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
什么人一看就是修行人
修行之人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他们跟我们普通人看起来是很不一样的。比如他们表面看着对所有的事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好像什么都不在乎。如果一个人的眼神和眉毛看上去让人觉得很慈祥,气息特别柔和,那这种人自然也是修行者了。于来说这种人的性格之所以善良,就是因为这种人实际上是修身养性的修行者。两条眼眉之间距离比较宽的,中间有突起的人,是前世修行的人额头,额上有痣,不管是什么位置都是今生经历苦难,前世修行的人。郑重声明:回答内容仅供参考,请勿盲_迷信。
修行人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
1、对待别人看法不同俗人的六根都在外散,包括观察别人的缺点;修行人不跟随六根,而是往内观察自心。从金刚乘的观点来说,金刚乘对弟子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保持清净观”。如果我们总是观察他人的缺点,怎么可能保持清净观,只有尽力观察他人的优点,把一切众生视为亲人,才能逐步建立起清净观。否则,心里明明看到他人的缺点,还要强迫自己观想出一个清净观,这是非常困难的。2、思想不同修行人比普通人相信因果,品行更加的端正,在品行方面要比普通人自律,而且不会发脾气。扩展资料求道者所体验的自由,喜悦和觉照大幅度增加,因为心直接与超越的神圣意识交流。在这个更高领域所体验的喜悦,胜过在物质或能量领域可能体验的一切快乐。流自上帝的光明、能力、智慧和喜悦源源不断地辐射而出,对这些辐射的直接注入绝对不再有抵制。个体的幸福是不可言喻的,其视见无遮蔽,能力无抑制,平静无干扰,认识毫无削弱。他具足无缺,不断地看见神的真相。在此阶段,行者看见神是独一实在,但他可能会专注于这个万景之景,也可能会跨越最后的鸿沟,与神合一。
修行人指什么人?
小说中的一种修行设定,具体意思如下:1、武修:修炼武功的人,一般出现在武侠小说,或者修仙小说中,一般指修炼身体和内功的人。2、符修:修炼符篆的人,一般出现在修仙小说中,符篆的意思是,在纸(有些小说会用其它材料)描绘出文字或图案,使这张纸拥有特异功能。3、法修:修炼法术的人,在一般的修仙小说中,会有很多法术,而为法术为主要攻击手段的人就叫法修。4、丹修:炼丹的人,在很多小说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丹药,而会炼制这些丹药的人就叫丹修。5、药修:配制药物的人,在小说中会配制各种药物,这些药物可以用来伤人,也可以救人,这种人就叫药修。6、剑修:在很多小说中,有人能控制剑在空中飞行,并且舍弃其他手段,只修炼这种飞剑的人就叫剑修。7、器修:跟修炼飞剑的人一样,不过修炼的范围变大了,指以法宝为主要攻击手段的人。8、魔修:修炼魔道的人。9、鬼修:修炼鬼道的人,或者会修炼的鬼,都可以叫鬼修。10、邪修:修炼邪道的人。11、妖修:修炼妖怪的功法,有妖怪的血脉,妖怪都可以叫妖修。12、佛修:修炼佛道的人。13、异修:修炼异法的人。14、密修:修炼密法的人。
为什么修行的人总是会有很多磨难?
