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批发网 > 知识库 >

gdp首破90万亿

来源:运动鞋批发网时间:2024-06-01 17:06:56编辑:运动君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如何理解这一概念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如何理解这一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主要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 *** 购买和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 *** 购买和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说白点,就是发生了消费或者支出就是GDP。在你这块土地上所有发生额,都是属于gdp,如果外资企业,他的经营在中国,但是他们的利润都返回国内的了。所以很多国家还有一种国民生产总值,只要是本国人民,不论你在哪儿经营,都要核算,譬如说日本,他的GDP不如中国,但是他的gnp,增长是论百倍增长。 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 GDP考虑的是经营规模就业情况等等,gnp那就是考虑的是真金白银赚在口袋里的。 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1) 生产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品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即: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2)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的收入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即: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 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角度来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去向的一种方法。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内容。即:增加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无论是从生产、收入(分配)和支出的哪一个角度核算,理论上结果都应该是一致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计算结果会出现某些差异,这种差异称之为统计误差,而一定限度内的统计误差是允许出现的。目前,根据资料的来源情况,在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中多采用收入法,但其三种方法可以同时并用,相互验证。 即(1)生产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品入手:是从最终使用角度来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去向的一种方法。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内容:也称分配法,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即: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2)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的收入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支出法。即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不知道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是采用哪种方法,但从多年从事企业会计决算报表的编制经验看,其中有个计算增加值的指标,采用的是收入法,即国内生产总值是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的总和。但其中要扣除补贴收入。通过对统计学的学习,我才明白,企业决算报表中的增加值实际上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3.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理解时应注意哪几个方面?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注意四方面: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 *** 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 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 *** 支出、X为净出口额。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M1,M2 M。、M1、M2是货币供应量的范畴。人们一般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不同的层次加以测量、分析和调控。实践中,各国对M。、M1、M2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是根据流动性的大小来划分的,M。的流动性最强,M1次之,M2的流动性最差。 我国现阶段也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是: M。: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在这三个层次中,M。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 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急!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M1、M2?? 我讨厌复制粘贴的 概念我就不重复了 我就给您算一下。 第一个问题 C(消费) I(投资) G( *** 购买) NX(净出口) GDP=C+I+G+NX 费品零售总额77886亿元=C 投资116246亿元=I 贸易顺差1810亿美元=NX G( *** 购买)5689亿元 、 GDP=77886+116246+1810+5689=201631亿元 总和约201631亿元 这里还有个名义和实际GDP的概念 真实GDP等于名义GDP除以GDP平减指数。这里就略过啦 第二个问题 通货膨胀率等于上个时段的CPI减下一个时段的CPI再除以上个时段的的CPI的最后所得的再换算成百分比。 这里只有居民消费价格上涨7.0%这个数据 所以上个时段看成基数 但只有这个还不够 我们还需消费物价指数 我查了下 统计部门并没有公布消费物价指数 只是说了个环比数据 (1至7月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1.2%,中国此前计划将2008年通胀维持在4%以内。这里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算出来 但4%的数据是我们希望的 不是实际的 所以等式不等) 但是大概意思很简单 比如上个时段的CPI 100(基年总是100) 下一个时段的CPI 175 那么按照公式通货膨胀率等于75%实际当然不会那么多 第三个问题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 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 简单的说就是.货币信贷增速回落,新增存款大幅增加这里 总的来说(增长较快、结构趋优,效益提高、民生改善)官方…… 什么是“国内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和“ 国内总产出,即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常住单位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即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总和。 什么是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一国的所有生产能力得到完全释放所达到的国内生产总值 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GDP中文的名字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就是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的缩写。对于国家来讲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对于一个地区,叫地区生产总值GDP是按照规定的方法,在大量的基础数据基础上加工计算出来的。这里面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GDP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刚才我专门谈了,如果从企业这个层面,GDP是逐级汇集起来,就是增加值的加总。GDP怎么计算就涉及到增加值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一般来说,国际上通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是两种,一种是生产法,一种是收入法。什么叫生产法呢?生产法就是首先计算总产值,然后把中间投入减掉,得到剩下这块增加值。收入法就是创造增加值以后,一定要进行分配,在最初始的分配阶段分配给谁,按照主要的分配渠道加起来,也可以把GDP增加值算出来。从最初分配去向看主要是四个部分:一、折旧,因为在生产中要用到机器设备;二、劳动者报酬,因为劳动者参加生产活动,所以要分配给劳动者,这里讲的劳动者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光包括一线工人,包括管理人员都在里面;三、税收,生产者要向 *** 交税;四、利润,把这四方面加起来也能取得增加值。


