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坦克师
朝鲜人民军近卫汉城柳京守第105坦克师的背景
北朝鲜人民军在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装甲兵的建设,朝鲜装甲部队的前身第5坦克团于1948年10月成立,由苏联派遣军事人员进行指导,专门从事培养装甲兵人才。苏联为他们提供了在当时性能先进的T-34/85坦克(二战中的功勋坦克——曾被德国陆军元帅克莱斯特称赞为“世上最完美的坦克”)中作为教学器材。在苏联教官的严格训练下,这批朝鲜人民军装甲部队的种子学员进步很快。逐渐掌握了苏式坦克的操纵技术和基础的作战技能。并且朝鲜人民军也继承了苏联把装甲兵作为突击兵种来使用的作战思想。到了1949年5月随着更多苏联援助的坦克和其他技术装备的抵达,朝鲜以第15坦克团为基础,成立了人民军第105坦克旅。该旅依照苏联1944年坦克旅编制。其下辖有3个坦克团,共装备T-34/85坦克183辆、SU-76M自行火炮16辆,共有兵员约6000名。此后又有一批出生在苏联在当地坦克学校毕业的朝鲜籍人先后回到朝鲜,朝鲜将他们独立编成了第208坦克团,拥有坦克30辆。至此立国不久的朝鲜在苏联的帮助下拥有了一支战斗力称雄亚洲的坦克部队。到1950年6月,第105装甲团已成为第105装甲旅,拥有6000人和120辆T-34型坦克,其装备——坦克、武器和车辆——都是俄国制造。该旅有三个坦克团(第107、第109和第203团,每团各有40辆坦克)和一个摩托化步兵团(即第206团,约2500人)。一个坦克团由三个中型坦克营组成,每营各有13辆坦克。每个坦克营又编成为三个坦克连,每连各有4辆坦克。每辆坦克乘员5名。坦克营长、团长和师长都有自己的坦克。
平壤和汉城(首尔)哪个漂亮,好看,干净
繁华程度:平壤冷清得不得了,首尔很繁华。
经济水平:平壤好像刚结束战争的样子,很穷;首尔正在高速发展,很富。
人民素质:基本都还可以。
干净程度:平壤比较干净点,韩国也干净,比中国好多了。
古建筑:都有很多古建筑。
现代建筑:平壤的都是日本时期和苏联东欧时期的建筑,而且破坏了不少;韩国的现代建筑比较时尚。
一个装甲师一般有多少坦克?
我国的标准的装甲师(仅有1个,即装6师)的配置是279辆坦克
苏式坦克师的标准编制是3个坦克团,1个摩托化步兵团(BMP),1个自行火炮团(2S3和BM-21),1个防空团,师部,还直辖有工兵营,侦察营,防化营,修理营,运输营等。坦克师坦克团编制团部,3个坦克营(31辆),一个摩托化步兵营(BMP),1个自行火炮营(2S1),1个防空营(或连),还有几个直属连。摩托化步兵团标准编制为3个摩托化步兵营(BMP),1个坦克营(40辆),1个自行火炮营(2S1),1个防空营或连,还有几个直属连
美国装甲师编5个坦克营(装备M1坦克)、4个步兵营(装备M2步兵战车)
烽火组的简述
烽火组是一个由朝鲜高官子女组成的一个群体,“烽火”在朝鲜意味着“先驱者”。烽火组成立于2000年,是主要由朝鲜劳动党和军队、内阁的高层官僚子女构成,成员大部分为30至40岁,吴克烈的次子吴世铉和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副局长金元弘的长子金哲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前朝鲜驻瑞士大使李哲的长子李一赫、朝鲜内阁副总理姜锡柱的长子姜泰成、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兼人民军总政治局长赵明禄的次子赵圣浩都是“烽火组”的骨干成员。 朝鲜“烽火组”实质是“官二代”和“太子党”,由于现任朝鲜领导人金正恩正是烽火组成员,金正恩结束瑞士留学生活后也成为了这一组织的成员,而且金正日书记室副部长金忠日的儿子金昌赫也加入了这一组织, “烽火组”的成员大都是就读于金日成综合大学、平壤外语大学等朝鲜名牌大学,其成员目前大多在国家安全保卫部、人民武力部下属的侦察总局、最高检察所等最高权力机构工作。 韩国情报机构对朝专家认为分析认为, “烽火组”是为了强化金正恩的权力基础而存在,是金正恩的后援组织。 所以综合各种结论,金正恩政府的班组必定会在金正日时期元老退位后,将由烽火组成员顶替,成为新一代的国家中坚,主导朝鲜的政治进程。 现年32岁的金正哲被曝已升任“烽火组”首领,他曾一度被认为是金正日的接班人 “烽火组 ”这一名称,出自金正日的奶奶康盘石家族生活的平壤市江东郡烽火里地区,寄托了对康盘石的纪念之情。“烽火组”的成员大多就读于金日成综合大学、平壤外语大学等朝鲜名校。韩国国家情报院透露,金正恩被提名为接班人后,他和“烽火组”成员拉近了距离。据外媒报道,在担任朝鲜劳动党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后,金正恩逐步把“烽火组”的一大批年轻将领和官员提拔起来,充实到军队及政府部门。
