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批发网 > 知识库 >

外国网友评论中国阅兵

来源:运动鞋批发网时间:2024-05-29 20:09:30编辑:运动君

美国人阅兵吗?

对于超级大国美国来说,不仅在独立日和主要国家节日不举办阅兵式,go-vern-ment也很少出面组织群众性庆祝活动。对此,不但一般民众不甚了解,就是长期在美国生活的外国人,也往往感到非常不解。那么,美国为何不愿意在独立日等重大场合搞阅兵式呢?这既不是因为没钱,也不是因为没闲,更不是不爱国。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美国对军人在国内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持有高度戒心。美国作为一个在新大陆建立起来的国家,特别强调人democracy权等democracy原则,虽然高度重视军队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作用,拥有当今世界最强大军队,但同时又注意限制军队在国内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一般而言,经常搞大阅兵的国家,军队对国家决策都有特殊的影响力,这与美国的立国基础和历史文化传统具有明显差异,美国不希望因在国内搞大型阅兵式而影响其democracy形象。

第二,美国更愿意通过实战来显示实力。美国是一个依赖实力和信奉实力的国家,美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依靠实力的扩张史。美国从当初偏居一隅的殖民地,经过 200多年的发展壮大,成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是与其200多次的海外用兵有着直接的关系。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对外用兵30多次,其频率远高于冷战时期,大规模的就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通过这些战争,美国不但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而且将美国超强军事实力直接展现在世人面前,也就使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不胫而走。美国认为这比漂亮、气派的阅兵式场面更让人信服美军实力。

第三,美国人表达爱国主义的方式与他国有所不同。一项调查显示,在西方democracy国家中,美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最强烈。在2001年“9·11”事件前,90%的美国人声称更愿意成为美国的公民,而不是其他国家的一员。“9·11”事件后,这一数字又上升为97%。而其他西方国家,包括法国、意大利、丹麦、英国和荷兰,只有不到一半人对他们的国籍“非常自豪”。这是美国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结果。美国特别注重利用各种节日庆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美国主要的爱国节日有:阵亡将士纪念日、美国独立纪念日、国旗制定纪念日等。每逢节日、庆典或集会,普普通通的美国人在自己家的窗子上、大门上包括汽车上都会悬挂国旗。在国家庆典里,人人都背诵:“我爱这个国家,保卫这个国家”的誓词;在国旗纪念日里,人人都背诵忠于国旗的誓言。因此,美国的节日庆典,不仅是家人欢聚的时刻,也是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的重要时机。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表达方式有其独特之处。比如5月28日,在“阵亡将士纪念日”前一天,数十万美国老兵骑着摩托车在华盛顿举行了名为“雷霆万钧”的大page~ant,纪念那些在二战中阵亡的美国军人,告诫人们不要忘记那些为国家献身的美国军人。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为什么不阅兵式

可能是因为历史的原因,或者是觉得没有必要,所以才没有阅兵仪式的。阅兵就是一个国家对于部队一年训练的检阅,也是向世界其他国家展示自己的军事力量,这样能够让本国在国际上更加有话语权,这种阅兵仪式都会在一些重大节日举行。而中国的阅兵仪式更是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其实这个问题局座张召中就有做过解释,他表示美国是不喜欢炫耀自己,习惯于对外声称自己实力不强,并不会向其他国家一样喜欢装作很多实力的样子,不过在美国人看来他们的阅兵就是在战场上,毕竟美国大兵们都是在战场上见真章的!一般而言,经常搞大阅兵的国家,军队对国家决策都有特殊的影响力。美国之所以不搞大阅兵,主要是受历史和传统影响。美国历史不长,建国前没有遭受过大规模战争侵略。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后,美国并没有形成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每个州都是独立自治的。也就是说,美国在建国之时,没有阅兵式,只有庆祝。主要特点:在二十世纪我们都知道最大的两次世界大战,给很多国家带来了很大灾难,可美国基本上是平安无事,没有受到战火纷扰。战后,这些被侵略的国家之后就纷纷举行了阅兵仪式,一来可以鼓舞国民士气,二来也可向其他国家展现自己的军事实力。但是美国是二战之后崛起的国家,显然就不需要这样做。同时,美国是一个依赖实力和信奉实力的国家,美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依靠实力的扩张史。美国从当初的殖民地发展到现在的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与其在海外有200多次的派兵有莫大关系。二战结束以后,美军兵力就分布在世界各地,同时自己又不断发动新的局部战争,美国本土的驻军数量已经没有多少了,而美国也懒得搞这些大阅兵,他们一直认为强硬的对外军事行动比漂亮、气派的阅兵式场面更让人信服他们的实力。

