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批发网 > 知识库 >

四家车企申请破产

来源:运动鞋批发网时间:2024-05-30 08:08:32编辑:运动君

行业寒冬,别的电动车企都是融资困难,为什么小鹏汽车能获得C轮融资?

在造车新势力层出不穷的当下,很大程度上,融资能力和资源协同能力被视为新造车者能否从第一轮淘汰赛中胜出的关键指标。11月13日,小鹏汽车官方宣布已成功签署C轮融资,总金额为4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小鹏汽车C轮的投资者中,小米集团第一次以公司名义投资一家新造车企业。小鹏汽车融资历史值得注意的是,在融资以及交付不及预期的同时,小鹏汽车也正在面临来自市场的压力。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后,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降温”。在此背景下,造车新势力的发展更为艰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少新势力车企已经出现了问题。蔚来汽车二季度财报显示,二季度15.08亿元的营收比一季度的16.31亿减少了7.5%,32.85亿的净亏损却同比增加83%。在面临亏损的同时,今年蔚来汽车也多次传出裁员的消息。不仅是蔚来汽车,因为资金的问题,新势力车企拜腾首款新车迟迟不能到位,交付时间也一再推迟。不仅是新势力之间的竞争加剧,进入2019年,合资车企推出新能源产品的节奏就开始大幅加快,从近日上汽大众ID.车家族的高调亮相,到奔驰EQCD的正式上市,就不难看出传统合资车企已开始全面进军电气化。此外,按照各大传统车企的计划,从明年开始到2022年,都将会是其新能源产品的爆发期。而与此同时,造车新势力的“宿敌”特斯拉也一路高歌猛进。仅仅几个月的时间,特斯拉上海工厂就建设落成,同时很快将进入投产阶段。虽然C轮融资已经到位,但依旧与小鹏汽车的预期有一定差距。据了解,在C轮融资之前,小鹏汽车已累计融资140亿元。小鹏汽车在今年上海车展期间表示,2019年融资目标是在年底前,使用股权与债权等各种形式完成300亿元的融资。在此次28亿元C轮融资完成之后,小鹏汽车的融资总额达到168亿元。虽有数亿元贷款加持,但相比300亿元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网传四大车企年底即将破产,这个消息可信吗?

由于行业的衰退,全国汽车市场也进入了库存增量增长阶段,因此任何对汽车行业的干扰都会引起轩然大波。事实并非如此。在过去的两天中,有消息称一家汽车公司即将申请破产,或者有四个汽车公司集体进入破产程序,并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并引起了讨论。但是,没有风浪。 “没有理由来。”在汽车行业的背后,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28年来的首次负增长衰退。在这种情况下,四家汽车公司都在苦苦挣扎,目前日子不好过。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力帆共销售传统乘用车2.16万辆,比上年同期减少68.94%。 1- 8月,传统汽车销量为2.16万辆,同比下降68.94%。特别是进入下半年后,力帆基本上处于半停产状态:乘用车的月产量仅为几百辆,产销连年下降。此外,力帆还深深地沉浸在债务需求的漩涡中。根据力帆集团财务报告,力帆集团已连续四年出现净利润亏损,负债率达到70%,总负债额为278.63亿元。另一则公告显示,力帆在过去12个月中未披露的积累涉及诉讼(仲裁),价值人民币14.23亿元。山寨网络的旧红色中泰汽车也达到了其职业生涯的最低水平。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量为6.38万台,实现净利润2.9亿元,比上年减少195.37%。实际上,众泰汽车的危机主要集中在2018年。据财报显示,2018年,中泰汽车实现营业总收入147.60亿元,比上年减少29%;实现营业总收入147.60亿元,比上年减少29%。归母净收益8亿元,比上年下降36.3%。进入2019年后,众泰的表现持续恶化。其2019年半年度报告显示,营业收入50.4亿元,同比下降50.83%;前八个月的累计销量为124,400辆,同比下降32.3%。在起因还不明确的同时,众泰仍纠结于有关保护经销商权利和公司欠薪的负面报道。今年9月,业界还引发了中泰骏马汽车人破产的消息。

