中国军方采取一系列边境防控警戒措施。2015年3月16日,网络上出现中国空军战斗机入驻前沿机场、防空部队加强边境部署的照片,可知歼-11、歼-7战斗机已开始带弹巡逻。此外,解放军的“红旗-12”地空导弹和对空警戒雷达也前推至与缅甸接壤的云南临沧境内。这种“空地结合”的警戒模式,通过高性能歼击机实施沿线战斗巡逻,监视和拦截可能越界的缅机。中国空军已经在中缅边境地区布置远程警戒雷达,当缅甸空军的作战飞机起飞,爬升到高空的时候,就有可能被中方远程警戒雷达探测、识别和跟踪。为防范低空目标越界,解放军还在边境配属PG-99式双管35毫米速射炮。 16日,网络上还出现中国空军战斗机入驻前沿机场、防空部队加强边境部署的照片。从这些照片看,歼-11、歼-7战斗机已开始带弹巡逻 。

缅北战事的波及中国

2013年1月9日下午,一枚炮弹落入中国境内盈江县的那邦小镇,这次炮弹落在山头的空地上,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2013年1月14日,缅甸政府军再次将炮击目标推进至靠近中缅边界的拉咱地区。拉咱和中国云南盈江县边镇那邦仅一河之隔,2013年12月末缅北爆发新一轮冲突以来,克钦民族地方武装设置的临时指挥部所在地。克钦独立军发言人伦杜14日对外宣称,政府军发射的3枚炮弹落入人口密集的拉咱,致3名平民死亡,6人受伤。针对中国派出军队至中缅边界地区的传言,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4日表示,中方已采取必要措施,加强边境管理,保护中方边民人身和财产安全。 2013年1月15日,在缅北拉咱山区,由近百帐篷及板房构成的克钦难民营已经容纳了很多从战区跑到边境的克钦人。此外,还有克钦人投奔中国这边的亲戚或暂居在那邦宾馆。拖着一家7口的克钦人拉朗说,“临时过来躲躲战火,等安稳了再回去”。中方指挥部负责人未向记者透露在那邦躲避战火的具体人数,仅说“远没有数千那么多”。

为什么缅甸总是经常发生内战?

缅甸内战不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缅甸的土地上存在着太多的民族,这些民族对于利益的分配始终没有达成统一,因此缅甸核心和北部的少数民族长期发生战争。自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国家在世界各地都建立起了许多的殖民地,西方列强通过这种方式来掠夺落后国家的资源,在二战之后,这些殖民地国家因为战事失败而纷纷撤去了在殖民地的军事力量,民族解放热潮从这个时候就开始兴起,因此许多被殖民的国家开始宣布独立,在这些国家中,缅甸就是一个宣布独立的国家。早在1948年的时候缅甸就已经宣布了独立,可至今为止,缅甸国内的内战始终没断过。缅甸不像是中国地大物博,它们不仅国家占地面积小且民族特别多,就是因为在宣布独立之后,缅甸族和少数民族之间没有达成利益分配上的统一,所以北部的少数民族武装力量一直在和南部的缅甸核心武装力量以战争的形式去商讨利益的分配问题。在早期的时候,缅甸王朝为了扩大自己的领土板块,缅甸王朝一直在进行对外战争,在这些征服的过程中,缅甸一共纳入了130多个民族的人民。在二战结束后,这些曾经被缅甸族统治的少数民族对外宣布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的宣言,在当时宣布独立后,缅甸征服为了维护国家稳定,以缅甸族为领头,缅甸族和各族之间签订了《彬龙协议》,可随着时间的流逝,缅甸政府的欲望越来越大,缅甸政府单方面的破坏了这个协议,自此缅甸的内战就一直没有停过。由于缅甸北部都是高原、山地,缅甸政府的军队始终没法彻底消灭这些盘局在复杂地势里的武装力量,在内战后期,西方列强和印度的不法分子也对北部的少数民族力量投入了金钱、装备上的支持,面对这样的局面,缅甸军队始终没有拿下内战的胜利。

