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批发网 > 知识库 >

热带草原气候特点

来源:运动鞋批发网时间:2023-04-22 20:14:06编辑:运动君
热带海洋气候在澳大利亚的分布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干季和旱季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湿季和雨季的区别就大了。以热带季风气候的孟买和热带草原气候的巴马科为例,孟买的雨季月降水量可达600mm,而巴马科却只有250mm。从年降水量来看,孟买大约是巴马科的两倍。
降水量的差别也直接反映在植被上,热带季风气候因为降水多,所以水热充足,能够生长高大的乔木,是热带季雨林;而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较少,水热条件较差,只能大面积的生长草本植物,以热带草原为主。
降水量的差别还反映在地表河流的分布,热带季风气候下,河流密布,流量较大;如中南半岛上河流就较多,而热带草原气候地区流出的河流,比如尼罗河,尼日尔河等,水量就要小很多。两者的区别总结如下:
⑴从全年降水总量看: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1500毫米~2000毫米;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为750毫米~1000毫米。
⑵从雨季上看: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偏短,为6月~9月,且集中在夏季;热带草原气候雨季偏长,为5月~10月,且干、湿季明显。
⑶从降水过程看: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过程具有突变特点;热带草原气候降水过程具有渐变特点。
⑷从降水的集中程度来看: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更为集中,季节变化大。
⑸从成因上看: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造成的。
⑹从分布上看: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的巴西等,在亚洲几乎缺失。
⑺从景观上看:热带草原气候在旱季时草原枯黄,景观类似热带沙漠;热带季风气候在旱季仍有一些常绿的植物存在,干旱不太显著。
⑻从最少月降水量上看:热带季风气候没有为零的月份,所以,生长乔木;热带草原气候可能出现为零的月份,所以,生长一年生草本植物。热带草原气候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上,有一种相貌奇特的矮胖子树猴面包树,又名波巴布树。10多米高的树,"腰围"30多人手拉手才能合抱一圈,活像一个硕大的啤酒桶。"桶"内往往是空的,可以容纳五六十个人或一群牛羊,非洲人当房屋居住,野兽作避雨洞穴。
猴面包树是植物王国中的"老寿星",一般能活4000年~6000年。它有极强的适应当地环境的能力。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有明显的干、湿季节。每当旱季来临,为了减少水份的蒸发,它会迅速地落光身上的叶子,以保存生命。雨季来临后,便依靠自身松软的木质,拼命地吸水贮存在树干内。此时,身躯已完全代替了根系的吸水作用。在热带草原旅行的人们干渴难耐时,只要找到波巴布树,就可以从树身上吸水得以解救。为此,人们叫它"生命树"。猴面包树吃饱喝足以后,便又长出了掌状复叶,开出很大的白色花。花后结出长椭圆形的果实,像个巨大的葫芦;果肉汁多味甜,是猴、猩猩十分喜爱的美味佳肴。猴面包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猴面包树全身是宝。树皮树皮纤维柔软坚韧,可以造纸、织席和制绳。果实外壳可当瓢用,肉质能生吃,液汁当茶喝。在非洲历史上的几次大饥荒时期,这种"天然面包"拯救了成千上万饥民的性命。它的果实、叶子和树皮均可入药,具有养胃利胆、清热消肿和镇静安神的功效。最近,科学家们从猴面包中分解出一种能抑制胃癌细胞形成和扩展的物质,并由此揭开了常吃猴面包的非洲人几乎不患胃癌的奥秘。

南美洲的草原上,有一种纺锤树,身躯很象一个大萝卜,不过要比萝卜大上不知多少倍。这种树高可达30米,四五层的楼房只有它一半高。它的树干两头细中间粗,最粗的地方直径达5米,通火车的隧道只能勉强容纳下它那放倒的身躯。纺锤树的上端有少数生叶子的枝条。远远看去,这种树又象一个插着枝条的花瓶,因此又叫瓶子树。纺锤树的树茎内可贮存两吨多的水,旱季时,人们常砍棵纺锤树作为饮水的来源。若以每人平均每天饮水6斤计算,砍一棵纺锤树几乎可供四口之家饮用半年。世界上再没有比纺锤树更能贮存水的木本植物。

热带草原气候

非洲热带草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发育最好、特征最典型的热带草原,其中生息繁衍极其丰富的珍禽异兽,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物王国。为了适应那里干湿季交替、草原稀树的生态景观,动物养成了许多有趣的行为习性。

