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批发网 > 知识库 >

声在中国

来源:运动鞋批发网时间:2024-05-24 22:05:54编辑:运动君

相声为什么叫做相声

  相声是中国曲艺中的主要曲种之一。它产生在北京,影响于全国。相声源于笑话,以甲乙二人一捧一逗的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称为对口相声。通常按表演人数分单口相声和群口相声。
  它形成于清代末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相声是具有喜剧色彩的说唱艺术,笑是相声的灵魂。相声以幽默对答,滑稽表演引起观众发笑,相声的语言及表演,情节的安排,要做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以达到喜剧效果。相声这门艺术的发展还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说法也不完全一样。
  最初,“像生”是指模仿动物、飞禽活动的一种表演形式,其中也包括各种动物的声音表演。《百戏竹枝词》记载:围设青绫好隐身,象声一一妙于真。谁知众口空嘈杂,绝技从无第二人。并注:“以青绫围,隐身其中,以口作多人嘈杂,或像百物声,无不逼真,亦一绝也。”这说明最早的这种模拟各种声音的口技已经成为专门的一种表演形式了,最后演变成现在的相声,而当时的口技被称为“暗春”,后来的相声则称为“明春”,意为公开表演的意思。
  早期演出时,光学鸟叫并不能占用很多时间,所以一般演员在表演口技之前,说段笑话逗哏凑乐儿,有时也把口技和笑话掺在一起表演。这说明隔壁戏、口技发展到清代末年,出现在表演之前先说笑话的现象,虽然这时的隔壁戏还叫“象声”,但在表演中已包括说笑话在内。明清两代出现许多专门辑录笑话的书,如江盈科的《雪涛谐史》、游戏主人的《笑林广记》等。许多传统相声的经典名段都是从这些民间笑话演变而来的。
  相声前辈善于博采各种笑料,有“万象归春”之说。例如传统相声节目《打砂锅》、《一匹布》、《连升三级》等的笑料就是从梨园行来的;《大保镖》、《认儿子》是从练把式来的;《祭财神》、《铃铛谱》、《三本书》是从变戏法来的;《八猫图》、《洋药方》、《扒马褂》是从唱曲艺来的;《反正话》是从十不闲来的……这样,由一人说笑话变成两人或三人的对话表演,完成了由“象声”到“相声”的转变。
  说、学、逗、唱是相声艺术的主要手段。说民间笑话,学万物生灵,做文字游戏,逗趣逗乐逗人,唱戏唱歌唱词儿,是相声演员必须掌握的技巧。并经过艺术的夸张和处理,运用在所表现的情节中,创造出引人发笑的相声作品。相声艺术以讽刺为主,发展中也涌现歌颂新人新事的新作品。相声现在不再是单纯的“语言艺术”,相声小品,化妆相声,相声剧的出现,为相声艺术表演提供了新鲜经验。


相声为什么在南方不流行?

各地的人文不一样,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相声本来就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的曲艺形式,很多包袱和精彩之处都是基于北方的人文基础,南方比较难以理解,

虽然现在传媒很发达,南北曲艺大家都能够轻松的欣赏到,但是欣赏也不见得都喜欢,
和饮食一样,北京的豆汁好,喝不习惯的南方人太多,

实质上南方也有类似相声的艺术形式,比如“栋笃笑”,黄子华算始祖级的了,单口
海派清口也算单口吧 ,

东北的话,二人转也比相声流行的多,只不过那边不排斥而已,郭德纲的相声那属于特例,

真的传统段子,爱听的人不多


中国之声覆盖了哪些个城市?