祖国60周年大庆阅兵式观后感

国庆节阅兵式的观后感
在这秋风送爽的日子,在这喜悦收获的季节,中华大地普天同庆,华夏神洲欢呼雀跃。因为我们即将迎来祖国妈妈的生日! 2009年,中国最受瞩目的大事之一,无疑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
今天,我们怀着赤诚之心观看了影片《2009年中国国庆大阅兵》。这是我们祖国规模最大,兵种最多的一次大阅兵。同时,也是献给中华人民建国60周年最隆重的礼物,是对中华人民最好的祝福。
当国家领导人宣布阅兵式开始时,当炮仗打出齐鸣时:当礼仪队伍布满会场时:当~~~~那一刻,我们的心沸腾了,震动了。那一刻,北京天安门成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那一刻,世界正谛听着中国独有的声音,我们永远也无法忘记在天安门举行的盛世典礼:我们永远也无法忘记祖国是如此的伟大;我们永远也无法忘记中国军队势不可挡的气势;我们永远也无法忘记军魂的足迹。
由陆军,海军,空军组成的三大中国军队在我们面前显的更加的威武,雄伟。陆军,海军,空军的三位军官在队伍的正前面,他们高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手握钢炮,步伐整齐的向主席台走进。看那鲜艳的五星红旗,无不让我们心中激起对烈士的敬仰,对英雄的崇拜,对先烈的敬佩,对英烈的回忆。
各种兵种步伐整齐,口号嘹亮,手握钢炮向主席台走去。他们在阳光的闪烁下变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机械部队整齐而有序的向主席台开去接受检阅。他们配备着我国自主研发的先进武器。空军驾驶着各种不对的军用飞机像鹰一样的在高空自由的翱翔,看着天空,那一刻,完美无暇。
建国60年,中国已经建立了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现代军队,他们拥有良好的素质,高超的技术,先进的装备。他们捍卫着祖国的领土完整,保卫着人民的生命安全,我只想用最平凡的言语对他们的敬仰感激之情。我国军队的强大,标志着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很高的提升。


求建国60大庆阅兵式的观后感800字左右

光阴似箭,日历也穿上了“国庆装”。今天——10月1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盛大的节日,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的喜庆日子。!!!!


此时此刻的天安门前已是人山人海,乐声阵阵。在这喜庆的日子,祖国母亲的儿女把您团团围住,欢庆着,问候着。有解放军战士、学生以及各省和各族的人民,他们都挂着鲜花、红旗。一万多名学生持着红色和黄色的鲜花,组成了四个大字“祖国万岁”。这四个大字的周围是由黄色的鲜花围成的,这红色和黄色不是象征五星红旗吗?……此时的天安门是花的海洋,乐声的海洋,但是吸引我的还是解放军叔叔的阅兵仪式。


“咚——咚——咚”这是解放军前进的脚步声,他们正踏着雄壮的步伐,沿着长安街的天安门广场前进。“咚——咚—— 咚”多么有劲,多么锵锵有力的步伐声啊!这不是普通的脚步声,这是我们国家迈向世界民族之林的声音,是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喜悦之声,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脚步声。是他们,是解放军叔叔在战场上与敌人顽强搏斗,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是解放军叔叔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来保卫祖国的边疆,无私地向自己的岗位奉献自己的青春,就是因为有这一群 “威武之师、文明之市、胜利之师”为祖国做后盾,才有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安定,民族的团结。


就在这个时刻,一群身穿橄榄绿军装的威武之师走了过来。口号声如雷贯耳,有如开闸流出的急水,有如滚滚而来的大潮,有如在荒原上奔腾的骏马。你看,他们的军资是多么标准,步伐均匀,刚劲有力,每一个动作都一致。行进的时候,这千万个人的行动如同一个人,横直有行,行行笔直,就像刀切一样,个个面目庄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向党和国家致敬,向人民致敬。这一举动,无不牵动和震撼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心!