暴风虎坦克的主要对手
朝鲜“暴风虎”坦克的直接对手就是韩国装备的K1/K1A1坦克。K1坦克1985年批量生产并装备韩军,生产总数大约1000辆,1997年开始改进为K1A1型,火炮和火控都得到升级。 K1坦克的主炮采用了L7A3型105毫米线膛炮。身管装有热护套,炮身中段装有抽烟装置,炮口附近装有炮口初速雷达。炮塔旋转和火炮俯仰为电/液压操纵,紧急时也可以手动控制。为了使主炮获得俯角,炮耳轴还尽量向前安装。主炮俯仰角度为-10°~+20°。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空心装药破甲弹、脱壳穿甲弹、白磷弹和训练弹等,其中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为主力弹种。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1000米外的穿甲厚度为450毫米,2000米外为400毫米。弹药基数为47发,储存在车体前部右侧和炮塔吊篮底板上。K1瞄准镜为双向稳定式,在海湾战争中已经过考验,证明具有很强的夜间战斗能力和行进间射击能力。但休斯公司的这种炮长单目主瞄准镜仅安装在初期生产型的K1坦克上,以后的生产型坦克换装成更先进的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的热成像瞄准镜。热成像瞄准境采用了性能更好的热成像仪、二氧化碳型激光测距仪和双向稳定的主瞄准镜。该瞄准境采用了广角双目式,从而增大了视场,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暴风”坦克还在用扰动性瞄准镜,坦克行驶时炮长的视野内景物都是晃动的,搜索目标困难、还需要停稳坦克车后才能瞄准,反应速度很慢。K1车长瞄准镜为独立式周视潜望镜。车长在行进中可实施全周观察,一旦发现新的威胁目标,可超越炮长操作,通过一个按扭就可使主炮实施跟踪瞄准射击。超越式(也称指挥仪式)车长瞄准镜实际上车长和炮长都能找目标打。“暴风”坦克的炮长、车长各自找目标,车长即使发现目标还必须语音告知炮长调炮,十分落后。K1坦克采用的炮长热成像瞄准镜和车长独立潜望式瞄准镜,属于美国最新式M1坦克上首次使用的高技术设备。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实践中证明M1坦克总能更远、更早发现苏式坦克,K1坦克在战场上如果面对的是朝鲜的T-54/55、T-62、“暴风”坦克,无疑就能单方面地连续地对其进行射击;尤其是在夜间作战时,朝鲜坦克要么不开红外大灯做夜盲,要么开红外大灯为K1坦克指示“我在这里”!即使在白天,由于“暴风”坦克的火控系统落后,当它的激光测距器开始对目标测距时,K1/K1A1的激光告警器就能发现敌情并报警,后者开始抛出烟雾弹掩护自己,或者高速机动规避。K1/K1A1坦克采用了德国MTU公司的MB871 ka501型水冷柴油发动机。功率为882千瓦(1200马力)。配用德国ZF公司的LSG3000型全自动变速箱,有4个前进档,2个倒档,从0加速到32千米/小时只需要9.4秒,该传动装置除采用机械式刹车外,还具有液压减速装置,可以使坦克在高速行驶情况迅速停下来。T-62系列以及T-72系列的火控反应时间都在15秒以上。这么迟钝的反应,足够K1/K1A1先机动规避,找出“暴风”坦克、测距、计算射击诸元,然后迅速短停,来一个精确射击。K1A1火控源自M1A1,反应速度只有6.2秒。K1/K1A1的装甲防护力尚还保密,但是K1主战坦克的战斗全重51.1吨,仅比M1主战坦克相轻了3.4吨。K1坦克的车体长又比M1短了44厘米,车宽少了6 厘米,车高矮了12.5 厘米。估算起来其炮塔正面防护能力和M1差不多都在350毫米均质钢板水平,“暴风”坦克主炮228毫米的穿甲威力无法从正面击穿它。唯一的办法就是设伏袭击K1/K1A1侧面、后面。即使如此,在野外,由于朝军观瞄设备落和战场情报远远低于韩军,要设伏绝非易事。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中,大量的T系列坦克也设伏过M1A1/A2,但在空地一体化作战体系下无法取得影响战局的成绩。
暴风虎坦克的介绍
在2010年4月,韩国媒体公开了朝鲜一段最新型主战坦克的视频,引起了外媒的关注。5月5日,英国《简氏防务》发表了一篇名为《朝鲜最新主战坦克更多细节曝光》的文章。认为这段视频中的坦克就是之前外界在传言的朝鲜M2002式坦克。韩国媒体称它为P'okpoong ho(暴风式)坦克。一些中文网络习惯性把ho翻译成“虎”字,就成了“暴风虎”坦克了。
朝鲜为什么要发导弹?