中国之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统称。中国之声覆盖城市频率如下:拓展资料:中国唯一覆盖全国、24小时播音的新闻综合广播频率,中国新闻界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传媒品牌之一,七十多年来始终肩负着传递国家大政方针、引导舆论、关照民生的媒体责任。中国之声凭借“版块+轮盘”的节目架构开创媒体先河,追求“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话语权”的新闻传播速度和及时“解读、点评、追问”的新闻思想高度。强力塑造“以责任,赢信任,中国之声,责任至上”的媒体形象,做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中国国家新闻广播。拥有《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新闻纵横》、《新闻晚高峰》、《央广新闻》、《小喇叭》等品牌栏目。中国之声新闻节目骨架,贯穿全天10小时播出。轮盘框架,最新资讯随时插播,事件报道彰显优势。高品质新闻结合现场连线、专家解读、热点评论等递进式呈现新闻全貌。广泛涵盖各层次收听群体,带来持续性、多时段的黄金广告资源。广告设置科学精准,与新闻节目贴合度高,81%听众收听广告不转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之声

中国有声波武器么?

大功率超声波的作用以次声波差不多,但传递方向性比次声波好,几乎沿直线传播,容易控制直线穿透力强,但杀伤范围小,一般声波武器都不会使用,人类可听频率范围内的生活。【摘要】
中国有声波武器么?【提问】
你好,中国是有声波武器的,如防爆警察用的震荡弹,至于次声波武器,目前世界上还没有。
经过研究,发现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容易被水和空气吸收,次,声波的波长往往很长,因此能像电磁波一样绕开障碍物发生远射,杀伤范围很大,但难以控制。【回答】
大功率超声波的作用以次声波差不多,但传递方向性比次声波好,几乎沿直线传播,容易控制直线穿透力强,但杀伤范围小,一般声波武器都不会使用,人类可听频率范围内的生活。【回答】
如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类似声波武器袭击骚扰事件,该向哪个部门反应呢【提问】
这个不就是噪音干扰吗?你可以打110报警。像我们如果说有噪声,老人都是打电话给110,然后110就会过来劝阻发出噪声的人。【回答】
不,是没有声音的,确定是武器。精确瞄准到以厘米为单位,致使躯体疼痛或感觉【提问】
如果是武器那更要报警了。【回答】
恩,谢谢您【提问】
不客气【回答】


我国声波武器早已就位

我国声波武器早已就位。
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借助声音通信,分享快乐,传递信息。但是如果声音被用于攻击和杀戮,又会是怎样一种场景呢?近年来,我国的一种新型军事武器——声波武器,备受关注。声波武器可以通过高频声波对目标进行攻击,其攻击效果非常可怕。本文将探讨我国声波武器的基本原理、优点与局限性以及合理运用!
声波是在空气或固体媒介中传播的机械振动,因为它具有精度高、攻击距离远、速度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通信、音乐等领域。而声波武器则是利用声波产生的强大能量破坏物体,造成伤害。它主要有两种类型:超声波武器和次声波武器。
超声波武器可以产生导致人体内部损伤的强大声波,甚至可以穿透物体。例如,2014年美国海军试图利用超声波武器对敌方无人机进行攻击。另一方面,次声波武器则利用低频声波产生持续性的震动,造成目标失去平衡或者昏迷。例如,在1993年美国联邦政府对Waco大屠杀中,联邦调查局使用了次声波武器来驱逐被占据的分支复兴基督教会。
我国在声波武器的研究和应用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2018年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的研究中,他们开发出了一种能够穿透敌舰的高能声波武器。该武器使用超声波向水下传播,从而能够穿透敌舰的甲板和壁面,直接打击其核心部位,力度之大可谓是毁天灭地。
声波武器的优点在于攻击精度高、攻击隐蔽性好、攻击距离远等。在现代战争中,有时只需轻轻一挥,就可以毁掉对方的重要军事设备,甚至消灭敌方主力部队。
然而,声波武器的使用也引发了许多担忧和疑虑。首先,声波武器在使用时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风速、湿度和温度等。其次,声波武器的频率和强度需要根据目标的不同而进行调整,这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技术人员来研究。此外,在实际战争中,声波武器必须保证对敌方军队的攻击效果,同时也要尽可能减少对平民的危害。
尽管声波武器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但它仍然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军事技术。在未来的战争中,声波武器可能会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杀伤工具,帮助我国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但是,我们必须谨慎使用声波武器,遵循道德、法律和人道主义原则,以免对人类造成不可承受的伤害。