缅甸为什么要打内战

很复杂,首先,缅甸有160多个民族,其中缅族占了70%的人口并且占据了缅甸的中央平原,其他各少数民族分布在周边山区。缅族受大民族主义影响长期以来压制其他民族政治、利益诉求,以维持统治,因而缅甸各民族独立主义、分离主义严重。“缅甸有多少个民族,就有多少反政府武装。”其次缅甸在历史上经历过三个封建王朝以及英国殖民统治和日据统治,1945年日军战败,缅甸重回英国统治。战后民族独立浪潮席卷亚非拉殖民地,受此影响,缅甸独立浪潮顿起,1947年缅甸自治,1948年缅甸正式独立,在缅甸独立斗争中各民族因各自利益不同,因而对独立斗争态度并不相同,且缅甸历经数十年战乱,民间武器泛滥,各民族皆有自己的武装,故民间武力纷争不断。缅甸独立后成立缅甸社会主义联邦。1958年发生军事政变,奈温将军为首的军政府上台。缅甸在军政府执政时期对其他少数民族镇压俞发变本加厉,缅族的大民族主义也最严重,因而在军政府时期缅甸反政府活动最为活跃。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缅共,缅共于20世纪90年代分裂为四部分,相互对立争夺地盘,又相互联合对抗缅甸政府的讨伐。毒品的争夺,缅北地处金三角,毒品种植历史悠久,而缅北同样也是缅甸内战的主战场。缅北也是世界上武装派系最多的地方,国民党残兵、佤邦、克钦独立军等等。相互之间为了争夺地盘而争斗,争斗导致扩军,扩军需要军费,为了筹集军费种植毒品,然后争夺地盘,继续扩军,陷入恶性循环。当然最根本的就是贫困,缅甸发生过多次军事政变,局势动荡,政府官僚腐败无能,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就连缅族人民都难以生存更何况其他少数民族。贫困导致民众对国家没有归宿感,为了生存自然可以无所不用其极。总而言之,缅甸局势混乱原因有5:贫困、毒品、军阀割据、中央政府对各少数民族镇压导致民族独立分离主义盛行、政治派系之间的争权夺利。当然还有其他原因但最主要还是以上五点。


缅甸北部为什么那么可怕

缅甸北部之所以可怕,是由于多种原因的交织导致该地区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原因:1. 武装冲突:缅北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武装冲突的频发区域,主要涉及缅甸政府与各种少数民族武装势力。这些冲突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流离失所,使得该地区的安全局势变得非常不稳定。2. 非法活动:缅北地区也是非法活动的高发区域,包括毒品贩卖、盗采资源以及人口贩卖等。这些活动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也影响了该地区的社会稳定。3. 贫困和不发达: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等多种原因,缅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贫困问题普遍存在。这导致了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低下,同时也限制了当地人民的发展机会和生活质量。4. 自然灾害:缅北地区地势复杂,气候多变,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如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这些自然灾害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困难,也使得该地区的恢复和发展变得更加困难。5. 地缘政治因素:缅北地区处于中缅边境,这使得该地区的地缘政治意义重大。各种国际势力、非法组织和个人可能会利用这一地区的特殊性进行各种活动,进一步加剧了该地区的复杂性和危险性。综上所述,缅北地区之所以可怕,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该地区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包括武装冲突、非法活动、贫困不发达、自然灾害以及地缘政治因素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包括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合作,以实现该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缅甸内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不同团体在缅甸的势力争斗,不同名族的尖锐矛盾,另外还有地缘政治问题。

缅甸内战始自1960年,军事强人尼温夺取政权,建立军事独裁,否决少数民族的自决权,开始缅甸化同化政策。致使缅甸陷入50多年的内战,截止2015年仍未止歇。由于缅甸的变革持续推进,缅甸政府军和少数民族武装克钦独立军的停火谈判问题日益突出。自2011年年底以来,缅甸政府已经先后同掸邦军、克钦民族阵线、克伦民族联盟和新孟邦党等签署了停火协议。


中缅会因饷北战事发生局部战争吗?

