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门坎
诺门坎在哪里
诺门坎在地理位置上位于今蒙古东方省的中蒙边境,在海拉尔南面大约200公里,是一个由草原和沙漠所组成的荒原。诺门坎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德国的诺门坎城的一次重要战斗。以下是对诺门坎战役的简要介绍:时间和背景:诺门坎战役发生于1945年4月中旬至5月初,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阶段。纳粹德国已经处于挫败的局面,盟军正不断推进并进入德国本土。这场战役是为了控制德国南部重要的交通和工业中心诺门坎。参战方:主要参战方包括:-由美军第7军团指挥的美军联合作战部队,指挥官为约瑟夫·康奈尔·麦奎利中将。-纳粹德国的国防军(Wehrmacht)部队,由弗朗茨·冯·胡普纳尔特将军指挥。战役过程:诺门坎战役是一场艰苦的城市战。在战役早期,美军遭遇了德军坚强的抵抗,尤其是在诺门坎城堡附近。然而,经过几周的激烈战斗,美军最终攻克了该城堡和克劳斯纳赫山,进一步推进。同时,美军从南部和西部包围了诺门坎市区,迫使德军放弃了对城市的控制。收复诺门坎:1945年4月20日,纳粹德国在诺门坎正式宣布投降。美军正式接管了该城市。战斗的最终结果是美军的胜利,德军在诺门坎战役中遭受了重大损失。战役结果和意义:诺门坎战役标志着纳粹德国最后防线的突破,为盟军在欧洲战场的胜利铺平了道路。战役结束后不久,纳粹德国正式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45年5月结束。诺门坎战役在战略上对于控制德国南部、保护盟军在欧洲战线的后方和结束战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诺门坎战役也成为了纳粹战犯审判的地点,对于揭示纳粹罪行和还原历史真相有重要意义。
诺门坎属于中国吗
诺门罕,不属于中国,属于中国邻国蒙古国,诺门坎位于今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西南部的新巴尔虎左旗诺门罕布日德地区。西面为哈拉哈河及外蒙古,东面为阿尔山市,距海拉尔以南约200公里。1939年苏联红军与日本关东军在该处开战,结果苏联以立体机动战战胜日军,日军两个师团被歼灭,史称诺门罕战役。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蒙古国(蒙古人民共和国)签订界约,诺门罕谷地(包含诺门坎)、察哈尔北境达里冈爱牧场、新疆北塔山划归蒙古国。
诺门坎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诺门坎,是指府拉尔南约二百公里纬地方,即现在从汗达盖--将军庙--阿穆内部一线到哈拉哈河的地区。日本军队为争夺诺门坎地区而对苏联军队进行挑衅的事件。1939年5月起,日本关东军多次进攻中蒙边境诺门坎地区的蒙古军队,并派出飞机和坦克部队,声称要同苏蒙军长期交战。苏联决定集中兵力击溃日军,8月20日,苏蒙军队展开猛烈攻势,分三路围歼日军第二十三师团。战争持续到8月底,日军大败。9月16日,日苏在莫斯科签订停战协定,日本的北进政策开始动摇。对二战影响:相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它战役,诺门罕是一场不为经传的战事。但是它对二次大战的局势发展却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战事发生前,日本东京当局仍为“北进”及“南进”的策略而争论。北进计划是以陆军向苏联西伯利亚发动攻势,目标是进攻至贝加尔湖一带。而南进计划则是以海军为主,夺取东南亚资源(特别是荷属印度尼西亚的石油)。诺门罕战役的失败,说明苏联红军的实力对日本陆军来说仍然是相当强大。在一定程度上,诺门罕战役导致日本改为倾向采用南进的战略目标,最终引致两年后日本偷袭珍珠港、向美国宣战和最后的战败。
诺门坎属于中国吗
你好,诺门坎属于中国!【摘要】
诺门坎属于中国吗【提问】
你好,诺门坎属于中国!【回答】
诺门坎位于今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西南部的新巴尔虎左旗诺门罕布日德地区。西面为哈拉哈河及外蒙古,东面为阿尔山市,距海拉尔以南约200公里。【回答】
1939年苏联红军与日本关东军在该处开战,结果苏联以立体机动战战胜日军,日军两个师团被歼灭,史称诺门坎战役。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蒙古国(蒙古人民共和国)签订界约,诺门坎谷地(包含诺门坎)、察哈尔北境达里冈爱牧场、新疆北塔山划归蒙古国。【回答】
诺门坎战役介绍资料
诺门罕战役,又称诺门坎战役、哈拉哈河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本、苏联在中蒙边境发生的一场战役。战事于1939年在当时的伪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罕发生。
日、苏双方的军队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及“蒙古国”交战(以苏联朱可夫元帅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乔巴山元帅为领导的苏蒙联军),但日、苏双方并没有向对方正式宣战。战事以日本关东军失败结束。日、苏双方此后在二次大战中一直维持和平状态,直至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后,苏联在8月8日向日本宣战并攻击伪满洲国的八月风暴行动为止。