首先,必须遵守有关国际条约和公约,制定相应的法律和规定。例如,1972年《生物学及其医学用途上的气体战国际公约》和1993年《生物多样性公约》都禁止使用有害物质,包括化学、生物和毒性武器等。
其次,必须保证攻击目标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在使用声波武器进行攻击时,必须对攻击目标进行严密明确的判断和评估,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平民的伤害。例如,在利用声波武器进行反恐行动时,必须确保攻击对象是恐怖分子而不是无辜群众。
最后,必须加强声波武器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应用技术和人员素质。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战争可能存在的威胁和挑战。
声波武器的出现使得军事技术领域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但是,我们必须不断保持警醒,避免声波武器被滥用或被用于非法的目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将声波武器的潜力发挥到极致,造福人类。


如何辨别一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到了元代时,平声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就是现在的一声和二声,上声有一部分字归并到去声里。剩下的是现在的三声,去声和由上声归并的一些字是现在的四声,古代的入声在元代时分化到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当中。所以现代汉语北方方言没有入声。现在“普通话”即标准现代汉语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所以普通话没有入声这个声调。吴、粤、湘(新派湘语)、闽、客家、赣六大方言均保留入声。其中粤、闽、客三方言中保留了[-t][-k][-p]三个辅音韵尾。在诗歌写作中有规律的声和不同的字重复出现,就形成了一种抑扬顿挫、铿锵入耳的音韵美。扩展资料:在普通话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普通话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平仄