不会。


个人分析:一方面,缅北战事并不是发生于一朝一夕之间,时至今日,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问题”。而以缅甸的综合国力与军力,想要完全、彻底的在短期内解决缅北问题,几无可能,必须得到一些相关邻国(特别是中国)的响应。再加上缅甸过去军人阶层、军人特权等现象长期存在,甚至是泛滥成灾,致使其在国际上趋于孤立地位。近年缅甸政府来正在尝试着进行一些政治方面的改革和过度,这也需要先得到友邻国家的理解和帮助。中国在这些问题上对于缅甸的态度还是比较和缓的,所以缅甸不能过于开罪中国。

另一方面,对于中国来说,虽然缅北问题直接关系到西南地区的安定。但由于在过去,对于“活跃”在缅北地区的若干势力,中国已与之形成了某种“默契”(虽然表面上“不干涉他国内政”,但实际上承认其存在)。因此,这种微妙的“区域格局”中国还不想在短期内去打破。再加上近来,某些域外势力(美国)正积极准备插手缅甸“事务”,中国一旦因缅北战事而与缅甸政府爆发战争,对中国实际上是不利的。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原因,自缅北战事再度激化、缅甸军机跨境误炸等事件发生后,一方面,中国高调表示出愤慨和必须深究、追责的态度。另一方面,缅甸官方也及时、多次向中方表示公开道歉。从这些现象不难看出,中缅之间就缅北局势而开战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自五月以来,缅甸进入到雨季,这对于活跃在缅北的各支地区势力来说,将是发动“游击战争”并扩大“战果”的黄金期。而对于缅政府军而言,则将陷入到较为被动的状态,多半会采取战略收缩。这样一来,战争双方(缅政府军与缅北地方武装)的战争强度将大大降低(换言之,每当缅北战事升级,多半都是缅政府军采取攻势之时),对于中缅边境之间的影响也会逐渐降低,这对于中缅关系的缓和,从整体上看是有利的。


缅甸果敢还在打仗吗?

还没完

缅北战事自2015年升级以来,缅甸政府军与果敢同盟军之间的战事已经持续多月,最初占据优势与上峰的果敢同盟军在缅甸政府军的打击之下逐渐节节败退,在双方战火之中,和平成为无辜百姓最大的呼唤,战争已经导致很多人背井离乡逃亡中国,随着战争的持续,停火成为双方共同的意向,但是双方却又在加强火力进攻,近来,缅甸政府军加强对果敢的攻势,并且从果敢同盟军手中抢夺了大量的战略根据地,随着缅甸在果敢动用大炮坦克,导致缅甸数千平民逃亡中国。
据美联社于14日原因缅甸官方媒体《镜报》报道称,在过去的两国多月中,缅甸政府军已经在果敢地区从果敢同盟军手中夺回了20多国战略根据地。《镜报》还表示,缅甸在战争过程中使用了大炮与坦克,但是,战争已经导致缅甸政府军100多名士兵死亡,更是致使数千名缅甸无辜百姓逃亡中国。此外,另据媒体报道称,4月13日,缅甸政府军已经夺回了果敢同盟军所控制的大干塘一带的战略要地,并且缴获了不少的武器和弹药。
据知情人士表示,近来,缅甸政府军加强了对果敢同盟军的攻击,在战争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重型武器,并且从缅甸内地调集了精锐部队打击果敢同盟军,也正因此,才导致果敢同盟军在缅甸政府军的炮火之下节节败退,导致果敢同盟军的部分战略要地失守,不过,尽管如此,双方的战争依然十分火热,浓浓的炮火声,乃至在中缅边境的公路另一侧的中国公民都能清晰听到,4月14日,为确保中方边境地区中国公民的安全,已经在一些路段采取了禁行措施!


