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早筛
早筛肺癌胸部X线片意义不大?如何才能及早发现肺癌?
为什么胸片不能发现早期肺癌?现在很多单位,每年都会组织一次体检,其中一次就是拍胸片,那为什么发现肺癌是中晚期呢?体检中的X线胸片检查对早期肺癌的漏诊率较高。这主要是因为,在原位胸片上,约43%的肺区域与心脏、纵隔、膈和其他组织重叠,一些早期肺癌难以检测。胸片也缺乏密度对比,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较低。此外,即使胸片发现肿块,也无法明确其准确位置、性质和分期。低剂量螺旋CT很难检测,因为患者在早期没有感觉到症状。将可怕的肺癌扼杀在萌芽状态的最可靠方法是使用低剂量螺旋CT,因为螺旋CT分辨率高,还可以发现小于2mm的结节,低剂量螺旋CT的扫描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CT,对人体影响较小。那么,癌症的早期筛查究竟是什么呢?所谓癌症早期筛查,是指从大量看起来健康、尚未出现症状的目标人群中筛选出极少数肿瘤高危人群的快速简单方法,可以早期发现肿瘤,降低患病风险。特别是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癌症发病率高、发展周期长的人群,需要做癌症早期筛查。早期癌症筛查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大大提高生存率。大家都知道,发现许多癌症处于晚期,并且通常已经扩散或转移,此时,治疗不仅困难,治疗成本高,治疗后预后也不太好。但是,如果癌症能够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它通常花费更少的钱,而且很容易治愈。主要借助多种成像技术,对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形成清晰的图像,进而判断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确定是否存在癌变。例如,超声波、乳房X光摄影等技术用于乳腺癌筛查,但这种技术不利于致密乳房、胸壁附近肿块的显示,第二是放射性损伤,做得太频繁可能导致癌症本身。例如,用于肺癌筛查的低剂量螺旋CT和常规胸部X光只能在肿瘤达到一定体积时才能检测到,且滞后时间大,难以检测早期癌变。
什么是癌症早筛?
一般人认为,癌症早筛就是抽几毫升血,就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来预测你有没有癌症,其实癌症早筛是非常复杂又极具争议的技术项目,癌症早筛是多样化的检查技术手段,用在癌症早期或癌前病变的早期检测和预警。不仅仅有液体学方面的易感基因检测(液体活检,CTC技术、外秘体检测等),还更要有病理学领域的细胞学筛查(如宫颈癌TCT检测,已经不再常用的食管拉网脱落细胞学检查等),更不能忽视影像方面的早期检查,如肺癌低辐射剂量螺旋CT筛查、乳腺癌B超及钼靶筛查,消化道内镜检查与镜下荧光染色及活检等,而且,有些癌症病种,光靠单一检查技术手段,还难以筛查出来。 哪些癌症病种适合早期筛查呢? 第一类 遗传性强的癌症病种 · 遗传性甲状腺癌(家族性甲状腺非髓样癌) · 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 遗传性胃癌(遗传弥漫型胃癌) · 遗传性乳腺癌 第二类 与微生物反复感染而促进癌变的癌症病种 · 宫颈癌(HPV病毒) · 鼻咽癌(EB 病毒) · 肝癌(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乙型、丙型等) · 胃癌(幽门螺旋杆菌Hp) 癌症筛查的检查项目都有哪些? 1、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是体检中查出早期癌症的重要手段,检测血液中各种肿瘤标志物指标是否升高,则可发现、鉴别各种恶性肿瘤。如:甲胎蛋白AFP可查原发性肝细胞癌、生殖腺胚胎性肿瘤。 2、妇科体检中巴氏涂片 采用巴氏染色的方法,可检测早期宫颈癌,检出率约60%~70%。 3、B超 利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可清晰地发现全身大多数器官是否有肿块及病变。 4、X线胸片 X线穿过人体后,因器官、组织密度不同呈现影像,由此可直接显示肺部肿瘤,也可通过肺气肿、阻塞性肺炎、胸水等间接性改变寻找胸部肿瘤。 5、肛门直肠指检 大致可以确定距肛缘7厘米~10厘米的肛门、直肠有无病变和病变的性质。 6、胃镜和肠镜 直接用肉眼观察胃、肠黏膜的色泽、血管纹理、腺体开口形态,来识别有无病变,对可疑病灶可做活检确诊。 7、PET-CT诊断 PET-CT将PET与CT完美融为一体,由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而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体状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 8、肿瘤标志物筛查 例如:检安舒定.单羟酚物质是肿瘤标志物中一种,单羟酚的偏高符合肿瘤筛查的参数,肿瘤标志物筛查一般属于广谱手段,需配合身体具体情况和症状进行,有一定的概率性。 早期癌症能够被检查出来的时间机会通常只有1-2年,因此,在正确的指导下,定期接受筛查才是最有意义的。报道显示,近30年来,日本癌症死亡率下降了27%,是因为他们有80%的癌症在早初期就被检查了出来。癌症问题不容忽视,及时有效的癌症筛查可以挽救你的生命,想要得到有效的筛查,找到专业的机构和专业的方式也是尤为重要的,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癌症早筛的问题,或想要做癌症筛查的,欢迎咨询多睦健康,多睦健康给您提供放心安心的专业赴日癌症早筛服务。
李为民:早筛肺癌胸部X线片意义不大,肺癌前期会有何症状?