朝鲜为什么要发导弹? 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和秘书长,固然负有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战争的义务与责任,但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对全世界各个国家要一碗水端平,先把带头制造原子弹、导弹和卫星的国家同时置于国际监督之下,制止任何一个大国在其他国家的黩武行为。讨论朝鲜核问题,也必须与东亚其他几个具有核研制能力和恢复侵略军的国家相提并论,且应由联合国主持,制止任何国家对于亚洲安全的挑衅行为,从总体上维护亚洲和平新秩序,而不是由美国不远万里来到亚洲煽风点火,横竖都是找借口把魔爪伸到中国门口来。霸权主义国家企图利用中国反对中国的朋友,利用中国的朋友反对中国,利用中国某些人反对中国,这本是显而易见的事,中国当政者不能顺其道而行,不能上当受骗,不能为虎作伥。可以设想,即使朝鲜放弃导弹发射,美国也不会把伸到中国门口的魔爪收缩回去,还会寻找其他借口侵犯中国。朝鲜不是任何国家的保护国,任何国家也不可能完全保护朝鲜。朝鲜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它的主权应当像美国一样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其他国家与其讨论问题,只能按照国际原则平等协商,不能威胁和打压。 曾经受到过残酷侵略而后又一直没有受到国际尊重反而继续受到侵略战争威胁的朝鲜自然心知肚明,必然加强自卫力量。 据说,某新厕所洁白的墙壁上写下这么几句话: 厕管人员:此处不准画。 第二过客:你画我也画。 第三过客:要画都来画。 于是,许多上厕所的人都在墙壁上画、画、画…… 目前,制止某些国家发射导弹和卫星,有点类似这种情况:美国:不准某国发。某 国:为何你要发?。 第三国:你发我也发。 第四国:要发都来发。 因此,凡是有研制导弹和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都在发、发、发…… 朝鲜为什么又发导弹了 因为美国和韩国又开始军事演习了 朝鲜为什么要发核弹? 朝鲜迫切需要与美国签订安全条约,因为美国是惟一有能力有决心颠覆金政权的国家。在得到安全保证后,朝鲜方有可能裁军,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就是为什么朝鲜要坚持与美国进行双边会谈,因为朝鲜只需要美国的安全保证,最好是互不侵犯条约,至于其它的书面口头上的保证,换个美国总统就不知道还有效不。 问题是如何得到这个互不侵犯条约,反华曾经是个题材,克林顿时代,恶心中国人、向美国献媚的事做了不少,也得到一些回报,但布什一上台,依然是“邪恶轴心”,前功尽弃。何况有韩国在,充其量只能是“二奶”,再炒这个题材没有什么前途;想投降,问题是美国人不接受,一个原因是美国朝野都极为厌恶金政权,更何况萨达姆前车之鉴,无论萨达姆如何求饶,美国都照打不误,利比亚抓住时机投降,依然是新邪恶三轴心之一。 因此只能反之道而行之,以超强硬对强硬,企图重复94年的胜利,问题是美国人改变主意了,几次北京会谈立场没有任何变化,朝鲜只好继续加码了,直到开始震惊中外的核试,朝核危机终于进一步加剧! 朝鲜为什么一直要发射导弹 朝鲜半岛问题主要还是美国的责任,你一个大国明显的欺负一个小国!50年代末,美国首先在朝鲜半岛部署核武器,这才是朝鲜半岛的真正导火索源头!我就很郁闷,美国最近搞五方会谈,却把要制裁的物件排除在会谈之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已经强调六方会谈是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唯一途径,并且呼吁国际社会对朝鲜的制裁不要影响国计民生,不要影响人道主义援助!要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美国首先放弃军事威胁!解除美日韩对朝鲜的包围及制裁,人想上厕所是因为有东西要出来,朝鲜要搞核武是因为有人要威胁 朝鲜发射导弹的影响,朝鲜为什么要一直折腾 你搜搜看美韩军演的讯息 美韩动不动就在韩国举行联合军演,而且全部是以朝鲜为假想敌。前几天有搞了,而且还是斩首行动的演练。 你想想看 如果美国动不动就和台湾以大陆为假想敌进行联合军演 大陆应该什么反应 朝鲜既没有国际政治影响力,也没有国际经济影响力,有的就是口袋里几枚导弹,在家里扔扔炮仗,示示威吧 当然啦,也不单单是这样。 现状稍微好点了,以前朝鲜老百姓不是经常饿肚子吗。 有些青黄不接的时候,朝鲜也会闹两下,显示下存在,然后国际社会给点粮食了事。 为什么受了国际制裁朝鲜还坚持要发导弹造核武? 目前朝鲜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相似,中国当年在国内刚经历过大饥荒,人民生活极其困苦,国际社会对中国严密封锁的背景下,制造出了原子弹,至今仍然被认为是了不起的成就,尽管改革开放以后,政治有所调整。但对朝鲜的影响巨大。朝鲜至今仍然坚持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政治路线,完全以敌对的思维看待世界,错误地认为军事实力的强大是获得政治利益的前提。 ?? 这样的政治路线使中国这样的大国都走入了困境,朝鲜这样的小国就更难以为继了,但走这种路线的决策人并不这样认为,毛自信地认为自己能代表整个国家,临死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改变路线得益于他的离世,继任者邓突破了毛的思维。但朝鲜尽管两代领导人均已离世,但权力从来没有离开过金家,所以其落后的思维一直被继承,从来没有被改变。 这个事例说明要想改变一个家族或政治组织的固有思维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朝鲜为什么要用导弹发射远端火箭 运载火箭和导弹是一个东西,只要把卫星换成导弹的战斗部就可以了。 只不过,一般的火箭采取液体燃料,但是导弹因为涉及到长期值班,一般采用固体燃料而已。 朝鲜发导弹中国什么表态 无论是美国还是朝鲜,他们谁都没打算动武! 美国的目的不是解决朝鲜,而是以朝核问题为借口,部署战略武器,围堵中国, 如果想打,在朝鲜开全国大会的时候,还有大阅兵的时候,就可以轻易对朝鲜的所有核心人物进行集中进行定点清除清除。但是美国动手了吗?没有!为什么?因为美国不是傻子! 一旦美国动手,朝鲜庞大的远端火炮群可以分分钟轰平首尔,美国当然能够取得胜利,但是韩国将成为半废墟的国家。如果美国不顾韩国的死活,硬要打这一仗,以后谁还跟老美混了? 还有,如果灭了三胖子,朝核问题被解决,美国还拿什么理由部署战略武器?拿什么借口围堵中国? 你还真把美国当傻子了?美国人精明着呢! 为什么要发射59枚导弹 这是根据目标的数量和导弹的命中率算出来的,所以59枚没有什么特殊意义。 也有可能是60枚,但是有一枚打偏了,所以就只说59枚! 最起码我没有觉得世界上有那个国家把59作为吉祥数…… 就算朝鲜试发射的是导弹,别国为什么要管呢。 答:因为它怕别人国家超过自己的国家,所以别的国家要管。还有:他们国家怕 伤到自己国家的人民,所以别的国家要管。要不就是:别的国家爱祖国爱地球不 希望他们破坏地球,所以要管。 刘亚杰 2009年4月7日
朝鲜有几个导弹?
