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学武
1933年,韩学武出生于交城县安定村,8岁丧父,正值日寇侵华生活危艰,未念完小学就辍学当了童工,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潜心写字,堂正做人。
1951年韩老师正式参加了革命工作,在交城县供销社任职,生活一直紧巴。“文革”十年,他被分配到交城山区古洞道供销社,做了十年的“货郎担”,其艰辛程度令人难以想象,更无法感受,一条扁担两只筐,里边担的是村民急需的日用杂货,凭一副脚板,肩上沉重负担,颤颤悠悠翻山架梁,一个人成年累月在窄窄仄仄的山路上,腿酸了,脚肿了,但他的书法练习从未停止过,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只期盼着能收获一片绿叶,一朵红花。他初师柳楷,兼攻欧褚,再研魏碑,之后对汉隶、秦篆等历史碑贴都有过研究和涉猎,凭借超人的睿智,饱满的热忱,独特的感悟,通古人之法度,得先人之艺理,融汇贯通,自成一家,草隶篆皆能应手,其风格灵活多变,他的书风追求自然丰韵,遒劲中带飘逸,平实中见奇峻,娴熟中带掘朴,丰腴中显瘦克。
1978年韩老加入山西省书法协会
1986年被中国书画院吸收为会员
艺品是通过人品来体现的,而人品更是艺品的升华,在铸就书画艺术辉煌的同时,他美好的作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首肯,但他从不恃才傲物,对慕名求字的人他总是笑脸相应,精心创作,绝不敷衍而且从不收取分文,人们常调侃老人说:“韩老是山西书法界最无价的书法家”。对上门求教者,他更是倾心相授,认真指点,使学书者受益非浅,进而影响了一大批书法爱好者。而正是这一时期,他的书法艺术走向成熟,有了质的飞跃,终于成为博采众长、个性张扬的洋洋大家。在他身上不仅表现出热忱、无私的高尚人格,而对艺术不息追求和探索更是他人格中最具魅力的一环。[1]
华国锋同志曾为他题词“德艺双馨”,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党赠予他“无私奉献”的牌匾。[1]
上一篇:考勤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