当受阅的三军勇士迈着矫健的步伐,雄赳赳、气昂昂地通过天安门时,国防武器已接踵而来地展现在人民的眼前:新型主战坦克、火炮、核武器以及各种战略导弹。祖国啊,祖国,你让我看到了你50年来的繁荣昌盛和国防力量的日益强大,你的人民从此扬眉吐气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想到这,我全身每个毛孔如吃了人参果,无一处不激动,无一处服帖。如果时间可以停住,真想能够留住那永恒的一瞬间。强大的军队和先进的战斗武器,为祖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安全保障,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天,这只跨世纪的军队在天安门广场向祖国和人民展示了他们的风貌、变化和成就,让人民对这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充满了信心,对祖国的前程也充满了信心。

面队着威严的阵容,雄壮的节奏,整齐、矫健的步伐,闪亮的枪炮,还有青春般的口号,我真想大声喊:“伟大的中华人民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


为什么中国军人两次参加俄罗斯红场阅兵时,都会集体高唱喀秋莎?

中国军人两次参加俄罗斯红场阅兵时,都会集体高唱喀秋莎,这是因为中国和俄罗斯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另外这种做法也是一种超越民族和国家的深情大爱。也能够体现出中国军人对于俄罗斯的一种喜欢与敬畏,这也是表达友谊的一种方式。一、表达敬意以及两国之间的深厚友谊中国军人一共参加过两次俄罗斯的红场阅兵,但是这两次唱歌的时候一次用的是中文,一次用的是俄语,这让俄罗斯的观众为之沸腾,有些人边听边掉眼泪,还有一部分俄罗斯人民跟着中国军人一起合唱,可以看出中国军人的这一做法让俄罗斯观众非常的喜欢。另外这首歌对于俄罗斯来说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为这首歌作于1938年,是二战时苏联的经典歌曲,所以俄罗斯也把这首歌当作自己的经典传唱曲目。二、两个大国之间的友谊让人羡慕中国军人的这一做法真的是体现出了两个大国之间的友谊,因为中国比较庞大,跟很多国家的关系都比较好,像巴基斯坦以及俄罗斯。这两个国家的人民对于中国人民也十分的友好,经常能够看到外国人将中国人民奉为上宾的情形,所以中国人民也为了表达自己对于其他国家的建议,所以才有了这样一幕,不管怎样这样一幕真的是非常让人泪目,同时也让中国人引以为傲。三、结语其实俄罗斯的总统也曾来过几次北京,来见证中国的冬奥会以及阅兵仪式,都可以看出双方国家的总统都是互相尊敬的,也正是因为他们向往和平,所以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的美好。即使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有战争,但是中国依旧还是为乌克兰的一些群众们送去了物资,俄罗斯总统也为乌克兰送去了相应的物资,可以看出这都是大国的风范,另外也希望这场战争能够早日的停止下来。

印度大阅兵,为何奥巴马没憋住噗嗤一声笑了?

阅兵是一个国家庄重的仪式,展示着自己国家的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提高国民的整体的自信心和爱国热情,加强民主自豪感。对于阅兵仪式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在阅兵仪式上展示各种,先进的武器设备,展现军人的风采和风貌用于震慑敌人,威胁对手,使他们心存畏惧,不敢轻举妄动,有很大的正面作用。在人们印象中阅兵仪式是非常庄严和严肃的事情,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完成,而且不能有任何差错。比如我们国家的阅兵仪式,让人民看了热血沸腾,感动流泪,也向世界展示中国军人的良好形象,正义之师,文明之师无法战胜的钢铁长城,展示中国的阅兵和军人风彩,也让外国人,深深敬佩,让敌人敬畏。是一种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国情不同,对阅兵的看法和做法就不一样,印度阅兵,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不仅中国人笑,而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忍不住笑了,他们的阅兵,充满轻松和搞笑。他们利用摩托车,三轮车展开各种杂要运动,军人衣服也是五颜六色,在阅兵仪式上,各种耍车技,军人们在摩托车上摆上各种造型,各出各种夸张表演,人们越高兴,他表演的越起劲,充满欢乐和轻松的气氛。人们忘记了这是一个阅兵仪式,还以为是一个大型杂耍队伍,美国总统奥巴马到印度访问,看到如此搞笑好玩的阅兵仪式,也忍不住哈哈大笑。世界上最奇葩的阅兵仪式,除了印度,没有第二个国家。