朝鲜没有航母。朝鲜拥有主导弹是;化城5化城6短程弹道导弹朝鲜获得飞毛腿B短程弹道导弹后,首先进行了逆向仿制工作。1984年4月朝鲜在咸镜北道南部的化城郡进行了国产弹道导弹的首次发射,美国情报机构按惯例以其发射场所在地的化城郡将其命名为原型“化城5”导弹(Hwasong-5),导弹长度约11.2米、直径0.88米,基本是对R-17E导弹的简单复制。外界普遍认为化城5的生产数量很少,主要用于测试和训练,积累研制及使用经验。1984年,基本型化城5导弹共进行了6次试射,成败参半。生产型化城5导弹1985年才出现,对R-17E导弹原始设计进行了一些小改进,如增加燃料,使用1吨弹头时射程从280千米增加到320千米。1986年,化城5导弹进入全速生产阶段,美国情报机构认为其生产速度曾达到每月8~10枚。朝鲜持续改进后续生产的化城5导弹,将原来仿制的捷联惯导系统替换为自主研发的惯导系统,对9D21火箭发动机进行了改进,还尝试研制了多种弹头,如高爆弹头、集束弹头和生化武器弹头。虽然化城5近程弹道导弹足以打击韩国北部2/3的地区,但对韩国南部还是鞭长莫及。1988年,朝鲜对导弹进行改进,由于缺乏先进的弹道导弹技术和研制经验,朝鲜只是通过减轻弹头质量和增加推进剂质量的方法来进行增程。1989年,美国情报机构分析认为新导弹开始低速生产,并将其编号为化城6。1990年,朝鲜对化城6导弹进行了试射,并开始大规模生产。化城6导弹在化城5基础上加长了弹体以容纳更多的推进剂,同时将弹头质量减轻到770千克,改进的惯导系统还提高了攻击精度。化城6导弹射程达到了500~600千米,足以覆盖韩国全境,加强了对韩国及驻韩美军的威慑。20世纪90年代,朝鲜经济陷入困境,在装备本国军队的同时,朝鲜还向伊朗、叙利亚、苏丹和缅甸等国家出口了大批化城6导弹以获得外汇收入。西方情报机构从出口数量推测,截至1999年朝鲜制造的化城6导弹数量可能接近1000枚。伊朗还引进了化城5、化城6导弹技术,并实现国产化,分别被命名为流星1和流星2弹道导弹。[2]芦洞中程弹道导弹在掌握了飞毛腿导弹的仿制后,朝鲜进一步研制射程更远的弹道导弹,这就是芦洞(Nodong)中程弹道导弹。芦洞导弹有迹可循的研制可以追寻到1988年,是由朝鲜工程师独立设计的第一种弹道导弹。港台媒体及国内一些媒体将芦洞导弹称为“劳动”导弹,估计这是由于不熟悉美国情报机构的命名规则,采用Nodong的直接音译所导致。与飞毛腿导弹一样,芦洞导弹也采用单级单液体发动机设计,但导弹尺寸、发动机推力和发射重量更大。与多台发动机并联或多级设计相比,这种简单的放大设计实现难度较小,有利于缩短研发时间。芦洞导弹长度约16米、直径约1.3米,总质量约16吨,弹头质量1000千克时射程在1000~1300千米之间,从朝鲜发射可以覆盖日本大部分领土。1990年,美国侦察卫星发现了发射架上芦洞导弹,不过根据对发射场照片的评估很可能发射失败了。直到1993年5月,朝鲜才成功发射了芦洞导弹,据说这次试射邀请了伊朗官员参观,导弹向日本海方向发射,这很可能是一次高弹道试验,因为试射的射程仅有500千米而不是1000千米以上的标准射程,缩短射程估计是出于避免外界关注施压。芦洞导弹试射成功后很快向伊朗转让技术,伊朗对其进行了国产化,并命名为流星3中程弹道导弹,直至今日,流星3导弹也是伊朗弹道导弹部队最主要的装备之一。1994年朝鲜进一步进行了芦洞导弹的地面测试,1995年朝鲜人民军正式开始部署芦洞导弹。芦洞导弹技术还转让给了巴基斯坦,成为巴基斯坦的高里2(Ghauri-2)导弹。虽然朝鲜本身并没有进行再多芦洞导弹的试验,但伊朗和巴基斯坦的试射积累了大量试验数据,为芦洞导弹的完善和改进奠定了基础。2007年4月25日,在朝鲜人民军建军75周年阅兵式上,朝鲜展出了芦洞导弹,不过向外公布的录像并没有芦洞导弹的镜头,美国侦察卫星拍下了清晰的照片显示载车为5轴运输车,确认了芦洞导弹的登场。2010年10月10日,朝鲜劳动党建党65周年阅兵式上,芦洞中程导弹首次在导弹方阵中向外公开,这暗示芦洞导弹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并装备了足够的数量。编辑本段远程导弹放大的芦洞导弹实现了1000千米以上的射程,增加推进剂和使用更轻弹头还可将导弹射程进一步增加到1500千米甚至更高,如果未来使用250千克级别的弹头、换用更轻的铝合金弹体可以将射程增加到2000千米。2012年12月12日,朝鲜成功发射搭载“光明星3号”卫星的“银河3号”运载火箭。根据韩国国防部的分析报告称,朝鲜此次发射的卫星相当于发射了一枚射程为1万公里的远程导大浦洞1首款多级弹道导弹1998年8月31日,朝鲜宣布成功发射了“光明星1号”卫星,不过其他国家都没有探测到这颗卫星。根据美国的观测和事后分析,朝鲜火箭第一级落入日本海,第二级落入日本以东的太平洋,第一级和第二级燃烧和分离都很顺利,此时火箭已经飞行了1646千米,但第三级发动机出现故障导致卫星未能入轨。这次发射飞越了日本列岛上空,在日本媒体的刻意渲染下引起了不小恐慌,使日本公众开始支持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美国情报机构认为朝鲜实际上是以卫星发射为理由测试新型弹道导弹,并根据火箭发射地将其命名为“大浦洞1”(Taepodong-1/TD-1)导弹。外界分析倾向认为大浦洞1导弹是一种二级液体中程弹道,以芦洞导弹作为第一级弹体,以化城6导弹作为第二级弹体的简单拼装。