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颌类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于2013年9月26日发布消息称,该所朱敏研究员领衔的国际古生物学家团队,在云南省古老的志留纪地层中发现一条保存完好、距今约4.2亿年的古鱼,并命名为“初始全颌鱼”。该发现发表在9月25日英国《自然》杂志上。[1]
这条鱼虽然在其他方面都保持着盾皮鱼纲(最原始的有颌脊椎动物)的身体形态,但却已经演化出硬骨鱼纲(亦称硬骨脊椎动物,包括陆生脊椎动物和仍生活在水中的硬骨鱼类)的典型颌部结构或面部特征,是古生物学家梦寐以求的,介于这两大类群之间的“缺失环节”,它在古生物学上的重要意义,类似于始祖鸟、游走鲸和南方古猿等耳熟能详的“过渡化石”。[1]
从大白鲨到人类,长着上下嘴巴的脊椎动物被称为有颌类,它们是脊椎动物演化的主干,占现生脊椎动物物种数的99.7%。有颌类包括四大类群:盾皮鱼纲、棘鱼纲、硬骨鱼纲和软骨鱼纲,其中前两个纲已全部灭绝。
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硬骨鱼纲的颌部骨骼是在硬骨鱼纲新生的,硬骨鱼纲和盾皮鱼纲似乎没有什么亲戚关系。因为硬骨鱼纲颌部演化的复杂过程独一无二,并由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适应型结构。构成硬骨鱼颌的口缘骨片,仿佛凭空出现,在盾皮鱼中找不到任何对应。
全颌鱼化石的发现改变了这一切。全颌鱼的身体像盾皮鱼纲,却长着一整套口缘外骨骼骨片,这些骨片之前仅在硬骨鱼纲中才有。这表明,过去认为的只有硬骨鱼纲才有的颌部特征,在盾皮鱼纲的某些类群中早已演化出来。
科学家据此推断,在有颌类脊椎动物的四大类群,硬骨鱼纲与棘鱼纲和软骨鱼纲的祖先都是盾皮鱼纲。盾皮鱼纲伴随演化,一支保留并改进了盾皮鱼纲的大型外骨骼骨片,形成硬骨鱼纲;另一支则丢失了大型外骨骼,代之以细小的鳞片和小块骨片,其中较原始的类群构成棘鱼纲,而软骨鱼纲是由棘鱼纲中的一支演化而来。
从演化角度看,人类属于硬骨鱼纲的一员,人类的头面部骨骼,例如构成上颌的上颌骨和构成下巴的下颌骨(亦称齿骨),在早期硬骨鱼那里都可以找到。由于过去认为从盾皮鱼演化到硬骨鱼时,经历了大型骨片丢失再重新演化的过程,之前也只能将人类的头面部骨骼追溯到硬骨鱼刚刚演化出来的时候。
现在,全颌鱼的发现在盾皮鱼类和硬骨鱼类之间架起直接的桥梁。这样一来,包括上颌骨和下颌骨等颌部骨骼在内的人类脸部骨骼就可以冲出硬骨鱼类的范畴,更进一步追溯到4亿多年前的全颌鱼那里。这也是人类颜面部骨骼在演化史上的首次同时登场。[1]
上一篇:阶户瑠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