2017果敢已经被缅甸占领了吗

是的,2017年果敢已经被缅甸占领了。果敢地区在东汉,该地曾属哀牢,后哀牢内附东汉,该地属东汉永昌郡。三国时期,蜀汉诸葛亮在平南时在诸葛炮楼山留下了遗迹。大理国时期,属永昌府孟缠甸。元代,分属云南省镇康路、孟定路。明代,该地邻近镇康州以及孟定府。明末清初,有大量汉族受清政府民族迫害移民至此,自此之后为汉族世居之地。18世纪,汉族移民后裔杨氏成为果敢主要势力。雍正七年,满清封杨映曾为世袭果敢县令。1897年我大清签订《中英续议缅甸条约》,把果敢割让给英属缅甸。1942年,果敢土司杨文炳写了一份致蒋介石的请愿书,表示“愿率土重归,抵抗日本侵略”。于是,远征军骑兵团,开始进抵老街地区流动防守,狙击日军进犯。杨文炳开设临时指挥部,召集土目伙头开会,宣布全面进入紧急状态,征调乡勇兵丁,组建自卫武装,配合远征军对日作战。同年(1942)9月12日,杨文炳接到中国远征军转来的蒋介石的回信,大意是:果敢是英国属地,杨文炳是英国官员,但中英是盟军,中国军队将援助果敢的防卫;并授予杨文炳上校军衔,责其筹组果敢抗日自卫队,出任司令;编制列入远征军11集团军39师序列。其武器装备,除杨文炳已经自筹的200条枪之外,由远征军补充。缅甸独立后,缅甸政府将当地的汉族分为果敢族。从此,果敢华人作为缅甸一个合法的少数民族—“果敢族”。后来新中国建国初期中缅边界谈判,双方忽略果敢问题,周 总 理做主把果敢、南坎等缅北地区大多让给缅甸,当时被誉为“新中国处理边界领土争端的典范”,可谓“旧思路”的典范。果敢第一特区时期,果敢拥有高度的自治权,自行管理内部事务并拥有自己的军队。彭家声就是果敢特区的领导人,拥有果敢军政最高权力。由其领导的果敢似乎与中国内地没什么两样:使用人民币,学校教的是云南汉话,手机是中国移动号码,座机也是云南区号,法律也完全照搬中国,完全借鉴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大量吸引中国的人才与资金……2009年缅甸政府军对当地汉族武装果敢同盟军激烈交火后,成功占领该区。自此,果敢开始融入缅甸。2011年3月30日,以吴登盛为总统的缅甸新政府成立,同日新的“缅甸联邦果敢自治区”也正式成立,几乎完全自治、实质独立的缅甸掸邦第一特区被撤销并成历史,缅甸中央政府继续扶植白所成为主席。