春节习俗

[编辑本段]春节 :
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原始社会有“腊祭”的仪式:秋收以后人们都要祭祖一番,酬谢神灵的保佑、祖先的荫庇,祈求来年再获丰收。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风俗。尧舜时候起,人们就开始过春节了。
春节的时间在岁首,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古时候,岁首的时间不一样。夏朝的岁首是农历正月初一,商朝是农历十二月初一,周朝是农历十一月初一,秦是农历十月初一,汉武帝时重新把岁首定在农历正月初一,同时采用“太初历”,规定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俗称“新年”。
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说文解字》中对“旦”字的解释为“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为它分别表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正月的第一个早晨,所以称“元旦”和“正旦”。
除上述称谓外,春节还称“开年”、“开岁”、“芳岁”、“华岁”等,在诸多称谓中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规定采用阳历纪年,并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这样春节就成了正月初一的称呼。其实,春节这个名称古已有之,是专指立春而言的。自从民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作春节以后,就不再把立春叫春节了。
[编辑本段]老北京春节如何吃 :
北京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首先进入节日的食品是“祭灶”用的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儿,在生活不太富裕的时代,这是极好的美食。而且,家中有了糖瓜和关东糖,预示着春节已经不远了。当然,“灶王爷”不食人间烟火,这种希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贿赂”,自然成为孩子们的口中之物。
老北京人,特别讲究“过年”,于是便有了:“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民谣。民谣中列举的腊八粥、炸豆腐、炖羊肉等等,都是春节老北京的美食。在今天,这些都是家常便饭,但在五六十年代只能在过年时方可大饱口福。
春节时仅有以上几种食物,当然不算是丰富,像古代祭神祭祖用的糕点———蜜供、萨其马等,不仅是北京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食品,亦是北京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一些小康的北京人,昔日还有除夕夜食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则与“吉庆有余”的吉祥话相联,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至于除夕之夜的饺子,其中的素馅饺子要用来敬神,大家吃的则是肉馅的;生活不富裕的人家,则以肉、菜混合为馅。即便最穷的人家,过年时吃饺子的“程序”是不会少的。在饺子、年糕这些众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还要打“豆儿酱”———一种由肉皮、豆腐干、黄豆、青豆、水芥等等做成的凉菜,色如琥珀,类似于“肉冻儿”。此外还有“芥末墩儿”,这是用来佐酒和开胃的凉菜。节日中人们食用油腻食品多,易于“生火”、“生痰”,这些凉菜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当各式荤素大菜已备齐时,北京人还备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是今日之什锦果脯。当年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今天那些以祭祖祭神为名的供品和传统食品,几乎全保留下来了,只是不那么引人注目。至于如今的春节,餐桌只能用“丰盛”一词所概括了,什么川鲁大菜、生猛海鲜,都会出现在寻常百姓的除夕餐桌上。讲“新派”的人家还会到大饭馆里去“撮一顿”来喜迎新春呢!
[编辑本段]腊八吃腊八粥 :
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家家户户最重要的事儿当然是熬腊八粥。关于腊八粥的起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为了祭祀神农,有的说是为了纪念岳飞,有的说是从朱元璋那儿传下来的。但流传最广的,要算是纪念佛祖的说法。