论述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一、区别是概念不同、算法不同、NP计算口径不同、侧重点不同。1.概念不同:①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②国民生产总值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是一定时期内本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占有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2.算法不同: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本国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要素收3.NP计算口径不同。①GDP计算采用的是“国土原则”,即只要是在本国或该地区范围内生产或创造的价值,无论是外国人或是本国人创造的价值,均计入本国或该地区的GDP。②而GNP计算采用的是“国民原则”,即只要是本国或该地区居民,无论你在本国或该地区内,还是在外国或外地区所生产或创造的价值,均计入本国或该地区的GNP。4.侧重点不同①GDP强调的是创造的增加值,是“生产”的概念。GNP则强调的是获得的原始收入。相对来讲,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一国财富总量的统计,GDP越来越优于GNP。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主要侧重采用GNP和人均GNP。②96%的国家纷纷放弃GNP和人均GNP,而开始重点采用GDP和人均GDP来衡量经济增长快慢以及经济实力的强,一般将国民总收入GNI(Gross National Income,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看做是GNP,各国(包括中国)也仅对外公布GDP与GNI数据,GNP数据已基本不再统计和发布。拓展资料:国民收入(简称NI)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国民收入(NI)=国民生产总值(GNP)-固定资本消耗-统计误差


中国对全球经济发展做出哪些贡献?

1.中国经济成为推进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一,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的增长带动了全球的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复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二,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有所回落,但是经济总量仍在不断上升;第三,中国三十年来的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逐渐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成为世界第一。此外,我国在制造业、进出口贸易、金融业等方面发展也呈稳定增长趋势。作为制造大国,我国的制造业增长也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2.中国发展促进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中国经济增长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世界资本和产业很明显的向中国偏移,这也是形成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从整体上看,一方面,全球经济资本和产业的转移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增长反过来推动了全球经济重心的转移,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不断加大。


3.中国发展促进了全球的技术革新。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发展,中国吸引了大批的外来跨国公司。中国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健全的产业体系等都为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加速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提高了其经济收益和发展效率。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也在加大。
4.中国发展对稳定全球经济有重要作用。


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稳定全球价格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虽然近年来人力成本略有提高,但是与过去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力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加上其他的因素影响,使得中国的出口长期保持较低的价格。与其他国家出口价格涨幅较大对比,中国长期的低涨幅必然对控制全球通货膨胀有着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增长还能够减弱全球经济的波动。上世纪出现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发达国家经济遭受重创,但是中国经济仍然维持着自己的增长,对促进全球经济幅度、抑制全球经济波动、稳定全球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全球经济的比重不断加大,这种稳定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有研究针对不同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波动程度做了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在全球经济发展规模加大的十个国家中,中国的经济增长波动最小,说明了中国经济受全球经济的影响较小,对稳定全球经济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突出表现在

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稳定、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区域一体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1、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稳定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拉动作用。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积极推进扩大内需、加快城镇化等政策,为全球经济复苏作出了巨大贡献哦。2、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区域一体化中国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成为G20、亚太经合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的主要成员,并加入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海合作组织等新型国际机构,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区域一体化。3、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中国积极参与南南合作和非洲合作论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无偿援助、贷款和技术援助,帮助他们加快经济发展,提高民生水平。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中国经济增长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世界资本和产业很明显的向中国偏移,这也是形成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从整体上看,一方面,全球经济资本和产业的转移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增长反过来推动了全球经济重心的转移,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不断加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发展,中国吸引了大批的外来跨国公司。中国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健全的产业体系等都为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加速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提高了其经济收益和发展效率。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也在加大。

gdp是什么意思?