“寒冬”覆“寒冬”,车企今年太难了

作者:宋雨婷疫情当前,各大车企接连“转行”,生产口罩、护目镜,甚至自己制造口罩机,上汽通用五菱更是以“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决心感动了一众国人。其实在“应援”医护前线的同时,车企自身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不仅企业销量难提升,整个行业也还没有完成全面复工。仍未完全复工新小企业难存活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月19日,汽车行业复工率约75%。同时,2020年1月部分车企销量“不太好看”,长城汽车销量约8万辆,同比下降28.16%;吉利汽车总销量11.18万辆,同比下降29.4%;上汽集团销量为40万辆,同比下滑34.55%,均超出国内车市场1月同比下滑18.0%的整体水平。其中,上汽集团销量下滑最为显著,其合资板块1月销量12.5万辆,同比下滑30.49%;上汽大众销量11.3万辆,同比下滑40.53%;上汽通用五菱1月销量为7.8万辆,同比下滑51.1%。反观自主板块,销量竟在逆境中有所上升,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1月销量超过了6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提升;而上汽大通1月销量为1.15万辆,同比提升11.42%。其实今年1月份,全国市场受疫情影响较小,能逆境上涨的车企不止上汽一家,一汽集团销量35.3万辆,同比增长18.2%;旗下高端自主品牌红旗销量1.26万辆,同比增长142.7%;解放品牌销售6.18万辆,同比增长56.7%;轿车公司销售约1.7万辆,同比增长48.3%。而长安汽车也在1月销量13.45万辆,同比增长1.8%,出现小幅销量增长。其中,长安系自主品牌在1月份的销量达10.39万辆,并且有4款SUV车型1月销量破万。但大家不要高兴的太早,因为此后的2、3、4月份才是今年车市真正受新冠肺炎影响的重大拐点。2月的开端,各大车企就面临停产危机,直至今日汽车行业仍有约25%未能复工。当前中国汽车产业链的断层已经影响到全球市场,韩国现代等国外工厂陆续宣布部分停产通知。而国内,不仅有不少工厂停产,想买车的消费者也不敢轻易出门,即便车企大多开启“云看车、云购车”通道,效果也远不如从前。疫情影响下,今年上半年车市或将受到不小的冲击。对于很多新、小企业来说,更是很难扛过这么长时间。而大企业,面对可怕的疫情,也已经竭尽所能。出钱出力不喊苦为消费者研制健康车目前,比亚迪、广汽、长安等车企通过转产等方式生产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以保障医疗物资供应,甚至江铃福特、北汽福田、福建奔驰、华晨集团、上汽大通等多家国内车企不计艰辛赶制负压救护车。负压式救护车与日常救护车不同,其不仅有产生负压一个功能,通常车内还会配备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紫外线消毒灯、中心供氧接口等一系列医疗设备。对新冠肺炎来説,负压式救护车可以更好地在移动病人的过程中防病源扩散,防交叉感染,使病患体内携带的病毒不会随着空气流动四处扩散、污染。同时,该车型造价不菲。上汽捐赠的20辆负压式救护车就价值600万,平均30万一辆。不仅如此,更多的企业投入到口罩生产中来,上汽通用五菱在短时间内联动供应商和经销商,快速完成无尘车间的改造和生产线调试,第一批防护口罩已于2月13日生产完成,截止到2月15号,“五菱牌口罩”已生产下线100万只。甚至在全国口罩生产设备紧缺的情况下,上汽通用五菱用了76小时就实现了口罩机的设计与下线生产。当然,这次疫情不仅给了车企“转行”的经验,更让他们关注到了购车用户的日常健康,纷纷研发“健康车”。据了解,吉利汽车将整合全球研发资源,研发国内首个真正以“N95型口罩”为过滤标准的车载空调滤芯,打造吉利独有的G-CLEAN:吉利智能生态健康圈。通过开发行业领先的IAPS智能空气净化系统(Intelligent air purification system),实现对细菌和病毒进入车内的有效阻隔和过滤。长安汽车也声明此后会为用户带来“健康汽车”,今年3月10日,其“PM0.1级”复合抗菌杀毒高效过滤器将迎来量产。相信经过此次疫情,汽车内部的空气健康会成为消费者购车的新标准,至少“甲醛车”事件应该不会轻易发生了。经销商也很难最坏再抗一“寒冬”车企前要面对消费者,后要面对经销商。考虑到疫情期间销量考核难完成这一点,不少企业主动分担经销商压力,决定在此期间不设考核制度,风雨同舟,与经销商共渡难关。据不完全统计,沃尔沃、奥迪、奇瑞捷豹路虎、上汽大众、北京现代、长城汽车、广汽传祺等车企都取消了经销商2月销售考核目标,部分车企还为经销商员工发放相关补贴。其中,长城汽车面向经销商推出“三减三赋”支持政策,对经销商进行考核减负、财务减负、金融减负等措施;发布“零接触”计划,通过线上/线下购车、终端降价等方式,助力旗下经销商稳定销售。广汽传祺则成为首个直接支持资金(总计1100万元)给到特约店进行专项疫情防范,确保安全营业的汽车品牌。希望经销商能在车企的倾力帮助和鼓励下,最大限度的解决困境,甚至找到全新的消费模式,让销量更上一层楼。尽管如此,车企也要做好再抗一年“寒冬”的最坏打算,尽量降低全年销量预期。在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前提下,稳步前行,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两手抓、两不误,为更好的未来打好基础。【END】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网络曝出四家车厂申请破产,车市真的要进入寒冬期了吗?

