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批发网 > 知识库 >

伏羲活了多少岁

来源:运动鞋批发网时间:2023-08-20 06:57:18编辑:运动君

伏羲活了多少岁

春节期间指的是一月份的时候,每个日子都是非常独特的,因为每个不同的日子代表的节日不同,因为这些节日的由来是不同的,那么,正月十四是伏羲诞辰日吗?在这一天吃糟羹早就已经成为了不同的地方共有的风俗。

正月十四是伏羲诞辰日吗

正月十四是伏羲诞辰日,为了纪念伏羲为人宗爷,要举行祭祀活动,其中,人们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准备祭品,祭品有杀好的整猪、整羊以及水果和其他食品。院内古柏树上,贴满了小小的红纸人。子时一到,开始读祭文,回顾祖宗的功德,述说现今的美好生活。之后进行朝拜,给人宗爷唱戏,耍社火,祈愿保佑岁岁平安,人寿年丰。祭拜的仪式结束之后,供品要分给朝拜者,意为祖先赐给了食物。

伏羲与女娲之间的关系

伏羲与女娲之间实际上并没有特殊的关系存在,汉代开始把他们组合成夫妻,成为创造人类的一对配偶神。再到唐代时,则又为认为他们是兄妹,并且兄妹成婚。伏羲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福佑社稷之正神,同时也是我国文献记载最早的创世神。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两者作为神话里必不可少的元素,他们关系在不同的时代也是不一样的。

吃糟羹代表发财

吃糟羹是正月十四,在台州这个地方的风俗,因为台州将正月十四认定为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的谚语。每到元宵之夜,家家户户都吃糟羹。所谓糟羹,是先在锅里炒好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鲜蛏、油泡、菠菜之类,再用米粉调水,烧开,调成糊状,味道鲜美。吃过糟羹,大家碰见时就说发财羹吃了没有,还相互到各家去吃发财羹,待深夜回家时,再热一热冷羹,喝上几碗,才心满意足地进入梦乡。

伏羲活了多少岁(千年王八万年龟)

民间流传的三个神话故事:广成子、黄安、孟岐

引言:

上古时期黄帝曾“膝行”跪拜广成子求道

老道士黄安的“板凳”竟然是一只万年老乌龟,自称是伏羲送的

一奇人自称活了700岁,周朝初年的时期都记得一清二楚

广成子

传说广成子是远古时期的仙人,隐居在崆峒山上的一间石室里;黄帝听闻广成子的大名后前去拜访,他问广成子道:“请问【致道】的精髓是什么?”

广成子撇了黄帝一眼回道:“你治理天下30年,候鸟不到迁徙的季节就飞走了,草木不到枯黄的时候就凋谢完了,你有什么资格问我【致道】的精髓是什么?”

黄帝无言以对,默默退去,回去后黄帝闲居了三个月,什么事都不干,当了三个月的宅男,他似乎想通了什么,又去拜访广成子,这次他双膝跪地,膝行前往,见到广成子后,黄帝再向他拜求【致道】的精髓。

广成子说道:

“【至道】之要,杳杳冥冥,无视无听。

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必净必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

慎内闭外,多知为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千二百岁,而形未尝衰。

得我道者上为皇,失吾道者下为土。

将去汝入无穷之门,游无极之野,与日月参光,与天地为常。

人其尽死。而我独存矣。

黄安

黄安,汉朝代郡(古地名)人士。黄安年轻时候在代郡县衙当一名小卒子,然而当个小卒子都落好,因为他长相奇丑,队长看他不爽就把他赶大堂外面看马车。

黄安读书很刻苦,他看马车时候一边读书一边用树枝在地上画着记数,一天的时间地上就被他画凹了,下雨过后那里就形成了一个小池塘。后来黄安为了谋生还当了一段时间的说书人。

黄安八十多岁的时候人们看出了他与众不同,人们发现八十多岁时黄安的皮肤竟然还像孩童那样细腻。传说黄安常年服用朱砂,他通体赤红,冬天的时候也不畏寒冷,不穿厚衣服。

黄安有一个特别的“板凳”,是一只老乌龟,这老乌龟特别大,长宽都有三尺,有好奇的百姓问黄安:“这老龟多大了?”

黄安说:“当年伏羲氏教人结网渔猎,捕得这只大龟就送给我了,它的龟背都被我坐平咯,这老龟害怕日月的光芒,所以两千年才探出一次头,从它跟随我至今已经探头五次了。

黄安每次出门都会躬着腰把他的老龟“板凳”背着,后来人们才知道黄安哪里是八十岁的代郡人士,分明是游历人间的世外高人,他都活了上万岁了。

注:现在科学证明朱砂有毒,其主要成分为汞,有毒,不可食用!

孟岐

孟岐,汉代清河郡(古地名)隐士,传说他有七百岁的高龄。每当人们提起周朝初年的事情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从他嘴里说出来就像昨天刚发生的事情一样。

他说周成王姬诵时期,他曾服侍成王升坛祭天,还曾帮成王做过足底按摩。

周公王姬旦在位时也很赏识他,曾赐他玉笏,这个玉笏孟岐宝贝至极,经常用衣服擦拭,当初这个玉笏有七分厚,现在都快被孟岐擦断了!

孟岐常年服用桂叶,传说这是他长寿的秘诀之一,后来他听闻汉武帝喜好仙术,广招天下奇人异士,他就披上蓑衣前去投奔汉武帝了,汉武帝厚礼招待了他,再后来民间就没有孟岐的传闻了。

玉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持有的朝牌,用象牙和美玉制成。

注:本文为神话故事,素材均来自《太平广记》

上一篇:智能控制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