如何辨别一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

如何区分平仄?简单的说,一、二声字是平声,三、四声字是仄声。入声字是仄声。古诗所讲的“平仄”其实就是声调。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至宋末)汉字字音有四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简称“四声”。古诗所讲的“平仄”就是针对这古“四声”而归类的,即,将四类声调归并为“平声”和“仄声”两大类:平声本身为一大类,仍称“平声”,或简称“平”;上声、去声、入声又合归为一大类,统称“仄声”,或简称“仄”。这两大类简称为“平仄”。
古“平声”的字,声音高而平且长,从头至尾保持一致,不升不降;“仄声”的字读音不平,或升或降,或拐弯,或短促(如入声字)。平仄声的字在诗词中按一定的规律中交替使用,可使句子产生抑扬顿挫的 音乐效果,吟诵时在声音上给人以美感。
但是,语音发展到现代普通话,“四声”已经有所变化,古“平声”分化成为现在的阴平、阳平(第一、第二声),古“上声、去声”仍然是现在的上声、去声(第三、第四声),而古“入声”字则完全瓦解,分散混入了现在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的字中。由于古“入声”属于仄声,所以现在读古诗词,不能把普通话读为阴平、阳平(第一、第二声)的字一概当作平声,因为它们中间混杂有古入声字。
现在辨别古诗字音的“平仄”声所要做的事,就是如何用我们现在的语音去辨别每个字的读音属于古代的平声还是仄声。大家总是简单地以为第一第二声是“平”,第三第四声是“仄”,其实这是不全面的。正确的辨认方法应该是:
一、用现在普通话念字,如果是上声、去声(即第三、第四声)的,都是仄声。
二、用现在普通话念字,如果是阴平、阳平(即第一、第二声)的,其中鼻韵母的字(an、ian、uan、üan、ang、iang、uang、in、en、un、ün、eng、ong、iong)一定是平声。第一、第二声中非鼻韵母的字多数是平声,但有部分是仄声(即古入声字),如“鸭、接、耷、八、逼、拔、达、笛、白、食、直、吉、合”等。
三、从上述第二点看,比较麻烦的是要在现在的第一、第二声非鼻韵母的字中辨别古入声字。
辨别入声字可用如下一些方法:
1. 阳平(第二声)字,只要不是鼻韵母(如上所述),则凡声母是 b、d、g、zh、z、j 的,是古入声字。如“拔、勃、得、笛、国、格、着、浊、杂、足、节、及”等。
2. 记住一些做声符的古入声字,如“甲、白、直、吉、合”等,凡是以这些字作声旁的字,也是入声字,如“鸭、押、匣、钾、呷、伯、泊、帛、柏、植、值、殖、洁、结、桔、佶、黠、颉、盒、拾、阁、蛤、颌”等等,因此也属于仄声,尽管现在普通话读作阳平。
3. 也可以根据现在保留入声的方言来辨认,如粤语、客家话、吴语等,用这些方言来念,较短促而且尾巴不能拉长的便是,但要经过一定了解才能掌握。
4. 只要把现在普通话阴平、阳平中的古入声字辨认出来(作仄声处理),其余的阴平、阳平字都是平声字。用上述的方法已经可以把混在现代普通话阴平、阳平字中的绝大部分古入声字剔出去了。
5. 查韵书,如《广韵》《集韵》《诗韵》《词韵》等,这些韵书都分别把平、上、去、入的字归类排列的。
【押韵简介】
汉语中每一个字的发音,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在现代汉语中,凡韵母相同的字,都叫同韵字;例如:“东”和“冬”;新诗的压韵,按此规律即可。但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很大,所以就不能以现代汉语的押韵标准来写格律诗,比如在古汉语中,“东”和“冬”就不是同 一个韵部里的字,分属上平声里的“一东”和“二冬”的两个韵部。再如,李商隐的《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其中的“原”和“昏”字是一个韵部里的,同属“十三元”韵[参见平水韵]部。
那么,在一首诗里如何押韵呢?以前介绍过格律诗的标准格式,在标准格式里,除第一句要押韵外,其余偶数句(律诗是第二,四,六,八句;绝句是第二,四句;排律是第二,四,六,八„„句)均要押韵,即这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要使用同一个韵部里的字;这种标准格式也叫首句入韵,即第一句也要入韵。刚才介绍的李商隐的五绝,是首句不入韵的,这将在以后的变格中介绍。怎么知道使用的是不是同一个韵部里的字呢?对初学者来说,只有查韵书,加上我以前介绍的《简明文言字典》。关于韵书有很多,《平水韵部》,《诗韵》,《诗韵合壁》,《佩文韵府》等等,在新华书店都有卖的。其中《平水韵部》和《诗韵》是针对初学者的;《佩文韵府》是个大部头书籍,共分四册,大十六开本,现价四百多元,一般初学者可不必购买。我在此向大家推荐的是《诗韵合壁》,这本韵书基本上摘自于《佩文韵府》的精要部分,而且每一个字的后面都罗列了许多古诗词常用词组,供使用者选用;另外书中对各种名词按”人名部”,”花草部”,”季节部”等进行了分类和对偶,非常实用,而且不贵,大概不会超过十五元,物美价廉。当你使用韵书到一定的时间后,对一些常用的字就记住了,那时就不必经常翻阅韵书了。
关于用韵,旧体诗有两点要求:一是在一首诗中,不能两次或多次使用同一个字来押韵。二是尽量不使用字数少的韵部(也称窄韵)来押韵,避免被韵脚限制住,古人称为“不弄险韵”;尽量使用所属的字多的韵部(也称宽韵),选择的余地也大。李商隐曾经用“三江”的窄韵部作了一首《蝇蝶鸡麝鸾凤等成篇》以炫耀自己作诗的功力,康熙年间的朱竹宅说“题极怪,不可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评论“堕入恶趣,不复以诗格绳之”,因而被曹雪芹借宝钗之口称之为“小家子气”。可见,名人大家如果不注意,也会犯“小家子气”的毛病的。
单韵母:a o e i u ü
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ve
特殊元音韵母:er
鼻韵母:an en in un vn (前鼻韵母)
ang eng ing ong(后鼻韵母)


古代音律中,五音分别是什么?