是的,已经进入了寒冬期。“据媒体公开报道:‘猎豹汽车、众泰汽车、华泰汽车、力帆汽车四家车企年底将进入破产程序,预计涉及上下游汽配供应商产业链合计约500亿元坏账’。”今天上午,猎豹汽车某人士表示,“网传为不实报道,我们正在跟对方交涉,”“猎豹汽车没有破产这回事,从来没有想过要破产,也没有申请过破产;公司目前正在努力地抓生产经营,对于相关图片信息的传出,‘有人在别有用心’。”力帆汽车新闻部人士也表示,相关破产传闻“子虚乌有”。“那个(消息)肯定是不属实的,我们也不知道是哪里传出来的”。众泰汽车今天同样发布了澄清声明,“众泰汽车等四家车企年底就会进入破产程序……”是完全虚假的,众泰汽车已向公安部门报案。对于消息的来源平安银行,其表示,平安银行相关部门及时根据宏观经济情况,及行业、企业经营变化等信息,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存量客户进行风险排查,属于常规风险管理动作。但是,当记者试图通过图片信息联系银行某内部人士时,对方却强调“不应该打这个电话”,随后便直接挂断了电话。虽然三家车企已出面“辟谣”,但是,被“点名”的几家车企目前的困境却是尽人皆知。上个月,一份猎豹汽车的内部文件在网上流传:猎豹汽车高管以及全体员工普遍降薪,最高幅度50%。除此之外,猎豹汽车还陷入停产传闻。去年,猎豹汽车销量接近腰斩为7.76万辆,已处于行业边缘化。而今年上半年更是跌至2.8万辆,旗下车型几乎全线崩盘。猎豹年底会不会破产不好说,但是,这款自称“拥有60余年军工传统和30余年的汽车生产制造经验”的车企,早已失去往日的辉煌。至于众泰汽车,其靠模仿发家而被称为“山寨之王”,但去年以来,这位王者也负面缠身。因产品质量问题遭消费者频频投诉、经销商因巨额亏损拉横幅维权、拖欠员工工资更是家常便饭。最近又有消息称,众泰汽车在广州、上海地区的经销商大量倒闭。汽车,一直是国内第二大支柱产业,在宏观经济中仅次于楼市。但现在,寒冬说来就来了!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继续下降。8月,国内生产汽车199.1万辆,产销量均未达到200万辆。与此同时,汽车销量降幅仍在扩大。其实,汽车行业的滑铁卢,从去年就开始了,去年9月更是创下7年内最大降幅,令人瞠目结舌!中国汽协向商务部紧急求助,要求降低车辆购置税(10%减半),“否则将无法渡过难关!”在汽协的官员看来,购置税10%减半,车价每十万元可以节省四千多,必将刺激车市回暖,但今年的数据无疑是狠狠打脸。原因很简单,很多人缺的,不是那减半的“四千多”,而是剩下的十万!

网传众泰等多家国产汽车品牌申请破产,是空穴来风吗?