修行 磨难今天给大家讲“修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修行,那么修行人这几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你们徒弟称不称职?如果是一个修行人,必须要有一个境界,首先要对人世间任何苦的事情,在人间发生痛苦事情的时候,都要有承受能力,境界要慢慢提升;而且修行的人,修到一定时期,要不觉得痛苦,因为当你觉得痛苦时,你还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修行的境界要提升到一定的层次,才能被称为修行人。作为修行人,首先要做到不生烦恼,你今天在修行,而烦恼四起,你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修行的人,就算烦恼已经生起了,自己要在心中立刻制止,这才能称得上是修行人。修行人,就算生起烦恼了,为什么说就算生起烦恼了,因为人都有七情六欲,有烦恼障出来时,你要立刻制止。告诉大家我们在修行中会有一个魔出来,这个魔在佛法里称为烦恼魔,烦恼越多你的魔障越深。必须把这个魔障驱除。如何消除烦恼魔?首先要想到自己是一个修行人,和别人不一样,不能痛苦,就算痛苦来了也要制止,而且要慢慢不觉得痛苦。烦恼魔来时,最好的方法是要顺境,顺着境界走。逆境来时也要保持平静不起波浪,不管什么灾难来了,先平静下来。 心中不起波浪,其实这就是佛法里讲的禅定,禅定是修学佛法里比较高的境界。如果没有定力,人间的一切能起烦恼。希望你们能修学一点佛法里的禅定。禅定能让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任何人间事不能深究,我们要学禅的精神,禅的精神就是境界,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是顺着境走,用一颗平静的心,心中不起波涛。犹如小河里的水滚滚而来,一流到大海里,什么波浪都没有了。有禅定的人,心犹如大海一样宽广能容纳汹涌的波涛,而不起浪花。禅定必须自己先稳住,才能定。 心气任运。一个人的心所产生的气场就任由它去运作,任由它去运动,不要阻止自己的气场。比如:当一个人很不开心在生气时,如果你阻止他不要发脾气,不要难过等等,接下来他就会生病,让他去讲,让他去发泄,发完了就没事了。如果阻止他这个气场向外发泄,接下来就有麻烦了,最容易生癌症,或各种肝病。心中的气场随运走,走到哪里就应该修到哪里,称为正;并不是恶运来时,就不修了,或好运来时就不修了,这都是不对的,应该是不论好运还是恶运都要好好修。 明觉恒住。明白了,觉悟了之后,首先能减少执着,因为执着的人是不明白道理的,明白道的人绝对不会执着。明觉恒住,就是永恒的明白,永恒的觉悟,然后才能常住,才能留住,如果不明白,没有开悟的人,是不能永恒觉悟的,是留不住的。用人间的话讲“看透了”,看透了,不自私了,看淡名利了,你就明白了,就觉悟了,这个永恒在心里才能站住脚,这叫恒住。你们要记住:“一切自然来,一切自然去”。大千世界的一切事物无论好坏都是自然来去的,来也空空,去也空空,如果你能经常这样想,你心中就不会起波涛,会明白身上所发生、所接触的事情都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会明白现在受苦是因为前世没有修,所以今世受报是很自然的,你说还会再执着吗?心中不执着,你聪明的智慧就永恒住世人间了。要离开渴望求取,渴望是非常饥渴希望得到,想想看人能得到什么?如果得不到渴望的东西,换来的就是痛苦和烦恼。求取,明明不是你的,想获取,但求时是非常痛苦的。希望在人间修行的人,把渴望求取全部忘掉。渴望来的就是痛苦,求取来的不是你的,自然来的才是你的。 任何念头的升起,均能一刹那驱除,不要残留在心中,因为残留在心中之后就会给你带来劫难。任何事物,任何念头的升起,佛法里讲可以在瞬间驱除,可是你们是任由念头在大脑中翱翔,当一个私心,当一个贪念,当一个很不好的念头在脑子里升起时随它去,那就麻烦了。比如,当听到一个好朋友赌博赢了钱,脑子里就会一下子想到自己,实际上我也有这运气的,当这念头一出来,你马上要把它驱除,我不能这样想,更不能去做,是不可以的,我绝对不能做,要一下子把这个念头消除。