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
1898年
这段时期发生的大事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等。
1、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通常鸦片战争都指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经常称其为第一次中英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乔治·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其目的是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
因为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
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两次战争的本质目的相同),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
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3、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4、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5、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大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大清帝国的武装侵略战争。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大清帝国之实。
侵华军队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其中著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继英法联军之后再遭劫掠,终成废墟。
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在后来《瓦德西拳乱笔记》中也承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的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1898年发生了什么事「1898是啥年」
1898年发生了什么事1、1898年6月11日 戊戌变法开始
2、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他们通过上书皇帝、创办报刊,组织学会、设立学堂等办法,鼓吹变法维新,影响及于全国。
3、1898年6月11日(清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颁诏“明定国是”,宣布变法。
4、16日又在仁寿堂召见康有为,详谈变法步骤,并任命他在总理杨门章京上行走,可专折奏事。
5、康有为以著书进是方式,参与政事,指导变法。
6、光绪帝陆续发出数十道改革命,至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103天,是为“百日维新”。
7、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触及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官傣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抵制,终于以发动政变、那拉氏复出坐殿、新政废于一旦而告终。
8、戊戌变法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9、哲学和自然科学,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1898年是庚子年1、1898年不是庚子年,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
2、1898年在中国发生了一场惊震中外的变法运动,这就是戊戌变法。
3、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4、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
5、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6、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7、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8、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1898是啥年1、1898年是戊戌狗年。
2、中国有准确纪年的的历史是从公元前841的共和元年开始的,基本上从那时起到现在的时间都可以转化为公历和农历。
3、十二地支又称十二支。
4、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
5、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历法纪年。
6、在中国民俗学上认为天干对应一些预兆。
7、中国古代拿它和天干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时的次序。
8、旧式记时法也用地支表示次序,如子时、丑时等。
9、根据“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对应进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
10、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1911年(48号干支),《戊戌变法》的戊戌年为35号干支,比辛亥年早13年,则“1911-13=1898”故《戊戌变法》是1898年。
11、历史事件-戊戌变法
上一篇:甘孜海拔多少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