今年汽车市场的销量下滑让不少车企倍感压力,为了刺激市场不少车企纷纷以价换量,尤其是不少合资品牌纷纷拉低售价,这也进一步挤压了国产品牌的生存空间。这样的恶劣环境让不少处于三四线阵营的国产汽车品牌更是举步维艰,近期网上爆出一家银行的内部邮件,涉及众泰、力帆、华泰、猎豹汽车多家国产汽车品牌将进入破产程序,意味着国内汽车品牌开始进入行业洗牌和淘汰阶段。国内汽车行业进入洗牌阶段也并非首次被提到,在今年全球汽车产业创新大会上,长安汽车副总裁谭本宏就已经预言,国内将会有一半的中国汽车品牌将被淘汰。我们之前就对国内经营不善的汽车品牌进行过一次盘点,只是没有预料到车企的破产风波会来的这么快。此前国内的海马汽车也因为业绩不佳,出售公司旗下房产,获利上亿元来维持集团资金正常流转。抛售旗下房产来勉强维持生计,一方面体现出海马汽车想要东山再起的决心,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企业发展的力不从心。不过无论通过哪种方式,还能让海马汽车能够勉强的维持正常运转,本次被曝的几家车企可就没那么幸运了。首先我们来看看众泰汽车,其实早在今年8月份,众泰旗下君马汽车就因售后配件供应问题,上百家经销商堵门维权。这一事件基本印证了目前的众泰汽车已经无法保证经销商权益,更别提用户权益了。虽然众泰官方已经辟谣,但是销量就摆在那里,截止到目前为止众泰汽车销量不足十万台,相比于去年销量腰斩,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众泰缺乏核心研发能力,无力生产“国六”发动机,导致7月以后众泰部分地区经销商陷入无车可卖的窘境。相比众泰汽车力帆汽车的处境可能更加困难,据相关报道今年下半年力帆汽车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乘用车月度产量只有几百台,产销量均同比暴跌。力帆汽车也曾在今年中遭遇了大量经销商集体维权,近期还遭遇大量诉讼,众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金融公司起诉力帆索要巨款。而力帆此前曾将SUV车型的生产资质出售给了国内造车新势力的理想智造,可见其财务情况不容乐观。华泰汽车最近也是上了热门,倒不是因为车型产品,而是因为已经破产。近期天津的一家法院对华泰汽车开始了资产清算和调查,华泰旗下绝大部分的股权都已经用于抵押融资,华泰旗下所持有的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份也被冻结,公司的账上只有132239元的存款。曾经风光一时的华泰汽车基本宣告破产。猎豹汽车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早前被曝员工减薪、停工停产,被法院查封银行存款的消息。今天猎豹的高管已经跳出来进行辟谣,同时该位领导也表示猎豹汽车内部确实正在经历着巨大的难关。猎豹汽车作为国内最早一批车企,拥有着近70年历史的老牌企业,今天也陷入到了较大的困境,走入停产停工的艰难时刻。2018年猎豹汽车销量仅为7.76万辆,同比近乎腰斩,2019年上半年累计销量跌至2.8万辆,按照这种趋势,猎豹汽车的破产可能也只是时间问题。从去年下半年一直到今年下半年国内汽车市场的实际表现一直差强人意,这样严苛的行业背景下行业持续“洗牌”将不可避免,不少三四线品牌车企的生存空间将继续遭到挤压。如此残酷的市场背景下,长安副总裁的一半国产汽车品牌消失的预判在我们看来不仅不算激进,反而还略显保守!