古代音律中,五音分别是“宫、商、角、徵、羽”。常常能听到人们说什么五音不全啦,就是这个五音了,这也是我国古乐的基本音。《礼记》记载,“宫音”(天子),统帅(众音),“商音”(臣子),“角音”(百姓),“徵音”(政事),“羽音”(万物)。音的起源似乎应该在律制之前。从古代到青铜器时代的乐器从实际考察可知,其乐音系列均由音阶构成,而无按律排列。“十二律”的数理法则被发现后,如故宫所藏的金编钟,就真的是按律编的乐器。春秋时期,七声阶在实践中相当普遍,形成了七律的概念,写《地员》的曲子只有五音,这种现象很有趣。五音弦长关系可以用简单的整数比值来表示:“一以三之,四开以合九九”。所以,按照同样的原理推算,要算到七个音,也只能是“六开以合九九”才能得出完全的结果。在中国传统乐论中,“音阶”这一现代概念,分别从“音”、“律”、“声”等不同角度揭示内涵。例如,在西乐的七个音阶中,古代中乐的“五音”,相当于do、re、mi、sol、la,只去半音递增的"fa"和"ti"。诚然,古代中乐的五音唱名,与西乐的“哆嗦、咪、索、拉”是不可能的;唐代时用“合、”等四个音调;更古时用“合……也”四个音位;更古则用、”;更古则用、”四个音位。因此,只要注意一点,正宗的中国古曲,是不存在“发(fa)”和“稀(ti)”两个音阶的。音的第一级音不同,调式也不一样。在音阶上,以宫为音阶的是宫调,意指以宫为曲调中最重要的中心音;以商为音阶起点的是商调,商做主音,其余的类推。用这种方法,五声音阶可以用五个主音调。类似地,七声音阶可以用七个主音调式。

五音是指哪五音

五音是指哪五音宫商角徵羽这五音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同西方有别。如用西乐的七个音阶对照一下的话,古中乐的“五音”相当于do、re、mi、sol、la少去了半音递升的“fa”和“ti”。当然,古中乐的五音唱名,不可能同西乐的“哆、来、咪、索、拉”叫法一样,唐代时用“合、四、乙、尺、工”;更古则用“宫、商、角(读jué音)、徵(读zhǐ音)、羽”了。所以,如果我们稍加留意,正宗中国古乐曲,是没有“发(fa)”和“稀(ti)”两个音阶的。比如,还时有听到的江南小调《茉莉花》即是古曲之一,它全曲若用唱名哼出,只有“哆、来、咪、索、拉”,全无“发、稀”两音;名古曲,岳飞词的《满江红》亦然。乐律上的“五声”就是“五音”。在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中,古人通常以宫作为音阶的第一级音,商、角、徵、羽也可作为第一级音。如以宫作为第一级音,则五声音阶为:宫(1)、商(2)、角(3)、徵(5)、羽(6);如以徵为第一级音,五声音阶则为:徵(5)、羽(6)、宫(1)、商(2)、角(3)。音阶的第一级音不同,调式就不同。以宫为音阶起点的是宫调式,意思是以宫作为乐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以商为音阶起点的是商调,商为主音,其余类推。这样,五声音阶就可以有五种主音不同的调式。同样,七声音阶也可以有七种主音不同的调式。古乐调分为宫(C)、商(D)、角(E)、变徵(F)、徵(G)、羽(A)、变宫(B)七种。变徵相当于现代西洋乐的F调,声调悲凉。羽声相当于现代西洋乐中的A调,比变徵音短,能表现冰冷的情绪。如《战国策.燕策》:“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瞠目,发尽上指冠。”五音内容编辑 播报宫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do音。“宫”音为五音之主、五音之君,统帅众音。《国语·周语下》曰:“夫宫,音之主也,第以及羽。”《礼记·乐记》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宋张炎《词源·五音相生》亦曰:“宫属土,君之象……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施始生,为四声之纲。”宫调(式)又为众调(式)之“主”、之“君”,即就其今所谓之“波长”而言。《隋书·音乐志》云:“每宫应立五调”“牛弘遂因郑译之旧,又请依古‘五声五律’旋相为宫:‘雅乐’每宫但一调,惟‘迎气’奏五调,谓之‘五音’;‘缦乐’用七调……”此所谓“宫”,与“均”通。有以宫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曰:“宫七调第一运正宫调,……第六运仙吕宫,第七运黄钟宫。”张炎《词源》亦曰:“五音是指哪五音

有声读物怎么样?