又比如:用水笔在黑板上写字,就算是黑色的墨水,当你刚刚写上去时用手很容易擦去,但是几秒钟之后,就不容易擦去了。当有不好的念头升起时,就会在你的八识田中种下不好的因,菩萨教我们一个驱除的方法,当你有不好的念头时,当你有不好的想法时,当你愤怒时,你要趁它刚刚出来的一瞬间马上驱除,如果能在瞬间驱除,你就是一个智者。当一个不好的念头升起时,就会在心中生一个恶果,不要残留在心中,所以菩萨教我们要快断除,如果残留在心中就会给你造成孽影。 一般人在没有证道和开悟之前,诽谤他人开悟法门,将有百劫,轮回一千个生,百世断佛性。一般的人在没有开悟,还没有得到佛菩萨这个道之前,他没有开悟,他如果诽谤开悟法门,一定有恶果。开悟法门是普遍讲的,不是专指某一个法门,你不开悟你就没有这个法门,你开悟之后就得到这个法门。你诽谤它,你有百劫(一劫为一个受难),一千个生,百世断佛性。如果一个人诽谤一个正道,他有一百个劫难,有一千个生死轮回,投生一百世没有佛性了,再也看不到佛性了。就像投胎到畜生道一样。没开悟的人实际上是没有得到这个境界,没有境界的人不要去给他讲法。师父给你们讲,许多弟子在修,但是他们的脑子是没有超脱凡尘的修,应该把人世间的凡尘超脱,超脱实际就是开悟,开悟之后的修,修出来的感觉和没有脱离人间的烦恼道在修,那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带着烦恼在修,一个是完全超脱烦恼道在修,你们说修出来的是不是一样的?一个是真空包装,脑子里很干净,一个是脑子里杂念多多,妄念不断。比如:你在念经时,一边做事一边念经和你规规矩矩在佛堂里安安静静念经,念经的效果能一样吗?你们把自己修心的境界拉到烦恼道,然后再修是很累的。恭录 修行人应明觉恒住
磨难多的人命里是大修行人,为什么修行的人总是会有很多磨难?
提起磨难多的人命里是大人,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为什么的人总是会有很多磨难?另外,还有人想问前世的人,为啥今生多磨难,身体不好,是因为…,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为什么的人磨难很大就是因为没有真正的心,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为什么的人总是会有很多磨难?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磨难多的人命里是大人 1、磨难多的人命里是大人:为什么的人总是会有很多磨难? 磨难 给大家讲“人”。我们每个人都有,那么人这几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你们徒弟称不称职?如果是一个人,必须要有一个境界,首先要对人世间任何苦的事情,在人间发生痛苦事情的时候,都要有承受能力,境界要慢慢提升;而且的人,修到一定时期,要不觉得痛苦,因为当你觉得痛苦时,你还不是一个真正的人。的境界要提升到一定的层次,才能被称为人。的人必须渡情劫。 作为人,首先要做到不生烦恼,你在,而烦恼四起,你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人。的人,就算烦恼已经生起了,自己要在心中立刻制止,这才能称得上是人。人,就算生起烦恼了,为什么说就算生起烦恼了,因为人都有七情六欲,有烦恼障出来时,你要立刻制止。告诉大家我们在中会有一个出来,这个在里称为烦恼,烦恼越多你的障越深。必须把这个障驱除。如何消除烦恼?首先要想到自己是一个人,和别人不一样,不能痛苦,就算痛苦来了也要制止,而且要慢慢不觉得痛苦。烦恼来时,的方法是要顺境,顺着境界走。逆境来时也要平静不起波浪,不管什么灾难来了,先平静下来。换大运前人差点熬不过来。 心中不起波浪,其实这就是里讲的,是修学里比较高的境界。如果没有定力,人间的一切能起烦恼。希望你们学一点里的。能让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任何人间事不能深究,我们要学的精神,的精神就是境界,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是顺着境走,用一颗平静的心,心中不起波涛。