诺门罕战役历时135天。双方投入战场兵员20余万人,大炮500余门,飞机900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死亡6万余人。
2018年12月,首次公开日军士兵相册中的诺门罕事件。
诺门坎战役的结果
1939年8月中,欧洲形势急剧变化。苏、日两方亦在八月底后加紧外交谈判。苏军虽然在远东取得战役的胜利,但无意扩大战果。双方于9月16日停火,事件最后以日本退让,承认现存边界结束冲突。 [2] 1940年6月9日,苏、日两方正式缔结协议。
武器列表
兵器损失表: 7.62mm自动步枪:198支, 7.62mm步枪:1192支, 马克西姆重机枪:225支, PD机枪:2264支, 12.7mmDK重机枪:1挺 ,82mm迫击炮:8门, 45mm反坦克炮:20门,76mm团属炮:14门, 76mm炮兵炮:11门, 107mm野战炮:4门, 122mm榴弹炮:31门, 152mm榴弹炮:6门, 汽车 ,牵引车,运输车:692辆, 坦克,装甲车:397辆(仅计算全毁,受伤未统计。)
人员损失
苏联
苏军8月20日总攻时投入坦克524辆,装甲车385辆,压制火炮542门,飞机500架。整个战役苏军有超过7比1的坦克装甲车数量优势,6:1的火炮数量优势,3:1的兵力优势,但伤亡比日军更大。苏军坦克被击毁280多辆,装甲车损失90辆,日军只损失了30多辆战车装甲车,安岗坦克支队也没有被歼灭,只是在7月弹药耗尽后,自行撤退了。苏军前后消耗作战物资达80000吨,仅炮弹炸弹就消耗了31000吨,而日军各种物资消耗才2000吨不到。
苏军伤亡解密数据可以查阅俄罗斯的克里沃舍夫上将的出版书籍。英文版为《Soviet Casualties and Combat Loss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苏军在诺门坎战役中死亡9703,受伤15251人,生病701人,合计25655人。(15251名苏军伤兵,其中由子弹造成44.2%,由弹片(炮弹、地雷、手雷)造成48.4%,由航弹弹片造成6.5%,由刺刀造成0.9%)。 [3]
日本
日军战死7696人,失踪1021人,负伤8647人,生病2350人,合计损失19000人。其中62.7%损失于苏军的炮击和航空轰炸,毕竟苏军发射了31000吨炮弹炸弹。
战机损失
在诺门坎战役中,苏军还损失207架战机,苏军投入的500架战机几乎一战就损失了一半。
真实的诺门坎战役就是,一个拥有近千辆坦克装甲车的苏军1个装甲集团军在战神朱可夫的亲自指挥下,消耗掉几乎半个斯大林格勒大反攻的弹药量,才勉强击败日军一支只有5个基数弹药的三流边境守备师团,最后人员损失还比日军大,苏军还损失坦克装甲车近400辆,苏军一个诺门坎战役的弹药消耗几乎相当于中国八年抗战的总消耗量。
而在诺门坎战役,苏军的后勤能力实际上也已经到达了极限,诺门坎战场的消耗极其惊人,导致西伯利亚铁路与博尔集亚-桑贝斯铁路满负荷运行了2个月来维持这场战斗。
诺门坎战役的背景是什么
诺门坎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发生的一场战争,那么诺门坎战役的背景是什么呢?诺门坎战役对日本又有哪些影响?以下是我为你整理诺门坎战役的背景,希望能帮到你。
诺门坎战役的背景
由于地缘 政治 上的冲突,日俄在近代曾多次开战。两国在1904年在中国的东北爆发全面的日俄战争,结果日本战胜,中国的东北落入日本的势力范围,俄国亦被迫把库页岛南部割让与日本。1921中国的外蒙古宣布独立。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全面占领中国东北三省,之后在1932年成立听命于日本的伪满洲国。伪满洲国与蒙古国为邻,并分别有日本及苏联的驻军。双方在不少的地段存在边境纠纷。
1935年起,日本关东军驻海拉尔的部队以及兴安骑兵部队,便以 历史 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为借口,不断在中蒙边界地带进行挑衅,以试探苏联和蒙古的 军事 实力。从1935年1月至1938年10月,共发生多次军事冲突,规模逐步升级。1936年3月30日,日本关东军各支队1500人乘 汽车 50辆、装甲车12辆、坦克4辆,入侵蒙古境内阿达格多兰地区,被苏蒙军队击溃。同年3月12日苏蒙签订互助协定,不断加强边防。1938年7月,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开进海拉尔。同年10月,苏蒙远东军第57特别军开进蒙古驻防,双方议和停战协定。
诺门坎战役对日本的影响
战后,第6军的军医部公布了日军的阵亡人数为7696人,负伤人数为8647人,下落不明的人数为1021人,出动兵力总数为58925人。有一种说法是:这个数其中是有一些疑问的,负伤的人数与阵亡的人数太接近了,如果将阵亡人数加上失踪人数,两者几乎相等,而且阵亡失踪人数比负伤的人数还多。有人因此质疑日军数据的准确性。但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负伤人数比死亡人数大得多、且大致为3:1的情况只适用于击溃战,而对于歼灭战而言这一规律并不成立。歼灭战一般是死亡人数与负伤人数接近或死亡人数大于负伤人数,诺门坎战役苏军对处于弱势的日军显然是一定程度的歼灭战,所以日军第6军军医部的数据非常合理,符合实际情况。而日军出动的58000余人中,实际参战的只有以23师团为核心的25000余人,其余的部队都是战争末期的8月29日以后才调来的,这些部队实际并未怎么打过仗。
