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批发网 > 知识库 >

有关历史的名言

来源:运动鞋批发网时间:2023-07-26 16:57:07编辑:运动君

有关历史的名言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5、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0、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11、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3、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7、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9、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0、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2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6、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2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8、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9、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30、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3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6、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37、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38、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3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44、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45、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46、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4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9、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5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5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2、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5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54、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5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

5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59、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60、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6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6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6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8、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6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70、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7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72、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7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5、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7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78、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7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8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8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84、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85、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86、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87、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88、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89、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9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9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9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9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94、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9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9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9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98、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9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00、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陈寅恪关于历史的名言

16.、此隋定乐兼采梁陈之又一例证也,此部乐器中既有琵琶、箜篌,是亦有胡中乐器,然则亦不得谓之纯粹华夏正声,盖不过胡乐之混杂输入较先者,往往使人不能觉知其为输入品耳。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17、唐律因于隋开皇旧本,隋开皇定律又多因北齐,而北齐更承北魏太和正始之旧,然则其源流演变固了然可考而知也。兹就《唐律》中略举其源出北齐最显而易见之例数则,以资参考。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18、明末人作诗词,往往喜用本人或对方或有关之他人姓氏明著或暗藏于字句之中。斯殆当时之风气如此,后来不甚多见者也。今姑不多所征引,即就钱柳本人及同时有关诸人诗中择取数例,亦足以证明此点。

《柳如是别传》

19、红碧装盘岁又新,可怜炊灶尽劳薪。太冲娇女诗书废,孺仲贤妻药裹亲。食蛤那知天下事,然脂犹想柳前春。(河东君次牧翁“冬日泛舟”诗云:“春前柳欲窥青眼。”)炎方七见梅花笑,惆怅仙源最后身。

《柳如是别传》

20、寅恪四十年前常读希腊梵文诸史诗原文,颇怪其文体与弹词不异。然当时尚不免拘于俗见,复未能取再生缘之书,以供参证,故噤不敢发。荏苒数十年,迟至暮齿,始为之一吐,亦不顾当世及后来通人之讪笑也。

《论再生缘》

21.柳如是,明末清初人,家境贫寒,幼年被卖与官宦人家,后沦落青楼。其人不仅貌美,还能诗会曲,能书擅画,为人风流放诞,不被陋俗所羁,敢于追求人生幸福,且明于民族大义,远胜当时许多高官巨儒,堪称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奇女子。

《柳如是别传》

22.默念平生,固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似可告慰友朋。至若追踪前贤,幽居疏属之南,汾水之曲,守先哲之遗范,托末契于后生者,则有如方丈蓬莱,渺不可即,徒寄之梦寐,存乎遐想而已。呜呼!此岂寅恪少时所自待及异日他人所望于寅恪者哉

《赠蒋秉南序》

23.然则府兵之性质,其初元是特殊阶级。其鲜卑及六镇之胡汉混合种类及山东汉族武人之从入关者固应视为贵族,即在关陇所增收编募,亦止限于中等以上豪富之家,绝无下级平民参加于其间,与后来设置府兵地域内其兵役之比较普遍化者,迥不相同也。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24.高楼冥想独徘徊,歌哭无端纸一堆。天壤久销奇女气,江关谁省暮年哀。残编点滴残山泪,绝命从容绝代才。留得秋潭仙侣曲,(陈卧子集中有秋潭曲,宋让木集中有秋塘曲。宋诗更是考证河东君前期事迹之重要资料。陈宋两诗全文见后详引。)人间遗恨终难裁。

《柳如是别传》

25.吾国昔时社会惑于“女子无才便是德”之谬说,加士大夫之家,亦不多教女子以文字。今观端生、长生姊女未,俱以才华文学著闻当世,则句山家教之力也。句山所谓“娴文事,享富贵”者,长生庶几近之。至若端生,则竟不幸如世论所谓“女子不可以才名,凡有才名者,往往福薄”。

《论再生缘》

26.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所以我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俗谛”在当时即指三民主义而言。必须脱掉“俗谛之桎梏”,真理才能发挥,受“俗谛之桎梏”,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

《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

27.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而大体皆沿隋故。其官司之别曰省,曰台,曰监,曰卫,曰府,各统其属,以分职定位。其辨贵贱,叙劳能,则有品,有爵,有勋,有阶,以时考核,而升降之,所以任羣材,治百事。其为法则精而密,其施于事则简而易行,所以然者,由职有常守,而位有常员故也。方唐之盛时,其制如此。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28.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王国维死后,学生刘节等请我撰文纪念。当时正值国民党统一时,立碑时间有年月可查。在当时,清华校长是罗家伦,是二陈(CC)派去的,众所周知。我当时是清华研究院导师,认为王国维是近世学术界最主要的人物,故撰文来昭示天下后世研究学问的人。特别是研究史学的人。

《赠蒋秉南序》

29.清光绪之季年,寅恪家居白下,一日偶检架上旧书,见有《易堂九子集》,取而读之,不甚喜其文,唯深羡其事,以为魏丘诸子值明清嬗蜕之际,犹能兄弟戚友保聚一地,相与从容讲文论学于乾撼坤岌之际,不谓为天下之至乐大幸不可也。当读是集时,朝野尚称苟安,寅恪独怀辛有、索靖之忧。果未及十稔,神州沸腾,寰宇纷扰。寅恪亦以求学之故奔走东西洋数万里,终无所成。凡历数十年,遭逢世界大战者二,内战更不胜计。其后失明膑足,栖身岭表,已奄奄垂死,将就木矣。

《赠蒋秉南序》

30.今论隋唐音乐之渊源,其雅乐多同于礼仪,故不详及,惟有涉误会及前所未论者乃解释补充之。至胡乐*著述较详,自来中外学人考隋唐胡乐之源流者,其着撰大抵关于唐代直接输入之胡乐及隋代郑译七调承自北周武帝时龟兹人苏祗婆之类,皆已考证详碻,此本章所不欲重论者。本章所欲论者,在证述唐代音乐多因于隋,隋之胡乐又多传自北齐,而北齐胡乐之盛实由承袭北魏洛阳之胡化所致。因推究其渊源,详述其系统,毋使考史者仅见郑译七调之例,遂误以为隋唐胡乐悉因于北周也。

上一篇:液位传感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