犹如小河里的水滚滚而来,到大海里,什么波浪都没有了。有的人,心犹如大海一样宽广能容纳汹涌的波涛,而不起浪花。必须自己先稳住,才能定。 心气任运。一个人的心所产生的气场就任由它去运作,任由它去运动,不要阻止自己的气场。比如:当一个人很不开心在生气时,如果你阻止他不要发脾气,不要难过等等,接下来他就会生病,让他去讲,让他去发泄,发完了就没事了。如果阻止他这个气场向外发泄,接下来就有麻烦了,最容易生癌症,或各种肝病。心中的气场随运走,走到哪里就应该修到哪里,称为正;并不是恶运来时,就不修了,或好运来时就不修了,这都是不对的,应该是不论好运还是恶运都要好好修。为啥带天命的人不能惹。 为什么的人磨难很大就是因为没有真正的心 明觉恒住。明白了,觉悟了之后,首先能减少执着,因为执着的人是不明白道理的,明白道的人不会执着。明觉恒住,就是永恒的明白,永恒的觉悟,然后才能常住,才能留住,如果不明白,没有开悟的人,是不能永恒觉悟的,是留不住的。用人间的话讲“看透了”,看透了,不自私了,看淡名利了,你就明白了,就觉悟了,这个永恒在心里才能站住脚,这叫恒住。你们要记住:“一切自然来,一切自然去”。一般低谷几年转运。 大千世界的一切事物无论好坏都是自然来去的,来也空空,去也空空,如果你能经常这样想,你心中就不会起波涛,会明白身上所发生、所接触的事情都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会明白现在受苦是因为前世没有修,所以今世受报是很自然的,你说还会再执着吗?心中不执着,你聪明的智慧就永恒住世人间了。要离开渴望求取,渴望是非常希望得到,想想看人能得到什么?如果得不到渴望的东西,换来的就是痛苦和烦恼。求取,明明不是你的,想获取,但求时是非常痛苦的。希望在人间的人,把渴望求取全部忘掉。渴望来的就是痛苦,求取来的不是你的,自然来的才是你的。 任何念头的升起,均能一刹那驱除,不要残留在心中,因为残留在心中之后就会给你带来劫难。任何事物,任何念头的升起,里讲可以在瞬间驱除,可是你们是任由念头在大脑中翱翔,当一个私心,当一个贪念,当一个很不好的念头在脑子里升起时随它去,那就麻烦了。比如,当听到一个赢了钱,脑子里就会一下子想到自己,实际上我也有这运气的,当这念头一出来,你马上要把它驱除,我不能这样想,更不能去做,是不可以的,我不能做,要一下子把这个念头消除。 又比如:用水笔在黑板上写字,就算是黑色的墨水,当你刚刚写上去时用手很容易擦去,但是几秒钟之后,就不容易擦去了。当有不好的念头升起时,就会在你的八识不好的因,教我们一个驱除的方法,当你有不好的念头时,当你有不好的想法时,当你愤怒时,你要趁它刚刚出来的一瞬间马上驱除,如果能在瞬间驱除,你就是一个智者。当一个不好的念头升起时,就会在心中生一个,不要残留在心中,所以教我们要快断除,如果残留在心中就会给你造成影。 一般人在没有证道和开悟之前,诽谤他人开悟,将有百劫,一千个生,百世断性。一般的人在没有开悟,还没有得到这个道之前,他没有开悟,他如果诽谤开悟,一定有。开悟是普遍讲的,不是专指某一个,你不开悟你就没有这个,你开悟之后就得到这个。你诽谤它,你有百劫(一劫为一个受难),一千个生,百世断性。如果一个人诽谤一个正道,他有一百个劫难,有一千个生死,投生一百世没有性了,再也看不到性了。就像到道一样。带天命的痣。 没开悟的人实际上是没有得到这个境界,没有境界的人不要去给他。给你们讲,许多在修,但是他们的脑子是没有凡尘的修,应该把人世间的凡尘,实际就是开悟,开悟之后的修, 来的感觉和没有脱离人间的烦恼道在修,那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带着烦恼在修,一个是完全烦恼道在修,你们说来的是不是一样的?一个是真空包装,脑子里很干净,一个是脑子里杂念多多,妄念不断。比如:你在时,一边做事一边和你规规矩矩在堂里安安静静,的效果能一样吗?你们把自己修心的境界拉到烦恼道,然后再修是很累的。 恭录人应明觉恒住 以上就是与为什么的人总是会有很多磨难?相关内容,是关于为什么的人总是会有很多磨难?的分享。看完磨难多的人命里是大人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修行人和普通人的区别是什么?