1966年10月12日,在日本的靖国神社举行了一场“诺门罕事件战没者慰灵祭”的活动,朝日新闻报道中称这是战死人数为18000人的诺门罕事件战没者慰灵祭,日本 历史学 家五味川纯平在他1975年发表的著作《诺门罕》中有这样的评论:“对热衷于打了败仗就又遮又盖企图掩人耳目的军政当局来说,有必要把数字过小发表,但是对靖国神社来说,却完全有必要把数字过大发表。” 然而这篇报道只是一则不超过30字的未署名的简讯,并非靖国神社的独自公布数字,仍然很值得怀疑是否是记者把伤亡一万八千弄成了死亡(靖国神社战后从未进行过排除日本官方数字的独自伤亡调查)。
最耸人听闻的是有人认为日本损失了近5万人(死亡的以及丧失战斗能力的,步兵第23师团、第7师团、第8国境守备队、第一独立守备队和第1坦克师团几乎全军殆尽,11个特种兵连队彻底丧失了战斗力。高级军官的伤亡也是空前的,日本报纸哀叹:“大量高级军官如此集中的伤亡是日俄战争后从未有过的。”但日军第7师团只是一部分参战(约4000人),日军第23师团、第7师团一部、第8国境守备队一部等部队怎么凑也没有5万人,最多3万余人。
诺门罕前线日军最后只剩下一些残兵坚守,整建制跑出来的只有第72联队765人、野炮兵第13联队626人等部队。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辞职,前线总指挥小松原一年后病死,参谋长冈本双腿被斩断。这场战争让日本第23师团的许多指挥官损失殆尽。朱可夫对日军的评价是下级军官很优秀,战斗很狂热,但是越往高层越烂,特别是含金汤匙出生的高级将领只能用无能形容。另外曾在GRU任职参与过该战役的瓦西里·诺沃布拉涅兹上校在回忆中认为苏军的战斗有很多缺陷,是靠巨大的人力和兵器优势打胜的。苏军弹药消耗达到31000吨,相当于库尔斯克战役消耗量的15%。日军方面,7月攻势中82门师 属火 炮储备了1万发炮弹用于进攻,平均每门炮备弹366发,大致是平均每门炮0.2个会战份。1937年在中国战场日军师团平均每门炮约为0.5个会战份弹药。
诺门坎战役的简介
诺门罕战役或称哈拉哈河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发生的一场战争。日本称1939年5月11日至6月上旬的事件为第一次诺门罕事件;此后至9月16日停火为止,称为第二次诺门罕事件。苏联方主将为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日方主将则为小松原道太郎。日、俄双方的军队分别代表满洲国及蒙古人民共和国交战,但苏、日双方并没有向对方正式宣战。
战事结局是日本关东军战败、苏联胜利。这次战役的失败,导致日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战略,并日渐加强了关东军的军备以与苏联对峙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时仍未下定决心与苏联开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重要战役。
诺门坎战役简介
诺门罕战役,起因于侵华日军和外蒙军为诺门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这块呈三角形地区的归属问题,最后引起苏联和日本大战。战役结果以日本关东军的惨败而告终。
诺门罕战役,或称哈拉哈河战役,又叫诺门坎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发生的一场战争。日本称5月11日至6月上旬的事件称为第1次诺门罕事件;此后至9月16日停火为止,称为第2次诺门罕事件。
战事于1939年在当时的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罕发生。日、俄双方的军队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及“蒙古国”交战(以苏联朱可夫元帅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乔巴山元帅为领导的苏蒙联军),但日、俄双方并没有向对方正式宣战。战事以日本关东军大败结束。日、俄双方此后在二次大战中一直维持和平状态,直至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后,苏联在8月8日向日本宣战并攻击伪满洲国的八月风暴行动为止。
诺门罕战役使东北关东军向西侵略的企图彻底落空,进而促使日军不得不放弃“北进政策”而选择“南进政策”,进攻太平洋诸岛,偷袭珍珠港,最终导致日本法西斯完全覆灭。
此次战役不亚于欧洲战场上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拯救了苏联和蒙古(俄蒙联军的胜利保证了蒙古国的独立),也拖慢了日军侵华的速度。
日本史学家称这场战争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
这是蒙古国历史上重要的战役之一,蒙古国为战争爆发70周年作纪念活动。
上一篇:史密夫与史密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