有声读物(audio material)指有声音的书,录制在磁带中的出版物,也就是人们常说可发音的“电子书”。1934年,世界上第一部有声读物在美国诞生,此后不少教科书出版商均以唱片形式出版语言教材,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畅销全球的林格风英语唱片。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有声读物初步形成一个新兴产业。
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讯息获取方式的多元化,尤其是在新兴的数字化媒介不断冲击传统的纸质报刊书籍,社会阅读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着改变。有声读物,与数字化和传统出版都有交叉和区别,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创造了越来越显著的社会、经济价值。
形式分类
:有声读物以音频形式存在和传播,内容极为丰富,进入到中国市场后,与传统曲艺结合,形成更为丰富的分类,但就整体而言,以核心内容来源为依据,可以将有声读物划分为传统有声读物与新派有声读物。
新派形式:
区别于传统有声读物,新派有声读物的内容由有声读物网站筛选、编辑,可以说是自己做内容,而非简单的一个录制转换过程。其内容跨度也很大,包括文化、生活、科技、时尚、财经等。


有声读物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有声阅读进入成熟发展期传统有声阅读产品由线下的音频业务复制迁移而来, 2009 年中国移动最早上线有声阅读服务,在此之后以 PGC 内容为主的豆瓣 FM、蜻蜓 FM 等产品相继上线;2013 年至2014年期间,随着国内4G网的商用落地,移动互联网加速渗透,有声阅读移动端APP应用快速发展,喜马拉雅、考拉 FM 等移动音频应用上线,此后资本涌入,推动有声阅读市场迅速成长,竞争加剧;从2018年开始,有声阅读市场在内容、渠道及商业模式方面不断演进,逐步走向成熟、多元化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快速发展我国有声阅读市场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不仅用户规模呈现迅速增长,使用频率与时长方面同样具有粘性。根据艾媒网数据,2019年我国有声阅读市场规模在63.6亿元左右,预计2020年将达到82.1亿元。我国有声书市场用户规模从2016年的2.18亿人上升至2019年的4.78亿人左右,预计2020年用户规模有望达到5.62亿人。2020年Q1在疫情催化及行业企业发起免费阅读等因素影响下,以喜马拉雅为代表的头部音频平台有声阅读用户及用户时长分别增长了63%、100%,随着用户听书习惯的进一步养成,有声阅读的普及率有望继续提高。商业变现模式呈现多样化传统的有声阅读行业商业变现模式主要以免费听书+广告变现为主,随着各大平台内容策略的推进和产品矩阵的丰富,有声阅读商业模式同样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当前,有声阅读行业的商业变现模式包括打赏+分成、内容付费、会员 订阅、IP 衍生及周边产品销售等,成为有声阅读行业重要的收入来源。阅读场景不断细化随着数字阅读对用户日常休闲娱乐生活的渗透,用户对阅读场场景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传统的阅读场景包含移动阅读App、有声阅读 App等,覆盖面最为广泛,除此之外,电子阅读器、绘本阅读器、智能音像/耳机等硬件设备的发展也带动了阅读场景多样化,使得用户可以在不同时间内和不同场景下进行阅读,为用户带来了不同的阅读体验。未来随着5G技术的发展落地,数字阅读场景和阅读模式有望进一步细化并且进一步提升用户阅读体验,在更大带宽与更快传输的加持下,阅读+VR/AR 沉浸式阅读以及高音质听书模式均有望快速实现。——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子阅读器行业市场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中国之声节目表