谁能介绍下克钦独立武装

缅甸:  克伦民族联盟。 该联盟是缅甸独立初最有实力的组织之一,他们领导的克伦民族解放军兵力仅次于缅共人民军。克伦民族联盟还联合了一些地方民族武装组织并组成了“民族民主统一战线”。1994年该联盟中,信仰佛教和信仰基督教的人员发生矛盾和冲突,导至联盟一分为二。一派是以波妙为首的基督教派继续沿用“克伦民族联盟”名称。另一派改称“克伦进步佛教协会”。1995年初,缅政府军趁其内讧之机,向克伦民族联盟发起了大规模进剿,一举攻克其总部马纳普洛并占领了其控制区。迫使该部转移至缅泰边境西线一带开展游击战争。  掸邦民族军(亦称掸邦军)。 成立于1964年5月。1985年加入坤沙的蒙泰军。1995年初其主席赛雷被坤沙暗害,同年5月掸族头人甘约率部脱离坤沙的蒙泰军另立山头,重新组建“掸邦民族军”。现主要活动于缅甸东枝以北的南兰、板法、孟盖和赖卡等地区。控制区面积510平方公里(不含游击区),控制区人口4.5万人,总兵力3200余人,总部设在孟盖,该部曾先后10多次与缅政府进行了谈判,但均未能达成和解协议。  掸邦联合革命军。 成立于1960年,莫亨任首领。1985年该部与坤沙的蒙泰军合并。1996年初,原莫亨归部团长约色率2000余人,脱离坤沙自立门户,重新组成“掸邦联合革命军”。坚持反政府武装斗争。该部现主要活动于景栋以南,邦弄以东地区,以及孟乃、兰科、孟班、赛芒滚、万达果、刀辛和孟裴等地。总兵力约5000余人,编成756、757、758和759四个旅,总部设在景康(景统)。该部现仍继续坚持反政府武装斗争。  罗兴伽穆斯林团结阵线。 该阵线是缅甸若开邦的穆斯林反政府武装组织,成立于1978年,同时建立了“罗兴伽穆斯林游击队”,并在该邦的貌夺和布帝洞等地区建立了根据地。1991年缅政府对其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清剿,该部武装和穆斯林难民大批逃往孟加拉国。外逃的穆斯林团结阵线仍继续在孟加拉国坚持反缅政府的斗争,并向伊斯兰国家请求援助,现该阵线由昭鲍任主席,努尔·伊沙林任副主席,肖丁任总书记,武装力量约3000余人,总部设在孟加拉国境内。  坤沙余部和其他较小的民族武装组织。 坤沙余部包括张维纲的自卫队、麻哈三的佤民族解放军、赵苏来部、戴康部和明少本部等。总兵力约1万人。其他较小的反政府组织还有若开民族解放军、若开解放党和钦族解放军等。  佤邦联合党与佤邦联合军(MNSA)。 是1989年4月从缅共中部军兵变后分离出来的,原名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党。1989年11月改名为佤邦联合党。该党领导的武装称“佤邦联合军”简称“佤联军”。佤联军控制区分南、北2部份。北部与中国接壤,面积1.7-1.8万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南部与泰国和老挝相邻,面积1.8-1.9万平方公里,人口22万。佤联军现已发展到3.5万人,是缅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装。现党总书记赵尼莱,副总书记肖明亮、鲍有义。佤联军总司令鲍有祥,副总司令李自如、布莱康。总部设在帮康(原名邦桑)。南部指挥机关“行政事务管理部”设在莱三哨。部长魏学刚(兼南部军区司令),书记鲍有义(兼南部军区政委)。  克钦新民主军(NDA)。 是1989年10月由缅甸共产党101军脱离缅共另立门户的武装组织。现控制区6000平方公里,分为片马、昔董、拖角和落空4个区,人口7万余人。武装力量有军队500余人,民兵1000余人。主席兼司令丁英,副司令泽龙。总部设在板瓦。  新孟邦党(NMSP)。 成立于1962年,由奈瑞景任主席,1980年党内出现矛盾发生内讧,分成两派。1987年两派经过协商又重新统一。1993年-1995年该党与缅政府举行过4次和解谈判。1995年6月双方签订了政治和解协定。1998年以来,由于缅政府在孟族聚居区推行同化政策,新孟邦党声称要中止与缅政府和平协定。现该党总兵力7800余人,各种武器8300余件,总部设在耶羌帕。  掸东同盟军(NDAA)。 是1989年4月由缅甸共产党815军区另立门户的武装组织。现控制区面积4950余平方公里,分为小勐拉、南板和萨洛三个行政区。人口7.4万人。总兵力3300人,主席兼司令林明贤,副司令蒋志明、罗常保。总部设在小勐拉。  果敢同盟军(MDNA)。 是1989年3月由缅甸共产党东北军区兵变另立山头的武装组织。1992年该部发生内讧,司令彭家声和参谋长杨茂良大打出手,结果杨茂良驱出了彭家声,任主席兼司令。1995年彭家声又打回去,重任主席,其弟彭家富任司令,魏超仁任参谋长。现控制区面积2700平方公里,人口22万,武装力量2700余人。其中军队500余人,总部设在老街。  掸邦军(SSA)。 领导人色廷,兵力2100人,总部盛加。  克钦保卫军(KDA)。 领导人木吐诺,兵力2000余人,总部岗卡。  勃欧民族组织(PNO)。 领导人昂坎迪,兵力1400余人,总部椒得龙。  崩龙邦解放军(PSLA)。 领导人吴埃孟,兵力1400余人,总部楠玛都。  克洋民族保卫军(KNG)。 领导人格巴耶邦,兵力80人,总部孟别。  克伦尼民族解放阵线(KNLF)。 领导人美桑达、吴吞觉,兵力1600余人,总部霍雅。  新克洋邦党(KPP)。 领导人吴瑞埃,吴丹梭奔,兵力150人,总部彬泷。  掸帮各民族人民解放组织(SSNPLO)。 领导人吴达格雷,兵力3100人,总部瑙都。  克伦尼民族进步党(KNPP)。 领导人昂丹雷、吴库贴布佩,兵力7800人,总部多达玛基。  若开共产党(CPB)。 领导人沙吞吴,兵力300人,总部布帝洞。老挝  老挝先后出现的武装组织有民主救国组织、中立救国组织、独立组织和民族联合阵线等,目前仍在继续活动的主要是民族联合阵线(郎王宝军事集团),他们一直得到美国和西方的支持和援助,经常在老中和老泰边境地区进行武装骚乱活动。