大浦洞1导弹质量约23吨,可携带700千克弹头达到2500千米左右的射程。大浦洞1导弹并不先进,而且仅有一次发射,但却是朝鲜多级导弹的首次尝试,在朝鲜弹道导弹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大浦洞2导弹与银河运载火箭 此后,朝鲜还研制了更先进的大浦洞2导弹。2006年7月5日,朝鲜进行了大浦洞2导弹的发射试验,根据美国观测发射后约40秒即偏离轨道失败。朝鲜还在大浦洞2导弹的基础上研制了银河(Unha)运载火箭,2009年4月5日,朝鲜使用银河2号运载火箭发射光明星2号卫星,火箭发射后韩国、日本和美国的宙斯盾战舰都进行了监测,日本本土和美国的远程预警雷达还进行了全程跟踪。从美国公布的弹道数据来看,银河2号的弹道的确符合航天发射的特征,不过此次发射仍然出现第三级发动机故障,在距离发射场3850千米外卫星坠落。根据银河2号运载火箭发射的相关公开视频和图像,可以确认银河2号运载火箭长度约31米直径约2.2,起飞质量约为80~85吨。美国政府分析报告认为银河2号火箭第一级箭体使用了4台并联的芦洞导弹发动机,其起飞推力约100吨,第二级箭体的发动机为1台芦洞导弹发动机,第三级使用了小型固体发动机。2012年12月12日,朝鲜成功发射搭载“光明星3号”卫星的“银河3号”运载火箭。这样的设计对于中国军事爱好者来说实在过于熟悉,简直就是长征1号运载火箭的翻版。不过按比例推算,银河2号火箭的第一级长度可能比长征1号略短,同时长征1号的壳体、发动机、控制等各方面技术也要强于大浦洞2导弹,这意味着大浦洞-2导弹即使使用三级设计,射程和投掷能力也不会大幅度超过中国的东风4号远程导弹(长征1号运载火箭的前身,为两级设计)。综合判断,二级版的大浦洞-2导弹射程在3500~6000千米之间,射程企及美国夏威夷;三级版的大浦洞2导弹射程有望达到10000千米,射程覆盖美国阿拉斯加及部分西海岸地区。不过这仅是纯弹道分析,考虑到防热与控制系统的难度,朝鲜研制出实用的远程和洲际导弹还很远。舞水端中程弹道导弹朝鲜将飞毛腿导弹放大为芦洞导弹,并进一步研制出大浦洞多级弹道导弹,但基本导弹技术仍然不高。冷战结束后,朝鲜从某种途径得到了苏联的R-27潜射弹道导弹资料,以此发展出BM-25舞水端(Musudan)中程导弹。舞水端导弹在早期曾被赋予芦洞B导弹的编号,但直到2010年10月10日阅兵式上朝鲜正式展出导弹时,外界仍然不知道导弹的实际编号,只能继续以地名舞水端命名。苏联的R-27潜射弹道导弹长度9.65米。而朝鲜将舞水端导弹布置在6轴发射车上,根据周围物体推算导弹长度约12米,这可能是因为陆上发射的舞水端导弹无需潜射导弹那样的浸入式发动机设计缩短长度,也可能是朝鲜根据自身技术水平更改设计,导致导弹长度偏长。舞水端导弹也为单级液体导弹,但使用了四氧化二氮加偏二甲肼推进剂,发动机设计也更为先进,具有更高的比冲,此外导弹壳体和弹头防热技术也比朝鲜的芦洞导弹有很大进步。舞水端导弹尺寸比芦洞导弹小,采用运输起竖发射三用车机动拥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先进的壳体、弹头防热技术提高了发射成功率,达到3000公里的射程使其部署在北部山区即可完成对日本的全境覆盖。可以说,舞水端导弹的装备使得朝鲜对日本、驻日美军基地的威慑能力可靠起来。 “银河2号”运载火箭先进的舞水端导弹也将成为朝鲜弹道导弹发射的新基础,这也是很多分析家认为银河二号火箭的第二级是舞水端导弹的重要原因。虽然美国政府没有采信这一分析,但也认为大浦洞2/银河2第二级未来可能改用舞水端导弹来提高性能。目前外界没有观测到可信的舞水端导弹试射记录,不过舞水端导弹已经出口到伊朗,伊朗发射卫星的“信使”火箭的第二级箭体的游动发动机就很明显的使用了R-27导弹的游动发动机,信使火箭的第二级发动机也采用了偏二甲肼加四氧化二氮推进剂,这同样是R-27导弹的技术。
巴祖卡火箭筒
巴祖卡火箭筒巴祖卡火箭筒,是美国在二战时期研制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它是一种单兵肩扛火箭筒,因其管状外形类似于一种名叫巴祖卡的喇叭状乐器而得名。这种火箭筒结构简单,坚固可靠,能在非常恶劣环境下的使用。但由于研制仓促,巴祖卡火箭筒的外观显得有些粗糙,而且整体比较笨重。巴祖卡火箭筒由发射筒、肩托、护罩、护套、挡弹器、握把、背带、瞄准具以及发射机构和保险装置等组成。巴祖卡火箭筒配用破甲火箭弹,由战斗部、机械触发引信、火箭发动机、电点火具、运输保险、后向折叠式尾翼等组成。战斗部由风帽、弹体、药型罩、空心装药、起爆药柱等组成。风帽、弹体用薄钢板制成,装有梯恩梯和黑索金混合炸药288克。发动机燃烧室、喷管用钢材制成,装药结构为5根单孔双基药柱,电点火具位于中间,部分主动段裸露于筒外。英文名称:Bazooka。研制国家:美国。制造厂商:通用电气公司。重要型号:M1、M1A1、M9、M9A1、M18。生产数量:11350具。生产时间:1942~1955年。主要用户:美国陆军、英国陆军、土耳其陆军、西班牙陆军、法国陆军。基本参数:口径60毫米、全长1524毫米、重量5.05千克、发射初速91米/秒、有效射程270米、操作人数2人。
美国“巴祖卡”火箭筒