GDP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可以用来衡量以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x0d\x0a1、这个数值代表的是国家领域范围内经济总量,例如:国内某工厂生产500台电脑,价值150万,扣除从外地进口的原材料费30万,那GDP就是120万。\x0d\x0a2、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支出法、收入法、生产法\x0d\x0a\x0d\x0a按收入法计算的公式就是: \x0d\x0aGDP = 总消费 + 总投资 + 政府购买 +(出口-进口)\x0d\x0a\x0d\x0a按收入法计算的公式就是: \x0d\x0a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x0d\x0a\x0d\x0a按生产法计算的公式就是: \x0d\x0a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例如,第一产业增加值500亿、第二产业1000亿、第三产业1500亿=3000亿)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我国的GDP有何变化?

一、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发展基础更加巩固

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32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8402亿元,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07154亿元,同比增长14.8%,两年平均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96611亿元,同比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4.9%。

二、生产形势不断向好,发展动力持续激发

二季度,夏粮夏油再获丰收,生猪生产快速恢复,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5%。工业生产持续较快增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拉动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4%,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占GDP的比重为28.3%,比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占比回升态势已延续三个季度。

上半年,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较快,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5.9%、17.0%、21.0%、29.1%、13.6%和20.3%,合计拉动经济增长9.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6.6%。

三、消费拉动作用明显,投资净出口协同发力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显著。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1.7%,拉动经济增长7.8个百分点。

投资需求拉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上半年,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9.2%,拉动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2.6%,两年平均增长4.4%。

净出口需求延续增长势头。稳外贸成效继续显现,进出口增势良好。上半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9.1%,拉动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

四、新动能助推经济恢复,新业态释放市场活力

新动能发展势头良好,新兴产业表现活跃。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2.6%和22.8%,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7和6.9个百分点。服务业重点领域企业营业收入保持快速增长,1月份至5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7.6%和28.3%。

夏粮生产再获丰收 生猪产能持续释放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 李锁强

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毫不松懈抓紧抓实粮食生产,夏粮再获丰收,为实现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生猪生产快速恢复;主要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农产品价格总体平稳。农业经济形势总体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增产59亿斤

2021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916亿斤,比2020年增加59.3亿斤,增长2.1%;其中小麦产量2687亿斤,增加52亿斤,增长2.0%。

夏粮播种面积恢复性增长,扭转了连续五年下滑势头。2021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3.97亿亩,比上年增加398.2万亩,增长1.0%;其中小麦播种面积3.44亿亩,增加300.4万亩,增长0.9%。

夏粮单产稳步提高,连续三年保持增长。2021年全国夏粮单产367.7公斤/亩,比上年增加3.8公斤/亩,增长1.1%;其中小麦单产390.9公斤/亩,增加4.2公斤/亩,增长1.1%。

二、畜牧业保持稳定增长,生猪生产快速恢复

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429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802万吨,增长23.0%。猪肉产量快速增长,牛羊禽肉产量稳定增长,禽蛋产量有所下降,牛奶产量保持较快增长。

生猪产能持续释放,存出栏同比大幅增长。二季度末,生猪存栏43911万头,同比增加9915万头,增长29.2%,比一季度末增长5.6%;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564万头,同比增加934万头,增长25.7%,比一季度末增长5.7%。上半年,生猪出栏33742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8639万头,增长34.4%;猪肉产量2715万吨,增加717万吨,增长35.9%。

三、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体平稳,部分品种价格涨幅较大

二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1%,受生猪价格下降影响,涨幅比一季度回落7.7个百分点。

分类别看,二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呈“三升一降”的特点。其中,农业产品价格上涨11.3%,涨幅比一季度回落6.6个百分点;林业产品价格上涨4.7%,涨幅比一季度扩大3.2个百分点;渔业产品价格上涨17.3%,涨幅比一季度扩大12.9个百分点;饲养动物及其产品价格下降15.6%,降幅比一季度扩大14.5个百分点。