四车企破产谣言背后:边缘车企在挣扎

时代周报特约记者 李阳 发自广州 10月9日,平安银行一封内部邮件在网上被曝光,要求对猎豹 汽车 、众泰 汽车 、华泰 汽车 、力帆 汽车 四家车企上下游产业链情况展开内部风险排查,理由是据某媒体报道,上述四家企业年底将进入破产程序,预计涉及上下游汽配供应商产业链合计约500亿元坏账。 在 汽车 新四化的转型风口,中国车市28年来首次进入了负增长的低迷期,所有人都知道 汽车 产业淘汰升级加速,却不知道会以怎样的方式拉开序幕。如今,一则网传的银行内部邮件,捅破了这一层窗户纸。 “四家车企破产”被辟谣 一石激起千层浪,10月10日,“四家车企传闻破产”成为当日业内热议话题,随即,涉事企业迅速出面辟谣。 10月10日,众泰 汽车 方面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该消息为虚假信息,并将对继续散播谣言者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晚些时候,众泰 汽车 官方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目前生产经营一切正常,不存在资不抵债进入破产程序的情况,也无任何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众泰 汽车 (000980)还在公告中专门列出了公司资产情况,截至上半年,公司资产总额为305.31亿元,负债总额为132.41亿元。 力帆股份(601777)同样发布公告称,媒体报道中提及的力帆 汽车 年底将进入破产程序,经核实该情况不属实;截至目前,公司没有破产计划。目前公司负债较高,资金流动性压力较大,根据中国 汽车 行业整体情况,未来发展可能面临挑战,公司也将积极采取多种应对措施降低风险。 猎豹 汽车 销售总部党总支书记兼副总部长田拥军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否认“破产”传闻,表示该报道不实,公司正在跟对方交涉。 田拥军称,猎豹 汽车 “没有破产这回事,从来没有想过要破产,也没有申请过破产”,公司目前正在努力抓生产经营,对于相关图片信息的传出,田拥军称“有人别有用心”。 作为涉事另一方,平安银行回应表示,该行根据宏观经济情况,及行业、企业经营变化等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存量客户进行风险排查,属于常规风险管理动作。 至此,事情真相已然水落石出,四家车企年底破产实属谣言。 谣言背后 四家车企深陷困境 无风不起浪,业内草木皆兵的背后,是中国车市28年来首次进入了负增长的低迷期。作为地方经济的支柱,整车厂还关联上下游众多企业,牵一发而动全身。另一方面,中国车市下行后,上述四家车企确实举步维艰,经营状况十分艰难。 10月9日晚间,曙光股份公告表示,华泰 汽车 持有的曙光股份股权全部被司法冻结,冻结期限为3年。而在此前,华泰 汽车 持有的曙光股份全部股权就多次遭轮候冻结。更让人唏嘘的是,今年9月,据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披露了针对华泰 汽车 集团有限公司的财产调查,这家曾经动辄投资数十亿元的公司,如今账面上仅有13万元银行存款。 力帆 汽车 处境同样艰难。 尤其是进入下半年后,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乘用车月度产量只有几百台,产销量均同比暴跌。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力帆共计销售传统乘用车约2.16万辆,同比下滑68.94%。此外,力帆还深陷债务官司漩涡,据力帆股份公告显示,力帆股份近12个月内未披露的累计发生涉及诉讼(仲裁)金额达到14.23亿元。 处境相似的还有猎豹 汽车 。 作为一家拥有70年 历史 的老牌企业,猎豹 汽车 2018年销量仅为7.76万辆,同比近乎腰斩,2019年上半年累计销量跌至2.8万辆。今年8月,猎豹 汽车 一份内部会议纪要文件显示,鉴于生产经营亏损严重,会议通过薪酬调整、减负降薪等方式,确保求生存渡难关。 曾经的山寨网红众泰 汽车 ,也走到了事业低谷。 今年上半年,销量6.38万辆,净利2.9亿元,同比下滑195.37%。事业不顺的同时,众泰还深陷经销商维权、公司欠薪的负面报道缠绕。今年9月,一则众泰君马 汽车 人去楼空破产倒闭的新闻还引发了业内的热议。 边缘车企何去何从? 事实上,受破产传闻影响的四家车企还只是当前 汽车 行业的缩影,目前面临经营问题的车企远不止上述四家。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60余个自主品牌中,前7月累计销量突破10万辆的仅10个,包括潍柴英致、东风风度、纳智捷、比速、一汽森雅、开瑞等在内的自主品牌,累计销量均不足1万辆。 对于依赖规模盈利的 汽车 产业来说,10万年销量是业内普遍认可的盈亏平衡线。随着 汽车 产业转型升级,强者恒强的市场逻辑将更加鲜明,边缘车企的生存环境只会越来越差。 事实上,已经有企业走在了重组的路上。 国庆节前,一汽夏利与造车新势力博郡 汽车 的合资公司刚宣告落地,一汽夏利以整车相关土地、厂房、设备等资产及负债作价出资5.05亿元,仅换来新合资公司的19.9%股权。 无独有偶,8月16日,江铃集团、长安 汽车 、爱驰 汽车 三方共同举行“江铃集团·长安 汽车 ·爱驰 汽车 合资合作发布仪式”,对外宣布江铃控股混改成立。根据协议内容,爱驰 汽车 将出资10亿元计入江铃控股注册资本,注资完成后,爱驰、江铃、长安分别以50%∶25%∶25%的股比重组江铃控股集团。 寻找接盘侠重组,已成了边缘车企最后的挣扎。 尽管四家车企破产谣言已被澄清,目前也未有一家车企真正走到破产的地步,但时代大浪淘沙, 汽车 野蛮扩张时代终结后,裸泳者终将被淘汰。

国内车企倒闭名单

国内倒闭的车企有纳智捷、华晨中华、力帆汽车。1、纳智捷纳智捷品牌隶属于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相信广大网友对于这款车一定不陌生,该品牌车辆由于燃油经济性极差,以至于常常被调侃为“中石油战略合作伙伴”,并且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其实这个品牌并没有真正了解国内市场,因此纳智捷汽车退市也是必然的结果。2、华晨中华该品牌隶属于华晨集团旗下,是华晨集团继金杯汽车后推出的全新品牌。虽然华晨中华推出的起点非常高,但是公司并没有在造车方面尽心尽力。根据车主反馈,中华汽车的品质并不高,不仅小毛病多,而且售后服务也一言难尽,完全就没有把用户放在第一位。3、力帆汽车年纪稍大一点的车主朋友们应该对力帆较有印象,因为力帆汽车最早是靠生产货车与卡车起家的,但是虽然自主品牌的不断崛起,力帆汽车早已失去了竞争力,于是这个品牌变逐渐消失在了消费者的视野了。车企倒闭的原因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的主要问题是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下,市场营销能力弱,资金流动环境差,用工成本高,各种成本压力大等。这些问题造成了车企接连倒闭的主要原因。经济不景气是车企接连倒闭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我国经济近年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车企的销售额大幅下降,利润率低,很多车企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车企经营不善也是车企接连倒闭的一个主要原因。汽车企业管理不善,经营不当,财务存在问题,欠款累积,很多企业最终不得不倒闭。

华泰也陷入破产危机,国产汽车为何频频出事?