美国“巴祖卡”火箭筒1942年美国研制的一种便携式反坦克火箭筒。它是世界上第一种用于实战的反坦克火箭筒。1942年5月投产,6月中旬开始装备美军。巴祖卡(英文:Bazooka)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使用的单兵肩扛式火箭发射器的绰号,也称Stovepipe。巴祖卡是第一代实战用的单兵反坦克装备。巴祖卡使用固体火箭作为推进器,弹头为高爆(HE)和高爆反坦克(HEAT)弹头,能够摧毁装甲车、机枪工事,射程超出手榴弹和手雷的投掷范围。因为其管状外形类似于一种名叫巴祖卡的喇叭状乐器(鲍勃·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发明并推广)而得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曾大量生产并用于战场。朝鲜战争时,由于坦克装甲得到加强,该火箭筒对坦克已无能为力,遂被M20式88.9毫米火箭筒取代。型号演变后几经改进,出现了M1式、M1A1式和M9式等多种型号。武器简介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剧照中士兵手持巴祖卡它的正式名称叫M1式60毫米火箭筒。其筒径59毫米,筒长1350毫米,筒重5.8千克;使用带尾翼的破甲火箭弹,有效射程100米,能穿透约130毫米厚的钢板。因其外形类似圆筒状巴祖卡乐器而得名。1942年初,为满足步兵反坦克武器的需求,军械局的美国陆军火箭工程师L.A.斯金纳中校和Edward G.Uhl研制了一种火箭炮--一个用电子点火的金属筒。直到那时,美国步兵一直缺乏可以使用的能阻止坦克前进的反坦克火箭。军械局的另一个成员,Henry H.Mohaupt,一直在研制一种步兵使用的反坦克手榴弹--M10式手榴弹,重3.5磅,但步兵不能有效的投掷。然而,当Skinner和Uhl试着用他们的发射器发射M10手榴弹时,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军械局立即意识到这种新式武器的价值。许多发射器被装船运给了盟军。实际上,德军在缴获了它之后,立即开始生产它的复制品。携带1942年11月,首次在非洲装备部队用于登陆作战,曾击毁德军一些坦克和炮塔。1942年的北非战场上,德军的坦克还逞威一时。当时,盟军的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还不足以对抗德军的Ⅲ型和Ⅳ型坦克,急需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为此,美军迅速将新研制的反坦克火箭筒运抵北非战场。一用,还真灵。这种形状像乐器巴祖卡(Bazooka)的火箭筒,和后来运去的M3/M4中型坦克一道,给德军坦克以沉重打击。它也获得了"巴祖卡"的俗称。它可以单兵携带,肩抗发射,垂直破甲厚度127毫米。有了它,盟军的步兵可以伏击坦克,而不再是束手无策。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还用于朝鲜战场。为便于丛林作战,其改进型的发射筒分为折装式和两截式。早期的改进型为M1式火箭筒;后期的改进型为M9式火箭筒。该火箭筒于50年代中期逐渐被淘汰,但某些国家尚拥有该火箭筒的仿制品。发明过程手持巴祖卡火箭筒的美国大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上校斯克纳和中尉厄尔一起,花了不到一年时间研制成功一种肩射式火箭筒。1942年春在美国阿伯丁试验场,斯克纳和厄尔用其火箭筒向运动中的坦克靶车连续发射火箭弹,全部命中,引起了负责美国地面部队武器装备发展工作的陆军少将巴尼斯的重视,当即决定投入小批量生产。斯克纳和厄尔把M-10式反坦克枪榴弹战斗部移置到火箭弹上,解决了原火箭弹威力不足问题,并依照M-10式战斗部外径,把火箭筒口径扩大到60mm,还安装了肩托、手柄和电池式发射装置,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具可用于实战的60mm反坦克火箭筒。后又经过几次改进设计,形成了M1、M1A1以及M9等型号。实战应用在1942年11月的战斗中,美军使用巴祖卡火箭筒首战告捷,挫败了德军装甲部队的锐气。于是,包括法西斯德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纷纷仿制或改进这种武器的设计。在大田战役中,巴祖卡和飞机一起击毁十来辆坦克。结构特点巴祖卡火箭筒结构简单,坚固可靠,由于研制仓促,显得有些粗糙和笨重。火箭筒该火箭筒由发射筒、肩托、挡焰罩、护套、挡弹器、握把、背带、瞄准具以及发射机构和保险装置等组成。发射筒是个整体式钢筒,前面焊有环形挡焰罩,上面焊有准星座和表尺座,下面有握把联接耳,中部有皮革防热护套。肩托用木材制成,在肩托后面的一段发射筒上,缠有钢丝,用以加固筒身发射机构由发射机体、扳机、扳机簧、电路接触环、断路保险以及手电筒电池组和导线、检验灯等组成。背带的一端连接于握把底部,另一端直接拴在筒身后部。瞄准装置该火箭筒配用由准星和表尺组成的机械瞄准具。弹药该火箭筒配用破甲火箭弹,破甲弹由战斗部、机械触发引信、火箭发动机、电点火具、运输保险、后向折叠式尾翼等组成。战斗部由风帽、弹体、药型罩、空心装药、起爆药柱等组成。风帽、弹体用薄钢板制成,装有梯恩梯和黑索金混合炸药288g。发动机燃烧室、喷管用钢材制成,装药结构为5根单孔双基药柱,电点火具位于中间,部分主动段裸于筒外。
二战德国,一个标准装甲师,多少辆坦克,以及多少人员?