一、穴居

热带草原开阔厂袤,地势平坦,缺少动物藏身躲敌的天然屏障,因此穴居就成为一些中小型动物重要的求生手段。中小动物,特别是那些弱小动物,如土豚、疣锗、跳兔以及所有啮因类,既无凶猛的御敌本邻,又少善奔疾走的逃跑能力,几乎都穴居于地下,洞穴成为它们生儿育女、保护幼仔、贮存食物、逃避敌害、躲避高温的理想场所。长期的控掘活动,使它们练就了一身非凡的掘地本领,还形成了适合地下生活的身体形态:弯曲而锐利的爪子,发达的胸肌,合并的腕骨,短短的唇鼻间距,大大的门齿。

二、快跑

大型动物对于广阔草原景观的适应则表现于迅速的奔跑能刀。这里几乎聚集了地球上所有的跑得最快的动物。例如羚羊,全速奔跑时速高达80千米,斑马时速40千米,长颈鹿40~50千米;黑斑羚一跃可高达3米,远达9米。食肉动地在长期的追捕过程中,也练就了快跑能力。例如,菲洲狮能以每秒9米的高速奔跑,猎豹里速超过110千米,其加速能力更为惊人,从起跑至加速72干米/小时,只用2秒时间。长期的奔跑,使这些动物形态结构友生很多适应性变化:羚羊、斑马、长颈鹿、鸵鸟四肢增长,步幅加大;而猎豹则有一条柔软而富弹性的脊椎。

三、集群

集群生活是热带拿原动物在长期生存竞争中逐渐形成的。群居有利于共同对敌、防御敌害、增进繁衍、保护幼仔。是弱小动物和大型食草动物抵抗凶猛兽类的有利武器。
一般来说,每一种群都是一个有组织的集体,通常田几个强者担任首领,负责全群安全,指挥全群行动。例如,狒狒、羚羊、斑马等都是集体生活,即使草原巨兽大象、长颈鹿、河马、犀牛、野牛等也喜群居,经常几十、甚至上百头生活在一起,共同觅食、嬉戏、对敌。

非洲草原上还可经常见到不同种群组成的混合种群。例如,斑马、羚羊、长颈鹿、甚至还有驼鸟群聚一起,共同生活、和平共处、集体防御。长颈鹿吃高树嫩叶,斑马、羚羊吃小灌木和野草,长颈鹿高头大眼,是天生的了望塔,善于侦察发现故情;驼鸟的机警和惊叫,则是天生的报警信号。
热带草原高草繁生,大树稀疏,因而动物中地栖者占绝对优势,如前面提到的大象、河马、犀牛、羚羊、斑马等等。树栖动物很少,就连本该树栖生活的少数几种动物也放弃了树上生活。例如:驼鸟,翅膀严重退化,已离不开地面;再如狒狒,身形娇小却四胶粗壮,适于地面奔走,时速超过32千米,喜欢群集于树木稀少的石山上,晨昏活动频繁,采食野果、昆虫、爬虫、鸟卵,有时盗食谷、瓜果。

五、巨兽

非洲热带草原,面积辽阔,哺育了大量食草动物,这些动物的极大繁盛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因此,这里巨兽种多量大,主要有象、长颈鹿、河马、犀牛、狮等。
大象是非洲热带草原,也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象鼻粗壮发达,能连根拔起6~9米高的大树,又变伸自如,可以拾起地上细小的物体;象退如柱,能把狮豹踏毙;象牙是其门齿,质地细致,经济价值很高,为了保护象,国际上已严禁象牙交易。

长颈鹿是陆地上最高的动物。仅颈即长达2米,也使真成为兽类世界里血压最高的动物,收缩压高达350毫米,否则因脑与心脏相距3米会得不到血液供给。这么高的血压,由于在进入大脑之前颈动脉已分成大量细小血管,血流缓慢入脑,故其低头喝水时亦不会发生脑溢血。

河马是陆地上体态最臃肿、丑陋的动物。身体滚圆,头嘴庞大,终日生活在水草丰美的河湖沼泽之中,夜间上岸休息。

犀牛是脾气最坏的动物。模样似牛,但两角一前一后长于头顶,眼小视力差。皮肤多褶,褶内肉嫩多血管,常滋生大量寄生虫,痛痒难忍,故常到泥塘打滚涂泥,还经常因此而大发雪霆,凶狂异常。

上一篇:康定旅游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