普通人和修行人的主要区别:是否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普通人介意别人怎么看他(欣赏或不欣赏,喜欢或不喜欢),所以有求皆苦;而修行人不介意别人怎么看他,所以无欲则刚。而实际上,天下本无事,“多想”自扰之,越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往往就意味着自己越不清楚别人怎么看。而越不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往往也意味着自己越清楚别人怎么看自己。这是因为自己已出离了先入为主、一厢情愿和主观臆测,而能客观如实地了知事物的各种因缘、来龙去脉。修行人的注意事项: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专炼心,常搜己过,没有工夫管他家屋里事。粉骨碎身,唯心莫动。收拾心如一尊木雕圣像坐在堂中,终日无人亦如此!幡盖簇拥、香花供养亦如此!赞叹亦如此!毁谤亦如此!修行人常常心上无事,时时刻刻体究本命元辰端的处。
为何坐禅?
分类: 社会/文化 >> 宗教
问题描述:
我在看道德经的解释,里面有这么一段话:如果要像以上这些多余的做作 倒不如守住中和之道 譬如说一 眼睛如果不多看 魂气就隐藏在肝脏二 鼻子如果不多嗅 魄气就隐藏在肺脏三 嘴巴如果不多说 神气就隐藏在心脏四 耳朵如果不多听 精气就隐藏在肾脏五 身体如果不多动 意气就隐藏在脾脏以上这五种神气 如果能够守中 身体中的五气自然归于本位 浊精自然化为元气 元气自然化为神气 神气自然归于虚无之中 这就是修身的要诀 性命的关键 学道之人不可不知呀看完让我想到了坐禅,也许坐禅是要达到这样一种无为超脱的境界。但是我不明白要无为的话干脆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听不看不动不就行了?为何还要做这么一个标准又辛苦的坐禅动作呢?不解。
解析:
坐禅,双腿盘住,血液自然在上身循行,大脑和内脏能得到更多营养,有助于保养内脏和智能开发,当然对双腿是不利的,望初学者,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宋代陈传,有一套睡功,据说陈传一“睡”就是三个月,甚至三年,现在庙宇中所供陈传像也是卧着的。有为法只是通向无为境界的钥匙,无论坐,卧,行,还是日常生活,如果能保持心灵的宁静,才是真正意义的坐禅,。无为是一种超脱的境界,并非是形体的无为。道可证,不可传,证道之后,并非得道,而是忘道,忘掉天下,忘掉万物,忘掉自己,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无为!
什么人适合禅修?
作者/木子慧
温馨提示:文字非性,切莫执文。休被文字障,执药病更深。
参加过好多次禅修,遇到各种类型的法师、禅师,对于一些满满都是干货的有高深的高大上理论,又有可操作的方法论和实修,对于有材料意识、思维严谨、逻辑性强的人,会相对比较契应,有优势。这类人格特质的人能更快更多地吸收消化所讲的理论部分,其他人听懂搞明白这些理论的比例则相对少一些慢一些。虽然Ta们听的似懂非懂,但依然是受益的,种下了种子,不知道哪一天就发芽开花结果了。
有思维严谨、逻辑性强的人格特质的人,没有男女性别之分,没有理工男之别。很多女人也有这种特质,有些不是学理工的也有这种特质。
坐禅和行禅的实修,众生平等,哪种根器的人更能依当场的引导契入心性?并无定论。坐禅和行禅,有思维严谨、逻辑性强的人格特质的人,一般慧根不错,理解领悟能力不错,左脑发达善思考善学习,习惯于头脑的高速运转,不太容易让头脑止息停止工作。所以坐禅和行禅时,这类人格特质的人并无优势。反倒是那种心思单纯思维不严谨思辨能力差的人更容易契入,更容易放下头脑直接体验到。Ta虽然体验到,但Ta不一定明白所以然,Ta也不一定理路通达。
毕竟禅修不是做学问,不是搞理论研究。只是聆听真理并没有多大用处,听懂了真理不能反闻闻自性,只会制造一堆观念概念。手指明月,光研究手指,怎能亲眼看见月亮?
所以综合来说,禅法人人都适合,不同根器的人受益的层面和角度各不相同。慧根好的人可能会更善于理解领悟理论讲授的部分。简单直接,直入心性的坐禅和行禅的引导,众生皆可受益。
上一篇:郭正钢 父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