克钦族的克钦独立军

1947年2月,为了从英国殖民地独立建国,克钦族、缅族等族的领导人签署了《彬龙协议》,9月形成一部以《彬龙协议》为基础的《缅甸联邦宪法》,这是一部“邦际协议建国宪法”,宪法约定了各民族邦的高度自治权和独立自决权(十年内不得独立)。到1958年,十年期限已满,联邦执政政府却倾向于加强统一集权,与各民族邦之间产生了矛盾。1961年10月克钦独立组织成立,1961年2月5日克钦人民解放军成立(英文翻译为“克钦独立军”),是缅甸国内老牌的少数民族独立武装。尽管其目标更倾向民族问题而不是共产主义,但该组织存在的早期正处于中国和缅甸关系低潮期,因此得到了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扶持。独立军的人数,大约在4000或5000人(由一项1980年代中期的估算得知)至8000人(在1990年代晚期的估计)。在与仰光的“缅联邦”军队作战期间,克钦独立军由四个地区性的旅级单位组成。克钦独立军的实力在1991年与“政府军”签订停火协议以后,成长放缓。从那时起,克钦独立军的主要收入来自于伐木(以柚木为主)、经营赌场(部分分布在中缅边境)、玉石买卖和对跨国界贸易收税。根据一项2009年的估计,独立军约有20000人。 在1980年代晚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停止对克钦独立军的粮食援助,而缅甸的中央政府开始挑拨离间那些反对缅甸统治,并且原本就缺乏良好组织的独立团体。在1991年,克钦独立军位于克钦邦和掸邦边界的第四旅由克钦独立军中分离而出,并独自和政府签订了和平协定。克钦独立组织接下来面对了其他的内部分裂。在1994年2月24日,克钦独立军和中央政府签订了停火协定。缅政府承认其为“克钦邦第二特区”,其辖区位于缅甸克钦邦东北部,与中国云南及印度的阿萨姆邦接壤,控制区面积约287平方公里,下设12个县,总人口约15万人。不过在那之前,该组织在事实上就于克钦邦建立了独立的统治势力。尽管政府军已经夺回了克钦邦一带的土地,克钦独立军在停火协定之后依然续存。 2011年6月9日,克钦独立军再度被迫与“政府军”开战,并于14日拒绝政府军停火要求,持续在靠近滇缅边境与政府军激战。 克钦独立军所辖地区原来是克钦邦最主要的罂粟种植区,但自1991年始即开始禁毒,不仅不准贩毒,而且不准吸毒,凡贩毒和吸毒者一律处死,其处死的手段令人毛骨悚然!经过努力,克钦独立军辖区内一度确实做到了无罂粟种植,无鸦片贩卖。

上一篇:女儿上幼儿园第一天爸爸哭成泪人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