中国之声节目表如下:00:00:00-00:30:00:档案揭秘。00:30:00-01:00:00:记录中国。01:00:00-03:00:00:新闻晚高峰(重播)。03:00:00-04:00:00:新闻有观点(重播)。04:00:00-05:00:00:朝花夕拾(重播)。5:00:00-06:00:00:云听清晨。06:00:00-06:30:00:国防时空。06:30:00-07:00:00:新闻和报纸摘要。07:00:00-09:00:00:新闻纵横。09:00:00-09:30:00:新闻和报纸摘要(重播)。09:30:00-12:00:00:新闻进行时。12:00:00-13:00:00:正午60分。13:00:00-16:30:00:新闻进行时。16:30:00-18:30:00:新闻晚高峰。18:30:00-19:00:00:全国新闻联播。19:00:00-20:00:00:新闻有观点。20:00:00-20:30:00:小喇叭。20:30:00-21:00:00:全国新闻联播(重播)。21:00:00-22:00:00:新闻超链接。22:00:00-23:00:00:决胜时刻。23:00:00-23:59:59:朝花夕拾。中国之声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的第一套广播新闻综合频率。于1940年12月30日成立(前身:延安新华广播电台)。2004年1月,更改呼号为“中国之声”。2009年,获得《致敬2009中国传媒》“年度广电”称号。2010年,被评为“中国消费者最喜欢的广播”。2012年9月,开播文艺专栏《中国大舞台》。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推出“红色畅想——迎接‘十八大’演出季”活动。2007年12月,实现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2019年10月,中国之声全面改版。2013年,被评为“最受大学生喜爱的广播媒体”,连续多年蝉联全国广播单频创收第一位。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没有中国之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历史最悠久的第一套节目(前身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新闻综合频率),是中国广播界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唯一能覆盖全国的广播节目,中国国家电台最具权威的新闻综合频率,中国新闻广播第一品牌。于2004年1月1日正式正式更改新的呼号为“中国之声”。
中国唯一覆盖全国、24小时播音的新闻综合广播频率,中国新闻界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传媒品牌之一,七十多年来始终肩负着传递国家大政方针、引导舆论、关照民生的媒体责任。
中国之声凭借“版块+轮盘”的节目架构开创媒体先河,追求“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话语权”的新闻传播速度和及时“解读、点评、追问”的新闻思想高度,强力塑造“以责任,赢信任,中国之声,责任至上”的媒体形象,做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中国国家新闻广播。 拥有《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新闻纵横》、《新闻晚高峰》、《央广新闻》、《小喇叭》等品牌栏目。
中国之声除中、短波频率外,有近2000个调频覆盖全国城乡。拥有广泛的信息触角:可以独立采访发布时政新闻及部委消息;与交通、公安、民航、气象、地震、安监等多个国家应急系统实时连接;与覆盖全国的记者站、中国广播联盟以及报纸电视媒体资源共享,与覆盖全球的数十家华语广播密切合作;积累有2000名规模、多领域涵盖的庞大专家库、嘉宾群;同时广泛联合网络广播、数字广播、卫星广播及手机、MP3等新锐载体,构成“中国之声”全媒体报道阵容。中国之声官方微博粉丝量和影响力稳居电台类媒体微博第一名,在中央媒体官方微博稳居第一阵营。
2009年,荣获《致敬2009中国传媒》“年度广电”称号,2010年,被评为“中国消费者最喜欢的广播”,2013年,被评为“最受大学生喜爱的广播媒体”,并连续多年蝉联全国广播单频创收第一位。


中国之声是什么台?

中国之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统称。中国之声覆盖城市频率如下:拓展资料:中国唯一覆盖全国、24小时播音的新闻综合广播频率,中国新闻界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传媒品牌之一,七十多年来始终肩负着传递国家大政方针、引导舆论、关照民生的媒体责任。中国之声凭借“版块+轮盘”的节目架构开创媒体先河,追求“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话语权”的新闻传播速度和及时“解读、点评、追问”的新闻思想高度。强力塑造“以责任,赢信任,中国之声,责任至上”的媒体形象,做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中国国家新闻广播。拥有《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新闻纵横》、《新闻晚高峰》、《央广新闻》、《小喇叭》等品牌栏目。中国之声新闻节目骨架,贯穿全天10小时播出。轮盘框架,最新资讯随时插播,事件报道彰显优势。高品质新闻结合现场连线、专家解读、热点评论等递进式呈现新闻全貌。广泛涵盖各层次收听群体,带来持续性、多时段的黄金广告资源。广告设置科学精准,与新闻节目贴合度高,81%听众收听广告不转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之声