近期,华泰汽车及其实际控制人张秀根因债务交易纠纷被湖南安仁农村商业银行告上法庭,后者请求冻结华泰汽车和张秀根银行存款5000万元或查封相应价值的财产。据悉,华泰汽车各有一期公募债和私募债分别于7月26日和7月29日到期,但至今是否兑付仍旧成谜,因此业内认为湖南安仁农村商业银行此举意在申请财产保全。实际上,华泰汽车的难题远不止于此,曾经风光一时的华泰汽车如今已经内外危机不断,牵手地产商富力集团或成为华泰汽车最后的求生砝码。7月26日,曙光股份发布公告称,经查明公司股东华泰汽车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违规,与此同时表示华泰汽车被上交所通报批评。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华泰汽车并不是一家靠汽车业务盈利的公司,而是一个在资本市场寻利的公司。2018年华泰汽车的实际控制人张秀根的身家从一年前的85.1亿元暴涨到138亿元,而华泰汽车的业绩却没有实现增长。通过在多地设立工厂、与地方政府深度合作,抵押拿地、固定资产反复套现,华泰汽车实现扩张和盈利,但也留下后遗症。从汽车产品上来看,华泰汽车的产品力不足,更迭速度慢,逐渐徘徊在主流市场边缘。虽然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时间早,但并未有较明显的建树。而这也不单单是华泰一家的问题,现在的一些汽车国产企业都有这个问题,如果不进行改革怎么能够谋求好的发展。

凉凉的节奏?华泰汽车逾期负债38.92亿,多起诉讼缠身……

[汽车之家?行业]? 7月17日晚,曙光股份(600303)对外发布《关于大股东股份被司法冻结的公告》,称公司大股东华泰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汽车”)所持有的本公司全部股份被司法轮候冻结。据了解,华泰汽车持有曙光股份1.34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占曙光股份总股本19.77%。本次冻结起始日为2020年7月16日,冻结期限为三年,自转为正式冻结之日起计算。 此前,曙光股份已多次发布关于大股东华泰汽车股权被冻结的公告,而根据这一最新公告,华泰汽车直接负债逾期金额合计约38.92亿元,其中涉及诉讼金额为38.92亿元。华泰汽车正与相关方积极协商解决纠纷事项。 曙光股份表示,华泰汽车正在全力通过引进战投、资产处置变现解决公司流动性,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来缓解各种不利因素,尽快使生产经营步入正轨。 近来,华泰汽车的经营状态并不向好,旗下多款车型停售并遭遇多起诉讼缠身。2019年12月,比克电池将华泰汽车告上法庭。根据比克方面介绍,其对华泰汽车核心诉求包括判令荣成华泰支付拖欠的货款本金2.63亿元及利息;判令荣成华泰赔偿比克公司备货损失1877万元;判令华泰集团、天津华泰、鄂尔多斯华泰对上述两项诉讼请求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并判令荣成华泰、华泰集团、天津华泰、鄂尔多斯华泰承担诉讼费用。(文/汽车之家 才丽媛)

众泰汽车为什么会濒临破产?

由于营收利润以及销量出现断崖式下降,才出现运营困难的状况。1、盈利在2019年8月19日,众泰汽车对外披露的2019半年度业绩预告中,宣称预计上半年亏损约2.7~3.2亿元,下降188.67%~205.09%,而上年同期则是盈利3.05亿元。同时,将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汽车行业整体景气度不高,公司汽车销量下降,导致公司半年度业绩同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事实上的确汽车行业现在面临寒冬。但不可否认的是,整个市场环境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依然有很多车企逆势而上,迎来一波又一波的上涨势头,同时也有很多车企的业绩保持与去年同等水平。所以说,单纯地将业绩下滑归因于大环境不好,显然有失偏颇。毕竟,除了外因之外,还要看到内因。2、产品及销量根据公告数据显示,2019年前半年,众泰汽车的销量仅为6.49万辆,同比下降55.3%,销量下滑速度远远超过了整体车市的平均水平。

