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漳州校区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首期工程20万平方米已于2003年9月交付使用。2003年9月入住5000多名本科新生,2004年9月入住7000名新生,2005年9月入住8000名新生。2003级学生于2005年9月迁回校本部,校区现有学生2万名。校区三面环山,校区内山水相依,校园建设作为学院生活园区,配套设施齐全。厦门大学 漳州校区具体位于福建 龙海市港尾镇大径村 田中央片区、后村片区、店地片区、店地渡槽片区、地埔片区南滨大道300号,原为龙海县大径村 田中央自然村、后村自然村、店地村地埔自然村、店地渡槽自然村,邮编363105,省道201线正北。
科研成果自然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共承担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课题700多项,在Science和Nature(含子刊)以及Cancer Cell、The Lancet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南洋研究、台湾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十一五”期间,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研究项目157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立项数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教育部第四届和第五届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分别有19项和14项成果获奖。
科研机构学校设有15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3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中心24个,厦门市重点实验室、中心16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唯一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学术资源厦门大学图书馆历经90多年的积累,截止2012年12月,纸本馆藏总量443.6万册,电子数据库达100多个、折合馆藏约319万册,合计馆藏总量762.6万册,在中国各类图书馆中名列前茅。文献收藏涉及各学科领域,尤以哲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语言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海洋学、机械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领域的文献更为系统,在东南亚研究和台湾研究的资料建设方面具有特色优势。馆内还拥有大量的古籍线装书、光盘、录音(像)带、缩微平片等资源,是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13.5万平方米,阅览座位11,000个。校本部除拥有一座面积达2.6万平方米的总馆外,另有法学、经济与管理、东部(曾厝垵)学生公寓等三个专门分馆,阅览座位3,000个;
漳州校区图书馆面积3万多平方米,阅览座位4,000个;翔安校区图书馆面积达7.3万平方米,阅览座位4,000个。各分馆与校本部实现高速网络连接,图书和信息资源与校本部共享;同时已实现全校图书资源统一配置,面向全校师生开放。
师资力量截止2013年3月31日,学校共有专任教师260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622人,占全职教师总数的62.4%(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1801人,占69.2%。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1人(其中双聘院士10人),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者36人(其中“青年”入选者10人),国家“973”、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列入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3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5人、讲座教授12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7个。
教学建设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的教学工作全面贯彻学校关于本科教学工作的整体思路和规划,推行与校本部融为一体的“宽口径、厚基础、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2003级起实施了新的教学计划:一、二年级按专业大类招生、培养;三、四年级分专业、多样化组织教学。推行弹性的学分制学籍管理。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不仅教学质量与校本部相同,学生还可享用更宽裕的教学资源。四栋教学楼的建筑面积达76350平方米,有100个先进的多媒体教室,最大的可容纳200多人。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的计算机网络非常便利,所有校舍无处不能上网。公共计算机房有1300多台主流配置的新电脑,并架设了公共教学服务器,使校本部与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系统相通,实现资源共享。48,000平方米的主楼中,一至五楼共36,000平方米是现代化的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图书馆。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图书馆和计算机房每天8点到22点半对学生开放。
厦门大学拥有3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7个专业可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76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83个专业可招收本科生;学位授予专业分布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拥有5个一级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涵盖3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6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周边居民民风淳朴,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开办以来,校园安全稳定。(图册《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图片来源)厦门大学漳州校区食堂、商场、银行和校区医院各种设施等一应俱全,日常生活条件充分具备,校园使用“一卡通”系统管理及结算。每个园区都配有公共自动洗衣房、自动开水机、乒乓球桌、羽毛球场。学生公寓采用单元组织模式,每3至4间宿舍组成一单元,共用一套卫生间和两台热水器;每个房间放置4个床位,设有阳台、衣柜、壁柜、电风扇、有线电视接口,同时每人都配有单独的电话、网络接口等现代通讯设施。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医院由校医院派出内外科医生等20多名医护人员配套进驻,实行24小时值班。一般常见病、轻度外伤都可以得到及时医治。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是《一起来看流星雨》、《一起又看流星雨》的主要拍摄地点
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私立厦门大学时即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定为校训。“自强不息”指自觉地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永不懈怠。最早见于《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指通过不懈的努力,以臻尽善尽美而后才停止,也就是说不达到十分完美的境界绝不停止自己的努力。语出《礼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校徽厦门大学校徽
校徽图案是陈嘉庚先生创办私立厦门大学时确定并沿用下来的,其特定的内涵,简要说明如下:徽标圆环上方为繁体字“厦门大学”,下方为拉丁语“厦门大学”;盾形上的三颗五角星图案代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三才”,即所谓天然中精神的、宇宙的、人类的三大元素;盾形中心的城及城门图案象征着广纳贤才、开放办学;绶带上的“止于至善”四字为建校初期校训。校歌歌词
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谁欤操钥发其藏?
鹭江深且长,致吾知与无央。
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
自强!自强!人生何茫茫!谁欤普渡架慈航?
鹭江深且长,充吾爱与无疆。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
上一篇:汪汪队灰灰图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