在我们国家,肺癌已经是所有癌症之首,不管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是排在第1名的。根据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可以看到肺癌死亡的人数,占到了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20%多。就相当于有4个人因为癌症死亡,那么其中就有一个是肺癌患者。肺癌在早期的时候是症状不明显的,如果想要发现潜在或者隐匿的一些疾病,那么就要定期的去筛查,这是非常重要的。而四川华西医院的院长李卫民就提出了,低剂量的螺旋CT是可以发现早期肺癌的。而且对于肺癌死亡率会有所降低,这也是筛查肺癌的最主要手段。但是胸部X片是没有办法的去筛查早期肺癌的,因为如果结节的密度比较低,甚至小于一厘米,那么就很难去发现。而且在一些特殊部位的结节,胸部X片也是查不到的。所以如果想要筛查早期肺癌,那么做胸部X片意义是不大的。在肺癌前期的话也是会有一些症状的,比如说眼睛会变得有些浮肿,而且眼睑也会下垂,这都是肺癌的早期信号。也就是说肺部的癌组织会压迫到面部或者眼部的神经,这样就会造成眼睛浮肿,像熊猫眼一样。如果癌细胞在转移侵犯到了淋巴结,或者是对于上腔静脉进行压迫,就会导致面部、脖子或者上肢就会出现肿胀的情况。而且早期肺癌很少会发生发热,但是如果有其他情况就会有发热的症状。如果肺癌细胞转到了脑部就会头痛,所以很多患者都以为是高血压或者颈椎病,就没有对这方面引起很大的重视。还有如果发现会有刺激性的咳嗽,而且带有金属音,痰中还会带一些血丝。长期还治疗不好,并且不是炎症或者肺结核,那么就怀疑可能是肺癌。
癌症早筛,别走弯路
受访专家:四川省肿瘤医院 健康 管理肿瘤筛查中心主任 程幼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科前列腺疾病组组长 王建文
54岁的张先生常年吸烟且咳嗽、咯痰,他每年都参加单位安排的体检,胸片上没任何问题,于是就没太在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查了一次CT,发现右上肺有个0.9毫米、形状不规则的结节,诊断为早期肺腺癌。张先生很纳闷,为啥每年体检都没能发现癌。
四川省肿瘤医院 健康 管理肿瘤筛查中心主任程幼夫介绍,普通的体检都是常规项目,只能初步确定受检者的身体 健康 状况,对一些常见的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筛查比较有用,却无法准确、有效地诊查出早期癌症。尤其是以下一些检查方式,很多患者以为能及时查出癌,但其实效果并不好,最终延误诊治,大家应有所了解,避免走弯路。
错误一:用CT早筛乳腺癌。胸部CT用于乳腺癌检测时,存在灵敏度不高、乳腺特异性不强的劣势,通常不作为乳腺癌筛查的手段。相较而言,超声对肿块较敏感,是检查乳腺的常用方法;若结合对钙化较敏感的乳腺钼靶检测,可有效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率。此外,核磁共振在软组织检测方面要明显好于CT,可用于进一步筛查乳腺癌。程幼夫建议,30岁以后,应每1~2年进行一次超声检查;如果有乳腺不典型增生、既往其他癌变以及乳腺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20岁起就要进入筛查程序;40岁以后每年可做一次钼靶筛查,必要时做核磁共振。
错误二:拍胸片早筛肺癌。拍X光片只能获得一个平面的影像,分辨率不够高,很难发现直径小于1厘米的结节。由胸片检查筛出来的肺癌,临床上通常已经到晚期了,其早筛意义不大。程幼夫介绍,CT通过重建,可以形成一个三维的立体清晰影像,是一种更精确、有效的肺癌早筛方式,低剂量螺旋CT甚至可以发现毫米级别的肺部结节。4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应至少每2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肺癌高危人群如经常吸烟(包括香烟、油烟、煤烟)或二手烟、有肺癌家族史、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的人等,最好每年做一次。
错误三:用化验指标早筛胃癌。程幼夫表示,胃镜检查和胃组织病理学活检是目前筛查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的“金标准”,可以在肉眼下分辨是否发生胃黏膜改变、息肉或其他新生物。至于体检中常见的实验室化验指标如幽门螺杆菌检测,只是对高危人群进行初筛的一种方式,并不能确诊胃癌。建议年龄大于45岁,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有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嗜酒、喜食高盐或腌制饮食,以及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的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普通人可每年查一次血清癌胚抗原或血清胃癌相关抗原,每2~3年做一次胃镜。
错误四:筛查早期前列腺癌只做超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科前列腺疾病组组长、主任医师王建文表示,前列腺癌是一种进展极其缓慢的癌症,通常发生在前列腺外周带,且会产生低回声的结节。因此,经直肠的超声检测确实是筛查前列腺癌的一种常用手段,但并不能作为检出前列腺癌的首要依据。目前,被广泛用来早筛前列腺癌的方法为PSA(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测,结合直肠指检可以有效提高检出率。一般情况下,50岁以上男性需至少每年做一次PSA检测;有前列腺癌家族史、慢性炎症史的男性则应从45岁开始,每3~6个月做一次前列腺癌筛查。
错误五:迷信基因检测。程幼夫提醒,如果发现某些机构的体检表中有“一滴血查出几十种癌”或“基因测序”的项目,大家一定要警惕。基因检测本质上是通过分析遗传物质确定一个人的患癌易感性,并不能“确诊”,患癌与否还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环境有很大关系。尤其现在很多机构对易感基因的检测技术还不成熟,容易得出错误结果,给患者带来恐慌,因此需要慎重对待。
上一篇:如家床单大片尿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