谁黯然出局?谁欢呼雀跃?落幕与新生|2020汽车圈“烽火四起”

2020,庚子年,这是半世纪以来最特殊的年份。
这一年,流言与祸乱四起,病毒和人祸齐飞。各行各业在停工复工以及破产中挣扎,一季度中国经济被迫“深蹲”。
这一年,坚守与温情重生,变革与颠覆来袭。众志成城战胜疫情,体现人间大爱;数字化变革下直播爆火,流量变现,只要抓住风口,人人皆可成网红。
在这样特殊的一年里,汽车圈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动荡,有人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人剑拔弩张而来……
踉跄离场
经历了几年车市寒冬的车企们本就在苦苦挣扎,谁曾想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让它们雪上加霜。销量按下暂停键,现金流告急,甚至一些车企裁员求生。大浪淘沙,泥沙俱下,汽车行业的淘汰赛在疫情这场催化剂下开始“加速”了。
最先扛不住的是体系较小的车企。在上半年,曾受资本热捧的赛麟、博郡、拜腾等多家造车新势力,接二连三的传来坏消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破产清算?这家自主品牌车企怎么混成这样了?!

2020年的车市寒冬,对于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像是一次考验,更像是一次历练。那些不入流的汽车品牌或是车企,终究要吃下自酿的苦果。曾经叱咤车坛一时的华晨汽车,如今就面临着这样的局面。它经历了什么?又该如何走下去呢?这两天,关于华晨汽车破产重组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和网友的广泛热议,让许久没有大动作的华晨汽车占据了头条位置。口诛笔伐中,网友们不禁好奇这是怎样的一家车企。在这条新闻的下方,我们往往能够看到“这么大的一家车企,怎么突然间就破产了呢?”,“破产都是迟早的事,华晨汽车早该破产了”,类似这样的言论。谁也不曾想到,一个辽宁省沈阳市的龙头企业,在一夜之间便成为了众矢之的。一CAR则认为,今日的局面,其实早已是注定的事。提到华晨汽车的辉煌时期,仿佛让人回到了过去。据了解,华晨汽车属国有企业,拥有华晨中国、申华控股、金杯汽车、新晨动力共计4家上市公司。此外,华晨汽车还拥有160余家全资、控股和参股公司。华晨宝马和华晨雷诺是华晨汽车的两个合资公司,金杯、中华、华颂这三个品牌算作是华晨汽车独立出来的三个自主品牌。对于华晨汽车,用家大业大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其实,华晨汽车曾经也是风光过的。 中华骏捷、金杯海狮等当年叱咤一时的车型都是不少人脑海中的记忆。同时,随着与宝马的合资,华晨宝马这头利润奶牛也是一直在供养着华晨汽车集团。在2005年左右,那时的国内乘用车市场并不发达,可选的车型种类也屈指可数,如果能够开上一辆中华骏捷,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华晨内部员工透露,此次破产清算只涉及华晨汽车自主品牌板块,而华晨雷诺和华晨宝马并不受影响。对于华晨汽车破产的原因,不少网友都表示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华晨汽车的造车态度。的确,华晨汽车曾经辉煌过,但那只是曾经。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不少车企都迎来了新的契机,而华晨汽车自始至终都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且极度依靠旗下的合资品牌续命。也许是倚靠着华晨宝马这头利润奶牛日子过得太安逸了,华晨汽车在随后的多年中并未有什么实质性的技术突破,产品更新节奏也非常缓慢,且与市场中的竞品相比没有太多优势。在当年的自主品牌中,吉利、奇瑞、长安、比亚迪、长城等车企已经成为了当下车市中的主旋律,且积累了大量的市场研发经验和技术储备。细数华晨汽车近年来的作品,能够让人记住的寥寥无几。最具代表性的,则是中华V7这款车。其搭载宝马1.6T动力,虽然是一款非常新颖的车型,动力系统也很具卖点,但无奈于品牌溢价能力太弱,最终导致这款车不得不被淹没在众多主流车型当中。自主品牌中,吉利汽车不仅靠收购沃尔沃等外资车企,获得了国内车市一哥的地位,在技术应用和创新上也颇受当下年轻人的认可。另外,长城、奇瑞两家自主品牌车企均有自己的技术研发水准,尤其是在发动机的制造领域。而比亚迪则依靠积累数十年的电池技术在新能源市场站稳了脚跟,成为了自主品牌中最具代表性的新能源车企。与华晨中华有着一样命运的,其实还有很多。例如,众泰汽车、比速汽车、汉腾汽车、东风裕隆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没有核心技术和创新技术。在时代的快速迭代下,2019年和2020年对于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是非常艰难的阶段。尤其是在2020年,我们看到了太多关于车企倒闭破产的消息。想要在当今的车市中争取一席之地,必然要在产品研发制造上下工夫。如若不然,必定会被市场淘汰,被消费者摒弃。写在最后:从目前来看,华晨汽车算是2020年最后一家破产的车企。在更加不确定的2021年,我们还不知道究竟有多少车企因为技术落后,不思进取,从而面临被行业取代的命运。一CAR只想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样最终留下的,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破产清算?这家自主品牌车企怎么混成这样了?!

