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谐音
什么是谐音
1、谐音梗,是利用字词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
2、在网络刚开始发展起来的时候,有关部门为了控制言论,设立了敏感字过滤系统,凡是被认为不应该出现的词汇就无法正常在社区、聊天室等网络公众场所发布。部分网友为了能正常发文,就开始利用谐音来抵抗。
3、谐音的使用一般有两种情况:有含义的谐音(又称双关梗),无含义的谐音(生造或援引其他无关词汇的)
4、其中双关梗是比较有技术含量的谐音梗,它显示了创造者丰富的学识和想象力。
5、后来由于使用的多了,部分谐音梗开始成为网络语言的一部分,被公众接受和广泛使用,是为汉语新词。
6、谐音梗还可以跨越语言的范畴,比如日语谐音、英语谐音等等。日语因为语音系统简单,再加上引入了大量外来词以及来自汉语的多种音读,所以用日语玩双关梗古已有之,现代更是不计其数。
7、在歌词、配音领域的谐音梗一般会被称作空耳,两个概念或有交集但并不等同。
8、有些人非常喜欢这么玩,而且可能是毫无征兆地用在任何一个词上(在日本一般被称为双关冷笑话)。
什么是谐音
谐音指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人们常利用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来使用谐音代替本字,构成修辞格,增强表达效果,通常出现在谜语,古诗当中。
1,唐代刘禹锡《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白话文意思是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晴是情的谐音,形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
2, 唐代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白话文意思是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其中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
3,空中布袋,在空中风能把口袋吹起来(也就是把风装进口袋里了),所以这个歇后语谜底是装风,谐音装疯。
4,宋江的军师,原本是吴用,使用谐音,所以歇后语谜底是无用,表示没有用处,一无是处。
扩展资料
谐音词语在其生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任意性、理据性、倾向性、衍生性等特点,据其书写形式可分为汉字谐音词语、外文谐音词语、数字谐音词语及混合谐音词语四类。
其中数字谐音是使用比较广泛的,数字谐音是从网络聊天中产生,用数字代替词语的交流方式。数字释义:0——代表圆满、完美、无尽1——代表唯一、你 、 起点2——代表爱、两人世界。
3——代表想念、生命、生活4——代表是的、时时5——代表我,也可以理解为不分你我6——代表顺利、溜达7——代表请、亲、起、气8——代表发、拜拜、不9——代表久、就、求。
上一篇:老赖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