工业升级态势明显 企业利润较快增长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 江 源

2021年上半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持续巩固,工业经济继续稳定恢复,产能利用率处于近年较高水平,出口保持快速增长,企业效益改善。

一、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产能利用率水平较高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增速高于疫情前水平。1月份至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增速较一季度回落8.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7.0%(以2019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较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增速略高于疫情前水平。产能利用率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1月份至6月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9%,较去年同期提高6.8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为近年来较高水平。

二、工业升级态势明显,新动能成长壮大

装备和高技术制造业引领作用凸显。1月份至6月份,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2.8%、22.6%,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板块;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1.0%、13.2%,增速较一季度回升。电子和新兴产品快速增长。受新建投产、价格上涨、国产化替代效应拉动,1月份至6月份,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电子元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8.1%、41.7%、39.9%,部分电子器件产品生产增速达到近五年最高水平。另外,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电子计算机整机分别增长69.8%、52.6%、40.6%,两年平均增速均在20%以上。

三、原材料生产基本恢复,消费品生产继续改善

原材料行业平稳增长。1月份至6月份,原材料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两年平均增长6.0%,接近疫情前水平。消费品行业持续恢复。1月份至6月份,消费品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两年平均增长4.8%。

四、工业出口快速增长,重点商品出口强劲

工业出口交货值快速增长。1月份至6月份,我国工业出口交货值实现同比增长22.9%,两年平均增速为8.1%。十大主要出口行业均实现15%以上的较快增长,其中汽车、专用设备、电气机械、电子行业出口分别增长46.4%、33.7%、29.9%、17.6%,两年平均增速均在10%以上。抗疫相关物资出口大幅增长。医药制造业出口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增长势头,1月份至6月份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53.5%;防疫用品所需原料海外需求旺盛,拉动化纤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增长51.8%。

五、工业企业盈利增加,经营状况继续改善

工业企业利润较快增长。1月份至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3.4%。营业收入利润率有所提升,1月份至5月份为7.11%,同比提高2.05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持续缩小,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减少29.6%。

能源供需稳定恢复 清洁能源占比提高


2021年中国第一季度gdp总量

2021年中国第一季度GDP总量为24.9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3%。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下降6.8%,因此今年第一季度出现了高增长。此外,中国经济恢复也得益于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积极刺激,以及外部需求的回升。该数据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摘要】
2021年中国第一季度gdp总量【提问】
2021年中国第一季度GDP总量为24.9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3%。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下降6.8%,因此今年第一季度出现了高增长。此外,中国经济恢复也得益于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积极刺激,以及外部需求的回升。该数据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回答】
不好意思,麻烦再讲详细些呢?【提问】
详细了【回答】


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什么政策措施

加强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要提高全民素质。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有:
1、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全民族的人口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
2、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控制人口两手抓,继续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同时要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使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丰富的人力资源。
3、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4、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结合起来。
5、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结合起来,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的关键要靠科技创新。
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国家在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九条
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为什么GDP如此的高

美国的GDP是虚高,主要就是依靠欠款撑着。 美国之所以能够称霸世界,靠的是两大法宝:美元和美军。这两者里面,前者的地位是由美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的领先地位奠定的,美国借此成为了世界工厂;后者则直接是制造业的体现,正是因为美国拥有着强大的国家机器,才能产生出一只强大的美军。 美国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在一9漆9年达到了顶峰,为一900万人。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就业人数慢慢地下滑。这期间,不断增长的劳动力需求以及美国本土持续引进新品基本上抵消了境外生产和稳步采用节省劳动力技术的影响。然而,自二000年起,制造业的就业率中国剧下降。美国在二000到二0一0年间失去工厂就业岗位的速度比一9吧0到二000年间快了七倍。注意,这恰好开始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后。 制造业不行了,美国就只好鼓励消费,刺激经济——所谓让老百姓花钱。然而消费就得有相应的产品,美国制造业不行,哪来的产品呢?只好从国外进口,而美国自己又不肯用实物交换,这样一来,就只能欠钱,而且GDP越高,消费越多,欠钱越多。 现在的美国,对外对内都欠了巨量的债务,已经积重难返,正在不断衰落中。我国则正好反过来,重视积累,重视实体经济,国力日益强盛。 以上,就是“美国GDP高,但欠其他国家钱”,以及所谓“美国藏富于民”的真相。美国并非藏富于民,而是借钱于民,寅吃卯粮,到头来泡沫破灭,全民陷入不能收拾的衰退罢了