根据佛教《普曜经》记载,释迦牟尼逃出王宫到迦嗜山当了和尚以后,学习经典,在深山之中苦度了整整六年。他在学满毕业的时候,正是中国的腊月初八日,也就是一般的佛教徒所称的“释迦牟尼得道日”。又根据《因果经》记载,释迦牟尼因六年苦行,无暇顾及个人衣食,每天只吃一些麻麦,常年不得温饱。在他学习期满毕业的时候,已经是褴衣烂履,瘦骨嶙峋。他疲惫不堪地走下迦嘟山,坐在尼连河畔,向村人乞讨。村中牧牛女子,用钵孟接济牛奶,煮熟以后送给释迦牟尼食用,使释迦牟尼的身体很快恢复健康。佛教兴盛以后,为了纪念这件事情,就规定这个日子为古印度人民“斋僧”和救济穷人而施舍饮食的日子。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腊月初八施舍这件事逐渐变成了熬煮“腊八粥” 的习俗。明代陈耀文所著《天中记》中说:“宋时东京十二月初八日,都城诸大寺,送七宝五味粥。”这里所说的“七宝五味粥”指的就是“腊八粥”。我国一些佛教寺庙里熬煮“腊八粥”,就是纪念尼连河畔牧牛女子救济释迦牟尼的故事。
老百姓除了熬腊八粥供奉佛祖外,还把它当作亲友邻居间互相馈赠的礼物。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粥的用料很多,一般是用芸豆、豌豆、小豆、豇豆、绿豆、小米、大米、高粱米等豆米掺在一块儿,加上小枣、栗子之类的干果熬成的,喝的时候,再加上红糖、白糖、玫瑰、木樨等调料。讲究的,则用糯米、薏仁米、菱角米、鸡头米、莲子肉混在一块儿熬成粥,再铺上密饯果脯、荔枝肉、桂元肉、松子、桃仁、青丝、红丝,还要摆出花样儿图案,真是又好看又好吃。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除了熬腊八粥之外,民间还有泡腊八蒜的习俗。也是在腊月初八这一天,把剥好的蒜瓣儿装进坛子,加满醋,封上口儿,我个暖和地儿放着,直到除夕晚上吃大年饺子的时候,才打开来享用。泡好的蒜瓣儿颜色碧绿,像翡翠一样,吃起来酸不唧儿的,稍有点儿辣,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儿。
传说“腊八不喝粥,明年会更穷”。在清代的时候,宫里边喝的腊八粥是雍和宫的喇嘛熬好了以后进贡的。
“送信儿的腊八粥”,是流传很广的民谣:过了腊八,债主就该上门付债了。而一般到了腊月三十,就没人追债了。
[编辑本段]二十三日祭灶王 :
每逢农历腊月二十三,旧北京家家祭灶。北京俗曲《门神灶》中唱道:“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一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黑土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当家的过来忙祝赞,赞祝那灶王爷降了吉祥。”这首俗曲描写了旧北京当时家家祭灶时的排场和真实情景。
我国商朝已有灶神之说。《庄子·达生》篇中有“灶有害”的记载。司马彪注解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淮南子·记论训》说:“炎帝作火。死而为灶。”高诱注曰:“炎帝、神农,以火德于天下,死祭祖于灶神。”当时祭祖灶神,属纪念性质。据说灶君在家家户户了解人间善恶。故联曰:“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灶君何时回宫?大概是春节之前吧。就是在新的一年里,要保佑这个家庭吉祥如意,岁岁平安。这是一种良好的祝愿。
灶君,也是火神。火神的名字叫祝融,或叫回禄。祝融传说中的祝融,以火施化,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一视为帝兽时火官,后人尊为火神。火神本是为人类造福的,也成了火灾的代名词。老北京人祭灶君、祭火神,因为自古以来,在春节前后天气干燥是多火灾的时候。慎火是十分必要的。
古时腊月二十三日,宫庭用黄羊祭灶,这种祭灶礼仪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民间祭灶则用糖瓜、关东糖、糖饼等供品,以祭灶君;用清水草料祀灶君之马。相传灶王每到腊月二十三日,骑马上天向玉皇大帝票报人家善恶。家家户户于二十三日更尽时,在院内立杆,悬挂天灯,由男主人跪拜,祝以隐恶扬善之词,严禁妇女主祭,妇女只能在内室扫除炉灶。祭完之后,将灶君神像揭下,与纸元宝等一并焚烧。每逢此日,鞭炮极多,俗称过小年。
北京谚话有:“送信儿的腊八粥,要命的关东糖,救命的煮饽饽”之说,意思是腊八传来春节即将到来的信息,一到年关债主逼债,而二十三日是逼债最紧要的时候,所以是要命的关东糖,到除夕午夜吃饺子,一般债主按规矩就不来了。
一些穷苦之家,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买关东糖祭灶,因此,旧京民间有歌留传说“‘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柱香,今年小子混得穷,明年再吃关东糖。”