2020年的车市寒冬,对于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像是一次考验,更像是一次历练。那些不入流的汽车品牌或是车企,终究要吃下自酿的苦果。曾经叱咤车坛一时的华晨汽车,如今就面临着这样的局面。它经历了什么?又该如何走下去呢?这两天,关于华晨汽车破产重组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和网友的广泛热议,让许久没有大动作的华晨汽车占据了头条位置。口诛笔伐中,网友们不禁好奇这是怎样的一家车企。在这条新闻的下方,我们往往能够看到“这么大的一家车企,怎么突然间就破产了呢?”,“破产都是迟早的事,华晨汽车早该破产了”,类似这样的言论。谁也不曾想到,一个辽宁省沈阳市的龙头企业,在一夜之间便成为了众矢之的。一CAR则认为,今日的局面,其实早已是注定的事。提到华晨汽车的辉煌时期,仿佛让人回到了过去。据了解,华晨汽车属国有企业,拥有华晨中国、申华控股、金杯汽车、新晨动力共计4家上市公司。此外,华晨汽车还拥有160余家全资、控股和参股公司。华晨宝马和华晨雷诺是华晨汽车的两个合资公司,金杯、中华、华颂这三个品牌算作是华晨汽车独立出来的三个自主品牌。对于华晨汽车,用家大业大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其实,华晨汽车曾经也是风光过的。 中华骏捷、金杯海狮等当年叱咤一时的车型都是不少人脑海中的记忆。同时,随着与宝马的合资,华晨宝马这头利润奶牛也是一直在供养着华晨汽车集团。在2005年左右,那时的国内乘用车市场并不发达,可选的车型种类也屈指可数,如果能够开上一辆中华骏捷,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华晨内部员工透露,此次破产清算只涉及华晨汽车自主品牌板块,而华晨雷诺和华晨宝马并不受影响。对于华晨汽车破产的原因,不少网友都表示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华晨汽车的造车态度。的确,华晨汽车曾经辉煌过,但那只是曾经。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不少车企都迎来了新的契机,而华晨汽车自始至终都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且极度依靠旗下的合资品牌续命。也许是倚靠着华晨宝马这头利润奶牛日子过得太安逸了,华晨汽车在随后的多年中并未有什么实质性的技术突破,产品更新节奏也非常缓慢,且与市场中的竞品相比没有太多优势。在当年的自主品牌中,吉利、奇瑞、长安、比亚迪、长城等车企已经成为了当下车市中的主旋律,且积累了大量的市场研发经验和技术储备。细数华晨汽车近年来的作品,能够让人记住的寥寥无几。最具代表性的,则是中华V7这款车。其搭载宝马1.6T动力,虽然是一款非常新颖的车型,动力系统也很具卖点,但无奈于品牌溢价能力太弱,最终导致这款车不得不被淹没在众多主流车型当中。自主品牌中,吉利汽车不仅靠收购沃尔沃等外资车企,获得了国内车市一哥的地位,在技术应用和创新上也颇受当下年轻人的认可。另外,长城、奇瑞两家自主品牌车企均有自己的技术研发水准,尤其是在发动机的制造领域。而比亚迪则依靠积累数十年的电池技术在新能源市场站稳了脚跟,成为了自主品牌中最具代表性的新能源车企。与华晨中华有着一样命运的,其实还有很多。例如,众泰汽车、比速汽车、汉腾汽车、东风裕隆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没有核心技术和创新技术。在时代的快速迭代下,2019年和2020年对于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是非常艰难的阶段。尤其是在2020年,我们看到了太多关于车企倒闭破产的消息。想要在当今的车市中争取一席之地,必然要在产品研发制造上下工夫。如若不然,必定会被市场淘汰,被消费者摒弃。写在最后:从目前来看,华晨汽车算是2020年最后一家破产的车企。在更加不确定的2021年,我们还不知道究竟有多少车企因为技术落后,不思进取,从而面临被行业取代的命运。一CAR只想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样最终留下的,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上一篇:色盲男子造假币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