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学校设有国家安全学院、经济金融学院、外语学院、法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等5个学院,本科教育设有国际政治、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日语、法语、传播学、法学、网络空间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行政管理等10个主修专业。2019年至2020年,国际政治、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法语等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学科入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开展协同育人合作项目,开设了金融学、数据科学、创新创业与商科教育、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阿拉伯语、韩国语等辅修专业或微专业。
学校实行秋、春、夏三学期制,其中夏季学期聘请国际师资前来授课。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流,并投入专项经费支持学术实践活动。学校实行学分制和导师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主修与辅修互为支撑的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成效。学校长期坚持小班教学,坚持精细化培养。
学院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共同培养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研究生。学院硕士研究生教育涵盖法学、经济学、文学、工学等4个学科门类,拥有政治学、理论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和网络空间安全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政治学涵盖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公共外交与文化传播、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国家安全学等6个二级学科点;理论经济学涵盖世界经济、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公共采购学等4个二级学科点;外国语言文学涵盖英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等3个二级学科点;还有应用化学独立二级学科点。专业学位拥有翻译、电信、法律、警务等4个授权点,11个专业领域。在校全日制研究生近700人。
40年来,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以下四大特色:
特色一:规模适度,少而精,精细化培养。适度的招生规模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学校研究生各专业招生人数每年基本保持在30人以内,大部分专业保持在10人左右,师生配比高,确保研究生能享有更优越的生均教学资源,得到导师更充分的指导和栽培。同时,通过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跨专业开展“中国与国际关系”联合硕士项目,实施联合国和国际组织人才国际培养项目,始终坚持精细化、精英教育的传统,培养了一大批视野开阔、笃实勤奋、学贯中西的优秀人才。
特色二:传统学科教学研究能力上乘,领先优势明显。学院自1979年起培养英语、日语、法语研究生,毕业生大多活跃在我国外交外事、国际问题研究与教学领域。学院早在1981年就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联合培养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随后又增设了国际政治、公共外交与文化传播、国际关系与国际法、政治学理论、国家安全学等二级学科硕士点,成为我国知名国际关系和国际安全学者培育的“摇篮”。1984年,学院最早试点外语专业和经济专业复合培养,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以世界经济、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国际公共采购学专业为主的经济学培养体系,就业水平始终位居首都经贸类专业研究生前列,成长出许多蜚声中外的商业和国际经济人才。
特色三:新兴学科与一流科研机构强强联手,联合培养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学院和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北京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北京微量化学研究所、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单位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网络空间安全、电子信息和应用化学等学科专业培养,均由国内相关领域一流专家和学者领衔,学研结合,为特色工科研究生把握学科前沿动向、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还通过在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外文局、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等单位设立教学实践基地,为翻译硕士提供充足的实习实训机会。
特色四:专业学位发展迅速,定向服务能力加强。随着翻译、电信、法律、警务四个专业学位硕士点陆续设立,学院确定了强化服务行业一线的理念,定向生人数逐渐从过去的10%上升到30%,进一步凸显了服务面向,加大了教练结合,为我国相关行业领域输送了一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上一篇:美女滑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