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学校
和平中学创建于1919年,是和平县办学历史悠久的重点高级中学,拥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建校至今,学校走过了近百年的奋斗历程,有着辉煌的办学业绩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和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绿化面积约3万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绿树成荫,花香四季,鸟雀争鸣,花园式的幽雅环境是和平县理想的求学圣地,人才摇篮 。学校目前有60个教学班,教职工300多人,学生3500多人。专任教师270多名,其中高级教师82人,中级教师120多人,研究生学历3人。
学校目前有60个教学班,教职工300多人,学生3500多人。专任教师270多名,其中高级教师82人,中级教师120多人,研究生学历3人。
和平中学被中共和平县委、和平县人民政府授予“2007-2008学年度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2008年河源市教育局授予“河源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河源市先进教职工之家
2009年广东省教育厅授予“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称号。
广东省教育厅授予“广东省一级学校”称号。
在粤东北地区,连绵横亘着英雄的九连山。这里曾是东江纵队第三支队展革命武装斗争的根据地,培育和成就了林若、梁威林、彭沃、曾源、林镜秋、何铭思等一大批老革命家的英名。位于九连山下的重点高级中学——和平县和平中学便因与这座英雄山和这些老革命紧密相连而声名远播,长盛不衰。
1919年9月,和平人民本着对科学与民主的追求,抱着教育兴邦的美好愿望,创办了和平中学。此后的日子里,和平中学一直同祖国相呼吸,共命运:1925年“五卅”运动后,和中师生举行了罢课和反帝示威游行,并发动了抵制英货、日货的运动;1926年,和中师生秘密建立了“新和平青年团”,编印了进步刊物,宣传革命,促进了当地的反帝反封建斗争;1931年,和中师生举行了纪念“九·一八”示威游行;抗战时期,和中成了当地学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重要基地;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又成了党组织的秘密活动基地,保护诸多共产党员、游击队员以老师或学生身份隐蔽下来,开展革命活动。1960年春,和中以其出色的办学质量被授予了“全国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学校领导赴京出席了全国文教系统群英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和中校园重又迎来了明媚的春天,1980年代至今一直保持着校园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辉煌状态:1995年被评为河源市市一级学校,并先后被授予“广东省普教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绿色学校”、“河源市文明单位”、“河源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数十项荣誉称号,连续十多年被评为县先进单位,是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实践研究基地;高考成绩连年稳步攀升,2005年上本科线达到315人,本科上线率近80%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共获得国家及省市表彰奖励180多人次;10多年来,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都达到98%以上,师生违法犯罪率一直为零。
90多年的不间断建设,使和中的硬件设施得以逐步走向完善。如今的和中,是五彩的花园,是迷人的公园,是学子的乐园。校园主要建筑物有:2栋教学大楼、11栋教师宿舍楼、3栋学生宿舍楼、1栋行政教研楼、1栋综合大楼、1栋多媒体阶梯课室楼、1栋科学楼,还建有可同时供上千人用膳的师生膳堂和能满足上千人冲凉的学生浴室,生物地理园,多媒体电教室,标准理化生实验室、理化学生仪器室,标准电脑室、标准语音室、课件制作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图书馆(藏书68000册)、阅览室各,教工俱乐部、校史展览室、团队室、体育器材室、卫生室等功能室应有尽有。
90多年的优化整合,使和中拥有了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一直把和中的师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每年都根据和中需要,通过业务考核、能力测试等方式把全县优秀的教师选调进和中任教,2004和2005年又面向全国招聘了一批名牌师范类大学本科毕业生和在职教学精英并全部安排进和中任教。
90多年的积淀,使和中拥有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并孕育了自身的教育教学特色。特别是近十年来,学校几届领导班子都牢固树立“德育为首”的思想,确定了“以人为本,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的办学目标,以“围绕‘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学生的发展奠基,对民族的振兴负责”为办学理念,以“以法治校、以德治校;制度管校、民主理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为管理思路,大力推行“管理规范行为,活动陶冶情操”的人本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弘扬教育人文精神;坚持行为养成和人格塑造相结合,理论教育和实践育人相结合,规范管理和发展个性相结合,着力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的“新和中人”。在德育过程中,关注基础道德建设,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注重营造德育合力,努力构建“人文养德、主体发展、融合渗透、多元互动、体系完备、师生共建”的德育新格局。
2005年,学校新设计了凸现和中特色的校徽,并在已有校训“团结,守纪,勤奋,上进”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总结,精心归纳出了和中新时期的校风——崇实、和谐、乐教、善学,教风——严谨、善导、协作、创新,学风——笃志、求善、勤学、敏思。
为了落实“活动陶冶情操”的思想,学校每个月都举办一次大型活动,每到重大节日都举办大型纪念活动;为了落实新课改精神,学校竭力支持学生社团活动,新组建的学生民乐队在河源市范围内声名鹊起,山鹰文学社两度被评为全国中学优秀文学社团,奇葩艺术社、电脑俱乐部等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校报《和中人》、简报《和中简讯》在市县教育系统都有较大的影响。学校每年都拿出一大笔资金奖励优秀学生,并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设立了“扶贫济困基金”;学校还通过与有经济实力的校友、社会成功人士、知名企业、慈善机构等合作,设立了多项奖学金和助学金,2005年10月19日与县个私协会联合开展了“个体私营企业扶助贫困生”活动,一次扶助了78名贫困学生,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学校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战略思想,探索高效率办学模式。近年来,承担有多个省市级研究课题,教师获奖论文近百篇,发表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的论文50多篇,学校主办的《和中教研》杂志也发表了大量教师论文。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全程性教学调控,认真贯彻“高中三年全程备考”原则。努力促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体的优化发展,如开设有音体美特长教学班、培优班等。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
上一篇:山东高校排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