新中国取得哪些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经济发展: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收入也大幅提高。
2.教育进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大力推进教育事业。现在,中国的教育系统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3.科技创新: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在过去几十年中显著提高,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4.基础设施建设:新中国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水利和能源等方面,这些设施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5.扶贫工作: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轻贫困人口的负担,这些措施包括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投资等等。
6.文化艺术:新中国的文化艺术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包括电影、音乐、舞蹈、戏剧和文学等领域。
7.国防和外交:新中国通过建立强大的国防体系和积极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以上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新中国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就。


新中国的成就有哪些?

2位粉丝新中国的成就有:1、两弹一星: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2、中国第一台半导体大型体计算机诞生:我国第一台半导体大型体计算机103机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诞生,并于1958年交付使用。参与研发的骨干有董占球、王行刚等年轻人。3、珠港澳大桥: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于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于2018年2月6日完成主体工程验收。同年10月24日上午9时开通运营。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极大缩短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作为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该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被英媒《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4、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具有中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FAST,是世界上目前口径最大、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其设计综合体现了我国高技术创新能力。它将在基础研究众多领域,例如宇宙大尺度物理学、物质深层次结构和规律等方向提供发现和突破的机遇,也将在日地环境研究、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5、神舟五号:神舟五号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及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送入太空。神舟五号在轨运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顺利完成各项预定操做任务后,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返回主着陆场。轨道舱留轨运行半年时间,获得了大量的科学实验成果。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弹一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我国第一台半导体大型体计算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珠港澳大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天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舟五号


2018年各国gdp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

2018gdp世界各国排名前十的国家是美国、中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印度、巴西、意大利、加拿大。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美国201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20.5万亿美元,名义增速5.2%,实际增速2.9%。

中国201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首破90万亿元,约合13.6万亿美元。在人均GDP数据上,2018年中国人均GDP约为9777美元。中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018gdp世界各国排名:

排名第1:美国GDP总量1386727.254亿元;

排名第2:中国GDP总量900598.0685亿元;

排名第3:日本GDP总量347583.8745亿元;

排名第4:德国GDP总量270124.7065亿元;

排名第5:法国GDP总量189858.44亿元;

排名第6:英国GDP总量82693.4395亿元;

排名第7:印度GDP总量182208.7705亿元;

排名第8:巴西GDP总量151010.778亿元;

排名第9:意大利GDP总量40663.1635亿元;

排名第10:加拿大GDP总量121063.5885亿元。


中国一年的gdp是多少?

中国一年GDP近10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从国内生产总值(GDP)看,总量为990865亿元,接近100万亿元;增速6.1%,符合6%-6.5%的预期目标;人均为7089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276美元,突破1万美元。意义对汇率影响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减低。这时,该国中央银行将可能减息以刺激经济再度增长,利率下降加上经济表现不振,该国货币的吸引力也就随之降低了。因此,一般来说,高经济增长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而低经济增长率则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下跌。例如,1995--1999年,美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1%,而欧元区11国中除爱尔兰(9.0%)较高外,法、德、意等主要国家的GDP增长率仅为2.2%、1.5%和1.2%,大大低于美国的水平。这促使欧元自1999年1月1日启动以来,对美元汇率一路下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贬值了30%。但实际上,经济增长率差异对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收入增加,国内需求水平提高,将增加该国的进口,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逆差,这样,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二是如果该国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经济增长是为了生产更多的出口产品,则出口的增长会弥补进口的增加,减缓本国货币汇率下跌的压力。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国内生产总值

上一篇:gdp最高的10座城市出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