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批发网 > 知识库 >

天鹅池

来源:运动鞋批发网时间:2023-04-24 21:37:53编辑:运动君

天鹅湖优美的景色,地道的民风民俗,别样的天鹅嬉戏图。[1]

怀庆府(即沁阳)的天鹅湖,旧称“东湖”,于八十年代改名“天鹅湖”。

东湖原是筑城挖土形成的人工湖。传说汉代就

引沁入城

。有记载的是元朝至正年间“

引济入怀

”,济水从西门迤逦入城,经过 利津、

举仙

珠嘉

揽胜

四个桥,汇为

天鹅池

;再经指 方桥,形成

东湖

,即天鹅湖自然风光十分优美,吸引人们来这里赏景怡情,尤以这里的水,十分清冽。还有这里的荷花,接天莲叶,花香四溢。清风拂面,还伴着阵阵鸟叫蛙鸣,这样的风光肯定能吸引很多人来此。

因为它的自然风景优美,所以一直有历史文化名人来此赏景、作文、题字等等,给这里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然后一代代的沁阳人记住了,来到沁阳的外乡人也感受到了。还有一点就是个人的情感追求与这里的情景十分契合,更吸引历代文化名人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天鹅湖,他的思想和情感在这里找到了相应的外景,肯定会特别的喜欢和热爱,天鹅湖于是成了他们的精神家园。这些条件就决定了天鹅湖在沁阳的文化地位,天鹅湖的文化现象也就可以集中代表

沁阳的文化

关于东湖的最古老的文字,当属

晚唐

(沁阳的,古称

河内

)诗人 李商隐的《

河内诗

》。《

河内诗

》共有两首,一首是《

楼上

》,一首是《

湖中

》。《

湖中

》就是诗人漫游东湖的回忆:

湖中

阊门日下吴歌远,陂路绿菱香满满。

后溪暗起鲤鱼风,船旗闪断芙蓉干。

倾身奉君畏身轻,双桡两桨樽酒清。

莫因风雨罢团扇,此曲断肠惟此声。

低楼小径城南道,独自金铵对芳草。

李商隐这首诗,描摹了他与情人在湖上荡舟的情景。沁阳,古称河内,素有“舟楫之郡”、“小江南”的美誉。城内四面环水,东湖更是芙蓉田田,绿菱飘香,船旗闪动,渔舟翩翩。湖上游船来往,歌声回荡。你看,李商隐的游船好大,有桅杆船旗,双桡两桨,人们是可以在上面饮酒赋诗,弹唱乐府《团扇》曲的。

楼上

鼍鼓沉沉虬水咽,秦丝不上蛮弦绝。

嫦娥衣薄不禁寒,蟾蜍夜艳秋河月。

碧城冷落空蒙烟,帘轻幕重金钩栏。

灵香不下两皇子,孤星直上相风竿。

八桂林边九芝草,短擦小鬓相逢道。

入门暗数一千春,愿去闰年留月小。

栀子交加香蓼繁,停辛伫苦留照君。

有文字记载直接称为“东湖”的,应该是距今三百六十余年的明朝书画大家 王铎的诗作和书法作品。他是孟津人,在明朝末年,避战乱流寓沁阳近两年。他在《

移居

》诗中写道:

移居

栖托东湖上,茅堂近北城。

古今余冷泪,兵火剩残生。

抚竹

沁园

好,吹箫铁岸清。

持危诸老在,肯自昧洲蘅。

这里明确写出了东湖的地理位置“

近北城

”,并且直接称为“

东湖

”。这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次。这个称呼应该不是外乡人的发明,而是沿用前人或者民间的说法。

鼎盛时期

天鹅湖在历史上有三个最繁盛的时期。第一个是

晚唐

的时候,当然就是

李商隐

的《

河内诗

》描写的情景,它的文化价值超越了诗的本身,反映了一种文化现象。

第二个时期是

明末

寓居的时期。他与朋友或在湖上荡舟饮酒,或在湖亭茅堂写诗作书,热闹非常。那时,洛阳许多大官都避居沁阳,包括以后做了

南明

小皇帝的朱由崧。他写于东湖的大字楷书《怀庆河内县修城碑》《创柏香镇善建城碑铭》其艺术成就

直逼颜柳

。行草书赠张抱一诗卷,更是中国书法史上里程碑式的珍品。东湖成全了王铎,王铎在东湖文化史上抹上了浓重的一笔。

再有一个时期就是到了清朝。当时我们这里有个

范氏家族

,他们家在东湖上建了一个

蓬园

,也叫“东湖别墅”。范照藜在《勾漏山房诗》中写道: “蓬园,族叔祖方口先生与其弟达夫读书处也,在史家胡同之东,于荷池中筑土为园,藏书其中,尝集族人讲学论文于此””

这是一个小小的水中别墅,但是,他们说“此院可适,无羡漆院矣。”果然如此,范氏家族在科举上很有成就,

四代人

里出了

三个进士

,两个人的著作收入《四库全书》。这在沁阳是仅有的。

东湖西岸原来还有一座紫烟阁,与天鹅池的观音阁遥遥相望,那里曾经有个 岳飞的题碑《墨庄》,也反映了东湖文化的繁盛。只是这么多年了,已经不知遗失在哪里了。口口相传的历史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天鹅湖畔的杂免役街,有座

窦娥楼

。窦娥冤,六月雪,故事情节和关汉卿的《窦娥冤》非常类似,可能是这个杂剧的故事原型。

上一篇:排中律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