从前北京有许多灶王庙,家家户户供灶王爷。除少数民族外,汉族人差不多都有祭灶王的风俗。
灶神为民间灶头供奉之神,也称灶君、灶王、灶王爷。原始人为了表示对火的发明者的感激,每年夏天祭祖他,夏天象征火,灶也代表火。我国北方有腊月二十三日用糖果祭灶之俗。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五,扫尘土”。扫尘土不仅有益于环境卫生,还有益于防火,因为把一些可燃性垃圾彻底清除了,就清除了一个起火因素。
[编辑本段]腊月二十四扫房 :
唐代,“扫年”之风盛行。据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经历代相传,形成了春节前扫房的习俗。即便是人少而又贫困的人家也要扫房。这不仅是一种迎接诸神下界的准备,而且也是一种扫除秽气、晦气、穷气的重要举动。
老北京的重谣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其实民间并不在腊月二十四日扫房,而是在腊月十五日以后,二十三日祭灶以前,从皇历上择个“宜扫舍”的吉日就开始扫房,说是“不能让老灶王爷顶着土上天”。
扫房确是一件相当麻烦但又不能不搞的事。大户人家主人指挥仆人们去干;一般住户则全家老少一齐动手,将室内家具陈设一律搬到庭院,擦拭干净,尤其是上边的铜活一定要打亮。对于室内主要是扫除墙角顶棚上的塔灰、蛛网,撕掉墙壁上的旧年画,待进行粉刷或裱糊后,再贴上新年画;撕掉玻璃窗上的旧窗花,擦净后待除夕时贴上新窗花;尤其是佛堂、祠堂更要精心整理打扫,诸如香炉、蜡扦、花筒、海灯碗、供碗等祭器都必须擦亮,佛前旧联对,挂钱等物,一律揭掉焚化。
一般家庭只搞半天或一天,房屋较多的住户则分屋分院地搞三天至五天不等。
扫房以后,人们还要“择吉”到澡堂或在家里沫浴洗澡,剃头理发,表示除旧迎新。
扫房以后,全家即开始筹办年货,请香蜡纸码、供品,写对联、剪窗花、买挂钱、年画、鞭炮……准备过年了。
[编辑本段]腊月三十守岁 :
农历腊月三十为一年的除夕。如果小年,除夕则在腊月二十九。老百姓管这一天叫“年三十”。在所有的节日里,“年三十”要算是老北京最忙活也是最乐呵的一天了。
先是要贴春联。家家户户的街门、屋门两边都要贴上用红纸写成的春联,门楣上还要贴横批。春联内容大多是增福、增寿、招财、进宝什么的,反正都是吉祥话。其次是贴门神。老北京的门神用的是唐朝的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二位,一个白脸儿,一个黑脸儿,一左一右威风凛凛。据说,驱邪捉妖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有的住户还要贴挂千。挂千也叫挂钱,用红纸或彩纸剪成,贴在门窗上,据说可以避穷神。
过去,老北京大多数人家常年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下,是一定要上供的。供品五花八门,有油炸的面食、月饼点心、苹果柑桔、什锦果脯、黄白年糕、饺子馒头,真是应有尽有。除了供品之外,供桌上还摆着香炉、蜡扦等供器,供桌前边的地面上摆着蒲团,行礼跪拜的时候用。
据说,年三十晚上到初一大清早,诸神要下界来考察人间的善恶,这些神里面有财神、土地爷诸位。腊月二十三“上天言好事”的灶王爷也在此时回到人间,继续做他的“一家之主”。这时候,人们都要恭恭敬敬,谨慎行事,还要烧香磕头,请诸位神仙在新的一年里多多关照。
年三十晚上,是老北京人最有滋味的一段时光。先是全家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享用一年中最为丰盛的吃食。菜肴中大多是炖鱼、炖肉、炖鸡、丸子、扣肉之类的肉食,也有清新爽口的凉菜,比如,用蔓菁、大红袍罗卜做成的辣菜,还有糖辣白菜、芥茉墩儿什么的。主食则以饺子为主,一般是用羊肉白菜或猪肉韭菜做馅儿。吃饺子时,决忘不了拿“腊八醋”当调料。
年三十晚上这顿饭,人要齐,席间还要多说吉祥话儿,预示以后的日子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按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大家要痛痛快快地玩他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对岁数大的人来说,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借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为了守岁,年三十夜里要有些娱乐活动。老人多凑在一起打打麻将,妇女们则喜欢盘腿儿坐在炕上打纸牌,小孩子们最欢势,提着灯笼绕世界跑,在院子里或大街上放爆竹。
一到午夜十二点,就要举行接神仪式了。接神仪式严肃而庄重,至于人们心里在想什么,是不是所有的人对诸神都打心眼儿里信服,可就不得而知了。接神仪式结束,全家要进行团拜。长辈接受小辈的跪拜,并要给一些压岁钱。然后,全家要聚在一起,吃一顿素馅儿接神饺子。到此为止,除夕才算过完了。


上一篇:卡斯特罗去世享年90岁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