德军的装甲军最早出现在1939年西线战场,当时“闪电战”理论的提出者古德里安(二级)上将被任命为国防军第十九装甲军军长。其指挥该军在波兰和随后的法国战场上所向披靡。当时的德军装甲军一般由2到3个装甲师或摩托化师组成,坦克数量一般在600-800辆(一个装甲师大约有324辆坦克)。到了1941年德军为了在不增加坦克数量而增加装甲师数量时,将原有的装甲师的坦克数量一分为二。这时的装甲军(当时将装甲军改称摩托化军)还是下辖两个装甲师或摩托化师,坦克数量一般维持在350辆左右。1941年以后随着德军在莫斯科会战中的失利,损失了大量的技术装备。这时的装甲师正常情况下一般只能维持在80到100辆坦克(标准是152辆),所以装甲军的坦克数量也就下降到不足200辆。到了1943年随着古德里安上将出任装甲兵总监后,德军装甲师的力量得到了一定的回复。这时德军一个标准编制的装甲军一般能达到324辆以上。1944年以后到1945年战争结束,随着战局对德军越来越不利,战场上的损失也越来越大,装甲军的编制也出现了改变,当时由于战局不断变化,虽然标准装甲军依旧下辖两个装甲师,但部队很难达到齐装满员,这时的装甲军一般由一个装甲师混编一个装甲掷弹师或步兵师。有的甚至没有装甲师而只有步兵师(徒有装甲军之名)。坦克数量也都不等。1942年武装党卫军成了自己的装甲军,当时没有番号只称武装党卫军装甲军(后来改称武装党卫军第二装甲军)军长保罗·豪塞尔党卫军上将。下辖党卫军第一装甲师(阿道夫·希特勒卫队装甲师)、党卫军第二装甲师(帝国师)和党卫军第三“骷髅”装甲师。当时全军有坦克344辆坦克和63辆突击炮。随后又成了武装党卫军第一装甲军、武装党卫军第三装甲军和武装党卫军第四装甲军。由于各个武装党卫军装甲军要随时充当战场“消防队”的角色其坦克数量一般要多于国防军装甲军。而二战结束后联邦德国陆军将装甲部队取消了装甲军的编制,装甲部队的最高编制定格为装甲师。扩展资料:二战最强的德国装甲师,被称为二战德军的“活历史”,到底多牛。二战时期德国陆军战斗力堪称世界第一,它的王牌就是装甲师。虎式、豹式坦克闻名天下。如果同等条件下一对一的单挑,无论是美军巴顿的第三装甲师,还是苏军的近卫坦克师都不是对手,德军甚至可以以一敌二!还有战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军装甲师更是在1940年法兰西之役一败涂地,留下终生耻辱!在二战中,德军的装甲师可谓是无处不在。大家知道,坦克出现在一战,当时由重机枪、铁丝网和堑壕组成的防御系统坚固无比,步兵冲锋跟集体自杀没多大区别!进攻的战士们通常跑不到50步就被机枪火舌打到了,那些向往古典风范的贵族军官还冲在士兵前面,当然也无一例外地倒在枪下!早期的时候,德国政局动荡,十万国防力量根本不足以保护全国,于是有着强大陆军优良传统的德国国防部开始组建一支应急部队, 1921年柏林卫戍团应运而生,这就是大德意志师的前身了。柏林卫戍团虽然只有一个团的兵力,但是它的武装力量异常强大,其中除了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外,也与该团是从一战后抽调幸存下来的部队精英组成有关。由于柏林卫戍团的士兵来自德国的各个地方,所以是希特勒就给他们取了一个很霸气的名字,就是“大德意志”。后来这个师只招收精英的规矩延续了下去。而且士兵们更是士气满满。更牛的是德国的所有重要战争,几乎都有大德意志师的身影,这个队伍所向披靡,被誉为二战时期德国国防军的第一精锐!大德意志师堪称是二战德军的“活历史”,尤其是在苏德前线,该师还荣获了“东线德军消防队”的称号。其中该师中一共有84人获得了骑士十字勋章。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装甲军
甲种师和乙种师有什么区别?
