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恩泽
杨恩泽,曾任湖北省政协委员,国家科委光通信专业组成员兼理论分组组长,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兼光纤通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通信学会副主任委员,天津电子学会委员会委员。
1919年,杨恩泽出生在广东省饶平县。1937年就读于武汉大学电机系;
1941年、1943年分别获电信专业学士及硕士学位;
1943年起历任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邮电学院及武汉邮电学院教授。
1974-1985年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工作,任研究室主任、院总工程师、高工及教授等职。在此期间从事毫米波通信及光纤通信研究工作。
1974年起主持研制“准毫米波空间通信设备”,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1978年起主持“武昌-汉口市话中继光缆通信实用化系统”的研究及试制工作。该系统于1982年底建成使用,是经国家鉴定并验收的第一条实用光通信线路,也是一个示范工程。它的建成为我国光纤通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着我国光纤通信系统应用的迅猛发展。该工程于1985年同获邮电部和湖北省科技一等奖,并与34Mb/s光通信系统一起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5年重回天津大学,任光纤技术研究所所长。
1988年退休并返聘继续在天津大学工作,直到100岁高龄。[5]
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恩泽先生,因突发脑溢血,于2019年10月9日下午14时03分逝世,享年100岁。
杨恩泽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9年10月13日上午10时在天津第一殡仪馆(北仓殡仪馆)举行。[1]
主持并完成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攻关及“八六三”科研课题。目前正从事40Gb/s光时分复用(OTDM)光通信系统的科研工作,并指导研究生。主编《光纤数字通信接收机》。撰有《数字光通信接收机灵敏度计算及信号脉冲占空比选择》、《光纤通信接收机灵敏度三种计算公式比较》。在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我国的光通信及其发展》等十余篇论文。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辈子不求名不图利,一辈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辈子与人为善,一辈子有益于社会,有益于青年。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先生做到了这一切。”[4](天津大学原校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龚克在追思会上送来对杨恩泽先生的吊唁词)
上一篇:老虎出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