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批发网 > 知识库 >

行知小学

来源:运动鞋批发网时间:2023-06-07 10:04:52编辑:运动君

行知小学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1916年(民国五年)2月,夏口县设立工业学校,当时校址在太平会馆间壁。1917年1月,学校改名为夏口县乙种商业学校。1918年,夏口县乙种商业学校由太平会馆间壁迁至长堤街牛路口。这就是学校的前身。1928年,学校改名为汉口市立第三小学。1935年3月8日,陶行知先生和张宗麟先生亲临汉口三小。陶行知先生作了题为《怎样做小先生》的演说,并为三小题词两幅,其一为:“从前世界属大人,现在世界属儿童”;其二为:“手脑联盟”。次日,当时武汉各报对此事均有报道。

近年来,在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关怀指导下,学校抢抓机遇,深入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探索“行知教育”文化特色,坚持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特色兴校,秉承优良的传统文化,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崇实求真、行知统一”教育理念和“亲师惠民、人文和谐”的管理理念,以全面实施“行知教育”为抓手,弘扬“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克难制胜的拼搏精神、追求卓越的冠军精神”, 办人民满意学校,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学校。在师生的不懈努力下,学校逐渐成长为国际生态学校绿旗单位、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湖北省绿色学校,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武汉市小班化教学实验学校。“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连续八年获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二、三等奖、湖北省一等奖,武汉电视台、武汉教育电视台、《长江日报》等多家媒体多次对学校推行“小先生制”、陶系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等进行专题报道,刘宇辉同学当选2014年武汉市“长江之星”,获得美国常青藤名校免费游学两周。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初显“行知教育”办学特色,百年老校开始焕发青春。

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学校改名为市立第四小学。1946年学校更名为武圣区第一中心国民学校。1949年全国解放以后,学校改名为汉口第七小学。1951年春,学校遵照上级指示,接管了紧邻学校东南侧的私立仁善小学。1953年,汉口七小更名为硚口区大通巷小学。1966年下半年,大通巷小学更名为“五七小学”。1967年,遵照区教育局指示,学校接管了“汉中民办小学”,时有教师六十八人,学生多达2337人,成为硚口区大型学校之一。文革结束以后,学校校名恢复为“大通巷小学”。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期,国家大力推进“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在“普九达标”中,学校于1993年9月新建起四层的综合楼一栋,占地面积549.44平方米,建筑面积1640平方米。综合楼的建设极大地优化了学校办学条件,风雨操场、专用教室、功能室齐全。

2009年8月,按照硚口区委区政府《区域教育事业布局调整资源重组规划》,原大通巷小学与原江汉桥小学进行了资源整合,暂时保留“大通巷小学”校名和校舍。2012年7月,经硚口区教育局同意、区编制办批准,学校更名为“武汉市硚口区行知小学”,成为湖北(武汉)地区第一所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名字命名的学校。

2013年9月,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18个教学班设计规模,可容纳800余名学生就读的新校园在汉正街建成,学校于当月整体搬迁至新校址。

学校校园设计功能齐全,拥有五层综合楼一栋,拥有2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两片标准篮球场以及300平方米室内羽毛球馆。校园绿化面积700平方米。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各班教室均实现了“班班通”,安装有交互式电子白板。各类专用室、活动室齐全,如图书阅览室、科学实验室、劳技室、美术室、音乐舞蹈室、计算机房等,还有一个可以容纳300人的学术报告厅。

在优化办学条件的同时,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特色兴校,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行课程改革;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作为办学指导思想,秉承优良的传统文化,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崇实求真、行知统一”教育理念和“亲师惠民、人文和谐”的管理理念,以全面实施“求真教育”为抓手,优化学校文化,弘扬“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克难制胜的拼搏精神、追求卓越的冠军精神”,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以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宗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质量,努力打造“行知”教育品牌,使百年老校再续辉煌。

上一篇:中央歌剧院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