完全是美声唱法的歌曲有哪些?要中国的

有《你是这样的人》、《我像雪花天上来》、《又见西柏坡》、《松花江上》、《生命的星》等等1、《你是这样的人》《你是这样的人》是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一百周年而拍摄的大型电视专题艺术片《百年恩来》而创作的主题曲,由刘欢演唱,宋小明作词,三宝作曲。这首歌磅礴大气,深沉凝重,在今天也已经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了。2、《我像雪花天上来》《我像雪花天上来》由戴玉强原唱歌曲,由晓光作词,徐沛东作曲。词作家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把自己和雪花、秋叶融为一体,表达对爱情纯真炽热的渴望与追求。后歌曲意蕴随时代变迁,尤其被改编为合唱版本后,歌曲意境由对爱情的追求延展为对个人纯洁信仰的坚持,对祖国深挚之爱的婉转倾诉。3、《又见西柏坡》《又见西柏坡》是戴玉强演唱的歌曲,由田地作词,姚峰和张全复作曲,是戴玉强的发布的专辑《喀什葛尔女郎》中的一首新歌曲。4、《松花江上》《松花江上》是男高音施鸿鄂的代表作品,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由张寒晖作于1936年。建国后由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施鸿鄂演唱的版本广为流传,也是最经典的一个版本。特别是施鸿鄂演唱更是感人肺腑,有极强的感染力。5、《生命的星》《生命的星》是施鸿鄂演唱的歌曲,1982年发行。是作曲家谷建芬创作的一首经典艺术歌曲,《生命的星》是献给中年人的一首激情洋溢,内容深刻的歌曲,它也是浓缩了施鸿鄂一生的绝唱。许多同龄人听他演唱的这首歌都能从中找寻到自己的共鸣之处,因此,这也是施鸿鄂在演唱处理时用情致诚、感悟致深的艺术结晶。参考资料:美声唱法 百度百科

美声唱法来源于哪个国家?

美声唱法起源于十七、十八世纪的意大利。
文艺复兴是十四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在欧洲一些国家先后发生的文化和思想革命运动,它要求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歌颂爱情,肯定现世生活。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新兴资产阶级特别需要新的音乐来丰富它的精神生活,在帕莱斯特理那(Ciovanni Pietiuig Palestrina,1525—1594)和拉索(Qiando di Lasso,1532—1594)已将多声部复调合唱发展到高峰顶点的情况下,许多意大利作曲家想寻求新的创作天地,以发挥他们的才智。他们认为在一首歌曲中同时存在多条独立旋律的进行,不同声部同时唱出不同歌词对表达词义和情感都是一种干扰,于是提出了“向对位法宣战”,恢复古希腊单声歌曲的主张,以利于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于是卡奇尼(Giulio Caccini,1546—1618)出版了题名为“新乐曲”的独唱歌曲集,附上通奏低音伴奏。为恢复早已被遗忘的古希腊悲剧,艺术家们探索试验、在实践中却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歌剧。作曲家佩里(Jacopo Peri,1561—1633)和诗人里努奇尼创造了歌剧《达芙尼》,1597年在宫廷里作非正式演出(乐谱现已失传),1600年他们又写出了《优丽狄茜》(Euridice),并作公开演出,于是1600年便成为歌剧诞生之年。





为了使宣叙调的演唱能取得像古希腊人在广场上朗诵悲剧台词那样响亮的效果,就得有充分的呼吸支持,清楚的咬字和洪亮又能传远的声音,为了改进演唱的方法,就产生了“美声”(bel canto)唱法,可以这样说:美声“是早期歌剧的产物”。


上一篇:投放1万吨冻猪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