在很大一个程度上大家都以为甲种师优越与乙种师,不过大家别忘记了,为什么中国到现在还要保留一部份乙种师??而且还要把14个乙种师划给武警但是不把指挥权和军事训练权划划过去。
甲种师和乙种师的区别就是,第一甲种师的火力猛,重装备多,完全机械化,这种部队适合与大规模作战和兵团作战,而乙种师除了配备必要的地炮团和高炮营以外就没什么重装备了,大家都知道步兵单兵装备都是一样的,这个他们没区别,
最大的不同就是乙种师没那么多辎重,说走就走就是打背包的事,而甲种师重装备太多了,只有依靠公路才能发挥其机械化速度,
而山区作战,丛林作战,游击战。和阵地防御战,巷战等这些主要就是依靠乙种师。
甲种师和乙种师他们都有他们的光荣传统,不是说差的部队就一定是乙种师,难道说是我们国家没那么多钱装备乙种师吗??这个不可能,而是因为战争需要必须要保留一部分的乙种师。大家都知道甲种师的兵力就多兵种比亿种师多,不过是辎重兵多,就单纯的纯步兵甲种师没乙种师的多,有些战斗是要单纯的纯步兵的,重武器没什么作用,比如游击战和山区丛林,森林作战吧,如果你叫甲种师去他们的坦克,装甲车怎么进去??进去就被人家当靶子打。
二战时期德国动用了多少辆坦克?
楼上不知道有多少军盲,不知道不要乱说!I号轻型坦克:生产年份1934-1938年;制造数量2288辆;II号轻型坦克:生产年份1937-1944年;制造数量1856辆;III号中型坦克:生产年份1937-1943年;制造数量5774辆;IV号中型坦克:生产年份1936-1945年;制造数量8553辆;V号“黑豹”中型坦克:生产年份1943-1945年;制造数量5984辆;VI号“虎”式重型坦克:生产年份1942-1944年;制造数量1347辆;VI号B“虎王”重型坦克:生产年份1943-1945年;制造数量492辆“鼠”式超重型坦克:生产年份1945年;制造数量2辆;Pz 35(t)轻型坦克:生产年份1936-1940年;制造数量434辆;Pz 38(t)轻型坦克:生产年份1939-1942年;制造数量1414辆。2、坦克歼击车/自行反坦克炮“斐迪南/象”式重型坦克歼击车:生产年份1943年;制造数量91辆;“猎虎”重型坦克歼击车:生产年份1944-1945年;制造数量70~88辆;“猎豹”重型坦克歼击车:生产年份1944-1945年;制造数量415辆;IV号坦克歼击车:生产年份1943-1945年;制造数量1977辆;“追猎者”坦克歼击车:生产年份1944-1945年;制造数量2827辆;I号自行反坦克炮:生产年份1940-1941年;制造数量202辆;“黄鼠狼I”型自行反坦克炮:生产年份1942年;制造数量170辆;“黄鼠狼II”型自行反坦克炮:生产年份1943-1944年;制造数量852辆;“黄鼠狼III”型自行反坦克炮:生产年份1942-1944年;制造数量1736辆;“犀牛”自行反坦克炮:生产年份1943-1945年;制造数量494辆。3、突击炮III号突击炮:生产年份1939-1945年;制造数量11385辆;IV号突击炮:生产年份1943-1945年;制造数量1139辆;“灰熊”重型突击炮:生产年份1943-1945年;制造数量306辆;“突击虎”重型突击炮:生产年份1943-1944年;制造数量19辆;33B型突击步兵炮:生产年份1942年;制造数量24辆。4、自行火炮/自行步兵炮“黄蜂”自行火炮:生产年份1943-1944年;制造数量676辆;“野蜂”自行火炮:生产年份1943-1945年;制造数量714辆;“野牛I”自行步兵炮:生产年份1940年;制造数量38辆;“野牛II”自行步兵炮:生产年份1941年;制造数量12辆;“蟋蟀”自行火炮:生产年份1943-1944年;制造数量389辆;42型自行火箭炮:生产年份1943-1945年;制造数量240辆;“卡尔”超重型自行臼炮:生产年份1940-1942年;制造数量7辆。5、自行高射炮I号自行高射炮:生产年份1941年;制造数量24辆;38(t)型自行高射炮:生产年份1943-1944年;制造数量141辆;“家具搬运车”自行高射炮:生产年份1944-1945年;制造数量240辆;“东风”自行高射炮:生产年份1944年;制造数量43~45辆;“旋风”自行高射炮:生产年份1944-1945年;制造数量84~122辆;“球形闪电”自行高射炮:生产年份1944-1945年;制造数量6辆。6、轮式装甲车SdKfz 13/14型装甲车:生产年份1932-1935年;制造数量187辆;SdKfz 221型装甲车:生产年份1935-1940年;制造数量339辆;SdKfz 222型装甲车:生产年份1937-1943年;制造数量990辆;SdKfz 223型装甲车:生产年份1936-1944年;制造数量567辆;SdKfz 231型装甲车(6轮):生产年份1932-1937年;制造数量123辆;SdKfz 231型装甲车(8轮):生产年份1936-1943年;制造数量607辆;SdKfz 232型装甲车(6轮):生产年份1932-1937年;制造数量40辆;SdKfz 232型装甲车(8轮):生产年份1936-1943年;制造数量150辆;SdKfz 234型装甲车:生产年份1943-1945年;制造数量478辆。7、半履带装甲车SdKfz 250型装甲车:生产年份1941-1945年;制造数量6628辆;SdKfz 251型装甲车:生产年份1939-1945年;制造数量15252辆。
二战德军总共生产了多少辆坦克。
整个二战期间:
马克1型,1493辆
马克2型,1856辆
马克3型,5774辆
马克4型,8800辆
马克5型,也就是豹式坦克,6000辆
马克6型,也就是虎1式坦克,1347辆
马克6型改,也就是虎王坦克,492辆
截至1941年6.1号,(纳粹德军鼎盛时期),坦克数量:5362台,飞机数量:11030架
注:所有的,包括毁掉的,放仓库长灰尘的。
数据来源参考http://www.qqzhi.com/article/334596454.html
上一篇:女子倒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